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由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珠海市鬥門區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承辦,金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鬥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高新區社會保障和公共事業局、高欄港區社會保障和公共事業局、萬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協辦,珠海市廚師協會、珠海市粵菜產業聯合會、珠海市餐飲協會、珠海市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支持的2020年珠海市鄉村振興「粵菜師傅」技能大賽在鬥門鎮文化中心廣場圓滿結束,來自金灣區、鬥門區、高新區、高欄港經濟區、萬山區的30組粵菜鄉村名廚齊聚於此比拼廚藝。
大賽由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李邦耀副局長開幕致辭,鬥門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芝茵同志出席大賽,裁判劉勁文代表宣誓,參賽選手劉衝代表宣誓。
金灣、鬥門、高新、高欄、萬山等涉農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負責同志,珠海市廚師協會、珠海市粵菜產業聯合會、珠海市餐飲協會、珠海市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鬥門區鬥門鎮人民政府、鬥門區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等單位的代表,裁判員,參賽選手,各界觀眾和新聞媒體記者等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本次大賽旨在通過競賽交流,以賽促訓,不斷壯大鄉村粵菜烹飪技能人才隊伍,促進農村勞動力自我發展和就業創業增收,助力珠海鄉村振興。
據了解,此次大賽是一場展示珠海美食的盛宴,也是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同時,也是一次全市性的技能競賽,共有30組代表隊伍參加。分為中式烹飪和中式面點兩個競賽項目,均設指定菜式及自選菜式。其中,中式烹飪技能競賽的指定菜式需以黃金風鱔為食材,中式面點技能競賽的指定菜式則為廣東傳統叉燒包。
比賽現場,各位廚師精神飽滿,各顯神通,充分展現出「粵菜師傅」紮實的技術功底和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每一道工序都有條不紊,動作嫻熟,揮鏟舞勺,煎炸烹炒,瞬間整個現場瀰漫著誘人的香味。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一道道各具特色的菜餚很快被端上評委席,評委從味感、質感、觀感、營養衛生、創意等方面對選手作品進行評價、打分。
這些獨具特色和創新的菜式背後,展現的是珠海餐飲人才的技能水平以及珠海的餐飲實力。廚師們以精湛的刀工和對珠海本土美食獨到的理解,將最家常最普通的食材化作別有風味、蘊含珠海文化的美食。
經過激烈比賽角逐,最終來自珠海三道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劉土欽師傅所製作的《龍騰四海》和《金鱸賽鮑魚》榮獲2020年珠海市鄉村振興「粵菜師傅」技能大賽(中式烹飪)的一等獎;來自金山林酒店張魯冰師傅所製作的叉燒包和《春色滿園》榮獲2020年珠海市鄉村振興「粵菜師傅」技能大賽(中式面點)的一等獎。
▲ 劉土欽
《龍騰四海》
▲ 劉土欽
《金鱸賽鮑魚》
▲張魯冰
《叉燒包》
▲張魯冰
《春色滿園》
中式烹飪賽項的第二名是來自珠海市志合軒餐飲部的劉衝師傅,第三名是來自珠海市金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馮達旭師傅,第四名是來自鬥門區井岸鎮趙家園金福酒樓的周輝仔師傅,第五名是來自湯臣倍健營養餐廳的黃少文師傅,第六名是來自臻印象餐飲管理公司的梁清雄師傅。
中式面點賽項的第二名是來自港中旅(珠海)海泉灣有限公司的鐘海峰師傅,第三名是來自珠海三道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翁權師傅,第四名是來自門區乾務鎮東澳村的賴亞亮師傅,第五名是來自高新區上柵社區的董霞師傅,第六名是來自紅葉美食城的馬健帆師傅。
劉土欽、劉衝、馮達旭、張魯冰、鍾海峰、翁權6名選手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由市職業技能競賽組委會授予「珠海市技術能手」稱號。
在大賽現場,還設有「金茶花巧姐美食社、佳霖食品、「鬥」飲「鬥」食、益利大酒樓(珠海市粵菜師傅培養基地)、橫山鴨扎包、乾霧清泉、雅香園餅家、獅子頭蝦米餈、珠海停雲小鎮、珠海市歐亞技工學校(廣東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珠海生輝漁業、萬山旅遊、港中旅(珠海)海泉灣有限公司和珠海市和祺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14家種具有區域特色的展位。為現場觀眾提供了一場好吃、好看、好玩的粵菜文化盛宴。
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讓「鄉廚」變成一把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的「金鑰匙」,為珠海餐飲業的發展和鄉村振興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也為珠海美食注入新活力。
據介紹,接下來,我市將繼續推進「粵菜師傅」工程的建設,充分發揮「粵菜師傅」培訓基地的服務作用,大力開展「粵菜師傅」培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和全域旅遊發展,深入打造珠海粵菜品牌,弘揚珠海飲食文化,挖掘傳承地域美食,拓寬就業創業渠道,持續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向縱深發展,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助力。
看到這裡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
可以在底部留言喔~
▍本號聲明:如有侵權,請聯繫版主進行刪除
▍來源:珠海市餐飲協會
▍法律顧問:陳思龍律師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