小時候的味道之 醬豆

2020-12-22 幸福永靜灝

信大家都有記憶中的味道。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只要一吃到,他就仿佛回到了小時候。而我記憶中的味道。就是它。醬豆。

醬豆是我們這邊人比較喜歡吃的一種味道。它是屬於發酵菜。具有開胃建食的作用。以前在我們的村子裡面,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道菜。也是每天我們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做法非常簡單!

主要的原料就是黃豆。把已經洗乾淨的黃豆放在鍋裡面煮,等煮到有點暗紅色的時候就可以撈出來放在缸子裡面。記得我小時候經常,看著我奶奶做,她都是把豆子放在廚房,以前我們的廚房就是那種一間那種土房子而我們燒到灶也是那種以前的土灶。燒的都是麥稈。奶奶會把缸放在土灶旁邊又麥杆把它包起來。因為那裡經常燒飯,所以那裡面的溫度會比較高一點。 一般發酵三到七天就可以了。等豆子發酵出一層白色毛毛時,用筷子挑豆子時,它會出現很多拉絲這樣的話。原料就成了。等天氣好的時候,暴曬三四天,等水分全部蒸發就可以食用了。如果想做成醬,就可以把白菜切成窄片、白蘿蔔切成條、與豆攪勻,再切些碎薑絲、蔥末,再添入適量花椒粉,那就更好了,這時,摻入食鹽,裝壇密封,兩日後,豆子上的長絲和白毛白膜全部被菜條吸收,呈晶瑩的暗紅色時即可食用,把蘿蔔條連著發酵的豆子一起放進罐子裡密封15-30天(根據室溫而異)。就這樣一道美味佳餚誕生了。

記得小時候,特別是冬天的時候。家裡面會蒸饅頭。饅頭剛蒸熟的時候。手裡面拿著一個熱氣騰騰的饅頭,把它掰開掰成兩半上面抹上醬豆。大大的咬上一口那感覺真的是沒法形容。 就是再好吃的漢堡也沒有辦法和饅頭配醬豆相比 !嘴裡吃著饅頭醬豆再喝上一碗用玉米面燒的玉米粥。 那味道就一個字「美」

小時候都沒有什麼零食吃。上學的時候或者是找到小朋友玩的時候。口袋裡的幹醬豆都是必不可少的。時不時的都會從口袋裡面拿一些出來,放在嘴裡面吃。而且我們還會交換著吃,你嘗嘗我家的,我嘗嘗你家的,吃的不亦樂乎,幹吃醬豆會有一點鹹,每次我們都會吃到口渴的難受。到處找水喝,現在想想那場景真的是又想哭又想笑!

幹醬豆

現在長大了又有了新吃法,現在沒辦法像小時候一樣。都能吃到新鮮的醬豆,大多數都是幹醬豆,因為那樣容易保存!我就把醬豆和雞蛋一塊搭配那味道也是好吃的不得了!拿一張餅把醬豆和雞蛋均勻的攤在上面,卷好,咬上一口醬豆的味道再加上雞蛋的香味,在你的口中散發開,現在想想我都直流口水!

醬豆炒雞蛋真的很好吃

現在我們的國家這麼強大發展得這麼快這麼好,我們再也不會缺吃少穿的了,想吃啥就吃啥,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小時候的味道,雖說那時候有點困難,吃不到啥好東西,也沒有手機玩!但是我們吃的很滿足,玩得很快樂!

不知道你們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小時候的味道呢?

相關焦點

  • 媽媽做了20年的醬豆,還是小時候的味道,搭配米麵饅頭都好吃!
    媽媽做了20年的醬豆,還是小時候的味道,搭配米麵饅頭都好吃!小時候媽媽經常會做醬豆 ,記憶中最深刻的味道,一碗醬豆無論是蘸饅頭還是做麵條的滷頭,又或是搭配米飯吃都是極好的,鮮香下飯。做好一份醬豆還可以紅燒魚肉,燒茄子,豬肉,簡直就是百搭,怎麼做都很香,怎麼也吃不膩。
  • 農家自製炒醬豆做法,香辣好吃超下飯,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大家好,我是古月,關注古月,有更多的美食知識和美食做法供大家參考 今天來分享一道超級下飯菜,炒醬豆。這是一道非常古典的家常菜,我們小的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這道菜。醬豆是由大豆製作而成的。一般冬天吃得最多,因為做一次醬豆能吃好久。冬天的天氣比較冷,如果家裡有醬豆就不用頓頓來做菜。即省時又實惠。我們農村的早飯,都是一碗紅薯稀飯,配上一些醬豆或者鹹菜,再來一塊撕面饃,那才叫一個過癮。下面來看看我的製作流程吧!今天我用的醬豆是幹的。這個要提前泡,我已經泡了一夜,已經泡開了,把它清洗乾淨。
  • 教你用黃豆醃製醬豆的製作方法,發酵很重要,看似簡單其實很細緻
    今天和大家分享醬豆子的製作方法,如果你家裡有多餘的黃豆,可以試著做一做,嘗嘗我們老家的味道。希望我的分享能給您帶去不一樣的美食體驗。我是一個地道的蘇北人,家鄉的一些傳統美食也是自小都不能忘的,今天介紹的美食登不了大雅之堂,甚至有點「其貌不揚」,但確是我們當地人不可或缺的小菜,毫不誇張的說下至三歲的幼童,上到耄耋之年的老翁,都對其是深深的熱愛。
  • 《醬豆》難產 平凹難安
    接到京東客服電話,說是賈平凹的《醬豆》早已下單,貨還到不了,是否考慮退款?我說:不急,可以等,實在出不了,再退吧。 今年是賈平凹創作的一個小高潮,《暫坐》《醬豆》計劃同時出版,業界稱之為「雙黃蛋」。如今,《暫坐》在《當代》雜誌發表後,單行本已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反響不錯。
  • 河南漯河:農村自製醬豆,好吃堪比老乾媽,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中午,正是各家飯菜飄香的時候,突然,我聞到了久違的家鄉的味道——熟醬豆。那是混合著辣椒、蔥花的醬豆的香味。頓時,喚醒了我的味蕾,饞得口水都流出來啦。可惜,一時半會兒吃不到這種家鄉的味道,只能忍著大饞蟲。掐指一算,自從離家在外面工作,已經好久沒有吃到熟醬豆。
  • 日本的納豆,原來是中國的「醬豆」,很多人還跑去日本品嘗
    日本的納豆,原來就是中國的「醬豆」,很多人還跑去日本品嘗現在隨著世界的不斷共榮,和平,我們各國之間也是保持著密切的往來,很多的外國朋友很喜歡來中國旅遊,甚至是因為中國的美食會留在中國,但是也是有很多國人也是很喜歡去外國遊玩,其實在遊玩的時候,
  • 柳鋼夜市的這攤醬撈串串,有小時候的味道!
    最近身邊很多朋友推薦柳鋼夜市的這家醬撈串串。我去打卡了很多次,第一次去的時候,小攤還是支著兩口煤爐小鍋,現點現醬的,最近一次去已經支起了小三輪車了。當時只有1張用餐的小桌攤主是一對老夫婦,動作稍微有點遲緩,但大家都願意等,做醬撈串串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了,之前在北站附近擺過小攤。
  • 手工蒜蓉辣椒醬——小時候的味道!
    作為一個愛吃辣的人,生活中總是少不了辣椒以及辣椒醬,吃麵條的時候來一點,那味道簡直不要太美味。小時候,冬天沒有辣椒,家裡總會做上幾罐辣椒醬備著冬天吃,現在冬天也能吃上辣椒了,就不怎麼做辣椒醬了。對於出門在外工作的我來說,也只能通過一瓶手工蒜蓉辣椒醬來慰藉自己的思家之情了。從來都是看家人做,自己也沒動手製作過,今天就來試試吧!材料:紅辣椒;蒜;子姜;食鹽;三花酒。步驟一:將成熟的紅辣椒,剝好的蒜以及子姜用清水洗淨晾乾。
  • 豆子醬,醬黃豆,醬鮮豆,黃豆醬,都是以醬制為主的美食!
    飲食世界醬鮮豆和蘿蔔乾,榨菜頭,豆腐乳,雪菜絲同屬鹹菜一族。對於他們的功用,王蒙先生在我愛喝稀粥中認為鹹菜和稀粥是互相體味,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粘稠香濃的米粥,有清爽的鹹菜作陪,方能顯示出它的質樸真味。淮陽地區醬園店興隆密布,每家都賣醬鮮豆,交上兩分錢,夥計拿上粗竹竿改制的端子,從醬缸裡撈一端子醬鮮豆到顧客碗中。
  • 小時候的味道讓人一輩子難以忘懷
    前幾天幾個同學小聚,談起了小時候的記憶,聊到了三十多年前學校住宿時的情景,那時,張宏軍從家裡帶來的炒酸菜胡蘿蔔,還有他媽給做的炸醬,那味道簡直氣死山珍海味,饅頭一掰兩半,把炸醬往中間一抹,兩半再合在一起,兩手再使勁按一按,醬從三面一冒,趕緊咬上兩口
  • 教你山東膠東豆餑餑正宗的製作方法,皮薄餡多,吃出小時候的味道
    山東膠東以麵食為主,很多美食尤其是麵食簡直是太多了,今天教你山東膠東豆餑餑正宗的製作方法,皮薄餡多,吃出小時候的味道,說起這個豆餑餑,正宗的就是用豇豆來製作,而且不需要去皮,也不需要用機器將其打成細泥,要的就是有些顆粒的口感,還有膠東人製作這個餡料時,也有的喜歡加入點蒸熟的土豆或者是地瓜
  • 來《暫坐》品《醬豆》賈平凹一年新版兩部長篇
    賈平凹近照□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商曉藝2020年9月,作家出版社正式推出賈平凹兩部長篇小說新作:《暫坐》和《醬豆》。這是賈平凹創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長篇小說。《廢都》出版27年後,賈平凹出版長篇後記,是為《醬豆》一本書的序與跋,一般與作品同時面世。《廢都》首次出版是1993年,《廢都》的《後記》卻才於近日剛剛出版,這就是賈平凹長篇新作《醬豆》。老讀者都記得賈平凹《廢都》首次出版引來的軒然大波。
  • 2020初秋,賈平凹老師的兩部陳釀之作《暫作》、《醬豆》精彩亮相
    著名作家賈平凹兩部長篇小說新作《暫坐》《醬豆》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這是賈平凹創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長篇小說。而賈平凹另一新作《醬豆》,則以《廢都》的修訂再版為故事開端,作者回憶了自己創作《廢都》前後的心路歷程及出版後的獨特境遇。小說以虛實相間的手法,創作了一個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客觀的「賈平凹」形象,也發出了自己對時代的探索、對人性的拷問。
  • 20種小時候的巧克力糖,都吃過的一定是土豪!
    所以小時候口袋裡  忍不住會多屯一點  但吃了這麼多年  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  為毛每次吃的花生巧克力  味道都不一樣呢?  金帝和德芙之戰  延續了多少年?  一款別致的巧克力豆  但不是MM豆那種  而是巧克力塗層的香米豆  每一顆都脆脆的  咬下去泛著米香味兒
  • 美食:香蒜醬白豆素食漢堡,嘗試另一種味道
    奶油白豆與香蒜醬混合使用這些素食漢堡!他們為素食者和肉食者提供滿意的一餐。每個小餡餅都有更多的香蒜醬和挖掘。作為我十幾歲和二十幾歲的素食主義者,我吃了一大堆素食漢堡。大學畢業後,我開始自己製作,改進商店購買的漢堡,我依靠製作自己的西番蓮漢堡包裝草藥和微妙的香料。
  • 回憶小時候的味道
    Hello大家好,今天貓咪君和大家一起聊聊,回憶我們小時候的美食吧!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相信每個人小時候嘗到的美食也不一樣。回憶起小時候我們吃的每一口飯,每一口菜都是滿滿的幸福。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窯紅薯,窯雞,做竹筒飯...說起來都是滿滿的回憶。但是貓咪君小時候最深刻的味道就是貓咪君奶奶做的葛根粉糊糊。說起葛根粉應該很少人吃過吧,但是貓咪君小時候卻對它垂涎三尺。算是小時候的零嘴吧。可是到現在才發現葛根粉原來有那麼多好處。 葛粉,也稱葛根粉,葛根澱粉。素有「南葛北參」之美譽!
  • 第二章 「醬」的故事 第二篇 中國傳統醬的品種和特點
    醬是以豆類、小麥粉、水果、肉類或魚蝦等物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狀調味品,它起源於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庶民大眾平居生活中每日相伴的醬,自漢以下基本是「以豆合面而為之」的穀物醬。這種「以豆合面而為之」的穀物醬,幾乎一開始就走著以豆為主料和以麥為主料的兩種類型並存的道路,也就是說豆醬和麥醬是中國醬的兩大主體類別。 當然,兩大類別不是完全對等與平分秋色的,古往今來豆醬一直是中國醬的大宗,其文化蘊含和影響也相對大得多與深遠得多。
  • 美食攻略家庭版秘制豆豉油蒜醬做法分享
    從扇貝啊蒜蓉生蠔啊包括餐廳裡面的蒜蓉粉絲娃娃菜啊很多人都說哎外面的那個蒜蓉怎麼那麼好吃啊自己不知道怎麼做今天呢我們就來做一個秘制的豆豉油蒜醬做出來之後。味道秒殺外面餐廳的我們一起來做用到的食材非常簡單大蒜幹豆豉小米辣蠔油糖鹽食用油這個有三樣的方法呢是綜合了。
  • 農村製作醬豆全過程,這樣做的醬豆好吃又健康!
    醬豆是農村最常見的美食之一,它是通過豆子和菌類作用的產物,吃起來好吃又健康,保存時間也很長,是農村平時下飯的輔料。第一步是淘洗乾淨,防止裡面殘留其他雜物,一方面是為了衛生,另一方面是防止在發酵過程中變質,圖片中選用了五斤黃豆用來製作醬豆。
  • 「黴」「酒」「醬」「鮮」!紹興這座書香之城離不開四種經典味道→
    紹興味道第三絕——「醬」香滿滿一桌子紅通通,黑亮亮的美食讓人垂涎欲滴,紹興味道的第三絕,就是「醬」香了。美食愛好者 小嘟:「在江南任何一個地方,只有紹興,才有這麼一味醬香味,因為紹興是醬缸的發源地。」醬滷的菜,在紹興可真不少,什麼滷雞、滷鴨、滷大腸,醬腸、醬鴨、醬帶魚等等。那鹹鹹甜甜,醇香濃鬱的醬味到底來自於哪呢?廚師 金海亮:「我們紹興味道就在醬油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