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是什麼格律?大學教授:非詩非文,讀司馬相如一篇足矣

2021-01-09 米鬥文史

我們讀古人的作品,讀的最多的是詩詞,接觸最少的是賦,甚至對賦的格律了解的也很少。這是為什麼呢?說到底,一是傳世作品少,二是文體結構繁雜自然喜歡的人也少。但是作為一種國學,我們還是應該去了解一下它的來龍去脈,盛衰幾何。

「賦」,起源於兩漢,盛於六朝,所以又叫漢賦。形式上,它是介於韻文和散文之間的一種半詩半文的混合體,內在因素卻又有詩有文。起初,它只是宮廷文學,流行於達人顯貴之間,但卻成為當時文壇的霸主,統治了兩漢文壇四百年之久。當時,賦家的代表人物有司馬相如、楊雄、張衡、班固等人。

「賦」的興起有特定的社會原因,主要是兩漢封建統治者為了牢固手中的皇權,需要大量美化「統一」和粉飾「繁榮」的文藝娛樂品。於是,那些依附於皇帝貴族的文人詩人,他們襲用了《詩經》裡的「雅」、「頌」和《楚辭》的形式,造作出來了「賦」。

它的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也就是說,漢賦以大量事物的鋪陳,以華麗奇僻的辭藻,誇張的語言描寫漢王朝的富庶,天子的威嚴。所以,大學教授曾鐸先生,在他早年發表的學術論文「中國詩歌史略」一文中對漢賦這樣評價:它缺乏生活的真實,沒有真情實感,空洞枯燥。所以有人說漢賦是「文學中反現實主義逆流」。

在這本書裡,曾教授也僅僅只給漢賦三兩頁的篇幅,在介紹代表作時也只例舉司馬相如的《上林賦》。

……且夫齊楚之事,又烏足道乎!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東西南北,馳騖往來,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經乎桂林之中,過乎泱漭之野。汩乎混流,順阿而下,赴隘狹之口,觸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洶湧澎湃。滭弗宓汩,逼側泌。橫流逆折,轉騰潎冽,滂濞沆溉。穹隆雲橈,宛潬膠戾。逾波趨浥,涖涖下瀨。批巖衝擁,奔揚滯沛。臨坻注壑,瀺灂霣墜,沈沈隱隱,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馳波跳沫,汩濦漂疾。悠遠長懷,寂漻無聲,肆乎永歸。然後灝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東注太湖,衍溢陂池。於是乎鮫龍赤螭,??漸離,鰅鰫鰭鮀,禺禺魼鰨,揵鰭掉尾,振鱗奮翼,潛處乎深巖,魚鱉讙聲,萬物眾夥。明月珠子,的礫江靡。蜀石黃碝,水玉磊砢,磷磷爛爛,採色澔汗,藂積乎其中。鴻鷫鵠鴇,鴐 鵝屬玉,交精旋目,煩鶩庸渠,箴疵?盧,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濫,隨風澹淡,與波搖蕩,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上面節選《上林賦》其中一段,其他段落格式也基本一致,包括漢賦的代表作,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兩京賦》等,都是這個調調。在《上林賦》中,司馬相如通過對山形、魚蟲、鳥獸、草木、珠寶、樓宇以及皇帝苑中打獵、行宴等事物的描寫,把有的沒有的事,通通臆造了進去,這麼一大段文字,其實只是描述皇帝的後花園「上林苑」景況。

看來洋洋大觀,實際空洞虛偽。漢賦這種「鋪採摛文」的固定模式,刻板枯燥,可謂千篇一律。

西晉著名譜學家,文學家摯虞曾一針見血指出漢賦的問題:假象過大,則與類相遠,逸辭過狀,則與事相違。

在寫作上,漢賦篇幅冗長,多用問答式,基本押韻,句式以詩經的四言和楚辭式的六言為主,但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的混合句。

賦盛行於兩漢,但由於這種「宮廷文學」天生的通病和基因的缺陷,很快便在衰於唐宋,成為歷史的棄兒。

相關焦點

  • 司馬相如的詩有哪些?司馬相如的詩詞全集7首
    兩漢詩人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
  • 賦聖司馬相如與南充北湖公園
    司馬相如生於西漢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安漢縣縣治在今南充城區五裡店一帶,北湖在那時就存在,時稱「是魚池」(「大魚池」之意)。司馬相如是否遊學「是魚池」,否創作過《是魚池賦》,現無從考究。但千百年來,司馬相如以另一種方式與北湖緊緊相連。司馬相如。
  • ...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司馬相如: 從嘉陵江畔走來的大漢賦聖
    漢武帝讀到其居梁時所作《子虛賦》,大為讚賞,因得召見,任為郎。曾拜中郎將奉使西南,後轉任孝文園令,晚年免官閒居而卒。 2020年元旦前夕,成都市成華區地鐵三號線昭覺寺南路站口外的圍欄拆除後,人們欣喜地發現,鳳凰河道改造一新,街面地刻《大人賦》《長門賦》、柱子浮雕《美人賦》與三枚司馬相如大名和名句的篆字石章奪人眼目。
  • 讀寫計劃 |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司馬相如的「賦」是否真的價值千金
    陳氏聽說司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黃金,求得一篇《長門賦》。後來漢武帝看到此賦,有所感悟,陳皇后再度承寵。辛棄疾此處來了個大膽生發,運用了文學的誇張手法,把故事中的「百斤」說成「千金」,藉此來誇大體現司馬相如「賦」的價值。但司馬相如的「賦」到底值不值千金呢?首先若是換得陳皇后再度被君王寵幸,那麼花銷千金也是值得的。
  • 司馬相如爆炒高手,漢武帝贊《子虛賦》時,直說:且慢
    司馬相如最為豪氣的自我炒作是在與漢武帝之間,漢武帝讀了《子虛賦》,非常喜歡,覺得是古人之作,嘆息不能與作者交流。這個被狗監楊得志知道了。說明一下,「狗監」在漢代是主管皇帝獵犬的官。楊得志是司馬相如的老鄉,對漢武帝說:「此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漢武帝十分驚喜,馬上傳旨召司馬相如進京。漢武帝對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讚不絕口,這是相如多麼榮耀的時刻。
  • 司馬相如: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
    他之所以看不起司馬相如,也是因為他的某些行為很讓人頭疼。比如絞盡腦汁向漢武帝上賦求官一事。司馬相如很早就來到了長安,為了躋身官僚集團,他給自己買了個官——在漢景帝身邊做武騎常侍,指責是車駕遊獵。這對他來講很容易。因為《史記》說過他少時喜歡擊劍。但相比擊劍,他更痴迷的還是讀書。
  • 梁鼎光小楷《司馬相如長門賦》
    司馬相如,西漢大辭賦家,後人稱之為"賦聖""辭宗",魯迅曾說: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關於"長門賦"寫作緣由,漢武帝劉徹為太子時,娶姑母之女阿嬌為妃,劉徹繼位後立阿嬌為皇后一陳皇后,擅寵十餘年後,失寵,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文,奉黃金百斤,請相如寫解悲愁之辭,相如為之寫"長門賦",此賦感悟了漢武帝,皇后復又得寵。
  •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並不「完美」的愛情
    提起漢賦大家,我們肯定能想到的一個人,就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是漢賦的奠基人,班固、劉勰稱相如為「辭宗」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相如為「賦聖」。魯迅對其評價是「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的名氣毫不遜色於他的文學名氣。
  • 司馬相如:靠女人登上仕途,又移情別戀
    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喜歡讀書,擅長作漢賦,詞賦寫的特別好,漢武大帝就非常喜歡相如賦。梁王也慕名請司馬相如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梁王以「綠綺」琴回贈。「綠綺」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相如得「綠綺」,也是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琴名噪一時。後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 歷史名人:司馬相如武帝賞識、相如出使、文學影響……
    當時侍奉劉徹的狗監(主管皇帝的獵犬)楊得意是蜀人,對劉徹說:「此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劉徹驚喜之餘馬上召司馬相如進京。司馬相如向武帝表示說,「《子虛賦》寫的只是諸侯王打獵的事,算不了什麼,請允許我再做一篇天子打獵的賦」,這就是內容上與《子虛賦》相接的《上林賦》,不僅內容可以相銜接,且更有文採。
  • 「辭賦之宗」司馬相如的蓉城印記
    司馬相如是漢大賦的奠基者和蜀學的開創者,也是通《爾雅》著《凡將篇》的訓詁學家,還是一位古蜀歷史學家和博物學家。   司馬相如被譽為「辭賦之宗」,其《子虛賦》《上林賦》是最具標誌性的漢賦作品,影響了人們對漢賦的基本認識。   司馬相如娶卓文君是一場預謀?
  • 漢朝文學藝術的佼佼者——司馬相如、司馬遷
    非司馬相如和司馬遷莫屬。司馬遷,地球人都知道,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如何寫出這本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作品呢?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他個人經歷密不可分。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大漢王朝最高潮的時代,經濟發展、軍事強盛、文化繁榮。
  • 司馬相如為何備受司馬遷推崇?
    在獨一無二的《史記》中同樣佔據獨一無二位置的《司馬相如列傳》,顯得尤為醒目。  「讓文學家進入正史,司馬遷是歷史上第一人。《史記》中有兩篇文學家的記載,一是《屈原賈生列傳》,另一篇就是《司馬相如列傳》。屈原和賈誼合為一篇,司馬相如則是專篇專章,其地位可見一斑。」馬平如是說。
  • 讀詩必先校對格律嗎?
    讀詩必先校對格律老街最早看到這個問題時,感覺」不寫詩的人在意平仄「的說法似乎有點奇怪,因為對于格律比較了解的人一般都會寫詩。完全不寫詩的人也不太可能去研究什麼格律,最多是淺嘗輒止。後來一想,在網絡上這種現象還真不少,有些不少人的確喜歡指點他人的格律有問題。其中有一部分人其實一知半解,自己似乎也沒有什麼作品,但是就喜歡糾正別人。
  • 歷史的謎團:文翁有沒有請司馬相如當老師?
    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成都歷史學會會長何一民認為,這種說法完全是天大的誤會,是對歷史的誤讀,《漢書·地理志》中所說的「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是並列講的兩件事,分別說的是兩個人對於天府文化的貢獻,他認為,司馬相如與文翁之間並不認識。司馬相如見過文翁嗎?
  • 家徒四壁卻被富家千金倒追,司馬相如憑什麼成為人生贏家?
    至今把他劃分在中華文明的農耕文明範疇裡,從歷史上來看,論對國家貢獻最大的人物非大禹莫屬。 浪漫又有思想的司馬相如 思想、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第一個就要講司馬相如。
  • 他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他是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馬相如
    建元六年,司馬相如擔任郎官已經數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徵發巴、蜀二郡的官吏士死了上千人,西郡又為唐蒙徵調陸路及水上的運輸人員一萬多人。唐蒙又用計策法規殺了大帥,巴、蜀百姓都極為震驚恐懼。皇上聽到這種情況,就派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趁機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為並不是皇上的本意。
  •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後,司馬相如寫下五個字給妻子,遭世人唏噓
    在歷史中也有人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是漢朝有名人物,自小雖然家境貧寒但是才氣過人,所作《子虛賦》更是辭藻華麗,後世廣為流傳。在司馬相如年輕的時候,因朝堂不得志而辭官歸鄉,故鄉縣令與王吉與司馬相如相交甚篤,王吉佩服司馬相如的文採,經常邀請司馬相如到自己家做客。
  • 司馬相如13字休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妻子回一詩更牛
    其中,漢武帝時期的司馬相如便是如此。他用僅僅十三個字的休書,放棄了自己的糟糠之妻。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所謂詩詞歌賦,其中的賦也是我國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漢代時的賦剛剛興起,而其奠基人就是司馬相如。在近代,魯迅先生也曾稱讚過司馬相如所寫的賦。可這樣一個著似風度翩翩,文採出眾的人,竟然辜負了自己的糟糠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