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礦物重金屬吸附材料

2020-12-20 粉體技術網

相對於樹脂類吸附劑存在的耐熱性差、抗輻射性差、費用高等缺點,粘土礦物材料用於環境吸附劑具有明顯的優勢,比如廉價、資源豐富、易處理、高強度和穩定性,因而是近年來環境吸附材料的研究熱點,應用潛力巨大,採用粘土礦物及其加工材料來處理重金屬汙染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1、粘土礦物的環境功能屬性

粘土礦物是指一些含鋁、鎂等為主的含水層狀矽酸鹽礦物,包括膨潤土、高嶺土、蛭石、海泡石、伊利石、坡縷石、沸石、硅藻土、凹凸棒石等。

粘土礦物結構間包含著可以自由交換的無機陽離子,並且有一部分氧原子電子露在晶體表面上,從而使得粘土礦物具有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具有自淨能力兩種截然相反的能力。

在粘土礦物形成過程中,其四面體或八面體結構中往往會出現同晶替代,使電荷出現不平衡,並且由於晶體的破損,在其斷裂面上會暴露出氧原子,這些特性使粘土礦物晶面上帶有永久性的負電荷,從而對金屬離子產生吸引,並且可產生配位作用而結合達到移除的目的。

同時,顆粒細小、不飽和電荷、比表面積巨大和層間域存在吸附水和陽離子這些特性決定了粘土礦物理想的吸附性。

2、粘土礦物在重金屬吸附中的應用

大量研究表明,直接使用粘土礦物(如蛭石、膨潤土、海泡石等)或者經過簡單活化處理後,都顯示了對重金屬離子較好的吸附效果。

(1)膨潤土

膨潤土片層表面帶有永久負電荷,層間結合力弱,具有可交換的陽離子,這種獨特的結構賦予了膨潤土優秀的陽離子交換性和吸附性。例如,膨潤土相比於伊利石和高嶺土對銅、鋅、鉻、鎳離子的去除效率更高。彭榮華等對膨潤土原土進行熱酸改性,發現在離子濃度小於45mg/L時,對鉛、鎘離子的去除率高達98%以上。

(2)高嶺土

高嶺土層間由氫鍵連接,結合緊密,沒有可交換的陽離子,原始吸附性能並不理想,需要通過對其進行改性處理後才能充分發揮高嶺土的吸附性能。吳平霄等人研究發現,採用胡敏酸對高嶺土改性後能提高對Cu2+、Cd2+、Cr3+三種重金屬的吸附性能。

(3)海泡石

海泡石結構單元上下層相間排列呈一維生長,使其具有纖維狀體型,大比表面積和豐富的孔道,表現出較好的吸附性能。通過加熱(烘烤、焙燒)、水熱化、酸處理和離子交換等方法對其進行改性處理後,其比表面積增大,離子交換容量增大,具有更強的吸附能力。

(4)蛭石

蛭石在結構布局上與蒙脫石很相似,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較高的離子交換容量,其吸附重金屬離子的機理主要是陽離子交換。郭繼香等研究發現,蛭石作為水中重金屬的吸附劑,與硅藻土、海泡石相比較,具有比表面積大、吸附容量大、重量輕等優點,吸附效果也比較好。

(5)硅藻土

硅藻土藻殼體具有大量有序排列的納米級微孔,是天然的納米材料,能夠吸收相當於自身質量3-4倍的雜質。天然硅藻土對Pb2+、Cu2+、Cd3+均有吸附作用,通過改性處理,可進一步提高硅藻土的吸附能力,增強其吸附效果。

(6)沸石

在沸石的晶體結構重,鋁原子為正立價,鋁氧四面體結構總體帶有一個負電荷,為保持電中性,在鋁氧四面體附近必須有一個帶正電荷的金屬陽離子,這就成就了沸石對金屬離子的吸附能力。研究表明:使用預處理的方式將沸右改造成Na型沸石,其對重金厲離子的交換容量較改性前可提高4-5倍。

(7)凹凸棒石

凹凸棒石晶體結構內部存在大量的沸石通道,送使得其具有巨大的內比表面積,並且表面還含有極性基團,這些特性都使得凹凸棒石表現出良好的吸附特性,常用於吸附去除水體中的Hg(II)、Cd(II)、Pb(II)等重金屬離子。通過酸活化、熱活化、矽烷偶聯劑和離子液改性處理等改性處理,可進一步提高凹凸棒石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

我國是一個粘土資源較豐富的國家,高嶺土、膨潤土、凹凸棒土、海泡石、硅藻土、沸石等粘土礦物經過加工(提純、表面處理和複合)後,具有選擇性吸附有害及各種有機和無機汙染物的功能,且原料易得,本身不產生二次汙染,因此,無論是從資源角度還是經濟角度來講,粘土礦物都是環境治理的重要材料,值得大力研究與推廣應用。

參考資料:

[1]周奇.粘土礦物的有機功能化及其重金屬吸附特性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6.

[2]黃曉薇.6種典型粘土礦物對Cr6+吸附特性的比較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

相關焦點

  • 黏土礦物——天生的吸附材料
    黏土礦物通常由矽氧四面體片和鋁氧八面體片以不同比例通過共用氧連接起來的層狀結構,具有比表面積大、陽離子交換能力強、能夠對重金屬及有機質吸附等特性,是理想的汙染物吸附材料。1、膨潤土膨潤土是一種以蒙脫石為主要成分的含水層狀矽酸鹽礦物,天然膨潤土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其自身具有較強的膨脹性和吸附能力,作為一種吸附材料,在我國有著豐富的儲量,具有價格低廉、性質穩定的特點。近幾年,許多學者對膨潤土進行改性,提高其吸附淨化能力,為未來製備新型的汙水處理材料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
  • 環境礦物材料在土壤汙染治理方面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土壤中的粘土礦物、鐵錳鋁氧化物、矽氧化物、有機質硫化物、氫氧化物、碳酸鹽等都能對重金屬產生吸附、解吸、固定、釋放等一系列的特殊作用,這些作用能夠有效對土壤中的有機汙染物與無機汙染物進行攔截、阻止、限制與淨化,因此,應用環境礦物材料治理土壤汙染是土壤修復的重要方法之一。
  • 黏土礦物在環境汙染治理中的應用
    (1)重金屬離子的吸附處理蒙脫石、海泡石、凹凸棒石等黏土礦物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及離子交換容量,吸附性能好,對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的吸附處理有著特殊的功效。如海泡石八面體中與OH-結合的Mg2+及沸石型孔道邊緣與結晶水結合的Mg2+,均可與重金屬發生離子交換,從而達到去除目的。
  • 粘土礦物超細粉碎,是不是越細越好?
    坡縷石類粘土礦物主要包括凹凸棒石和海泡石。粘土礦物的結構性質不同,應用領域不同,其加工工藝也不盡相同。但對於粘土礦物來說,將其加工成超細或納米級,並且不影響最終礦物產品的利用程度,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我校與武漢理工大學聯合舉辦粘土礦物界面調控及功能材料線上學術...
    3月29日,由武漢理工大學和安徽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武漢理工—安徽理工大學粘土礦物界面調控及功能材料線上學術會議順利召開。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墨西哥科學院院士宋少先教授和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閔凡飛教授出席本次會議。
  • 環境礦物材料在礦山及周邊土壤汙染修復中的應用
    利用礦物的環境屬性特別是大量的非金屬礦物及其尾礦,經超細、改性、摻雜、複合及仿生合成等方式開發的環境礦物材料為環境汙染治理和修復的提供了材料和方法。1、環境礦物材料用於礦山廢水汙染治理礦石開採、選礦、輸運、處置過程中均會產生含重金屬、選礦藥劑和P-N等酸性礦山廢水。
  • 生物炭老化及其對重金屬吸附的影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生物炭具有豐富含氧官能團、多孔結構、陽離子交換量、芳香性結構等使其對重金屬具有良好的固持作用,進而在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生物炭施入土壤中在與土壤接觸過程中受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而發生老化現象,致使生物炭特性發生改變。下文闡述了原料來源、熱解溫度和老化方法對老化生物炭特性的影響,以及老化生物炭對重金屬吸附的影響機制。
  • 硅藻土環保礦物材料
    為進一步提高硅藻土的吸附性能,大量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性工作,改性硅藻土可用於處理生活汙水、含重金屬離子廢水、造紙廢水與印染廢水等。3、硅藻土重金屬吸附材料重金屬離子經過工業廢水排放進入環境水體中,經過一系列化學作用及遷移轉化,最終以不同的形態滯留在水體中,形成永久性潛在危害。
  • 何宏平受邀擔任《粘土和粘土礦物》副主編
    日前,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員受《粘土和粘土礦物》(Clays and Clay Minerals)主編Joseph W.
  • 科學網—粘土礦物之間轉變機制獲新發現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陳一)記者從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何宏平課題組在粘土礦物之間的轉變機制上的研究獲得新發現
  • 一文了解黏土礦物疏水改性技術
    我國黏土礦物資源豐富,是經濟價值和應用價值較高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其主要包括高嶺土、膨潤土、伊利石和絹雲母等礦物。黏土礦物表面是親水疏油性的,難以和有機基體很好的相容,因此需對黏土礦物表面進行疏水化處理,提高黏土與有機相的相容性,以達到其應用功能。
  • 研究人員提出了火星上古代粘土礦物形成的新方法
    該蒸汽浴可能會產生粘土礦物,而這些礦物早已歸因於表面上或表面下的水流。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上的粘土礦物的大部分可能是隨著地球的地殼冷卻並凝固而形成的,而不是像後來長期以來假設的那樣,是由於後來與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新書推薦丨重金屬去哪了?—《化學與生物視角下酸性礦山廢水中次生礦物的地球化學過程(英文版)》
    研究表明,受納酸性礦山廢水的河流水體中次生礦物的形成和轉化對重金屬的遷移轉化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不同環境條件下形成的次生礦物是吸附、沉澱和固定水體中重金屬的重要媒介,而由於環境條件的改變而引發的次生礦物轉化過程成為制約重金屬釋放與再分配的重要因素。那麼,下面這本書將帶領大家了解酸性礦山廢水中重要次生礦物的地球化學過程及其對重金屬環境行為的影響機制。
  • 好奇號在新樣本中發現粘土礦物 進一步證明火星過去可能存在水
    科學家將該地區稱為「粘土承載單位」,當然,這個名稱已經證明是非常貼切的。在上個月鑽探獲得兩個新樣本後,火星車終於確認了其含有大量的粘土礦物,這進一步證明了古代火星曾經可能是個溼潤世界。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 MRO)在好奇號抵達火星之前已經檢測到該地區存在粘土 - 實際上,這是選擇好奇號著陸點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 太空探索:火星上的粘土礦物,是在原始蒸汽浴中形成?
    太空探索:火星上的粘土礦物,是在原始蒸汽浴中形成?來自布朗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在火星上形成古代粘土礦物的新方案,如果證明是真的,可以改寫紅色星球的早期歷史。火星表面有數以千計的古代頁矽酸鹽露頭。來自高壓蒸汽浴的水分和熱量將新凝固的表面的大片區域轉變為粘土。隨著地球進化數十億年,火山活動和小行星轟擊將覆蓋一些地方的粘土,並在其他地方挖掘它們,導致今天在表面上看到廣泛但不完整的分布。「製作粘土的基本配方是你採取搖滾,你加熱和加水,」中央佛羅裡達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凱文坎農說,他在完成博士學位的同時領導了這項研究。在布朗。
  • 什麼是黏土礦物?常見的有哪些?
    吸水性強,吸水後其體積能膨脹增大幾倍到十幾倍,具有很強的吸附力和陽離子交換性能。3、凹凸棒石又稱坡縷石,是一種含水富鎂鋁的矽酸鹽黏土礦物,具有2:1型鏈層狀結構,屬於海泡石族。凹凸棒石粘土為土狀塊體構造,顏色為灰白色、青灰、微黃或淺綠,油脂光澤,比重輕(2.0-2.3g/cm3),摩氏硬度2-3級,潮溼時呈粘性和可塑性,乾燥收縮小,且不產生龜裂,吸水性強,可達到150%以上,pH=8.5±1,由於內部多孔道,比表面大,可達500m2/g以上,大部份的陽離子、水分子和一定大小的有機分子均可直接被吸附進孔道中,電化學性能穩定,不易被電解質所絮凝
  • 基於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礦物表面吸附機制的進展
    對磷酸根在礦物表面吸附反應機制的深入認識,有助於了解其在陸地和水環境中的形態、遷移、轉化和生物有效性。論文總結了磷酸根在常見(土壤)礦物表面吸附機制的研究進展。原子力顯微鏡可直接「觀察」磷酸根在礦物表面形成鐵磷、鈣磷沉澱的過程,原位揭示可溶性磷在礦物表面固定、沉澱形成及其溶解等動力學過程和微觀機制。紅外光譜對磷酸鹽配位環境和分子對稱性非常敏感,可以揭示磷酸根的吸附機制,區分內圈和外圈絡合物,其原理是基於不同絡合物的分子對稱性不同,紅外吸附峰存在差異。
  • 檸檬酸對蒙脫石粘土中鉛的淋洗初步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本論文以蒙脫石粘土為研究對象,選用無毒、易降解、二次汙染小且價格相對低廉的檸檬酸為淋洗劑,通過振蕩淋洗法研究檸檬酸對粘土中Pb的淋洗行為,探討淋洗劑濃度、pH、離子強度、水土比等對淋洗效果的影響。
  • 對凹凸棒石粘土成因及應用問題的探討
    尤其是雜質僅為石英的礦石,提純較易;含白雲石的凹凸棒石中作為雜質的白雲石較易去除,而與其常共生的海泡石,在物理提純時會與凹凸棒石一同保留下來,鑑於兩者同屬鏈層狀礦物,物化性能相似,可以一併加工。這類提純的凹凸棒石是製備有機凹土和納米凹凸棒石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