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的形勢也發生了巨大改變,蘇聯與美國兩大陣營並列世界大國之首,而中國也在解放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當時的朝鮮半島因為分裂成了兩個對立的國家,南北雙方都想以武力實現民族的統一,由此南北戰爭大爆發,1950年6月28日,朝鮮人民軍攻陷了南韓的政治中心漢城,韓國軍隊節節敗退,國家也處在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此時,有著強大勢力的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亞洲的地位,以及經濟利益,不斷出兵幹預朝鮮與韓國的戰爭,由於美國的參與,戰爭進入了膠著狀態。
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損失嚴重,戰爭形勢開始逆轉,10月1日,美軍又突破了三八線,飛機還多次侵入了中國領空,對丹東地區進行轟炸,中國軍隊在朝鮮的求援下,決定出兵朝鮮,打擊美國鬼子。1950年10月,百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滿懷激情地跨過了鴨綠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戰爭是殘酷的,更是血腥的,中國很多優秀的英雄兒女,從此魂斷異國,埋骨他鄉。
轉眼間,已經彈指一過幾十年,為了讓這些英雄魂歸故裡,中國政府經過了無數次不懈的努力,終於與韓國政府達成了讓中國志願軍犧牲烈士回家的夙願,他們的遺骸將以一種特殊方式,在戰友,親人和故鄉人民的迎接下回到故土,從此長眠於家鄉。就在中國烈士遺骸陸陸續續回國的這一時期,韓國有媒體報導,有為數不少的韓國熱愛和平人士,呼籲韓國政府把「破虜湖」裡死難的志願軍遺骸打撈出來,歸還中國,由此,「破虜湖」這個韓國地名,也在中國逐漸被傳開。
「破虜湖」最初並不叫此名,而是叫華川水庫,因為它地處在三八線附近的江原道華川而得此名,那麼它為什麼後來要改名叫「破虜湖」呢?這與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有著極大的關係,據韓國媒體稱,1951年5月24日到30日這6天,韓國軍隊在華川水庫附近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中國志願軍在此全軍覆沒,有2萬4千中國士兵在此戰死,堆積如山的屍體後來被韓國軍隊全部推入了水庫之中,「捷報」傳到了韓國總統李承晚那裡,為了表彰韓國士兵的勇敢,李總統乾脆就把華川水庫改名為「破虜湖」了。居然有2萬4千名中國志願軍將士埋骨「破虜湖」,而我們卻不知道,中國人震驚了,有人開始翻閱歷史資料,查找事實真相,在一份韓國軍史資料中,又有了讓人驚脫了下巴的新發現,據韓國軍隊第6師的報告中顯示,1951年5月底發生在華川附近的戰役中,僅第6師就殲滅了中國志願軍10.5萬人,這於韓媒報導的2.4萬竟多出了8.1萬人,也難怪韓國軍隊把這一戰稱為了空前的大勝利了。
不過從時任韓軍第一軍軍長白善燁將軍的回憶錄裡,我們又看到了對我軍犧牲志願軍的數字不同描敘,他是這樣寫到:5月底,6師已經成功地將兩個團分布在了龍門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防禦戰線,然後又以一個團的兵力在正面誘敵,中國志願軍果然上當,以為衝在最前面的就是6師主力,於是冒然地傾注了所有主力在此迎戰,此時,龍門山的6師主力團開始兩面夾擊,形成了合圍之勢,被包圍的中國志願軍傷亡嚴重,開始向華川水庫撤退。
然而,中國志願軍在三面被困下,已經無力衝出重圍,僅5月28日一天,6師就抓獲了3萬8千名中國軍隊俘虜,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整個華川水庫的戰役中,6師共殲滅了中國志願軍6萬2千餘人,當時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整個水庫的水面都被中國士兵的鮮血染紅,後來,6師在處理這些中國軍人屍體的時候,全部推進了水庫中。為了紀念6師的勝利,李承晚總統特意把華川水庫改名成了「破虜湖」。白善燁將軍的回憶錄與韓媒的報導和軍史記錄都有出入,鑑於韓軍在整個韓戰中對戰果的統計都有誇大的成分,而這三份有關志願軍犧牲的數字又是很矛盾,所以它的可信度也不是很高。但在「破虜湖」一役中,中國志願軍又的確有犧牲,那麼到底犧牲了多少志願軍戰士呢?當然中國志願軍軍史對此戰役也有記載,但此記載與韓軍吹噓的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據我軍史記載,「破虜湖戰役」應該是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在華川附近一系列狙擊戰鬥。韓軍第6師配屬給美軍第8集團軍,由於當時中國志願軍後勤供給嚴重缺乏,加上對敵軍機械化作戰能力估計不足,各個打穿插的作戰單位都沒能順利完成任務,給了敵軍預備隊可乘之機。5月22日開始,敵軍乘志願軍主力北移之際,利用機械化部隊的優勢,以坦克和炮兵協同作戰,對我志願軍形成包圍態勢,的確佔了不小的便宜,志願軍在此戰役中也確有不小的傷亡。
志願軍第3兵團與第9兵團被圍困後,倉促間突襲轉為了防禦,27日我先頭部隊到達了華川水庫地區,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拼殺,當時我20軍步兵58師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在此打阻擊。這一戰打得極其慘烈,志願軍傷亡較重,但傷亡人數絕不是韓軍吹出的2.4萬,6.2萬和10.5萬,因為在整個五次戰役中,據統計中國志願軍連同朝鮮人民軍一起戰鬥減員8.5萬人,這個數據還不夠韓軍6師在華川水庫一戰的戰績,其水分我不說大家也明白了。吹牛歸吹牛,事實歸事實,華川水庫戰役,韓軍6師不可否認是有戰績的,當年那場阻擊戰,僅次於上甘嶺戰役的殘酷,當時美軍集結了王牌師陸戰一師,以及7師,24師,178空降旅和特種部隊等精銳機械化部隊,在韓軍6師的配合下,試圖以「閃電戰」快速打通華川至金城的通道,從而達到圍殲我東線戰場上志願軍主力的目的,但他們的陰謀早被我志願軍識破,因此我志願軍58師奉命在華川水庫阻擊敵人,雖然付出了巨大代價,卻也使敵人的這一戰略陰謀徹底失敗。
按照這次戰鬥的慘烈程度估計,志願軍的傷亡應該也不是小數字,所以也不能排除韓軍最後把我犧牲的志願軍戰士遺體推進了華川水庫的可能。那麼至今躺在了華川水庫裡的志願軍戰士究竟是那支部隊呢?前文說過在此打阻擊是是20軍58師,按理應該就是58師戰士了,但也有人說是60軍182師。我們先來說說58師,五次戰役進入第三階段後,志願軍20軍58師奉命向北移動進行休整,在5月27日通過了漢江大橋一帶,到達了華川地區,完成了北移的任務。
但此時美軍也已經到達了華川地區,意圖對我志願軍主力進行圍殲,戰場形勢因此也急劇惡化,根據上級命令,58師必須搶佔啟星裡、城山、戰場洞等地區,在此阻擊敵人北進,戰鬥開始後,頑強的志願軍戰士們發揮了不怕犧牲堅決完成任務的決心,幹部們都是身先士卒,血可以流陣地不可以丟,血戰了7天,美韓軍隊僅僅推進了4公路,這讓韓國總統李承晚氣得火冒三丈,下達了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拿下華川水庫陣地的死命令。美韓軍隊在華川受阻,北進圍殲志願軍主力的戰略目標就要落空,所以無論在華川地區他們最後取得了怎樣的戰績,但對北進的戰略都是毫無意義的,為了遮掩戰略上的失敗,韓軍把華川水庫戰役擴大化,吹噓不存在的數據,以此來做他們的遮羞布,實屬「情有可原」嘛!華川阻擊戰,58師雖然擋住了敵軍北進,但為之付出的慘重代價也是不可小覷的,據記載,該師此一役,傷亡人數高達2795人,陣亡戰士不下千人。
現在來說說60軍180師,稍懂一點抗美援朝歷史的,都應該知道180師是整個韓戰中,志願軍損失最慘重的師級部隊,全師進入朝鮮戰場經過五次戰役後,1萬餘人最後歸隊的僅存4000多人,一大半的志願軍戰士都把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在華川以南地區是180師最後的一次戰鬥,該師奉命撤退時,不幸被美韓軍隊包圍,迫不得已只好向華川水庫附近突圍,戰鬥打得異常艱辛,堅持到了5月27日,部隊到達了鷹峰時,卻已經彈盡糧絕,只好拼死抵抗等待援軍。
而此時,在附近的58師正在力戰幾倍於己的敵人,根本無法分身對180師實施救援,在苦苦堅持等待援軍不至的情況下,師部考慮集中突圍目標大,也沒有了能力,決定採用部隊分散,化整為零的突圍方法,被分散了的180師,小作戰單位各自為戰,都只能靠自己的運氣了,向北突圍的志願軍又堅持苦戰了10天,不幸又遭遇了美韓軍隊坦克飛機的狂轟濫炸,頓時處在了被挨打的局面,傷亡極其慘重。據中國戰史記載,180師在華川戰役中,損失兵力7644人,主要損失都是在華川水庫附近突圍時產生,其中包括情況不明的失蹤人員,他們大都犧牲在華川水庫附近,所以不排除韓軍在處理我們戰士遺體時,也把他們推進了華川水庫,故此,華川水庫裡不僅有我58師的烈士,也還有180師的。其實180師在突圍之初還是有機會脫身的,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時,我東線主力向華川以南推進,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由於美韓軍隊的火力強大,我軍因此傷員很多,大量的傷員致使行動緩慢,180師負責傷員轉移,來回奔波,終於錯失了回撤的寶貴時機。
據記載,在華川一帶戰鬥過的志願軍不僅只有20軍和60軍,在第五次戰役時期,我15軍,39軍,40軍,63軍都有過部隊在華川參加過戰鬥,既然是打戰就難免有犧牲,所以華川水庫裡也應該有這些部隊犧牲的志願軍戰士。但不管他們屬於哪支部隊,都是我們的英雄,年輕的他們,告別了父母,妻子和兒女,義無反顧地投身於異國戰場,把鮮血和生命留在了另一方國土,他們的無畏犧牲也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更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英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遺骸也能魂歸故裡,與家人團聚。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請朋友們轉發到您的朋友圈讓更多的人閱讀到正能量文章!
感覺不錯請點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