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編程貓能在一年內完成兩筆大額融資,今年4月的2.5億元C輪融資和今年11月的13億元D輪融資,引入的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霸菱亞洲等機構。
掌舵編程貓的兩位創始人均出生於90年代左右,在其聯合創始人兼CTO孫悅看來,編程可能是教育行業裡面最大的增量行業,會給教育帶來巨大的改變和價值。「基於這樣的邏輯,編程貓做得最多的三件事是堅持自研工具、開拓公立校業務、堅持創新。」
而在編程貓內部,一直堅持一個理念:少兒編程絕不是教孩子編程技能,而是培養編程思維。學編程不一定當程式設計師,就像學英語不一定當翻譯。少兒編程高度依賴工具,在編程貓開一門課就要有工具,沒有工具不開課。
對於女孩不應該學編程的偏見,孫悅認為這對女孩不公平。「思維培養不分性別,數據表明,男女生學習編程思維能力沒有差距。」
那麼,編程貓到底有哪些核心競爭力?疫情帶來了哪些增量機會?未來的競爭格局又如何?編程貓聯合創始人兼CTO孫悅近日接受了36氪專訪,一一進行了解答。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36氪編輯:
編程思維的培養大於技能本身
36氪:簡單回顧一下創業過程,為什麼會創立編程貓這家公司?
孫悅:編程貓是我和天馳(CEO)在2015年創立的,為什麼叫編程貓?因為我們小時候基本都看過一部動畫片叫「哆啦A夢」,裡面的機器貓大家都很喜歡,也是工業時代陪伴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卡通形象。那我們就想進入人工智慧時代的今天,編程貓也能像機器貓一樣陪伴每一個像大雄一樣的普通孩子成長,於是就有了「編程貓」。所以,無論從年齡還是從行業來看,編程貓還是一家特別年輕的公司。
另外,我倆都出身於教育世家,心裡始終有個教育初心就是:教育形態需要被改變,不能再延續之前工業時代所留下來的舊體系。既然資訊時代有機會去改變教育,而且又是語、數、外三科成熟體系之外的新門類,機會就更大。只要不被傳統束縛,足夠大的領域自然就能出現足夠大的企業。總之,教育市場已經幾十年沒有出現一個新的學科了,必須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完成我們使命。
36氪:大概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編程課?國內外差距有哪些?
孫悅:最早學習編程的時候,還沒有接觸到python。當時靠的是一本名叫《大眾軟體》的書,只有指令集相關,沒有專門的編程模塊。那時候還是在小學時期,雖然我是當時片區最熟練編程的小孩,但沒人教,訓練很不系統。到了高中又因為學科壓力被迫中斷,一直到大學,才開始真正系統的學習編程專業。
國外讀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們很注重編程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像英語一樣自然使用。但在國內,更注重培養編程技能,而缺乏編程思維能力的培養,底層素養意識不夠。
36氪:從小就開始接觸編程,是出於什麼樣的契機?
孫悅:在電腦不怎麼普及的年代,家人就給我買了電腦。我剛開始以玩遊戲為主,後來失去了興趣,最後慢慢學會了十六進位和各種進位的轉換。所以,我學習編程的原動力不是應試,而是希望通過編程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意識現在在編程貓內部也始終堅持,編程教育是一門底層素養的學習而非應試。
現在回過頭來看,從小開始學編程這件事,對人生影響很大。我們可以把現在知名的企業家分為兩類,一類來源於英語,比如俞敏洪、馬雲;另一類出自計算機編程,比如王興、張一鳴、馬化騰、李彥宏。學編程不一定當程式設計師,就像學英語不一定當翻譯。但是英語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和世界交流,編程有利於更好解決問題。
36氪:一直以來大家對編程的爭議很大,如何看待這件事?
孫悅:真理越辯越明,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都會伴隨著大量討論,這是好事,不然就沒有思考和反思。不過,如果只是把大學計算機知識教給小學生,這是不對的,因為兩者完全不在一個認知水平上。編程教育教的不是技能,而是思維,這是本質。技能會過時,只有把思維載體的底層素養培養好,才會有更多優勢和可能。
對於傳統教育來說,給定一個已知答案,把答案拼湊出來的能力就是解題能力,但這些問題在生活中具有不確定性,所以這個能力很快被否決。而編程的本質是:提出問題、建模問題、解決問題,是不斷強化思維能力的過程,這也是編程貓一直以來核心塑造的「編程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系。
教育這件事需要信仰
36氪:編程貓為什麼要開發自營的編輯器系統?這套系統是不是編程貓的核心競爭力?
孫悅:目前來看,主流的編程工具屬於一套封閉系統,在這個工具上練習的內容和真實編程有很大差距,一旦兩者之間的連結斷層,學習效果就會受限。基於這樣的痛點,編程貓想從根本上解決難題;再者,我們在研究生階段學習的就是圖形化編程,本就屬於擅長領域,就有了自己重新做的想法。現在我們的系統是既有圖形化界面,又能寫真實代碼。
另外,編程貓為了提高用戶體驗,也做了大量隱形優化,尤其是在移動端。因為我們看到,即便在現在,很多家庭並沒有電腦,所以我們想讓孩子更多是在智慧型手機上學習,基於移動端的底層引擎開發,是我們一直特別想做好的。
這是開發自營編輯器系統的初心,但是隨著投入的持續增加,壁壘自然也會不斷提升。至少在圖形化領域,我們有超過百位工程師在做研發,可以說編程貓是目前市場投入最大的企業之一。
36氪:從用戶需求來看,少兒編程行業這幾年來有哪些明顯變化?
孫悅:市場滲透和認知,每年都呈指數級變化,最明顯的是下沉市場。我們目前已有50%用戶來自三四線城市。之前只被一線城市認可的編程,現在被更多家長接受,他們開始更在意孩子是否喜歡,性價比和效果如何。
尤其對於三四線地區的家長來說,因為沒有一線城市的信息資源,所以認知需要時間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專業和服務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所以,一些機構在下沉的時候如果不能提供好的服務,對孩子影響會比較大,畢竟一些家長的判斷能力偏弱。編程貓想提高的,就是家長對整個行業對教育程度的認知。
36氪:除了單體的編程教育公司,很多K12公司也有體量不小的編程業務,如何看待未來市場競爭格局?
孫悅:當一個新的學科被市場足夠認可後,自然會有或大或小的玩家不斷加入。對於這個事情,我們的心態還是很開放和積極的。因為只有更多的玩家加入,賽道才會有更多的創新。相比行業無人區帶來的痛苦,這個趨勢更有利行業發展。編程貓只要堅持在工具和教研等縱深領域上的投入,就有可能贏到最後。
36氪:上個月編程貓完成了13億新融資,距離上一次融資很近。那麼,兩次融資之間,公司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
孫悅:首先,從規模上來說,疫情期間編程貓的發展速度很快,前後有幾倍的增長變化。其次,公司內部也有一些調整,第一個是全面去中臺化,儘管目前大家都在提倡中臺化,但對我們來說,中臺化並不是一個高效運作模型,每個組織都需要有自己的決策能力和高效執行力;第二個是去考核和管理,讓組織模式回歸本身;第三個是全面關注用戶,讓技術、產品也和用戶打交道,熟悉並成就用戶。
36氪:您認為在整個創業過程中,編程貓做得最對的三件事是什麼?
孫悅:編程這個賽道,大多數人是看作熱點來追捧,而我們看到的是背後價值。很多人認為編程可做的空間並不大,但我們認為編程可能是教育行業裡面最大的增量行業,會給教育帶來巨大的改變和價值。所以對於編程貓來說,做的最對的三件事是:堅持自研工具,開一門課要有工具,沒有工具不開課;相信教育主要場景在校內,因此我們做了大量公立校業務,很多產品也是為公立校設計;最後一個是堅持創新,這是企業不斷發展的重要動力。
36氪:作為CTO,您認為贏到最後的企業都具備什麼特點?
孫悅:我覺得第一是要相信、第二是要堅持相信、第三是能夠在堅持相信的過程中把事情做好。尤其做編程教育這樣的新領域,沒有那麼多可以參考的東西,只能依靠強大的信念。只要這個事情對孩子有幫助,我們就會不斷踐行。回過頭來看,如果說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我覺得就是相信和信仰。
產品質量和交付決定續費
36氪:無論是編程行業還是編程貓,目前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孫悅:編程行業的挑戰無非是獲客、留存、轉化。對於我們內部來說,因為沒有參考對象,所以編程貓目前還處於無人區狀態。但核心目標一直沒變:交付更好的產品,保證學習效果。在編程貓內部有個原則是,好的產品代表一切,盯著自己的問題去解決問題。只要產品足夠好,很多行業的根本問題就能解決。
36氪:在開展公立校業務過程中,常見的路徑是直接和公立校合作進校、家長社群裂變進校、廣告投放。對編程貓來說會有所側重嗎?
孫悅:編程貓有一個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源於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大的流量社區平臺。目前,整個在線教育行業獲取流量的主流方式還是依靠投放,無論線上投放,還是續費轉化,這是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但最好方式還是建立自有渠道,而非單純投放,因為投放的風險對外部依賴太高。
另外,這個問題的本質還是產品,只要產品得到家長、學生的認可,背後的轉化率、續費率、獲客效率自然就不是問題。所以這是編程貓更願意堅持的東西。
36氪:疫情是否對在線教育和編程賽道帶來一些新的增量機會?編程貓是如何應對的?
孫悅:在線教育滲透率大幅提高,這是機會所在。但機會背後的危是產品和體驗能不能接近線下,用戶能不能持續續費,就很考驗教學品質和交付。
我們公司是在線化管理平臺,所以在疫情期間能夠迅速投入遠程辦公狀態,不影響效率。另外,期間會有不少公司會出現「招人難」的情況,但編程貓提前準備充足,就避開了這樣的難題。因為編程老師的培養是一個長周期儲備的過程,不是上手就可以學會,所以我們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儲備編程專業的相關老師,補充了後備力量。
36氪:復盤編程貓這幾年的發展,有哪些經驗和教訓跟大家分享?
孫悅:編程貓從最開始就堅持要做最好的教育,不做經不起推敲的短期事情。尤其教育,更要堅持長期主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操之過急。
所謂教訓的話,其實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思和復盤。在這個過程中,持續讓產品變得更好,讓更多孩子收益,所有的痛苦都是值得的。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信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