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國企債務困境如何破局?

2020-12-12 騰訊網

近期華晨汽車、永煤控股等國有企業信用債違約事件逐步發酵,引起了各方面對金融市場風險的擔憂,而債務違約集中在地方國企也引發人們對地方國企困境的關注。日前,中金髮表報告指出,11月以來,中國地方國企累計違約金額創歷史新高,至約216億元。因為地方國企投資回報率較央企和非國企更低,所以總體來講償債壓力更大。

從理論上講,應該打破國有企業債券剛性兌付的慣例。那些經營效益不佳、無法償還自身債務的國有企業應該被重組、破產和出清,政府沒有必要拿財政資金和金融機構的融資為「殭屍企業」輸血續命。當前有些地方政府通過變賣優質國有股權去替困難企業償債,或者把一個國有企業的信用和當地其他國有企業捆綁連帶,這些做法雖然短期內可以提高地方國企的信用、減少融資成本,但從長期來看,可能會導致某些國有企業在巨額債務中越陷越深。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區分無償債能力和惡意「逃廢債」。企業債務違約有兩種原因,一種是缺乏償債能力,即沒錢可還;另一種原因是沒有還款意願,即有錢不還。如果是前者,就應該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對其進行重組和破產。第二種情況是債務人不講誠信的違法違規行為,表現為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等。實踐中,有些國有企業隱匿貨幣資金,或無償、低價將資產劃撥給關聯方。對此,債權人應及時行使撤銷權,監管部門也應積極介入和嚴厲查處。

在處理地方國企債務時,因其牽涉的面比較廣,各地要控制好兌付節奏,防止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債券違約容易引起市場上連鎖反應,比如,違約國有企業將無法發行新債,容易導致其資金鍊斷裂。另外,一家國有企業違約,風險可能會蔓延到轄內其他國有企業或者殃及同行業企業,甚至傳導到整個債券市場。

因此,各地方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對轄內企業的債務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制定處置預案,對部分國有企業進行選擇性的救助,防止轄內國有企業違約事件集中爆發,消除恐慌情緒。從長遠來說,國資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運行質量和效率,與金融監管部門相互配合,逐步釋放和化解風險。總之,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國有企業債券違約成因複雜,各部門要從大局出發,堅持底線思維,以市場化方式處置違約風險,尤其要在打破剛性兌付和防止系統性風險之間尋求一個最佳平衡點。▲(作者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

| 感謝閱讀 | 請點在看 | 歡迎分享 |

相關焦點

  • 地方債務|規範地方債的關鍵是政府轉型
    視覺中國 資料一、地方債亂象從2018年上半年開始,結構性「去槓桿」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向。所謂結構性去槓桿,是指重點去除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槓桿,因為這兩個部門的負債率較高。而國企負債率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很多地方國有企業(包括投融資平臺)背負著為地方政府借錢的沉重使命。
  • ...要確保如潞安這樣的國企不出現一筆債務違約 誰知道現在情況如何?
    小編在網絡上搜索了一下,其實早在2018年8月,山西省召開「全省國企上半年工作座談會」就明確提出「確保下半年不出一起債務違約」,可以看出對於「國企欠債」這種事情山西省非常重視。小編也注意到了同年即2018年8月,關於山西大型國企潞安集團的一篇報導,潞安集團債務危機:負債近2000億 1年內到期債券241億。重視程度和欠債數據,都讓人震驚。
  • 地方國企賴帳釋放什麼信號
    如果說,在2020年以前,打破的是民企信用債的剛兌,那麼此波以永煤為代表的地方國企違約,打破的是國企剛兌信仰。數據是最好的證明。2020年以前,民營企業債券違約數量是國企的11倍,違約規模是國企的7倍。但是2020年以來,國有企業債券違約數量和規模已經達到民企的八成。
  • 千億國企又出大事:宣布65億債務違約!坐擁寶馬如今被申請破產重整
    債務違約風暴依舊在持續,16日晚間,東北大國企華晨集團公告,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債務違約高達65億!剛剛,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稱,目前, 華晨集團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
  • 國內發生首例國企債務違約申請破產案例
    原標題:國內發生首例國企債務違約申請破產案例 中國貨幣網刊登關於天威集團及部分子公司擬申請破產重整的公告稱,目前保定天威集團(本部)、保定天威風電葉片有限公司和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資金已枯竭,已嚴重資不抵債,無力償還到期債務。
  • 承建過河南博物院的國企破產重整,4.65億化解近20億債務,怎麼做到的?
    如今,這家企業現狀如何?近20億債務如何化解?破產重整期間,職工們的權益如何保障? 28日,記者多方採訪,還原這家老牌國企涅槃重生的過程。【困局】老國企陷入新困局,官司纏身,職工3個月發不下工資2019年過完年開始,河南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已經連續3個月發不下工資了,從幹部到職工,大家議論紛紛,為企業未來擔憂,為個人前途焦慮。
  • 如何看待當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
    如何看待當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  去年7月以來,城投再融資壓力顯著緩解,特別是伴隨隱性債務化解,這也是機構積極參與的重要前提。當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具體化解方案、落地情況仍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本文對今年以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情況進行梳理,以期客觀評估這一政策動向對城投債的影響。
  • 國企改革步入求速求效階段 下半年多領域有望破局
    下半年國資體制框架和產業結構調整改革進程將加快,在重組整合、壟斷行業混改、實現「管資本」等領域有望破局,部分央企及地方國企改革的思路將逐步明確。  地方改革亮點紛呈  地方國資國企改革也正進一步加速。目前,已有上海、廣東等25個省市制定相關細化方案,近40個地級市發布了2016年國企改革工作計劃。此外,截至7月15日,有50多家地方國企上市公司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 「剛兌信仰」「國企信仰」崩塌之後,市場秩序如何重建?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有學者說美國政府債務不可持續,這個故事一講就是30多年。從那時到現在,美國政府債務規模翻了幾倍,可為什麼全球投資者還是普遍願意持有美國國債?誰能保證美國政府一定不會違約?沒有人能保證。之所以堅信,無非是追溯過往,美國政府違約的情況還沒發生過,所以這種信用風險可以忽略不計,僅此而已。
  • 獨立售電公司陷入困境 如何破局?
    但獨立售電公司陷入困境,如何破局,筆者站在獨立售電公司的角度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湖南首輪交易達到了預定目的,但也應看到售電公司的困境  據有關報導,本輪交易共有16家發電企業、5個直接交易用戶、46家售電公司參與市場化交易,成交電量34.41億千瓦時。
  • 國企電商抱團突圍 內部變革搶奪市場份額
    有分析認為,當天貓、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已經悉數瓜分了電商市場份額,國企電商共同聯動多有抱團取暖的意味,在電商普遍受困於流量匱乏、配送遲緩等阻礙時,國企電商若能解決上述痛點或將因此破局,但從目前處境來看,國企電商想要撬動未來市場仍需從長計議。  國企電商組團對外  正處於聯合重組階段的國企首農、京糧、二商,已經開始為旗下的電商平臺或電商項目進行重新規劃。
  • 姜超:如何看待國開行參與地方隱性債務化解?
    如何看待國開行參與地方隱性債務化解?——地方隱性債務系列專題之三(海通固收姜超、朱徵星)來源: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作者:姜超 朱徵星國開行或參與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化債的效果可能如何?1)利息負擔降低效果或較為有限。以鎮江為例,我們假設國開行向鎮江貸款400億,期限為10年,部分置換高息的非標,每年可節約利息費用近20億元,佔原本可能產生的融資總利息費用的9%、鎮江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相對於鎮江總體的隱性債務來說較為有限。
  •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困境與破局
    目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遇到哪些困境?如何破局?在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日前舉辦的首屆酒店評論高峰論壇上,200多位業內專家、學者為酒店管理人才培養出謀劃策。北京金融街麗茲卡爾頓酒店人力資源總監秦立新認為,酒店業人才困境是學生畢業後不願意選擇到酒店就業,即使到了酒店也留不住。目前,各酒店管理集團都在擴張,新的酒店不斷湧現,人才缺乏困境會越來越嚴峻。「入學初期,我一般會跟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做一個調研,問他們有多少人是選擇酒店管理專業而來到學校的。舉手的學生在50%左右。
  • 特力集團攜手珠寶商共同探討如何應對疫情困境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日訊 (記者 田志強)昨日下午,由特力集團主辦的「珠寶匠心傳承文化創意展暨珠寶行業如何應對『疫情』主題沙龍」活動在特力大廈舉行。 本次活動旨在為水貝片區上下遊珠寶商戶搭建交流共享平臺,聚眾智慧,共話發展,尋找「疫情」下珠寶行業快速復甦、率先破局的出路,同時也吹響了特力珠寶大廈今年一系列活動的啟動號角。
  • 50萬信用卡額度已刷空,每月3000元養卡費用成無限債務如何破局
    如果不能還清這50萬的信用卡,每月的支出就成無限債務了,眼看財務持續惡化的陳先生,在遇到我們的時候,情緒已經非常低落,他說現在真的很悲觀,已經很難借到錢了,接下來如果不解決還錢的問題,催收就會打電話給父母和家人,而自己無法處理這些事情,他很害怕如果逾期,是否會有公安上門?是否要坐牢?現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才能解決呢?
  • 地方國企借道金交所「組團」融資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上述融資產品涉及博山區幾家國企,這些企業以相互借款形成的應收帳款作為基礎資產,然後相互擔保,最後通過金交所,甚至文交所等各類交易所掛牌備案進行融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融資產品的核心要素之一——借款類應收帳款,多數在接近借款方計劃融資前形成。
  • 毛振華談國企違約:「國企信仰」會被進一步打破
    在活動的主題論壇「尋找高質量發展的密碼」環節,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毛振華則針對高質量發展的定義,以及近來多家國企集中爆發的債務違約事件等進行了觀點分享。在毛振華看來,現在不僅僅是民營企業違約,地方國有企業也有違約情況出現,以前所謂的「國企信仰」在逐步被打破。
  • 英媒:一季度債務總額佔GDP237% 中國債務問題如何收場?
    存在分歧的是這種風險將如何收場。  最悲觀的觀點是,這種風險最終將以急劇爆發的金融危機收場——就像美國2008年的「雷曼(Lehman)時刻」那樣(當時銀行倒閉、信貸市場癱瘓)。其他經濟學家則預計中國將會發生長期的、像日本那樣的危機——增長持續幾年乃至幾十年放緩。
  • 普通家長如何助力兒童英語閱讀?呱呱閱讀破局方案來了
    普通家長如何助力兒童英語閱讀?呱呱閱讀破局方案來了 隨著國內教育啟蒙市場不斷下沉,兒童英語閱讀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閱讀在低幼英語啟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中國新聞周刊:一個瀕臨破產國企的「復活記」
    談及中核鈦白陷入困境的原因,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個企業出現危機與行業周期有關,但是主要還是企業體制問題。「為什麼同樣的企業,人家管理得就很好,他們就一塌糊塗?」為了幫助中核鈦白走出困境,信達開了很多會,還從亞洲開發銀行爭取了一筆資金,並請來北京的一家諮詢公司,把中核鈦白的所有中層幹部培訓了一遍,但公司依然走不出困境。中核鈦白的班子都是中核四○四派來的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