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與芙蓉草

2021-01-14 京劇道場

小留香館日記

壬申年五月初九日

(1932年6月12日)

星期日 晴 微風



下午二鍾起床,敬餘(小編註:即陳墨香)、玉竹(小編註:劉玉竹,荀當時的鼓師)來共飯。吳彩霞(小編註:荀之原配吳春生之兄)帶伊次子來看病。周姓送夫子盔來,因花樣太舊,命伊再去刪改。闔家往新房監工,彩霞、內子等在新房等候。與彩霞閒談有一小時。大內嫂及吳大姑娘、內子五姐同到新房看工程,閒話。八鍾回寓。


小卿雲趙某某購鮮魚口內草廠上六條二十四號房,本月初七日寫字,房價洋三千三百五十元,房間十五間,正四合房,外帶跨院,院內有四間房,價錢甚公道。哈哈!他也買房了,從此架子又大了。老五來晚飯。


某某乳名福子,藝名芙蓉草,秦腔出身,因秦腔墜落,後改二黃,在天津中原公司演唱。伊性情古怪,落魄在天津,當買已盡。餘幼時亦習秦腔,與某某同班,後看秦腔衰敗改二黃。三年前,在春和獻藝,某某往看餘,向餘借貸。觀其景況甚寒,餘念幼時同班,又見伊殷勤,送伊洋三百餘元,命伊料理瑣碎帳目,並勸伊同餘回京,搭餘班演唱,車票一切等項目餘負責。


歸京後同餘做配角,小有精彩。並與伊介紹朋友甚多捧場幫忙,故此人緣甚佳。第一日在吉祥同餘唱戲,送伊戲份六元。戲畢同餘回寓,煙榻雲:「二哥知我在天津演戲的戲份至少八元。」餘當時亦不覺難過,知伊貧寒之故。



與餘同班一年之久,稍有小名。小雲、硯秋、慶奎(小編註:高慶奎,著名老生)三班亦約伊做配,身價日益增高,戲份自然比從前又增高了。有時排新戲必用伊之處,必須要三請四催,有時還要餘親自上門方來排戲。有時有戲日,故意誤場,臨時多要戲份;有時常向餘借貸等項。現在伊戲份至少十五元,餘新戲初次登臺演唱需要伊做配,伊口雲我在別班現講價錢至少要他三十元,念在二哥舊交,不忍多要。


三月十一日初演《紅樓二尤》,伊前演尤二姐,後部王熙風。在慶奎班他與慶奎合演《翠屏山》,伊雲今天我在慶奎班是正角,至少索他五十元。在您班中演新戲也不過二十餘元,我只好在您班中告假不唱。餘無奈命堃芳(小編註:吳堃芳,荀之管事)至慶奎家相商:《翠屏山》可以外請別人代演,今日新戲必用趙某某可能通融否?


慶奎言:餘與慧生均是老友,並言從前在新明戲院時常同慧生作配角。又雲他初到上海時慧生熱心捧我才有今日。某某素常人緣特壞並與郝壽臣有舊仇,在我班時常先要錢後唱戲,奈面不好辭伊,我班舊戲不是必須用他,他不演《翠屏山》,我再請別人也能演唱。今天要是梅蘭芳的《翠屏山》那是不能改的,如今日我要演新戲,必須用他時,別人詞句穿插未排熟,臨時不能替他,亦是如此行為。您不來向我商量,我也是辭他。我的戲碼已經改好了,明日見報。叫他不要借我這方面拿人,我久有心辭他。慶奎對堃芳說,叫慧生放心吧。


堃芳來談此情形,一方面又去敷行某某某,伊還不知道慶奎的情形,還在那裡說念舊交我那一方面告假,包我五十元,今日新戲亦要五十元。頭目人甫全冷笑:如那方面告假,我們也只好包賠,連戲份一百元整。甫全又云:恐慶奎班戲碼要改,明日請趙老闆報紙上注意吧。次日果見報更改,又向餘云:二哥,因咱們新戲要緊,我向那方面告了假了。


荀慧生

芙蓉草、張春彥

《香羅帶》


哎,想伊均是餘一手提拔,反這樣氣人。

後悔當初一念差,

不該天津救濟他。

這樣人心實可怕,

交他不如養雞鴨。

伊今買房架子大,

東騙西詐把錢抓。

隨餘京津把南下,

這才有錢發了家。

小人年富實可怕,

從今以後防備他。


十鍾寢。


荀慧生著 和寶堂編訂《小留香館日記》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

芙蓉草自傳


荀慧生、芙蓉草

金仲仁、孫甫亭

《釵頭鳳》


這年(小編註:1929年)臘月23日,我的養子因患猩紅熱死去。……回到天津以後因思念兒子,演唱也少了,漸漸地吃盡當光,不必說是行頭,就連日常衣服也都沒有了。無奈,我只好穿上唯一的一件長衫式的雨衣,到北京找王大爺(小編註:王瑤卿),這時他也十分困難,但還是借給我5元錢。這錢他也是向學生借來的。思來想去,還是無路可走,只能再回天津。

……

那時中原邀京角,一星期只唱四、五、六日四天,這天正是荀慧生演到末天。他見了我分外親熱,因為何雅秋死了,他正缺個貼旦,便很誠懇地邀我回京合作,並且以幼年「三樂科班」同學時的感情來說服我。他還問我天津虧空多少,我說只缺數十元,荀當即給了我50元,實際我欠人2000元。


次日,我同荀回到北京,參加了慧生的班子並成為荀班「四大金剛」之一,即金仲仁、馬富祿、張春彥和我。荀每星期只唱二天,這時陳墨香為荀編劇,所以荀的新戲很多。這樣,我在慧生班中唱了兩年多。


《京劇談往錄續編》

北京出版社

1988年6月出版


相關焦點

  • 【京劇人物】芙蓉草的「闊」
    芙蓉草、李洪春、何佩華《臨江驛》 他的藝名「芙蓉草」是他的開蒙師趙庭璽給起的,趙庭璽有兩個徒弟,一名「芙蓉花」,是老大;他行二,師傅就順嘴起了「芙蓉草」。他第一個就看上了這位「能派」演員「芙蓉草」, 於是雙方開始了談判。金廷蓀開出了每月包銀兩千元的禮聘。「芙蓉草」嫌少,不幹。金又長到三千,「芙蓉草」還嫌少,依然不千。最後,金廷蓀一跺腳,加到了四千,這在「裡子」行中真算是拔了尊。這四千元旱澇保收的身價,不次於到處跑碼頭的「大老闆」,何樂而不為呢?
  • No.62 公曆1928年5月15日 芙蓉草《銀空山》《回龍閣》
    公曆1928年(民國17年)5月15日星期二農曆戊辰年三月廿六芙蓉草今天在我們上面這則廣告中有一位就是京劇界公認的好綠葉,他就是旦角名家,藝名芙蓉草的趙桐珊先生。趙桐珊(1901~1966),名久林(一作九齡),字同山(後改桐珊),號醉秋,藝名芙蓉草,生於河北武清小長亭村。
  • 芙蓉草(趙桐珊)自傳
    今日推送之《芙蓉草(趙桐珊)自傳》錄自《京劇談往錄》續編,作者趙桐珊,著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以藝名芙蓉草聞名,趙桐珊在道白唱腔、
  • 荀慧生《花田錯》、《辛安驛》等
    荀慧生先生是梆子戲出身,他的戲中有不少梆子戲的特點,更是移植了一批梆子劇目,代表的有五出。《花田錯》:原是梆子戲,1912年,荀慧生先生改編,加上後半部。荀慧生幼年學梆子時的開蒙戲,一為《辛安驛》,一為《花田錯》。這兩個戲均經荀慧生的太老師侯俊山先生(老十三旦)親自指點。
  • 【人物】一瓣心香祭良師-緬懷老師趙桐珊(芙蓉草)
    1955年我有幸被分配到芙蓉草老師教戲的小組學戲,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那一天, 我懷著欣喜、敬畏、緊張的心情等待著先生的到來, 鈴聲響了, 一個身著藍布制服, 戴著一副黑框眼鏡, 背有些微駝的老者步入了教室, 剎那間我疑惑了! 這位又高又瘦的老人就是傳說中那樣多才多藝、文武昆亂不擋的芙蓉草嗎?
  • 民國時期著名戲曲表演家荀慧生,其得享盛名的背後付出了什麼
    1、荀慧生的生平經歷中國京劇旦角行當中荀派藝術流派的創始人荀慧生,原是唱河北梆子出身的,後來改唱皮黃(京劇),在這點上,沒成名之前頗受人詬病。荀慧生幼年出身農民家庭,1907年隨父母到天津謀生,父親將他與兄長荀慧榮賣到了小桃紅梆子戲班學戲。
  • ——荀慧生自述
    少年荀慧生餘之先世,有宦於東光者,遂為東光籍也。族戶甚繁,人口甚眾。餘以清光緒己亥豬年冬12月5日生。數歲時,族人忽謂餘父盜賣祖墓樹木,不容於族,於是父母兄弟四人被逐出鄉。荀慧生《辛安驛》是時居大元寶胡同,鮮魚肆也。院鄰某伶工忘其姓名,但記眾呼為「首飾樓」,因其年逾半百,無論粉墨登場,與私居燕處,其釵釧簪環,插戴從無已時,時人故以「首飾樓」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