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內應力

2021-02-19 塑料模具

1   簡述 
注塑製品一個普遍存在的缺點是有內應力。內應力的存在不僅是製件在儲存和使用中出現翹曲變形和開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製件光學性能、電學性能、物理力學性能和表觀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找出各種成型因素對注塑製品內應力影響的規律性,以便採取有效措施減少製件的內應力,並使其在製件斷面上儘可能均勻地分布,這對提高注塑製品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製件使用條件下要承受熱、有機溶劑和其他能加速製件開裂的腐蝕介質時,減少製件的內應力對保證其正常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此外,掌握注塑製品內應力的消除方法和測試方法也很有必要。 

2   內應力的種類 
高分子材料在成型過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構象,在成型之後不能立即恢復到與環境條件相適應的平衡構象,是注塑製品存在內應力的主要原因。另外,外力使製件產生強迫高彈形變也會在其中形成內應力。根據起因不同,通常認為熱塑性塑料注塑製件中主要存在著四種不同形式的內應力。對注塑製件力學性能影響最大的是取向應力和體積溫度應力。 
2.1 取向應力 
高分子取向使製件內存在著未鬆弛的高彈形變,主要集中在表層和澆口的附近,使這些地方存在著較大的取向應力,用退火的方法可以消除製件的取向應力。試驗表明,提高加工溫度和模具溫度、降低注射壓力和注射速度、縮短注射時間和保壓時間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使製件的取向應力減小。 
2.2 體積溫度應力 
體積溫度應力是製件冷卻時不均勻收縮引起的。因內外收縮不均而產生的體積溫度應力主要靠減少製件內外層冷卻降溫速率的差別來降低。這可以通過提高模具溫度、降低加工溫度來達到。 
加工結晶塑料製件時,常常因各部分結晶結構和結晶度不等而出現結晶應力。模具溫度是影響結晶過程的最主要的工藝因素,降低模具溫度可以降低結晶應力。 
帶金屬嵌件的塑件成型時,嵌件周圍的料層由於兩種材料線膨脹係數不等而出現收縮應力,可通過預熱嵌件降低應力。 
這兩種內應力主要是由於收縮不均而產生的,也屬於體積溫度應力。 
2.3 與製件體積不平衡有關的應力 
高分子在模腔內凝固時,甚至在極其緩慢的條件下要使製件在脫模後立即達到其平衡體積,在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實驗測定表明,注塑製件中這種形式的內應力一般很小。 
2.4 與製件頂出變形有關的內應力 
這種內應力主要與開模條件和模具頂出機構的設計有關。正確選擇開模條件使開模前的模腔壓力接近於零,根據製件的結構和形狀設計合理的頂出機構,使製件頂出時不致變形,是可以將這種形式的內應力減少到不會影響製件力學性能的限度以內的。 

3   影響注塑製品內應力的因素分析 
注塑製品的造型設計不合理、模具設計不合理、成型工藝條件不正確、注射機選用不當等都會使製品內存在比較大的內應力。影響製品內應力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主要影響因素見下圖所示。 

3.1 造型設計 
3.1.1 圓角 
塑料製品除了使用上要求採用尖角外,各表面相交處應儘可能採用圓弧過渡。由於製品形狀和截面的變化,使注塑過程中熔料在尖角處的流態發生急劇變化而產生大的應力,而且殘留在尖角處。在有載荷或受衝擊振動時會發生破裂,甚至在脫模過程中即由於模塑內應力而開裂,特別是製品的內圓角。一般,即使採用R為0.5mm的圓角就能使塑件強度大為增加。一般情況下,理想的內圓角半徑應有壁厚的1/4以上。外圓角半徑可取壁厚的1.5倍。 
採用圓弧過渡既可以減少應力集中,還可大大改善塑料的充模特性,避免在轉角處產生衝擊形成波紋或充不滿模腔。 
塑件設計成圓角,使模具型腔對應部位也呈圓角,這樣增加了模具的堅固性,塑件的外圓角對應著型腔的內圓角,它使模具在淬火或使用時不至於因應力集中而開裂,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壽命。但是在塑件的某些部位如分型面、型芯與型腔配合處等不便做成圓角而只能採用尖角。 
除相交表面的尖角外,尖銳的螺紋牙也是嚴重的應力集中源,採用倒圓角的螺紋可減少應力集中,提高螺紋強度。 
3.1.2   製品壁厚 
製品壁厚是結構設計時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壁厚會給製品帶來很多缺陷。增加壁厚既可改善樹脂的充模特性,又可降低取向應力,減少變形,提高製品強度。但同時收縮加大,保壓和冷卻時間加長,生產效率降低,消耗材料多。較大的收縮應力還將造成製品表面產生凹陷或內部出現縮孔與氣泡,既影響外觀又降低了強度。增加壁厚的同時也增加了製品的表面積,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越大,表面冷卻越快,取向應力和體積溫度應力都隨之增大。如果製品壁太薄,會降低強度,脫模時易破裂,還有礙於樹脂的充模流動,造成填充不足或出現明顯的熔合紋,嚴重影響製品質量。每種塑料根據充模能力都有一個最小壁厚。確定壁厚時在滿足強度要求的前提下,壁厚儘量取薄些,可節省材料,減輕製品重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小於最小壁厚。ABS常用的標準壁厚為1.2~3.5mm。壁厚設計還應注意均勻一致,否則將會由於收縮應力引起製品的翹曲變形。同一製品中,若必須存在壁厚相差較大的情況時,連接處應逐漸過渡,避免截面的突變。 
3.1.3   金屬嵌件 
由於金屬嵌件冷卻時尺寸變化與塑料的熱收縮值相差很大,使嵌件周圍產生很大的內應力,而造成塑件的開裂。對某些高剛性的工程塑料更甚,如聚碳酸酯;但對於彈性和冷流動性大的塑料則應力值較低。當有金屬嵌件存在時,應儘量避免製件開裂: 
(1) 如能選用與塑料線膨脹係數相近的金屬作嵌件,內應力值可以降低; 
(2) 嵌件周圍的塑料應有足夠的厚度,否則會由於存在收縮應力而開裂; 
(3) 嵌件的頂部也應有足夠厚的塑料層,否則嵌件頂部塑件表面會出現鼓包或裂紋; 
(4) 嵌件不應帶尖角、銳邊,以減少應力集中; 
(5) 熱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時,將金屬嵌件預熱到接近物料溫度,可減少由於金屬與塑料熱膨脹係數不同而產生的收縮應力; 
(6) 對於內應力難以自消的塑料,可先在嵌件周圍被覆一層高分子彈性體或在成型後進行退火處理來降低內應力; 
(7) 在塑件成型後再裝配或壓入嵌件,可調節因嵌入嵌件而造成的內應力值,使製件不致破裂。 
3.2   注塑機選用 
注射機選用不當,也會產生內應力。那種認為大容量注射機注射小模具中的製品會減少內應力的說法不正確。有時會因為壓力過高、噴嘴結構不合適或混料造成較大的內應力。 
3.3   模具設計 
模具澆注系統和頂出機構設計不當都會使製件產生內應力。 
3.3.1   澆注系統 
模具澆注系統設計不合理如澆口大小不合適、澆道太窄、主流動太長、澆口位置不合理都會造成內應力: 
(1) 澆口尺寸太大,補料時間就會延長,會增大大分子的凍結取向和凍結應變,造成很大的補料內應力,特別在澆口附近內應力更大。小澆口的適時封閉,能適當地控制補料時間。但澆口尺寸也不宜太小,過小的澆口會造成太大的流動阻力,產生取向應力。 
(2) 主流道太長、流道太窄、流道的急劇轉折都會使流動阻力加大,延長進料時間或需增大注射壓力和保壓壓力,會使製品產生更高的取向應力。 
(3) 澆口位置的選取除考慮製品外觀和熔接縫外,還應儘量減少在流動方向上由於充模和補料而造成的定向作用。 
3.3.2   頂出機構 
頂出機構設計不當,使脫模力不均衡或型芯表面在脫模過程中形成真空或施加過大的脫模力,都會造成塑件產生強迫高彈形變形成內應力,甚至龜裂,嚴重時發生開裂。龜裂和開裂看上去相似,本質上有區別。龜裂不是空隙狀的缺陷,是高分子本身同所加應力成平行方向排列,經過加熱又能恢復到無龜裂的狀態,所以能用熱處理方法解決。注塑成型後立即熱處理效果較好。防止頂出產生內應力需改善脫模條件,如仔細磨光型芯側面;增加脫模斜度;平衡頂出力;頂杆應布置在脫模阻力最大的部位如型芯凸臺附近及能承受較大頂出力的部位,如加強筋、凸緣、塑件端面等部位。 
3.4   機械加工 
注塑製品除為切除大澆口冷凝料而進行機械加工外,當製件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很高而無法通過模具設計與調整工藝條件得到保證,或零件上有難以一次成型出的形狀(如小而深的孔或螺紋等)時,成型之後就需要進行機械加工。常用的機械加工工藝有車、銑、刨、鑽、鋸、鉸孔和拱螺紋等。但機械加工會使塑件內部產生內應力,因此加工時應用專用刀具、宜採用較低的切削速度、小切削量和低速度,還應保證充分冷卻。對於易產生內應力的製品應進行多次熱處理。 
3.5   注塑成型工藝條件 
注塑製品由於成型工藝特點不可避免的存在內應力,但工藝條件控制得當就會使塑件內應力降低到最小程度,能夠保證製件的正常使用。相反,如果工藝控制不當,製件就會存在很大的內應力,不僅使製件強度下降,而且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翹曲變形甚至開裂。需要控制的工藝條件如嵌件預熱、模具溫度、加工溫度、注射速度、注射壓力、保壓壓力、注射時間、保壓時間、冷卻時間等。溫度、壓力、時間是塑料成型工藝的主要因素。 
3.5.1   金屬嵌件預熱 
注射成型時,應將金屬嵌件預熱到接近物料溫度,預熱嵌件的目的是減少金屬與塑料冷卻時收縮值的差距,從而降低由於二者熱膨脹係數的不同而在嵌件周圍產生的收縮應力。收縮應力是注塑製品內容易形成的內應力的一種,這種內應力的存在,是帶金屬嵌件的注塑製品出現裂紋和強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3.5.2   模具溫度 
提高模具溫度,可以降低因內外收縮不均而產生的體積溫度應力和高分子取向應力,也可以降低結晶塑料製品的結晶應力。但模溫也不能過高,模溫升高使冷卻時間延長,降低了生產效率。 
3.5.3   加工溫度 
提高加工溫度可降低取向應力,但同時會使因收縮不均而產生的體積溫度應力增加,同時也使封口壓力升高,延長冷卻時間才能順利脫模。 
3.5.4   注射壓力、注射速度和注射時間 
增大注射壓力使取向應力和結晶塑料的結晶應力增加,同時使封口壓力增大,必須延長冷卻時間才能順利脫模,否則會造成脫模應力;注射速度增加也會使取向應力和結晶應力增加,但對冷凝快的塑料還是用高的注射速度充模較為有利,因為冷凝快的塑料慢速注射需要更高的注射壓力來維持熔體的流動;注射時間不宜太長,模腔充滿以後就相當於在注射壓力下保壓了,也會使製件的取向應力增加。 
3.5.5   保壓壓力和保壓時間 
冷卻中的熔體在外壓作用下產生的總形變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彈性的,故使熔體在高壓下冷凝會在製件中產生較大的內應力和高分子取向。壓實後立即降壓或補料過程中分步降壓有利於高分子解取向,所以降低保壓壓力和縮短保壓時間有利於取向應力的降低;延長保壓時間僅在一定範圍內取向度增大,澆口封閉之後再延長保壓時間對取向度的變化就不再影響。 
3.5.6   冷卻時間 
當注射壓力、保壓壓力、熔體溫度升高,澆口尺寸較大時都會使封口壓力升高,這時必須延長冷卻時間才能使開模前模腔內的殘餘壓力降到很低或接近於零,否則要將製件順利地從模具內頂出是很困難的。若強制脫模,製件在頂出時會產生很大的應力,以至製件可能被劃傷,嚴重時會出現破裂。但冷卻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不但生產效率低,而且製件內部壓力降到零以後進一步冷卻可能在製件內部形成負壓,即由於冷卻收縮使製件內外層之間產生拉應力。 

4   注塑製品內應力的消除方法 
在注塑成型或機械加工之後及時對製件進行熱處理是降低或消除其內應力,使其內部結構加速達到穩定狀態的一個有效措施。對於要求強度高、尺寸穩定性好的製件,往往在加工過程中進行不只一次的熱處理。 
熱處理的方法是:在加熱介質中先將溫度從室溫升到一定溫度(這個溫度常稱為熱處理溫度或退火溫度),使製件在此溫度下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緩慢地冷卻到室溫。影響熱處理效果最重要的工藝因素是熱處理溫度和熱處理時間。在理論上熱處理溫度越高,熱處理時間越長,製件的內應力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被消除,其內部結構就越趨於穩定。但實際使用的溫度卻不能太高,溫度過高容易引起製件在熱處理過程中發生翹曲變形。一般認為,熱塑性塑料注塑件的熱處理溫度以稍低於熱變形溫度(約低5℃~10℃)為宜。熱處理時間則主要與塑料的性質與製件壁厚有關,高分子鏈的剛性越大,製件的壁越厚,需要進行熱處理的時間就越長。 
正確選用加熱介質對熱處理效果也很重要。用空氣作為加熱介質,有操作簡便和處理後不需要清洗等優點。ABS塑料在65~75℃空氣中處理2~4小時效果良好。但空氣熱傳導效率低,容易引起尼龍類和聚甲醛等塑料氧化變色。高沸點油作為熱處理介質有傳熱快、製件加熱均勻等優點,但操作比較麻煩,而且處理後的製件上存留的油斑有時很難除去。吸水性強的尼龍類塑料製件用水或乙酸鉀的水溶液(沸點121℃)作熱處理介質比較好。用這種介質既有利於防止製件在熱處理過程中氧化變色,又能使其加速達到吸溼平衡。 
熱處理有時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只能作為一種輔助工序,完全依靠熱處理防止應力開裂的做法不可靠。必須從影響注塑製品內應力的幾個主要因素方面採取有效措施,結合熱處理方法才能取得滿意效果。 

應力的危害 
開裂:因為應力的存在,在受到外界作用後(如移印時接觸到化學溶劑或者烤漆後端時高溫烘烤),會誘使應力釋放而在應力殘留位置開裂。開裂主要集中在澆口處或過度填充處。 
翹曲及變形:因為殘留應力的存在,因此產品在室溫時會有較長時間的內應力釋放或者高溫時出現短時間內殘留應力釋放的過程,同時產品局部存在位置強度差,產品就會在應力殘留位置產生翹曲或者變形問題。 
產品尺寸變化:因為應力的存在,在產品放置或後處理的過程中,如果環境 達到一定的溫度,產品就會因應力釋放而發生變化。 

易產生取向應力的位置: 
澆口位置--因射速快或保壓時間長而容易產生擠壓取向應力; 
壁厚急劇變化處--(特別是由厚到薄處)會因壁薄位置剪切力強而產生擠壓取向應力; 
料流充填不平衡處--會因為過度充填而造成局部擠壓而產生擠壓取向應力

相關焦點

  • 注塑件內應力的三種檢測方法
    研發實驗、技術培訓、儀器校準諮詢電話:4008180021推薦閱讀:以下為正文:塑料內應力是指在塑料熔融加工過程中由於受到大分子鏈的取向和冷卻收縮等因素而產生的一種內在應力當大分子鏈間的作用力和相互纏結力蒙受不住這種動能時,內應力平衡即受到破壞,塑料製品就會產生應力開裂及翹曲變形等現象。溶劑法1、醋酸沉浸所使用的乙酸(CH3COOH)必須是95%以上的乙酸且反覆使用次數不得超過10次測試。
  • 注塑那點事兒,注塑工藝過程以及材料介紹
    ②注塑充模過程:注塑充模階段是螺杆在注射油缸推力作用下,將儲料室中的熔體經過噴嘴、模具流道、澆口注入型腔。③保壓補縮過程:繼續注塑用於填充零件因收縮而空出的體積。通過模具的頂杆將零件從注塑模具中頂出。塑件應壁厚均勻,避免缺口、尖角,以防止應力集中。 ③聚醯胺系(PA類)疲勞強度和剛性較高,耐熱性較好,摩擦係數低,耐磨性好。
  • 取向內應力與冷卻內應力的區別
    產生內應力的原因有很多,如塑料熔體在加工過程中受到較強的剪切作用,加工中存在的取向與結晶作用,熔體各部位冷卻速度極難做到均勻一致,
  • 【行業動態】如何優化注塑工藝,提高PC/ABS電鍍性能?
    在較低的注塑溫度下,PC/ABS材料的流動性差,注塑出的產品有較大的內應力,在粗化過程中應力釋放,導致產品表面的刻蝕不均勻,進而導致電鍍產品外觀不良,以及電鍍結合力差的狀況產生。而較高的注塑溫度,可以降低產品的注塑殘留內應力,從而提高材料的電鍍性能。
  • 注塑製品龜裂原因分析
    「 龜裂是塑料製品較常見的一種缺陷,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應力變形所致。主要有殘餘應力、外部應力和外部環境所產生的應力變形。(2)在保證樹脂不分解、不劣化的前提下,適當提高樹脂溫度可以降低熔融粘度,提高流動性,同時也可以降低注射壓力,以減小應力。(3)一般情況下,模溫較低時容易產生應力,應適當提高溫度。但當注射速度較高時,即使模溫低一些,也可減低應力的產生。(4)注射和保壓時間過長也會產生應力,將其適當縮短或進行Th次保壓切換效果較好。
  • 恆信機械加工廠—管帽大小端應力的控制
    管帽熱處理前,空爐升溫升至1000℃以上,隨後將工件放入爐內,爐內溫度用熱電偶測量,加熱至1150℃±20℃,保溫1.5小時後出爐放置水中淬冷,在3—4分鐘內冷卻至300℃以下。對小端,由於小端與圓筒連接處的應力狀況主要為平均周向拉應力和平均徑向壓應力,屬局部薄膜應力,所以應力強度可以控制在內,但由於此處局部薄膜應力有可能超越邊緣效應的分布範圍,為安全起見,取應力強度控制在以內。對大端,任何情況下加強段的厚度不得小於相連接的錐殼厚度,加強段長度應不小於,圓筒加強段長度應不小於。
  • 【科普知識】耐熱ABS注塑成型加工要點
    降低製品內應力是耐熱ABS注塑成型的關鍵。普通ABS耐熱性能不夠好,現在,通過添加ɑ-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和N-苯基馬來醯亞胺共聚物等耐熱劑開發了一系列耐熱ABS樹脂,熱變形溫度(HDT)為90-120℃。
  • 注塑模具設計的要求有哪些?
    注塑模的特點由原材料的特性決定,主要有兩點:一是注射時塑料熔體的充模流動特性,二是模腔內塑料冷卻固化時的收縮行位,這兩點決定了注塑模的特殊性和注塑模具設計難度。由於塑料熔體屬於黏彈體,熔體流動時黏度隨剪切應力,剪切速率而變化,流動過程中大分子沿流動方向產生定向,模腔充滿後,熔體被部分壓縮,冷卻固化過程塑料的收縮非常複雜,模腔內各部位,各方向塑料收縮率不同,不同種類,牌號的塑料收縮率有很大差異,同一牌號的樹脂或塑料在加工時,因配方不同,其充模流動性及收縮率也不同。
  • 龜裂及白化(craze crack)注塑缺陷分析及排除方法
    ,塑料包裝,PP、PE期貨、鈣粉,白油,抗氧劑等助劑行業從業者,請點擊標題下面的「艾邦高分子」進行關注。什麼是龜裂及白化craze crack)注塑缺陷?     龜裂是塑料製品較常見的一種缺陷,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應力變形所致。主要有殘餘應力、外部應力和外部環境所產生的應力變形。
  • 注塑成型知識講解
    每一種塑料都具有不同的流動溫度,同一種塑料,由於來源或牌號不同,其流動溫度及分解溫度是有差別的,這是由於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不同所致,塑料在不同類型的注射機內的塑化過程也是不同的,因而選擇料筒溫度也不相同。噴嘴溫度:噴嘴溫度通常是略低於料筒最高溫度的,這是為了防止熔料在直通式噴嘴可能發生的"流涎現象"。
  • 【原創】用物理學知識講解注塑(二)
    上一篇講內應力以及內應力對塑料製品的影響,那麼本篇我們來講講熱力學、流體力學與注塑成型的關係。熱力學在注塑成型當中是絕對用的上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熱力學和流體力學在注塑成型當中又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我們又不必去深入研究它。熱傳導公式我們在這裡就不講了,因為熱方程的解具有將初始溫度平滑化的特質,這代表熱從高溫處向低溫處傳播。
  • 廠家分享:注塑色母粒應用工藝塑料注射成型介紹
    德州雙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色母粒有很多用到注塑工藝中,也稱作注塑色母粒,下面我們來分享一下塑料注射成型工藝,注塑成型是塑料加工中普遍採用的方法之一。該方法適用於全部熱塑性塑料和部分熱固性塑料,製成品數量比其他常規的金屬成型方法要大的多。
  • 一文讀懂亞克力【PMMA】注塑工藝
    二、注塑成型工藝1、塑料的處理PMMA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其吸水率達0.3-0.4%,而注塑須在0.1%以下的溫度,通常是0.04%。水份的存在使熔體出現氣泡、氣紋,透明度降低等。所以要進行乾燥處理。乾燥溫度80-90℃,時間為3小時以上。
  • 注塑實錄72:無關人事快走開!我要開始揭露注塑PVC行業秘密了
    感謝關注@泰立注塑科普君,這是我的第72篇原創經驗分享,長度約500字,閱讀約1分鐘。注塑PVC行業是一個門檻極高的行業,由於產品要求高,PVC材料流動性差,對注塑機,產品工藝,模具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小澆口進料對PVC產品會造成兩個極大缺陷:由於小澆口設計,由於剪切應力隨著澆口變小而加大,產品容易發黃;PVC流動性極差,使用小水口進膠,容易造成模腔壓力建立不起來,表現形式為注射壓力低時產品缺料,注射壓力稍高時產品出飛邊,根本無法調整。
  • 氣輔注塑工藝的應用和過程,收藏了
    由於氣體具有高效的壓力傳遞性,可使氣道內部各處的壓力保持一致,因而可消除內部應力,防止產品變形,同時大幅度降低模腔內壓力,因此在成型過程中不需要很高的鎖模力,還可以減輕產品重量、消除縮痕等。
  • 解讀注塑模具出現問題的原因
    (6)製件殘餘應力,可通過在成型後立即進行退火熱處理來消除內應力而減少裂紋的生成。(1)頂出要平衡,如頂杆數量、截面積要足夠,脫模斜度要足夠,型腔面要有足夠光滑,這樣才防止由於外力導致頂出殘餘應力集中而開裂。(2)製件結構不能太薄,過渡部份應儘量採用圓弧過渡,避免尖角、倒角造成應力集中。
  • 塑料新知|注塑成型工藝流程及工藝參數詳解
    熔接痕不僅影響塑件外觀,同時由於微觀結構的鬆散,易造成應力集中,從而使得該部分的強度降低而發生斷裂,如何提升熔接線強度呢?可在《材料 | 熔接線成因及高熔接痕強度配方設計思路》一文找到答案。
  • 脫嵌鋰在電極材料內產生的應力分析
    從下圖b我們能夠注意到由於嵌鋰在電極內形成的是張應力,因此應力在電極內的分布與Li濃度分布恰好相反,在r=0處張應力最大,因此這也表明如果是因為嵌鋰造成的應力引起電極的破壞,更有可能發生在電極顆粒的中間位置。
  • ESU毅速丨如何有效解決注塑模具中模溫不均等常見問題?
    01模溫均衡對注塑產品有何影響?在我們每期的應用案例中,都會提到一個關鍵詞,「模溫均衡」。那麼模溫均衡對模具、注塑產品,到底存在哪些好處?模具3D列印隨形水路如何最有效的實現模溫均衡?我們本期將重點解析。
  • 十二種注塑缺陷原因360度深度完美剖析
    (6)製件殘餘應力,可通過在成型後立即進行退火熱處理來消除內應力而減少裂紋的生成。 2.模具方面: (1)頂出要平衡,如頂杆數量、截面積要足夠,脫模斜度要足夠,型腔面要有足夠光滑,這樣才防止由於外力導致頂出殘餘應力集中而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