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在遊泳池呆了13天(中途有2天因為出差沒去),見識了好多令人悲哀甚至絕望的鏡頭。
我從小就喜歡孩子,大學畢業後去中專學校當老師,但始終希望有機緣能在更多的層面更深地影響孩子。
百轉千回中,我的念念不忘得到了迴響,最終從事幼兒教育。
無論做培訓還是帶孩子,我都一直想從更最初開始(生命的最初,或者之前),並且進行得更深入,我會一直不放棄這樣的願望和努力。
我現在很冷靜地在做這些事情。
但是,曾經不是,我很衝動:總是為那些年幼的不被看見不被尊重的生命著急,總上去幹預的熱情與衝動被一次又一次地潑冷水。
這些年來,我一直告訴我自己: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命運!接受他們當下被如此對待的事實!
如果不是因為近10年的心理建設,我的內在被情感推動著,說不定得多痛苦。
那個跪在教練前哭著乞求的孩子,那個在池邊一次又一次被拖下的孩子,那個被威脅不敢下水就永遠不會讓他回家的孩子,那個被奶奶又打又罵的孩子……
我在想,每一個夏天,在遊泳池,那些曾經在母親溫暖的子宮裡暢遊10個月的對水天然親近的孩子,做了多少的噩夢?今生今世,有多少孩子能有機緣從這噩夢中醒來?
我們的人生被多少噩夢串起?
朋友說,她從3歲起就被逼著學遊泳以及小提琴鋼琴……還練書法等。相識多年,如果她不說,我絕對不知道她身懷那麼多的技能,儘管她遊泳技術真的很棒、字也漂亮……但是,成年後,她從未受益於那些技能,反倒是走在療愈在獲得那些技能的過程中所受到的傷害。
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那個被教練打罵甚至侮辱的6歲小男孩,第二天我又見到了他。在遊泳池裡繼續撲騰著,比前一天稍好一點點。之後,很意外地,我看到他媽媽坐在外面的長凳上跟他聊天。
我很主動地走過去跟媽媽講了孩子前一天學遊泳的事。同時,我不得不感嘆,母親真的是孩子最大的命運。
那個孩子依偎在媽媽身上,說不想學遊泳,媽媽正勸她。
因為前一天了解孩子的情況,以我的經驗判斷得出這孩子在發育上稍微滯後,理解教練的指令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跟媽媽講,孩子還不適合學遊泳,可以大一點再學。
媽媽碎碎念般,說一起學的別人都會了,就他不會,那怎麼行?明天還要去學奧數,如果遊泳都學不了,馬上就上一年級了,可怎麼上?!再說了,都交錢了,估計也不會給退錢,爸爸也肯定不同意。
短短的但感覺很長的碎碎念,我大概明白了這個孩子為什麼是這樣的孩子。
後來,我跟媽媽再次講明每個孩子不一樣,她家是男孩,本身就比女孩發育慢。
媽媽就說不學不行,要不怎麼學奧數。
這媽媽的邏輯很有意思,似乎學會了遊泳就能學好奧數。當時我真是覺得悲哀,那個孩子濃眉大眼,偏胖,看上去相當可愛。
聽這媽媽的邏輯,我大概也明白為什麼這麼大的孩子領會教練的指令竟如此困難。除了對水的恐懼,還有自身發展的問題。
一個如此邏輯不清的沒有力量的母親,怎麼可能帶出來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
我意識到這孩子必須得遊下去,因此我就換一種現實的建議。
因為教練問孩子時得知這孩子回家壓根就沒練習(每天都有家庭練習),所以我告訴媽媽,孩子壓根不敢將臉部埋入水中,那就帶孩子在家練習,尤其是可以在每次下課後媽媽帶孩子在外邊的嬉水池練習,先讓孩子不怕水。
媽媽一聽反應很快:我可不會遊泳我不敢下水。
我勸她:那嬉水池的水只到我們膝蓋那麼高,不會遊也沒關係。
媽媽又開始了碎碎念:我可不敢,我不能下水……
我反覆給她強調,我們不用遊,只是在池子裡陪伴孩子,教孩子,讓孩子先不怕水。這時給她講前一天我就是這樣教她孩子的,孩子都敢沾一點水了。
媽媽很吃驚,她說她在上面一直看著,還以為是一個女教練。
我也吃驚:原來她是親眼看著教練「收拾」她的孩子呀!
可惜不是我,換成是我,我絕不允許!我會先用溫柔的方式來處理,如果處理不下來也可以採用強烈的方式,或者退掉課程。
後來我報了私教課,有機緣向我的教練了解到的相關的信息證明了我眼睛看到的一幕幕真相。
我說,教練不應該那樣粗暴地對待孩子。
教練說,是家長允許的呀!那些太小的孩子學起來太困難,但是家長要求教練必須讓孩子學會。
有一次,我也在池子邊看到家長打孩子。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真是佩服他們敢於下手還邊打邊罵,說別的孩子都會怎麼就你不會。
打了很多很多下,估計是影響了教練的教學,因此教練淡心淡腸地把孩子「救」了出來。
我認識一對老人,他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很珍愛自己的小孩,從來不打不罵,但將孩子教育得知書達理。可小女兒帶養孩子方式截然不同,高興了孩子就是寶,孩子不乖了非打即罵。這兩個老人對大女兒的兩個孩子從來都是溫和相待,各種誇獎和照顧。但是,對小女兒的孩子竟然截然相反,非打即罵,橫豎不順眼。
我親眼所見多次,最終明白:一個孩子被世界對待的方式,究根結底,就是他年幼時被母親對待的方式。
媽媽疼他愛他,世界疼他愛他。
媽媽打他罵他,世界打他罵他。
我在遊泳池裡,以及更衣室裡見證過數不清多少的場景,全是母親否定孩子的。她們說得最多的是,你看別的孩子怎麼都會,就你不會!
一個被自己全然愛著的母親如此評價,他令母親如此失望——孩子的這顆心,真不知往哪兒安放!
所謂的成長,人們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可能將童年的這些經歷和感受,療愈到哪怕只是一點點。
還有,那個小男孩的母親,當著自己年幼的小孩承認自己怕水,連兒童嬉水的池子都不敢進,卻逼著自己的孩子學遊泳。
我們很難擁有一個超越自己的小孩,除非我們首先超越自己!
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光靠著自己是父母的那副威嚴就帶大了小孩。
但在這樣一個完全不同的智能時代裡,父母如果都不成長不自律,只是用語言威脅年幼的孩子,這樣的結局是,孩子不是抑鬱就是瘋狂。你有多用力,孩子就有多嚴重!
有一個孩子說,我媽要是把用在我身上的力用在自己身上,我早就成「富二代」了——關於這一點,也許是。
我們如何配得上擁有一個比自己強的孩子呢?當然,我不是指文化一定比孩子高,技能一定比孩子多。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愛和溫暖。如果成人不能給到這些,那我不知道誰會給到孩子這些?誰有機會給到孩子這些?
我相信不是父母選擇了自己的小孩,是小孩懷著無上的信任選擇了父母。
我們不需要去學孩子需要學的一切,孩子需要的是我們成為一個穩穩的成年人:自律、情緒穩定、有責任感、有清晰的自我、尊重權威……做到這些並不需要你一定有多高的文化,也不需你多麼富有……沒有附加條件,只要你是個成人是個被孩子選擇了的父母。
陽光三月 2019年8月24日晨
落葉飄,秋天到。一夜好睡到天明!
睡眠課,免費聽!
近期課程推薦
【公益課】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入園/轉園焦慮】
【2019秋年度陪伴課程】
14大主題全年陪伴,陪伴期間直播間所有課程免費收聽。
【如何保護/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人人都能夠實踐的專注力培養課程
【那些生活中容易錯過的性教育】
0-14歲最落地、最及時、最細緻的兒童性別教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