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虜湖戰役韓媒稱10萬志願軍遺骸沉湖底是真的嗎真實戰況揭秘

2021-02-07 最前沿旅遊資訊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的形勢也發生了巨大改變,蘇聯與美國兩大陣營並列世界大國之首,而中國也在解放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當時的朝鮮半島因為分裂成了兩個對立的國家,南北雙方都想以武力實現民族的統一,由此南北戰爭大爆發,1950年6月28日,朝鮮人民軍攻陷了南韓的政治中心漢城,韓國軍隊節節敗退,國家也處在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此時,有著強大勢力的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亞洲的地位,以及經濟利益,不斷出兵幹預朝鮮與韓國的戰爭,由於美國的參與,戰爭進入了膠著狀態。


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損失嚴重,戰爭形勢開始逆轉,10月1日,美軍又突破了三八線,飛機還多次侵入了中國領空,對丹東地區進行轟炸,中國軍隊在朝鮮的求援下,決定出兵朝鮮,打擊美國鬼子。1950年10月,百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滿懷激情地跨過了鴨綠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戰爭是殘酷的,更是血腥的,中國很多優秀的英雄兒女,從此魂斷異國,埋骨他鄉。

轉眼間,已經彈指一過幾十年,為了讓這些英雄魂歸故裡,中國政府經過了無數次不懈的努力,終於與韓國政府達成了讓中國志願軍犧牲烈士回家的夙願,他們的遺骸將以一種特殊方式,在戰友,親人和故鄉人民的迎接下回到故土,從此長眠於家鄉。就在中國烈士遺骸陸陸續續回國的這一時期,韓國有媒體報導,有為數不少的韓國熱愛和平人士,呼籲韓國政府把「破虜湖」裡死難的志願軍遺骸打撈出來,歸還中國,由此,「破虜湖」這個韓國地名,也在中國逐漸被傳開。


「破虜湖」最初並不叫此名,而是叫華川水庫,因為它地處在三八線附近的江原道華川而得此名,那麼它為什麼後來要改名叫「破虜湖」呢?這與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有著極大的關係,據韓國媒體稱,1951年5月24日到30日這6天,韓國軍隊在華川水庫附近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中國志願軍在此全軍覆沒,有2萬4千中國士兵在此戰死,堆積如山的屍體後來被韓國軍隊全部推入了水庫之中,「捷報」傳到了韓國總統李承晚那裡,為了表彰韓國士兵的勇敢,李總統乾脆就把華川水庫改名為「破虜湖」了。居然有2萬4千名中國志願軍將士埋骨「破虜湖」,而我們卻不知道,中國人震驚了,有人開始翻閱歷史資料,查找事實真相,在一份韓國軍史資料中,又有了讓人驚脫了下巴的新發現,據韓國軍隊第6師的報告中顯示,1951年5月底發生在華川附近的戰役中,僅第6師就殲滅了中國志願軍10.5萬人,這於韓媒報導的2.4萬竟多出了8.1萬人,也難怪韓國軍隊把這一戰稱為了空前的大勝利了。

不過從時任韓軍第一軍軍長白善燁將軍的回憶錄裡,我們又看到了對我軍犧牲志願軍的數字不同描敘,他是這樣寫到:5月底,6師已經成功地將兩個團分布在了龍門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防禦戰線,然後又以一個團的兵力在正面誘敵,中國志願軍果然上當,以為衝在最前面的就是6師主力,於是冒然地傾注了所有主力在此迎戰,此時,龍門山的6師主力團開始兩面夾擊,形成了合圍之勢,被包圍的中國志願軍傷亡嚴重,開始向華川水庫撤退。


然而,中國志願軍在三面被困下,已經無力衝出重圍,僅5月28日一天,6師就抓獲了3萬8千名中國軍隊俘虜,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整個華川水庫的戰役中,6師共殲滅了中國志願軍6萬2千餘人,當時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整個水庫的水面都被中國士兵的鮮血染紅,後來,6師在處理這些中國軍人屍體的時候,全部推進了水庫中。為了紀念6師的勝利,李承晚總統特意把華川水庫改名成了「破虜湖」。白善燁將軍的回憶錄與韓媒的報導和軍史記錄都有出入,鑑於韓軍在整個韓戰中對戰果的統計都有誇大的成分,而這三份有關志願軍犧牲的數字又是很矛盾,所以它的可信度也不是很高。但在「破虜湖」一役中,中國志願軍又的確有犧牲,那麼到底犧牲了多少志願軍戰士呢?當然中國志願軍軍史對此戰役也有記載,但此記載與韓軍吹噓的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據我軍史記載,「破虜湖戰役」應該是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在華川附近一系列狙擊戰鬥。韓軍第6師配屬給美軍第8集團軍,由於當時中國志願軍後勤供給嚴重缺乏,加上對敵軍機械化作戰能力估計不足,各個打穿插的作戰單位都沒能順利完成任務,給了敵軍預備隊可乘之機。5月22日開始,敵軍乘志願軍主力北移之際,利用機械化部隊的優勢,以坦克和炮兵協同作戰,對我志願軍形成包圍態勢,的確佔了不小的便宜,志願軍在此戰役中也確有不小的傷亡。


志願軍第3兵團與第9兵團被圍困後,倉促間突襲轉為了防禦,27日我先頭部隊到達了華川水庫地區,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拼殺,當時我20軍步兵58師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在此打阻擊。這一戰打得極其慘烈,志願軍傷亡較重,但傷亡人數絕不是韓軍吹出的2.4萬,6.2萬和10.5萬,因為在整個五次戰役中,據統計中國志願軍連同朝鮮人民軍一起戰鬥減員8.5萬人,這個數據還不夠韓軍6師在華川水庫一戰的戰績,其水分我不說大家也明白了。吹牛歸吹牛,事實歸事實,華川水庫戰役,韓軍6師不可否認是有戰績的,當年那場阻擊戰,僅次於上甘嶺戰役的殘酷,當時美軍集結了王牌師陸戰一師,以及7師,24師,178空降旅和特種部隊等精銳機械化部隊,在韓軍6師的配合下,試圖以「閃電戰」快速打通華川至金城的通道,從而達到圍殲我東線戰場上志願軍主力的目的,但他們的陰謀早被我志願軍識破,因此我志願軍58師奉命在華川水庫阻擊敵人,雖然付出了巨大代價,卻也使敵人的這一戰略陰謀徹底失敗。


按照這次戰鬥的慘烈程度估計,志願軍的傷亡應該也不是小數字,所以也不能排除韓軍最後把我犧牲的志願軍戰士遺體推進了華川水庫的可能。那麼至今躺在了華川水庫裡的志願軍戰士究竟是那支部隊呢?前文說過在此打阻擊是是20軍58師,按理應該就是58師戰士了,但也有人說是60軍182師。我們先來說說58師,五次戰役進入第三階段後,志願軍20軍58師奉命向北移動進行休整,在5月27日通過了漢江大橋一帶,到達了華川地區,完成了北移的任務。


但此時美軍也已經到達了華川地區,意圖對我志願軍主力進行圍殲,戰場形勢因此也急劇惡化,根據上級命令,58師必須搶佔啟星裡、城山、戰場洞等地區,在此阻擊敵人北進,戰鬥開始後,頑強的志願軍戰士們發揮了不怕犧牲堅決完成任務的決心,幹部們都是身先士卒,血可以流陣地不可以丟,血戰了7天,美韓軍隊僅僅推進了4公路,這讓韓國總統李承晚氣得火冒三丈,下達了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拿下華川水庫陣地的死命令。美韓軍隊在華川受阻,北進圍殲志願軍主力的戰略目標就要落空,所以無論在華川地區他們最後取得了怎樣的戰績,但對北進的戰略都是毫無意義的,為了遮掩戰略上的失敗,韓軍把華川水庫戰役擴大化,吹噓不存在的數據,以此來做他們的遮羞布,實屬「情有可原」嘛!華川阻擊戰,58師雖然擋住了敵軍北進,但為之付出的慘重代價也是不可小覷的,據記載,該師此一役,傷亡人數高達2795人,陣亡戰士不下千人。


現在來說說60軍180師,稍懂一點抗美援朝歷史的,都應該知道180師是整個韓戰中,志願軍損失最慘重的師級部隊,全師進入朝鮮戰場經過五次戰役後,1萬餘人最後歸隊的僅存4000多人,一大半的志願軍戰士都把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在華川以南地區是180師最後的一次戰鬥,該師奉命撤退時,不幸被美韓軍隊包圍,迫不得已只好向華川水庫附近突圍,戰鬥打得異常艱辛,堅持到了5月27日,部隊到達了鷹峰時,卻已經彈盡糧絕,只好拼死抵抗等待援軍。


而此時,在附近的58師正在力戰幾倍於己的敵人,根本無法分身對180師實施救援,在苦苦堅持等待援軍不至的情況下,師部考慮集中突圍目標大,也沒有了能力,決定採用部隊分散,化整為零的突圍方法,被分散了的180師,小作戰單位各自為戰,都只能靠自己的運氣了,向北突圍的志願軍又堅持苦戰了10天,不幸又遭遇了美韓軍隊坦克飛機的狂轟濫炸,頓時處在了被挨打的局面,傷亡極其慘重。據中國戰史記載,180師在華川戰役中,損失兵力7644人,主要損失都是在華川水庫附近突圍時產生,其中包括情況不明的失蹤人員,他們大都犧牲在華川水庫附近,所以不排除韓軍在處理我們戰士遺體時,也把他們推進了華川水庫,故此,華川水庫裡不僅有我58師的烈士,也還有180師的。其實180師在突圍之初還是有機會脫身的,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時,我東線主力向華川以南推進,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由於美韓軍隊的火力強大,我軍因此傷員很多,大量的傷員致使行動緩慢,180師負責傷員轉移,來回奔波,終於錯失了回撤的寶貴時機。


據記載,在華川一帶戰鬥過的志願軍不僅只有20軍和60軍,在第五次戰役時期,我15軍,39軍,40軍,63軍都有過部隊在華川參加過戰鬥,既然是打戰就難免有犧牲,所以華川水庫裡也應該有這些部隊犧牲的志願軍戰士。但不管他們屬於哪支部隊,都是我們的英雄,年輕的他們,告別了父母,妻子和兒女,義無反顧地投身於異國戰場,把鮮血和生命留在了另一方國土,他們的無畏犧牲也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更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英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遺骸也能魂歸故裡,與家人團聚。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請朋友們轉發到您的朋友圈讓更多的人閱讀到正能量文章!

感覺不錯請點擊:   在看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用DNA技術確認歸國無名志願軍遺骸身份
    終於找到你我國首次用DNA技術確認無名志願軍遺骸身份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裡舉辦了一次特殊的認親:6名歸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身份得到確認,英雄與親人時隔近70年後終於「團聚」。
  • 中國抗美援朝烈士197653名 首批志願軍遺骸安葬
    新華網瀋陽10月29日電(記者徐揚)10月29日,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蒼松肅立,翠柏靜哀。43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長期以來,民政部、總政治部通過梳理匯總各方面的檔案資料,對抗美援朝烈士的姓名、性別、籍貫、出生時間、入伍時間、入黨團時間、立功受獎情況、犧牲時間及戰鬥戰役地點等要素逐一進行了核實甄別。仰望高高矗立的烈士紀念碑,「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題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紀念碑一側,持槍戰士目光堅毅地凝視遠方,紀念碑下方擺放著9個花籃。
  • 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新華社瀋陽4月3日電(記者趙洪南、梅常偉)3日上午,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由我空軍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遼寧瀋陽,10位志願軍烈士英靈回到祖國和人民懷抱。這架飛機當天從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起飛回國,機上載有10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及145件相關遺物。專機進入中國領空後,兩架戰鬥機全程護航,用空軍特有的方式向志願軍烈士致敬。  退役軍人事務部、遼寧省以及北部戰區陸軍某旅有關部門同志等200多人,參加了在機場舉行的志願軍烈士遺骸迎接儀式。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謠言主要集中在志願軍的傷亡數字上,有8千、1萬、2萬等說法。最離譜的是一直流傳了十幾年,近來又突然非常火爆的「砥平裡戰鬥,志願軍5萬參戰部隊,陣亡3萬餘人,拋下1萬多具屍體」。不少網站還用《人海打不過火海——半島不可迴避的一場失利》,《這場被隱瞞近40年最慘烈的韓戰,終於可以說了》等標題反覆炒作,其中部分文章的閱讀量已經達到幾十萬,造成了惡劣影響。
  • 評點金城戰役: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最後一次進攻戰役
    評點金城戰役: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最後一次進攻戰役周明摘要: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也是志願軍在陣地戰階段最成功的一次進攻戰役,從而使得志願軍在勝利中結束戰爭,使得中朝方面在談判中贏得了先機,那麼這場戰役為什麼要以韓軍為目標?為什麼能在陣地戰中取得這樣輝煌的勝利?
  • 為何會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怎麼贏?
    在這43天的戰鬥當中,美軍為了獲得勝利,僅僅炮彈方面就消耗了190多萬噸,因為火力點足夠集中,在上甘嶺美韓聯軍的火力強度已經超過了二戰時的平均水平,這讓很多志願軍都記憶猶新。這在外界一直有著非常不真實的傳言,美軍方面一直宣稱我國的志願軍使用了人海戰術,所以最後才能獲得勝利,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實的後世戰爭事實曾經有一位參與上甘嶺戰役的將軍回憶說,他一直對志願軍使用的人海戰術記憶猶新,他說當時在戰鬥之時,兵力值對比至少達到了4:1,甚至還到處宣揚,志願軍一個團的人數就高達9600人。
  • 志願軍"送給韓國人心中永遠的痛":金城戰役
    著名的「奇襲白虎團」戰鬥就發生在金城戰役期間,此為韓軍王牌「白虎團」的軍旗    韓戰中有一場著名的戰役——金城戰役,這場戰役是韓戰的尾聲。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殲滅5萬南朝鮮偽軍。後被稱為「韓國人心中永遠的痛」,製造這場「痛」的卻是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承晚。    美國要接受停戰 李承晚「毫不妥協」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談判正式籤字,在此之前,李承晚集團表示「反對任何妥協」要「進軍鴨綠江」準備「單獨打下去」。
  • 英雄歸來,機場水門最高禮遇迎接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迎回志願軍烈士遺骸工作有何難點?尋親工作如何部署?對此,官方也進行答疑。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27日消息,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今天上午在韓國仁川舉行。交接儀式後,搭截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的專機起飛返回中國。相比較於此前六批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儀式,今年的活動有哪些特別之處?對此,記者對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副司長李敬先進行了獨家專訪。
  • 第六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連長,69年了」
    來源:央視網第六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天(4月4日)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在異國他鄉長眠了60多年志願軍烈士終於回到祖國入土為安。一位88歲的志願軍老兵楊德盛專程從成都趕來對戰友寄託哀思,講述了海外忠魂回家背後的故事。
  • 長津湖戰役背後:志願軍衛生部隊遭遇「鋼鋸嶺」,敵我凍傷凍亡人數...
    【環球網軍事報導】在抗美援朝戰爭二次戰役的史海中看資料,翻閱《第20軍衛生志》時,看到志願軍醫護人員在冰天雪地的戰場,冒著敵人的狂轟濫炸搶救受傷的戰友時,我想起二戰影片《鋼鋸嶺》在日軍炮火中奮力救戰友的主人公多斯。
  • 第六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將於4月3日回歸祖國
    【環球網軍事報導】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根據中韓雙方就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達成的共識,第六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將於4月3日回歸祖國,4月4號將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安葬儀式。屆時,新聞頻道將進行直播報導。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敗退500公裡,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打擊最為嚴厲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打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 從I950年11月6日誘敵深入開始,到l2月24日戰役結束,前後作戰49天,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
  • 客死他鄉的志願軍將士,祖國等你回來
    這是韓國政府首次直接歸還韓戰時期陣亡的中國志願軍遺骸。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朝鮮半島安放了超過十萬具志願軍遺骸,絕大多數在朝鮮。由於歷史和外交方面的原因,這些遺骸還沒有被迎接回國內安葬。
  •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報告志願軍情況,主席得知後獨自一人徘徊很久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1952年10月,第9兵團奉命從朝鮮回國,戰士們都很高興,可宋時輪將軍怎麼也開心不起來,車隊行駛到鴨綠江邊的時候,宋將軍叫司機停車,下車後一個人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許久,然後脫帽彎腰,深深鞠躬。
  • 砥平裡之戰,志願軍和敵軍傷亡比真有「100比1」嗎?
    網上流傳的「人海戰術都沒打贏,真是不好意思講」「砥平裡輸的太慘,戰損比快100比1」等說法,不少人也都信以為真,仿佛這一仗就是志願軍的滑鐵盧,令人不堪回首。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志願軍真是以多打少嗎?
  • 金城戰役: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後一仗,歷時15天,殲敵5萬人
    我們知道,「金城戰役」是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後一次重大戰役。這場戰役從1953年7月13日開始,一直到7月27日結束,歷時長達15天。 此次戰役,我志願軍共殲敵5萬餘人,收復失地178平方公裡,給予了金城地區的南朝鮮軍隊以毀滅性的打擊,並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停戰協定上乖乖地籤了字。歷時長達2年零9個月的「韓戰」,至此宣布結束。 而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結果,最後的這場「金城戰役」,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我們本文就來簡單概述一下這場戰役的過程。
  • ...戰役背後:美軍調動數百飛機撤兵,美陸戰一師差點全被志願軍包餃子
    志願軍某部正在向長津湖一處機場發動進攻在曲老拍的戰地照片中,有一張是被志願軍擊落的飛機殘骸照,我驚奇地發現,這居然是直升機!「抗美援朝時,美軍就有直升機了嗎?」曲老點點頭。我原來還以為到越南戰爭時,美軍才有直升機呢。稍後,我查戰史資料,才發現。
  • 結果被志願軍殲滅7.9萬
    這場戰役看似「聯合國軍」撈到了好處,但實則是場失敗的戰鬥。不甘心的「聯合國軍」,終於在9月29日再次發起了秋季攻勢,只不過這次的主要攻擊目標是志願軍。而志願軍也針對「聯合國軍」的進攻,迅速進入秋季防禦戰鬥之中。「聯合國軍」先集結了大量兵力與火力,大肆向志願軍47軍防守的夜月山地區發起猛烈進攻。
  • 除了《金剛川》裡的喀秋莎,抗美援朝志願軍,還有其他底牌嗎?
    那不禁有人疑惑,除了《金剛川》裡的喀秋莎,抗美援朝志願軍,還有其他底牌嗎? 據中新網報導稱,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兵工廠研發的,一次可同時發射16枚火箭彈,只需要1-10秒的時間,最大射程可達到7.9公裡。
  • 上甘嶺戰役為什麼這麼出名?
    直到二十多天後,戰鬥發展到了戰役規模,才以這個村名將這次戰役命名為「上甘嶺戰役」。而美軍稱「金化攻勢」,代號「攤牌計劃」。「聯合國軍」先後投入3個步兵師的8個團又2個獨立營和空降兵1個團,火炮324門,坦克181輛,飛機約100架,總兵力6萬餘人。   戰役中志願軍第15、第12軍共投入3個師又1個團,火炮133門及工兵營、擔架營等,總兵力達4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