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華談國企違約:「國企信仰」會被進一步打破

2020-12-22 每日經濟新聞

12月6日~7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的領袖年會以「商業向上——新發展格局下的公司力量」為主題。在活動的主題論壇「尋找高質量發展的密碼」環節,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毛振華則針對高質量發展的定義,以及近來多家國企集中爆發的債務違約事件等進行了觀點分享。

在毛振華看來,現在不僅僅是民營企業違約,地方國有企業也有違約情況出現,以前所謂的「國企信仰」在逐步被打破。而在未來,諸如此類「國企信仰」還要進一步被打破,要堅定地建立「每家企業按照自己的條件來得到級別、來融資」這樣的邏輯。

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毛振華。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高質量發展要通過技術進行引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中誠信集團的創始人,毛振華的學者身份同樣引人注意,而其近年來將更多的精力偏向了經濟研究領域。針對「高質量發展」的定義,毛振華在活動現場發表了自己的理解。

毛振華表示,高質量發展的命題可以聯想到西方經濟學經典裡的三位著名經濟學家——薩伊、凱恩斯和熊彼得。其中,薩伊作為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最有影響力的「薩伊定律」解釋了「供給能夠創造需求」。也就是說,企業生產什麼,市場都會出清,都會給銷售掉,企業只管生產就可以了。但這一理論主要時興於早期的工業化時代,那時候物資不豐富,學者們需要研究的是資源配置以及怎麼有更多的產出。

但西方國家的發展很快就走到了「供過於求」時代,也就有了後來的「凱恩斯革命」。針對薩伊的著作《政治經濟學概論》,凱恩斯於1936年出版了它的通論,最有名的叫做《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書中認為,需求能夠自動創造供給,剛好和薩伊是反的。

毛振華分析道,有關以上兩個理論的博弈,並沒有找到真正的解答。而在1912年熊彼特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則研究了企業家創新精神對於經濟增長的作用,今天討論高質量發展,則可以從熊彼特的理論裡找到根據。

毛振華總結道:「我覺得供給能夠創造需求,也就是說我們高質量發展是要通過技術引領帶來新的產品,新的產品從而改變人們的生活、帶來新的需求,這就是我心中理解的高質量發展。」

而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毛振華進一步補充道,伴隨著疫情的暴發和國際形勢的日趨複雜,中國經濟政策有了一些新的調整,由防風險為主兼顧穩增長,調整回到穩增長為主兼防風險。疫情之下,穩增長的底線又被進一步放低,所以企業便面臨了一個更加寬鬆的政策環境。

「所謂穩增長政策,一定要量化寬鬆,一定要擴大債務規模。」毛振華這樣說道,「但是也出現一個問題,市場需求是下降的,經濟形勢是嚴峻的,債務規模是擴張的,因此,更多的企業就有了償還債務的風險。」

評級公司迎來高質量發展契機

談及穩增長和量化寬鬆的大背景,毛振華直言,其對中誠信集團影響很大。一方面,因為中誠信旗下最核心的業務是評級公司,在企業債務規模還需要擴張的前提下,其業務的營業額便進一步上升,並大概保持了雙位數的增長。

但同時出現一個問題,由於市場需求是下降的,經濟形勢是嚴峻的,債務規模卻是擴張的,所以更多的企業有償還債務的風險。在毛振華看來,當前不僅是民營企業違約,地方國有企業也時有違約。所以,以前的「國企信仰」被逐步打破。

「最近我們壓力很大,我也見到好多(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董事長。為什麼呢?他們都面臨著一個被我們調整信用級別的風險。」毛振華這樣說道。

提及近來三家大型國企的債務違約風波,毛振華表示,華晨、河南永煤和清華紫光,都是著名企業,其中有兩家還是中誠信的客戶,都是AAA級企業。從評級公司角度來看,其過去除了看客戶的自身業務,政府背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撐。

對於評級公司來說,毛振華認為,當前的局面既是一個機會,但同樣產生了新的壓力,「我們應該認識到,每家企業要以單個的信用為主,『國企信仰』還要進一步(被)打破,還要堅定地建立『每家企業按照自己的條件來得到級別、來融資』這樣的一個邏輯。所以,我們評級公司恰好該是在這樣的危機中更加科學、更加理性地走上一條發展的道路,這也是我們這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契機」。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信用債違約愈演愈烈:「國企信仰」被打破,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廣發證券研報指出,永煤違約會對河南煤企形成較大衝擊,豫能化等煤企的債券可能遭遇拋售,未來再融資或進一步收緊,而具有和永煤類似的債務負擔重、債券集中到期壓力大的部分能源集團,以及一些盈利較弱、短期債券到期壓力較大的煤企也會受影響。對於產業類國企,投資者應當對企業自身盈利能力、資產質量賦予更大的考慮權重,而降低股東背景的權重。
  • 「剛兌信仰」「國企信仰」崩塌之後,市場秩序如何重建?
    同行業、同評級的民企和國企,哪怕民企的財務報表比國企要好看得多,民企發的債券就是不如國企的受歡迎,發行利率往往會更高。明明現金流狀況很差的城投公司,就是能發出來債,而且發行利率明顯低於那些現金流更好的製造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相關的解釋有很多。比如,發行利率低背後還有其他的利益補償,地方政府可以隨時劃撥土地儲備來充實資金,銀行是國企潛在的兜底者等。
  • 地方國企賴帳釋放什麼信號
    信用債違約並不是新鮮事。從2014年,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2011超日債」第二期構成實質違約,第一次打破債券剛兌以來,信用債違約潮不斷,打破剛兌也從民企逐步蔓延到國企、銀行。2015年4月,保定天威集團的「11天威MTN2」違約,首次打破信用債的「國企信仰」。
  • 天物集團境外債打折處置 國企信仰面臨考驗
    來源:華夏時報天物集團境外債打折處置 國企信仰面臨考驗■本報記者 朱丹丹 單美琪北京報導被「違約風波」籠罩數月後,天津物產集團終於長舒一口氣。12月17日,西南證券研究所指出,上述事件是國企美元債繼1998年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破產後首次違約。一方面,天津物產集團的境外債違約依然會使天津的區域利差有所上升;另一方面,以後類似的債務重組方案可能會更多地用在業務市場化程度較高、公司自身財務壓力較大的國企。
  • 華創宏觀張瑜:國企違約衝擊就此結束了嗎?
    ,具有兩大特徵:1、違約主體集中於地方國企違約,完全打破了「國企信仰」。(一)違約風波的開始10 月以來,先有遼寧省屬國企華晨汽車私募債違約,後有11月10日河南省屬國企永城煤電超短融到期違約,校企紫光集團違約,國企接二連三暴雷,對市場造成惡劣影響。
  • 成龍集團又發債券違約,到底誰在打破債市「剛兌」信仰?
    由於公司經營困難,無法按期支付這部分到期的本息,構成違約事項。目前公司資金周轉困難,無法按期償付本次債券到期應付的回售本金及利息,公司會積極籌措資金,爭取儘早完成債券本金及利息的支付。成龍建設集團是一家位於浙江省義烏市的建築行業民營企業,成立於2001年5月。
  • 專訪| 富榮基金劉雪城:國企信用債違約背後,基本面是前提
    近期華晨集團、永煤控股兩家AAA級國企債券先後違約,讓投資者的「國企信仰」被打破。10月下旬以來,多隻債券頻頻爆雷,引發市場連鎖反應,不少債券基金因踩雷而導致淨值暴跌。向來以穩健特徵吸引資金追捧的債券市場,近一周來以「驚人」的表現引發業內恐慌。
  • 中誠信毛振華:中國經濟V型反轉下 三重壓力不可掉以輕心
    展望2021年,毛振華認為,隨著宏觀政策進一步常態化,政策性因素對經濟復甦的支撐動能持續弱化,但市場性因素復甦空間和可持續性更高。由於低基數效應的影響,2021年實際GDP增速將顯著高於疫前水平並主要表現為上半年高同比增速,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延續,但經濟運行中仍面臨三重壓力,不可掉以輕心。」
  • 國君固收:如何識別真國企?
    2015年4月,「11天威MTN2」違約事件成為國內首例國企債券違約,打破了國企債券的剛兌信仰。而2020年身為校企的北大方正的違約事件,又再一次引起了外界對於國企信用的擔憂。2015-2019年,違約債券餘額累計296.04億元,涉及16家國企和38隻債券,信用債市場國企違約金額及數量呈上升趨勢。
  • 國企違約衝擊信用債市場 債基單周最大跌幅超10%
    (原標題:國企違約衝擊信用債市場 債基單周最大跌幅超10%)
  • 一隻「房間裡的大象」 中科系危局與銀行的國企信仰
    原標題:中科系危局與銀行的國企信仰周炎炎在上海金融圈,中科系是一隻「房間裡的大象」。觸目驚心地存在,卻又被明目張胆地忽略。債務違約全面爆發之後,此前坊間傳聞央企華潤置地和上海國資委旗下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參與混改的消息或成一場空。
  • 地方國企債務困境如何破局?
    近期華晨汽車、永煤控股等國有企業信用債違約事件逐步發酵,引起了各方面對金融市場風險的擔憂,而債務違約集中在地方國企也引發人們對地方國企困境的關注。日前,中金髮表報告指出,11月以來,中國地方國企累計違約金額創歷史新高,至約216億元。因為地方國企投資回報率較央企和非國企更低,所以總體來講償債壓力更大。
  • 違約潮來襲,讓人猝不及防!
    惡劣結果就來了:因為新債沒法發行,舊債就無法付息還本、最終會造成違約,而舊債違約將會引發更多的新債無法發行……如此就會進入惡行循環,好在期間政府會積極幹預,但對企業的負面影響仍然巨大,因為發債對某些企業來說就是續命的手段。
  • 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底線思維的集中...
    展望2021年,毛振華認為,雖然隨著宏觀政策進一步常態化,政策性因素對經濟復甦的支撐動能持續弱化,但市場性因素復甦空間和可持續性更高,且內循環背景下經濟堵點的疏通有望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支撐,經濟復甦勢頭有望延續。由於低基數效應的影響,2021年實際GDP增速將顯著高於疫前水平並主要表現為上半年高同比增速,呈現「前高后低」走勢。
  • 「馬後炮」遭嚴查 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馬後炮」遭嚴查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近期接連發生的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事件,在引發對企業信用風險再評估的同時,也再一次牽出信用評級泡沫化、「馬後炮」等問題。監管部門近日紛紛表態、屢屢出手,對部分評級機構進行調查、約談,有評級機構已遭到懲處。
  • 「剛兌信仰」崩塌之後 市場秩序如何重建?
    同行業、同評級的民企和國企,哪怕民企的財務報表比國企要好看得多,民企發的債券就是不如國企的受歡迎,發行利率往往會更高。明明現金流狀況很差的城投公司,就是能發出來債,而且發行利率明顯低於那些現金流更好的製造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相關的解釋有很多。比如,發行利率低背後還有其他的利益補償,地方政府可以隨時劃撥土地儲備來充實資金,銀行是國企潛在的兜底者等。
  • 銀行、保險、學者、評級機構齊論信用債違約:不能簡單依靠財政信仰
    表現突出的,我覺得這次沒有對信用評級機構涉及太多,更多的是對所謂國企信仰的驚詫。」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關偉表達了他的關切角度。大公國際技術委員會主任陸思南在對話中提出,現在大家可能會覺得這麼多企業違約,實際上它可能不是這6年的問題,而是之前積累了很長時間的問題。
  • 國內發生首例國企債務違約申請破產案例
    原標題:國內發生首例國企債務違約申請破產案例 中國貨幣網刊登關於天威集團及部分子公司擬申請破產重整的公告稱,目前保定天威集團(本部)、保定天威風電葉片有限公司和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資金已枯竭,已嚴重資不抵債,無力償還到期債務。
  • ...要確保如潞安這樣的國企不出現一筆債務違約 誰知道現在情況如何?
    2年過去了,不知道如山西潞安集團這樣的國企債務違約都處理的怎麼樣呢?山西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穴位裡面有沒有「國企欠債」這種穴位呢? 山西國企直面兌付壓力,確保下半年不出一起債務違約。 李新鎖 攝中新網太原8月3日電 (記者 李新鎖)在資本市場的多事之秋,山西國企直面兌付壓力,確保下半年不出一起債務違約。
  • 為什麼要回到憲法談國企改革
    【財新網】(專欄作家 王蘭)中國的國企改革是海內外各界一直爭論不休、不易說清楚的議題,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再度引爆該議題。談國企可以有不同角度,本文想嘗試的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出發、超脫國企來談談國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