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到了拼人效時候?碧桂園精簡近3萬人 時代中國優化37%

2020-12-13 中華網

來源:斑馬消費

原標題:地產商也沒餘糧了?碧桂園精簡近3萬人時代中國優化37%

人力資源是行業風向標。

當一個行業蒸蒸日上,企業大幹快上,不斷招兵買馬,薪資水漲船高,不斷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形成良性循環。

反之,當一家企業開始以「優化」等手段減員,甚至是變相裁員,那麼這家企業可能正在走下坡路,如果全行業如此,至少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行業的危機。

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

隨著宏觀調控逐步深入,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呈現出「從增量到存量」、「從平衡到極化」、「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到全面」四大特徵。

2018年下半年以來,萬科高喊「活下去」、中小房企賣身、開發商破產倒閉等話題屢上熱搜,2020年初的疫情,更加深了行業的焦慮感。

從整體業績來看,雖然頭部房企仍然高歌猛進,但不斷有中小房企掉隊甚至是淘汰出局。房地產行業的總體向上趨勢並不會改變,但行業調整已不可避免。

身處其中的房企員工,亦難以置身事外。

隨著絕大部分房企交出2019年的成績單,我們可以通過人力資源布局,從側面了解房企的發展趨勢。

斑馬消費梳理後發現,即便是在行業頭部的「地產上市公司50強」中,全行業集體瘋狂擴軍備戰戛然而止,2019年有13家存在減員情況:碧桂園、龍湖集團、金科股份、榮盛發展、遠洋集團、正榮地產、融信中國、藍光發展、綠城中國、時代中國控股等。

截至2019年底,碧桂園(02007.HK)員工數量共101784人,較2018年底的131387人,減員29603人,員工數量同比下降22.53%。

龍湖集團(00960.HK)雖然員工總數減少了694人,但減少的主要是物業管理板塊,公司物業發展板塊員工達8882人,較2018年底增加了608人。

所以,按照權益銷售額排名的地產十強中,只有碧桂園一家出現減員情況。碧桂園曾對外解釋稱,減員主要原因是組織架構調整和轉崗。

「地產上市公司50強」中,減員幅度最大的是時代中國控股(01233.HK)。2019年底,公司員工總數5955人,2018年底則為9502人,同比減少了37.33%。

除了上述13家,頭部房企陣營中,大多數人員構成較為平穩。不過,也有部分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逆勢擴張。

中南建設(000961.SZ)2019年底員工數量達到42974人,較2018年底的16420人,同比增長161.72%。

同樣,招商蛇口(001979.SZ)2019年底員工總數為49014人,較2018年底的24791人翻倍。

人員調整之外,如何提高效能成為房地產行業的共識。

鬱亮接班之後,萬科在2018年提出經營管理提升,並將之作為2019年的工作重點。其中,「減脂、增肌、活血」被確定為人力資源方面的核心思想。

不過,斑馬消費梳理後發現,即便是在「地產上市公司50強」中,房企的人效表現也差別較大。整體來看,以碧桂園為代表的人海戰術,正在被以中國海外發展(0688.HK)、萬科為代表的精英管理模式所衝擊。

十強房企中,中海人效最高。2019年,公司合約銷售額3771.7億元,同比增長25.2%,營業收入1636.5億元,同比增長13.6%。當年,公司員工數量為6200人。

也就是說,2019年,中海平均每個員工實現銷售額6083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640萬元。

一線房企中,能與之並肩的也只有萬科了。2019年底,萬科員工總數為131505,其中物業人員超過10萬,負責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員工只有19372人。

2019年,萬科銷售金額6308.4億元,房地產板塊營業收入3526.54億元;當年,萬科平均每個員工實現銷售額3256萬元,實現營業收入1820萬元。

閩系兄弟房企正榮地產(06158.HK)和融信中國,在減員「加持」之下,人效也排名前列,2019年單人銷售額和單人營收均超過1000萬元。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地產上市公司50強」中人效最高的企業,居然是來自河南、重倉中部、名不見經傳的正商實業(00185.HK)。

2019年,正商實業297名員工,實現了88.87億元營業收入,平均每個員工實現營收2992萬元。

房地產行業人均薪酬較高,各公司平均年薪多分布在10萬-30萬元之間。

不過,上述公司中,人效高的公司,人均薪酬普遍較高。2019年,中海、融信中國(03301.HK)員工的平均年薪接近40萬元,正商實業工作地點集中在鄭州,人均年薪也超過了30萬元。

「地產上市公司50強」中,人均年薪最低的是富力地產(02777.HK)。2019年,該公司員工62305人,總員工成本34.79億元,人均5.58萬元。

雖然也是千億房企,營業收入超900億元,但富力地產員工人數超過融創中國、綠地控股、保利地產等諸多龍頭,導致人效較低,且公司近些年一直處於一連串的危機之中,盈利能力下滑,自然沒辦法整體給員工開高薪。

相關焦點

  • 碧桂園、萬科、旭輝的背後,千億房企如何提升人均效能?
    過去房企處於高速增長時代,大量的崗位需求,迅速的業務擴張,催生了大批高薪職位,很多人乘上東風,扶搖直上。但隨著行情下行,人海戰術正在讓位精兵強將。一方面房企用人需求萎縮,業務增長面臨瓶頸,另一方面,行業規則愈發規範,人才專業度需求提升。房企開始重視向管理要效益,內部管理和運營趨於精細化,愈加關注人均效能。
  • 碧桂園區域精簡 組織變革進行時
    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企業和個人都要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中有一些公司和人,註定會被淘汰。2019年,碧桂園全口徑銷售接近8000億,萬億近在咫尺。2020年開年,碧桂園靜悄悄啟動了新一輪組織和人事變革,將現有的近70個區域進一步壓縮為55個,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匹配長遠的目標。
  • 2019年10餘家房企調整組織架構 萬科、保利、碧桂園紛紛變陣
    萬科、碧桂園、保利等頭部企業「家大業大」,若是一成不變容易導致「僵化」,所以它們也會階段性地進行調整。   以碧桂園為例,2019年,它總共進行了三次組織架構優化。   3月,其集團總部精簡為13大中心,37個部門,5大事業部。其中,5大事業部涵蓋了產城發展、新業務、海外1+1、創新投資事業部。
  • 人效TOP100房企人均銷售額均值近3200萬!房地產組織力研究成果出爐
    融創中國執行總裁薛雯、華夏幸福執行總裁袁剛為大會送來視頻、音頻寄語。來自遠洋集團、陽光城、榮盛發展、龍光集團、中國奧園、領地集團、中南置地、佳兆業、時代中國、雅居樂等房企的人力資源高管及企業代表,共同參與了圓桌論壇環節,探討企業管理之道。同時,在各企業代表的登臺見證下,中國房地產企業 CHO 聯席會正式成立。更多會議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可研智庫明日推送文章。
  • 碧桂園「減員」系誤解:2.5萬人轉崗 子公司還在招人
    在本次高管會上,碧桂園表示將在培訓培養、優勝劣汰並賦予更大的平臺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讓真正優秀的人能夠脫穎而出。裁員3萬人系誤解 旗下子公司還在招人碧桂園年報中有一個數字引起了記者關注,2019年底員工數同比上年末減少約2.9萬人。
  • 知名房企碧桂園保利等牽扯其中
    但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多數是沒有餘錢購房的,甚至連首付款都湊不齊。這個時候,「首付貸」粉墨登場了。你沒錢付首付是吧?我貸款給你。於是貸款滿天飛,樓市成交量逐年放大,房價飛漲。房企錢收足了,房地產開發投資勁兒就更大了。
  • 2020上半年上海在售盤最多房企:碧桂園
    隨著線下看房逐漸向線上轉移,直播賣房、線上購房節成為了房企創新營銷的標配。後疫情時代,上海樓市整體表現如何?樂居全國聯動,重磅推出「你最關心的2020年中上海樓市報告」,全面解讀上海樓市。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能夠在這場吹倒中小房企的大風中還能站穩腳跟的,也就只有那些巨頭企業。根據樂居資料庫顯示,目前在上海樓市,在售房源最多的要數碧桂園集團,共計有七個樓盤;其次便是綠地集團和招商蛇口,分別各有五個樓盤。
  • 復盤:房企10年業績排名,誰才是真正的TOP1?碧桂園融創世茂萬達深度...
    龍頭房企在過去10年中創造了驚人的業績:萬科、碧桂園、恆大累計均超過3萬億,保利、綠地、融創超過2萬億。2、融創於2017正式踏入前十,2018升至第7名,2019升至第6名。2016年,碧桂園又提出了「同心共享」策略,作為2012年「成就共享」策略的升級版,「同心共享」策略將權利下放給每個人,員工也是「小股東」,可享受到項目紅利,此舉進一步激發員工和股東的積極性,催生每個人的「主人翁意識」。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帶動下,人的活力又一次得到了更大的釋放。
  • 當我們在談論碧桂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房企動態先問阿倫,感謝關注拿走不謝。 仰望等太陽升起 聽見鳥群回來的聲音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儘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抑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 碧桂園人員結構進一步優化 下半年新業務板塊計劃招聘逾3500人
    來源:新浪財經8月25日下午,碧桂園集團召開2020年中期業績會。碧桂園集團總裁、執行董事莫斌,常務副總裁程光煜,財務長、副總裁伍碧君出席業績會。報告期內,碧桂園連同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共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2669.5億元,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約3185萬平方米。集團權益合同銷售回款約2509.3億元,回款率達94%。
  • 碧桂園直播賣房,真優惠還是假打折?
    復地集團聯手了「直播一姐」薇婭;富力地產攜手李湘;恆大力邀演員佟大為,再到上周碧桂園與汪涵大張偉的合作,營銷+明星+地產的全新購房模式,讓眾多房企重新開始思考在疫情後時代房企的求生之路。但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直播賣房,不過是地產人集體的自我高潮,不過是由於疫情影響,無奈之下的被動之舉。那麼這次碧桂園的線上直播賣房,究竟是真打折還是假優惠呢?
  • 碧桂園萬科陽光城等巨頭紛紛重構組織,未來誰更容易升職加薪?
    從近期以及過去一年多時間內房企頻繁的組織調整來看,提高團隊效率、個人作戰能力,都是房企用於提高人效的重要舉措。這些調整,對身在其中的地產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又該如何適應這些變化?2、總部精簡,權力下放到一線組織簡化之後,總部對一線的管控不可能面面俱到,組織要高效運轉,就必然伴隨著部分責權的下放,讓區域和一線能夠自主決策,快速決策。
  • 拆解碧桂園2020半年報:後疫情時代,碧桂園如何「活得精彩」?
    碧桂園以第147位,位居中國以及全球房企首位。自碧桂園在2017年首登這份榜單後,已經實現了銷售額、營收、利潤的「四連跳」。 從房地產黑馬到行業巨頭,碧桂園穩定的打法,展現出了碧桂園在疫情之下強勁的韌性和爆發力。
  • 碧桂園 說好的零瑕疵呢?
    伴隨著中國房地產波瀾壯闊的進程,碧桂園以順德為據點,迅速向廣州佛山以外的其他珠三角地區、以及長沙等地拓展,2014年碧桂園合同銷售金額首次突破千億,2016年破3000億,2017年突破5000億,成為「宇宙第一房企」。掌控著碧桂園的楊國強顯然已沒法低調,但具體他有多少財富外界一直難窺全貌。
  • 房企年報裡的故事:融創漲薪出眾 碧桂園出手「闊綽」
    夢想照進現實,是很多人的心聲。與房企而言,良好的業績表現能夠投射到資本市場,便是夢想照進現實。《國際金融報》地產小組據此就上市房企前30強(根據2018年銷售排名)股價數據進行統計,還原2018年各家的波動,以示過去這一年他們在資本市場的行徑軌跡,如履薄冰還是大步向前?
  • 金融界2020領航中國傑出社會責任房企花落碧桂園:銷售冠軍治理有...
    截至今年11月,年內百強房企實現全口徑銷售額11.3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高了10.3%。 但在這些數字背後,整個行業經歷了一輪洗牌。一邊是無數中小房企倒下,另一邊是行業進一步向頭部集中。龍頭碧桂園坐穩了銷售冠軍的寶座,帶了一個好頭。
  • 碧桂園裁員三萬,科技替人的陽謀
    整個中國的地產界,都飄揚著碧桂園的簡歷。有獵頭打開郵箱,發現塞滿了碧桂園前員工的簡歷,求職者不要double不要升職,但求一份工。全面復工復產之際,一張「調整部分中心和區域」的通知又將碧桂園推上了風口浪尖。
  • 2020西安樓市年鑑-起底碧桂園陝西:兩次「寡頭」時代
    第一波「寡頭」時代的鑄就雖然碧桂園借勢「榮華」落子西安,但並未和「融天模式」一樣迅速鋪開,初期相當尷尬。在西安樓市中,「拿地」這種頭等大事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品牌落地2、3年無地開發的房企屢見不鮮,雖說在渭南、韓城有所斬獲,但沒有在省會城市的大體量項目入市,那碧桂園這三個字將始終懸停在半空中。
  • 巴菲特最看重的財務指標ROE,哪些中國房企不達標?
    具體來看,德信中國ROE排名第一,為72.89%,新城控股、融創中國、碧桂園、龍光地產、中國恆大、華夏幸福、朗詩綠色集團、時代中國、榮盛發展排名2-10位,ROE分別為41.05%、32.92%、32.2%、31.54%、30.18%、29.05%、28.26%、27.05%、24.76%。萬科、旭輝控股、中國奧園、龍湖集團、招商蛇口等房企的ROE在20%-24%。
  • 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37宗 品牌房企共融資10筆
    37宗,出讓金約412.98億元。上周拿地的品牌房企還有中國金茂、正榮集團、上實城開、建發房地產、萬科、中駿置業、路勁基建、當代置業、遠洋集團、祥生實業和綠地集團等。上周品牌房企共融資10筆,融資額為365.95億元。(本文來源:《中國房地產企業資訊監測報告(2017.7.31-8.6) 》)中指觀點上周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37宗,出讓金約412.9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