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去做才能夠理解別人所傳達的信息,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2020-12-12 文武之道力定乾坤

看不懂,實際上是我們的大腦思考不明白,其實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經歷過,大腦沒有這樣的記憶,也沒有這樣的潛意識,因此,憑空而想構建一個空中樓閣,是非常不現實的。

別人所想要傳達的信息,是通過別人雙手的實踐,雙腳的丈量,身體所感受的寒霜暑熱,以及一切感官所獲得的感受,進而,大腦通過思考混同所有的感受,有時候用嘴通過聲音表達出來,有時候用手通過符號表達出來,或者說是用文字表達出來。

我們必須用同樣的感官來經歷同樣的事情,這樣我們的大腦對這樣的事情就能夠理解,能夠感同身受,進而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只有具體到實際的行動,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大腦才能夠真真切切的明白,而不是去構建一個空中樓閣。我們的大腦之所以會感覺到累,一方面可能是長時間的工作,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們再讓我們的大腦去相信他本來並不相信的事情,這個時候大腦要從無到有去構建整個模型整個體系,所以會感覺非常的累。

這跟我們有時候看書會感覺非常累,是同一個道理。書中構建了另一個世界,可能與現實的世界並不一樣,如果我們喜歡這樣的世界,其實是我們能夠理解這樣的世界,才有了我們的喜歡,這個時候我們看這樣的書並不會覺得非常的累,因為我們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在自己的大腦當中構建出這個世界的模型。但是當我們無法構建出來這樣的模型,或者在構建這樣的模型時感覺非常的困難,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感覺非常的累,同時我們也很難去看懂。

為什麼有一些人比較容易構建這樣的模型,而有一些人難以構建這樣的模型。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興趣,所以他們構建模型的類別是不一樣的,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構建模型也是不同的,比如小的時候,我們可能喜歡童話,長大了我們可能會更喜歡社科。

這種興趣或者說這種喜好,或者說這種構建模型的能力,是因為我們受到環境的影響,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對某一方面建立起來能夠理解的模型。

有一些人會說這是一種天賦,當然並不排除天賦的可能,但是更多的是在我們小的時候,耳濡目染的現象,或者說是我們所觀察到的內容遷移默化的在對我們產生著影響。

比如在家裡面,父母是某一方面的專家,那麼孩子在耳濡目染的過程當中,對某一方面就會了解的更多,所得到的結果就是,很容易構建這樣的一個模型。但這並不是說,一個人一定會喜歡父母所喜歡的內容,因為他們不單單受到父母的影響,他們會去讀書,受到更為寬廣的影響,這就導致了有一些人喜歡子承父業,有一些人並不喜歡,因為他天天見,覺得非常的平常,並沒有激發他的好奇。

我們所有的感受其實是我們大腦的思考所得,大腦的思考所得來自於我們感官所傳遞的感受。我們的感官有眼,鼻,口,耳,手,腳,身。

在我們接受別人所傳達的信息的時候,之所以看不懂,是因為我們沒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經歷,而並不是說我們不夠聰明。所以偉大的哲人會告訴我們,不要去關注人生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問題,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當中,既來之,則安之,熱愛自己身邊的一切。最為經典的一句話就是:「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浪費。」

所以以後我們在看書而看不懂的時候,或者不明白別人所傳達的信息的時候,我們不要只關注於信息本身,而去關注對方怎樣得到這些信息的這一個過程,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過程看獲得信息的來龍去脈,這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一些信息,同時如果我們能夠參與到實踐當中,那麼我們會更加透徹的理解這些信息。

同樣的,當我們在教導小孩子的時候,不要只告訴他結論,你只告訴他一些大道理是完全沒用的,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執行,因為他根本不了解整個過程。所以最好的教育並不是講大道理,而是身體力行。這就是為什麼《道德經》裡面會說:「行不言之教。」

因為我們用身體力行來教育小孩子的時候,小孩子就可以看到整個過程,如果他們感興趣或者比較好奇,因此跟著一起做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能夠非常透徹的理解我們所講述的道理,在這個時候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去講道理,他自然就明白這件事情應該如何去做。所以最好的教育並不是說教,而是引導,引導並不是空洞的,而是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一舉一動深入到實踐當中,動手去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教育孩子最好方式,並非是「愛」,而是及時地「報復」孩子
    有的人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凡孩子犯錯,直接揍就好了,這樣才能從根源糾正孩子的錯誤思想。其實這兩種態度對孩子各有利弊,太仁慈,孩子可能聽不進去道理,不會把父母的教育放在心上。太過嚴厲,孩子很容易生逆反心理,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從而變得叛逆。
  •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淳于髡就回答道:「不能這樣子說。同類的鳥兒總是要聚在一起飛翔,而同類的野獸也總是要聚在一起行動。我淳于髡大概也能算是一個賢人,所以如果讓我舉薦一個賢人,就像是在黃河裡取水、在燧石中取火那樣容易。我還要繼續推薦一些賢人又哪止這幾位?」
  • 夜讀|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六安新周報《夜讀》欄目 美文欣賞 朗讀:陳佩君 做最好的自己 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溝通高手,是怎麼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讓別人理解的?只需五招
    然而事實上,由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一樣,教育水平與人生經歷都迥然不同,我們認為正確的事,別人不一定這麼認為,導致我們很難用一種溝通方法,就能夠涵蓋所有溝通對象。這樣就會造成我們與人溝通時,想要把一件建立在自己認知上的事情,向別人清清楚楚地表達出來,並且讓對方明白,這就非常困難了。最終的結果不外乎是,各有各的理解,各說各的意見,很難達成溝通共識。
  • 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所擁有的,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做到無怨無悔
    其實每當我看到這句的時候,牽動我的思緒,總是幻想自己以後會有什麼樣的生活,當自己有了女朋友,還在羨慕別人單身自由,可是卻不知道,別人羨慕你天黑有燈在等你回家。蔚海晴川說過:「相比於那些出生在山頂的人,我們更知道山路崎嶇難行,讓偶我們一起走過這段路,只有你垮過去,才會知道在山的那邊是什麼。」也是只有我們奔著自己的目標前行,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幸福,如果你想當一個普通人,基本不需要付出多麼多的努力,如果你不甘於現在的生活,相讓別人羨慕自己,那就能吃下別人吃不下的苦,承受別人承受不了的痛。
  • 不要做可憐可恨的埋怨者,如何才能夠不埋怨別人
    於是我對朋友說:「對不起呀,剛才我有點激動,說話急了點,這件事情就按你說的辦好啦。」朋友也立即說:「哪裡,我還不是太著急了,沒關係,我們再商量下吧。」最後彼此都讓了一步,事情就皆大歡喜了。2、知足,受得了委屈吃得了苦,最後才能享福。
  • 世界公認最好學習法:費曼學習法
    我們可以來想像一下,當你讀了我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就是通過閱讀的方式輸入了費曼學習法這個方法,如果你就此打住,你對這個方法的理解大約就只有10%,其實,這就只算留存於你大腦中的高端廢物罷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分解。如果你嘗試通過教懂別人的方法去突出,那是不是首先你要對費曼學習法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才行,你要弄懂,你才能讓別人聽懂吧。
  • 人不要隨便跟別人去比,只需要跟自己比,就夠了
    總是有很多人會去隨便跟別人比,就是攀比心裏面都有,這也是大多數人都存在的虛榮心,特別是在現實生活當中,隨著物慾洪流以及社會的發展都越來越發達,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度都越來越高,因此有很多人都非常願意和別人去比,而我國的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曾經說過,人不要隨便和別人去比,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 費曼學習法—世界上最好的學習方法
    我們可以來想像一下,當你讀了我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就是通過閱讀的方式輸入了費曼學習法這個方法,如果你就此打住,你對這個方法的理解大約就只有10%,其實,這就只算留存於你大腦中的高端廢物罷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分解。如果你嘗試通過教懂別人的方法去突出,那是不是首先你要對費曼學習法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才行,你要弄懂,你才能讓別人聽懂吧。
  • 《易經》:盡最大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更好的別人
    只能到山上才能採到柴胡,這就是物各有類,我經常與賢人打交道,因此可以為您推薦更多的賢人。我們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才能聊得來,他們心志、行動趨於一致,可以彼此分享,彼此扶持。志趣不投的人,如果強融,只能彼此牽絆,磕磕碰碰,早晚會彼此傷害。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 《易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01《易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由這句話演變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說法。脾氣相投的人自然相處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會聚在一起。有一句俗話,「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也是這個意思。這句話在自然界其他種族之間適用,在人類中更是如此。它告訴我們人不是生而平等的,它把我們分成三六九等。不管是兄弟朋友還是親情愛情,隨著時間的流逝彼此的成長,我們都會被自然而然的劃成一個個專屬於自己的圈子。人類對環境的適應以及對彼此的認可都可以用這句話來總結。
  • 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二十)
    並且所有進入到我們眼睛的信息,有時會被它過濾,有時會被它加強,還有一些時候,它會扭曲信息。如果一個人成天都戴著這副有色眼鏡,這副眼鏡會愈發固化你看待人、事、問題的方式。所以,有的時候,並非孩子真的有問題,而是父母透過自己的有色眼鏡,『看到』了孩子的問題,甚至在無意識中,『維持』了孩子的問題。目的是,父母需要通過孩子來證明自己的內在價值感。」
  • 家長這樣做,才能夠跟孩子更好的溝通
    網絡的普及雖然說能夠讓人們看到更多東西,能夠讓人們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但是所造成的弊端也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網絡成癮的現象出現,而且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危害是非常大的。畢竟對於大人還能夠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自控能力,但是對於只有幾歲或者是十幾歲的小孩子來說,就不一定能夠控制住自己了。
  • 不打擾,是我愛你最後的方式,也是最好的保護
    不打擾,是我愛你最後的方式,也是最好的保護一、我真的懂,你不是喜新厭舊,是我,沒有,陪在你身邊當你寂寞的時候。二、 有時候,同樣的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去安慰別人,卻說服不了自己。五、把你的手錶撥快五分鐘,無論做什麼事情,比別人搶先一步,為自己多贏得一點時間來準備。六、 人生主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標的目標。七、別等不該等的人,別傷不該傷的心。我們真的要過了很久很久,才能夠明白,自己真正懷念的,到底是怎樣的人,怎樣的事。
  • 版式小設計,使信息更加有效傳達.
    排版中的一些小細節一不留意就會造成信息傳達的不清晰。使信息更加有效傳達,全 排版形成的視覺焦點。下面結合實例來說說版式小技巧。而我們修改後的名片,字體(ITC Machine字體)顯得粗壯並呈角狀,傳達出一種與行業相符的特色。而最底下一把簡單的捲尺已經傳達出一種專業、陽剛及果斷的氣息。
  • 把該屬於孩子的責任讓他們親自做,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
    孩子的興趣就是主動探索最好的引導,不過這也不代表家長不能提建議,引導和控制之間的界限很模糊,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最後的結果並不重要,重點就在於能夠激發孩子的能動性和興趣,發展他們能力就夠了。只要孩子做了,內心就能產生滿足感,同時也能感受到自身的能力邊界,當孩子下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就會更加自信地去做事。
  • 孩子最好的成長方式,就是試著去做別人能做到、而自己不敢做的事
    為了讓孩子克服登山的這一恐懼心理,我也做了不少的功課,無論是從心理學角度還是身體角度都給孩子進行了分析,但後來卻發現孩子可能真的是心理出現了一種畏懼感,他擔心在爬山途中出現體力不支,上又上不去又下不來的尷尬處境,他擔心會出現意外傷害,所以才出現了不喜歡爬山的這一心理表現。
  • 一所真正在做教育的小學——致敬美好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手把它創造出來
    2008年我第一次到銀河,你們還寄居在別人的屋簷下,到現在發展成為一校三區的教育集團,真的是一個奇蹟。我前前後後五次到銀河,每一次都不一樣,每一次都會帶給我感動與驚喜。我很高興,成為你們成長的見證人。——朱永新新教育,篳路藍縷20年,真的是一份溫暖而美好的大業。「致敬美好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手把它創造出來」。我們銀河人是這樣做的,所有蕭山人,也是這麼做的。
  • 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三十五左右的家長,或許開始能看清,你過去對他人所了解的只是局部,地位財富等等的代價開始顯現出來,你會發現橫向比較確實沒有意義,於是也能控制不去拿孩子比較。四十多歲的家長,基本不在意這些了,只專注過好自己的日子,關心自己內在的成長,對孩子也能淡然處之。歲月能讓我們變得更勇敢,也更有智慧,能了悟生活的本質,讓自己專心去愛、去做事、去品味樂趣。
  • 導向標識如何能更好的準確傳達信息?
    在公共環境中,導向標識必須傳達有助於理解環境和行動的信息。在設計時必須保證信息傳達的準確到位:數據要正確、比例要準確、方位要明確、措辭要確切。只有真實正確的信息和數據,才能幫助人們正確判斷下一步的方向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