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一早,記者給遠在西藏工布江達支教的劉俊傑老師發去了微信祝福,祝他教師節快樂。劉老師回復,此刻他們已行駛在去仲莎鄉送教的路上。在教師節前後幾天裡,中山第二批「萬人支教計劃」援藏教師,在援藏工作隊的組織下,參與送教下鄉。
中山援藏教師劉俊傑(左一) 、蔡建宇(左二)、彭芸芳(右二)。
9月8日,援藏教師們就來到了工布江達縣高海拔的娘浦鄉綽朗村幼兒園。幼兒園位於海拔近4900米的夏季牧場裡,離縣城100餘裡,一半是土路,現有15名學生,2名鄉村臨聘教師。「一座簡易鐵皮房,就是一所幼兒園。」作支教隊隊長的劉俊傑感嘆,這樣簡陋的環境下,還有農村教師堅守幼兒園教育,「這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用奉獻和堅守為偏遠地區的孩子點亮了夢想。
除了送教下鄉,劉俊傑還經常會去家訪。他說,中山的援藏教師特別重視家校聯繫工作,把提高牧區家庭對教育的重視作為德育工作的中心工作,深入學生家庭,指導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每到有假期,他都會入戶家訪或慰問困難學生。迄今為止,劉俊傑的足跡已遍布全縣所有鄉鎮,家訪率高達85.3%(含慰問困難學生家庭2戶),累計行程達7300公裡。
中山市援藏支教隊走進高海拔的村級幼兒園。
今天與劉俊傑一起下鄉送教的還有彭芸芳和蔡建宇兩位老師。彭芸芳和劉俊傑都是上一批支教後,繼續留守的教師。彭芸芳說,最初選擇留下來是因為捨不得自己班的孩子。「當時我教的班初三了,還有半年就要畢業,我就想要把這半年堅持完,於是就留下來了。畢業典禮那天,孩子們給每一個老師獻哈達,我脖子上都掛滿了,感動到哭得稀裡譁啦。」除了捨不得孩子,彭芸芳說自己還在很多想做的事情。如現在正負責縣中學的教研工作,希望能以此更好發揮出當地教師的潛力。9月9日晚上,一個班的學生提前邀請老師們來慶祝,還準備了蛋糕。「這裡的孩子和家長讓我們感受到和中山一樣,重視教育、尊重教師。」
有著18年教齡的蔡建宇老師,今年則第一次在高原上過教師節。蔡建宇說,今年4月自己第一次走進高課室時,看著四十多張純真的面孔十分激動的。有些學生漢語不好,聽課有困難。蔡建宇就想出了在班裡培養「小老師」。利用每周星期六早讀時間,讓班裡的「小老師」給同學講課、給個別學生開小灶。在送教的路上,她還拍下了許多牧區農戶與孩子們的笑臉。「因為喜歡西藏這片淨土,也熱愛這邊人的純樸。與每個陌生人碰面,他們都會熱情微笑。」
中山援藏教師閆枵宇(左一)。
在西藏工布江達支教的幾位老師,都因工作出色而獲好評。如本報昨天就報導了剛剛獲得廣東省最美教師稱號的馬國慶老師。而閆枵宇老師,則在這個教師節獲得了縣裡頒發的2020年優秀援藏教師稱號。
閆枵宇在進藏前,就因肝上腫瘤做過腫瘤和膽囊切除手術。但他仍毅然進藏,默默克服了身體上的不適,積極工作。他說自己缺氧不缺精神,要用行動踐行援藏使命與擔當。兩地教育情況的差距較大,他認為支教教師帶去的不僅是中山的優質教育資源、先進教學理念和管理措施等,「我們還要用中山教師認真負責、敢於挑戰和勇於拼搏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當地教師,幫助他們尋找到職業價值。我深深體會到與藏族師生共同作戰、學習的快樂與幸福,我感覺我與他們是分不開的,我們彼此都幸福地需要著對方。」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文+/記者 陳慧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唐益
◆二審:曾淑花
◆三審:嶽才瑛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