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見到有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情緒失控,有時候是對自己的親人摯愛,有時候是對陌路行人,情緒失控的景象每個人都不願看到,每個人都不願回顧,但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情緒,誰都會有忍無可忍的時候,最可怕的是在孩子面前控制不住情緒,第一次也許用吼的方式解決問題,下一次可能就會用更加粗暴的方式,長期在孩子面前放縱自己的情緒,最終的代價就是會給孩子的自控力的培養造成巨大的障礙,也會使孩子的性格形成缺陷。
自從孩子上小學開始以來,我也是把自己的情緒放縱發揮到了極致,孩子成績不理想我會發脾氣,孩子磨蹭我會發脾氣,孩子寫字不規範我會發脾氣……總之,只要孩子沒有按我的標準來,我的情緒就會失控,有段時間都感覺自己快要抑鬱了,而且每次發完脾氣後,兒子那委屈的小眼神讓我特別傷心和悔恨,而且連續的發脾氣自己的身體受不了。一次在我發完脾氣後,兒子的小臉漲得通紅,我感覺到他眼裡全是憤怒,把我嚇一跳;還有一次,孩子放學的路上和我聊天,小心翼翼的和我說,媽媽我今天考試94分,你能不能不要生氣,我下次一定認真一點,回去我算4頁口算,聽你的話,快快寫作業,行不?再一次看到孩子膽怯而猶豫的表情,我默默地告誡自己,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不能管控好自己的情緒,遲早孩子會毀在自己的手裡。我逐步意識到失控的情緒,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毫無幫助,只會深深的傷害孩子和自己,使我們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最終將發展成為我們無法逾越的鴻溝。
在一次情緒失控後,我摔門而出,一個人漫無目的的走在大街上,不知過了幾個小時,老公給我發信息:差不多得了,你生氣可以出去走走,兒子還得把沒完成的作業寫完,一直還在擔心你。看到信息,我覺得難過羞愧,正如心理學家所說:決定人生走向的,不是智商和才情,而是情緒控制的能力。那一刻我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情緒控制與管理的過程中我逐步的改變自己,並試著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改變自己的行為,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對於孩子的成長已經不再焦慮,孩子的學習過程變得輕鬆。
為了分析發脾氣,找到情緒失控的原因,我特意買了一個小本子,每次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就拿在手裡,一旦控制不住自己,就在上面記錄一筆,而且手裡握著小本子像一個提示器,提醒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等我記完這一筆,情緒也被轉移了,好像也沒有先前那麼激動了,印象中記得最多的一次是輔導作業兩小時,記錄八次,而且每次記錄下來你就會發現,激怒你的原因想想真是微不足道。
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會找本書,拿支筆,邊看邊抄一些東西,否則如果盯著孩子寫,我會不停的嘮叨,孩子越發的出錯,如果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時,迅速去照一下鏡子,看一下情緒失控前自己兇狠猙獰的面目,起碼會讓自己暫時平靜下來,接著再去抄你的書,記錄你的心靈雞湯。
當我的情緒不得不爆發出來的時候,以前總是大吼大叫,簡直就是理有多少聲就有多高,在嘗試控制情緒以來,如果再遇到這樣令我情緒波動大的情況,我會立即換上衣服 無論颳風下雨,到小區去跑步,據說運動時,大腦中會分泌一種可以支配的心理和行為的肽類。其中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科學家稱之為「快樂素」,它作用於人體能使人產生愉悅。沒到繞小區跑一圈,我的的情緒已經平復,而且身體得以放鬆,再回來坐到孩子面前,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這種方法真的很神奇,屢試不爽。
在過去一年多的嘗試中,我現在已經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偶爾生氣的時候也不會失控,很快就平靜下來了,一旦沒有了壞情緒,陪孩子寫作業也順暢了,在與孩子溝通後我們制定了學習時間表,每天陪兒子寫完作業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做做課外習題,還可以聽一些視頻課,練幾道奧數題,讀讀英語繪本,兒子的學習也完全走上了正軌。這一年多的感受讓我體會到遇事不動氣,不是沒有情緒,而是不被情緒困住心智,即使處在暴風驟雨中,也能讓情緒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