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粘土礦物之間轉變機制獲新發現

2020-12-20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陳一)記者從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何宏平課題組在粘土礦物之間的轉變機制上的研究獲得新發現。相關研究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

研究顯示,粘土礦物的轉變機制存在固相轉變和溶解再結晶兩種轉變機制。固相轉變主要通過2:1型粘土礦物的層間域進行離子的重組或2:1型粘土礦物剝離一層四面體片轉變為1:1型粘土礦物。那麼,是否存在1:1型粘土礦物向2:1型粘土礦物固相轉變的可能?研究這兩種類型粘土礦物的轉變過程可以為探討自然界粘土礦物不均勻分布提供新見解,從微觀角度解釋粘土礦物長不大的原因。

何宏平課題組以天然的1:1型粘土礦物高嶺石和埃洛石為起始物,添加Si源進行水熱反應,模擬自然界熱液地質過程,研究1:1型粘土礦物向2:1型粘土礦物轉變的可能性,並深入探討粘土礦物的轉變機制;運用礦物結構分析和礦物譜學分析研究等手段分析不同反應條件下生成產物的結構變化,進一步通過高分辨透射電鏡等觀察水熱產物的形貌結構特徵,結合固體核磁表徵結果獲得產物的配位特徵,探討轉變的微觀機理。

《中國科學報》 (2017-07-20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研究人員提出了火星上古代粘土礦物形成的新方法
    該蒸汽浴可能會產生粘土礦物,而這些礦物早已歸因於表面上或表面下的水流。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火星上的粘土礦物的大部分可能是隨著地球的地殼冷卻並凝固而形成的,而不是像後來長期以來假設的那樣,是由於後來與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今晨發表同濟劉志飛教授團隊南海研究新突破,發現粘土礦物控制...
    《Science》今晨發表同濟劉志飛教授團隊南海研究新突破,發現粘土礦物控制有機質的長期保存 來源: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時間:2019
  • 火星發現粘土礦物或存在過微生物生命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早期的微生物能夠形成這種礦物,說明火星上也可能出現過類似微生物,形成這種粘土礦物。照片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琳達-摩爾模式正在採集微生物樣本。但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斯蒂文石也可以由生物形成。這一研究發現將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這些火星沉積物以及它們與火星生命之間可能的聯繫。」
  • 好奇號在新樣本中發現粘土礦物 進一步證明火星過去可能存在水
    科學家將該地區稱為「粘土承載單位」,當然,這個名稱已經證明是非常貼切的。在上個月鑽探獲得兩個新樣本後,火星車終於確認了其含有大量的粘土礦物,這進一步證明了古代火星曾經可能是個溼潤世界。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 MRO)在好奇號抵達火星之前已經檢測到該地區存在粘土 - 實際上,這是選擇好奇號著陸點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 太空探索:火星上的粘土礦物,是在原始蒸汽浴中形成?
    太空探索:火星上的粘土礦物,是在原始蒸汽浴中形成?來自布朗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在火星上形成古代粘土礦物的新方案,如果證明是真的,可以改寫紅色星球的早期歷史。火星表面有數以千計的古代頁矽酸鹽露頭。來自高壓蒸汽浴的水分和熱量將新凝固的表面的大片區域轉變為粘土。隨著地球進化數十億年,火山活動和小行星轟擊將覆蓋一些地方的粘土,並在其他地方挖掘它們,導致今天在表面上看到廣泛但不完整的分布。「製作粘土的基本配方是你採取搖滾,你加熱和加水,」中央佛羅裡達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凱文坎農說,他在完成博士學位的同時領導了這項研究。在布朗。
  • 粘土礦物重金屬吸附材料
    1、粘土礦物的環境功能屬性粘土礦物是指一些含鋁、鎂等為主的含水層狀矽酸鹽礦物,包括膨潤土、高嶺土、蛭石、海泡石、伊利石、坡縷石、沸石、硅藻土、凹凸棒石等。粘土礦物結構間包含著可以自由交換的無機陽離子,並且有一部分氧原子電子露在晶體表面上,從而使得粘土礦物具有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具有自淨能力兩種截然相反的能力。
  • 粘土礦物超細粉碎,是不是越細越好?
    我國粘土礦物資源豐富,是經濟價值和應用價值較高的非金屬礦產資源之一,其主要包括高嶺石、蒙脫石、凹凸棒石、伊利石、絹雲母、海泡石、累託石等。高嶺石類粘土礦物包括高嶺土、地開石、埃洛石(多水高嶺石)、珍珠巖、陶土等,其中以高嶺石為主要成分的高嶺土最為典型。蒙脫石類粘土礦物主要是各種類型的膨潤土。
  • 何宏平受邀擔任《粘土和粘土礦物》副主編
    日前,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員受《粘土和粘土礦物》(Clays and Clay Minerals)主編Joseph W.
  • 天津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 獲國際礦物學協會批准
    內容提要:從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獲悉,由該中心曲凱研究團隊發現並命名的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近日經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全票通過,獲得正式批准。天津北方網訊:從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獲悉,由該中心曲凱研究團隊發現並命名的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近日經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全票通過,獲得正式批准。這種新礦物的發現不僅增加了自然界礦物種類,提升了我國在礦物學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同時也為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界新礦物提供了重要依據。空鋅銀黝銅礦全型標本現館藏於中國地質博物館。
  • 河南省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
    原標題:我省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 國際礦物種類河南籍成員達到4個  1月11日,從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傳來喜訊,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曲凱研究團隊在桐柏發現並命名的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近日正式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批准,新礦物全型標本現館藏於中國地質博物館。
  • 對黏土礦物的研究,或許可助人類進一步發現火星上是否有生物存在
    海底玄武巖存在有機資源,為探索火星生命提供新激情嚴格上來說,真是處處皆是生活。它是在海底的巖石深處被發現的。經過多年的艱辛探索,一個科學團隊發現了一些令人吃驚的事。他們在地殼海底的火山巖的微小裂縫中發現了豐富的細菌生命。這些細菌在微小的裂縫內的粘土礦床中蓬勃生長。
  • 我校與武漢理工大學聯合舉辦粘土礦物界面調控及功能材料線上學術...
    3月29日,由武漢理工大學和安徽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武漢理工—安徽理工大學粘土礦物界面調控及功能材料線上學術會議順利召開。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墨西哥科學院院士宋少先教授和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閔凡飛教授出席本次會議。
  • 武漢巖土所二氧化碳在粘土中擴散行為的分子模擬研究獲進展
    粘土是一種緻密富含微孔的礦物,地下富含粘土的巖層一方面可吸附大量的CO2,實現CO2封存,另一方面由於含有粘土的緻密蓋層具有極低的滲透率,可有效防止注入CO2的逃逸。因此研究CO2在粘土中的運移特性對評估CO2的洩露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粘土是一種滲透率極低的緻密礦物,一般認為擴散是氣體運移的主要方式。擴散係數是衡量氣體擴散能力的最重要參數。
  • 廣州地化所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高嶺石化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2:1型黏土礦物向1:1型黏土礦物轉變的反應,但目前對其反應過程與機制還存在不同認識,即固相轉變(solid-state transformation)和溶解-再結晶(dissolution-recrystallization)。
  • 含有大量的強親水性粘土礦物成分,具有顯著的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
    含有大量的強親水性粘土礦物成分,具有顯著的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 2019-01-22 18:09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耐火原材料——鎂質粘土
    一、鎂質粘土的化學和礦物組成 表1為我國主要產地鎂質粘土的化學成分,有如下特徵: ① 鎂質粘土的主要成分是SiO2、MgO和H2O,其MgO含量一般達到20%以上,SiO2/Al2O3重量比一般為
  • 編號IMA2018-145 中核集團發現新礦物獲國際批准
    經多個國家20名礦物學家評審,由核地研院李婷等多名科研人員與沙特地調局聯合申報的新礦物——羥鉛燒綠石於2020年1月23日獲得國際礦物學會(IMA)新礦物分類及命名委員會(CNMNC)正式批准,批准號為IMA2018-145。 新礦物羥鉛燒綠石屬於燒綠石超族礦物,發現於沙烏地阿拉伯地盾的過鹼性花崗質偉晶巖中。
  • 【中國科學報】金屬硫化物礦物壓溶機制闡明
    中科院地球化學所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金屬硫化物礦物在壓力作用下的溶解過程可以視為一個原電池腐蝕過程。這項研究成果剛剛發表在《應用地球化學》雜誌上。金屬硫化物即以「硫化某」形式存在的礦物,例如硫化銅、硫化鎂等。這類礦物被廣泛應用於冶金、選礦、能源及材料等工業。但迄今為止,科學界仍未明晰揭示這類礦物的溶解機制,尤其是壓力作用下的溶解機制。
  • 對凹凸棒石粘土成因及應用問題的探討
    一、凹凸棒石粘土的成因1980年許冀泉、方鄴森在《科學通報》上報導了在江蘇六合、盱胎玄武巖所夾的粘土巖層中發現了凹凸棒石的喜訊。當時在地質界和粘土工作者中引起很大反響,因為這不僅在我國粘土礦產中增添了新成員,同時我國海上鑽井所需抗鹽泥漿國產化有了物質基礎。在江蘇成就的啟發下,浙江地礦工作者在浙東出露新生代玄武質火山沉積巖系區域,開展了凹凸棒石的探尋。經全面踏勘後表明:浙江嵊縣、新昌一帶廣泛出露於玄武巖夾層中的粘土為硅藻土,而沒有發現凹凸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