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原「格桑花」開得更燦爛!北京6年來累計選派援藏教師234人次

2020-09-15 北晚新視覺網

從北京到拉薩,援藏教師苗苗最喜歡看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在她心裡,每位藏族學生就像是格桑花的種子,在老師的培養灌溉下,可以綻放出絢麗的花朵。多年來,一批批援藏教師在高原上揮灑汗水,只為讓祖國的花朵開得更燦爛。

援藏教師肖建華在指導學生練排球。新華社資料圖

2014年秋季,北京率先以成建制教育援藏模式,向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選派第一批50名援藏教師,開創「組團式」教育援藏的先河,6年來,已累計選派援藏教師四批234人次,規模在各援藏省市中首屈一指。在援藏團隊努力下,2019年,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和拉薩市北京中學同時被評為首批西藏自治區示範性高中。2020年高考,兩校上線率均超過99%,本科率達到80%,得到了當地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廣泛認可。

■因材施教

將教學理念融入當地學情

去年8月,化學教師苗苗第一次來到雪域高原,在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開始為期兩年的教育援藏之旅。在新學年教師崗位意向表中,她毫不猶豫選擇了高三。「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將每位學生送進理想大學的校門。」她說。

開學後第二個月,班裡轉來一名女生,第一次化學考試,只考了十幾分。「經過了解才知道,這名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這樣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呵護。」苗苗開始在課上有意讓她多回答問題,課下用休息時間為她補課。在苗苗的幫助下,這名女生的成績有了明顯進步。在拉薩市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中,她的理綜成績躍居班級第三,性格也開朗了很多。

50歲的鄒志是年齡最大的援藏教師之一,在拉薩北京實驗中學,他每周至少要給3個班級上18節數學課,這樣的工作量在平原都屬於高負荷,更何況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但面對高反帶來的種種不適,鄒志從未請過假,甚至下班後留在辦公室給學生補課。在和孩子們的聊天中,他發現很多孩子對大山外的世界認知有限,因此他還計劃開設一門選修課,幫孩子開闊眼界。

援藏體育教師結合學情調整教學內容,開設空竹社團課;德育教師引導學生們根據自身興趣參加社團,參與各類比賽……

■以教脫貧

支援拉薩改善辦學條件

傍晚的下課鈴聲響起,拉薩市北京中學校園裡熱鬧起來,身穿校服的孩子們走出教學樓,有的奔向操場,有的走進圖書館,有的來到機器人教室……今年暑假,拉薩市北京中學完成了校區搬家,從舊校區到新校區,學生們的課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拉薩市教育局副局長、北京援藏教育領隊周凱介紹,拉薩市北京中學白定新校區校園文化整體建設項目是北京教育援藏中最大的一筆市級投資項目,共投資320萬元,項目包括德育宣傳教育區、校史陳列區、京藏文化交流區、學生作品交流展示區等功能區域的打造,項目惠及三包生(包吃、包住、包教)約1600人,建檔立卡戶約150戶。

圍繞以教脫貧這條主線,北京不斷支援拉薩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文化氛圍。今年北京投入50萬元,支持拉薩北京實驗幼兒園(農村園)改善辦學條件,採購大型玩具和空調等,惠及農戶子女310人,並增加學位60個;同時投入100萬元,支持拉薩一職建設汽車綜合檢測實訓室,每年可培訓專業汽車維修、檢測技能人員1000人次。「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教育援藏項目共30餘個,援藏資金達2.71億元。

■資源共享

援藏模式不斷創新

從北京開創「組團式」教育援藏以來,教育援藏團隊不斷創新組團援藏新模式,通過打破學校間的界限,重新整合援藏教育資源,讓援藏團隊發揮出最大作用。

通過學段間資源共享,北京實驗中學的理科援藏教師到拉薩學生活動基地承擔科技課的教學任務,解決了該基地缺少小學科技教師的困難;通過學校間資源共享,援藏教師開發的無人機、機器人課程面向全市學生開放,覆蓋範圍更廣;通過區域資源共享,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援藏教師承擔的「京藏優質教育資源遠程互動教學項目」,在教師遠程培訓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不僅如此,援藏團隊還把河北援建的拉薩阿里河北完全中學納入優質資源共享圈,努力探索教育援藏「京津冀一體化」的創新模式。在北京援藏經費支持下,拉薩市每年開展「感恩祖國 圓夢北京」夏令營活動,組織學生赴京參加遊學活動。

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馬婧

流程編輯:TF020

相關焦點

  • 北京累計選派援藏教師四批265人次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趙亢2014年起開啟組團式教育援藏,對口支援拉薩5所學校;「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教育援藏項目30餘個8月末,新學期如期開學,掛職拉薩北京中學校長的劉傑和同事們利用暑假完成校區搬家,學生走進嶄新的校園,開啟新一段高中旅程。
  • 「築夢教育·蒲江教師風採」⑧丨援藏教師李高強——讓雪域高原的「格桑花」傲然綻放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格桑花」——李高強「援藏是我無怨無悔的選擇,願我的執著與真情,澆灌出大渡河峽谷裡最美麗的格桑花,願民族團結之花永遠綻放在雪域高原!」2018年,李高強作為蒲江縣初中物理中心組成員、物理學科帶頭人的援藏教師,主動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發揮自身特長,同家人商量後毅然報名深入到藏區瀘定開展援藏支教工作,自此,開始了與瀘定一中的不解之緣。
  • 湖南教育援藏:讓格桑花與芙蓉花競相綻放
    2019年7月,湖南省選派「組團式」援藏教師15人對口支援山南市第三小學,「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教師31人對口支援貢嘎、扎囊、桑日、隆子四縣5所初中。一年多的時間,湖南援藏教師克服高原反應,堅守高原講臺,堅持送經與取經、線上與線下、融入與引領相結合,將湖南的好資源好經驗好做法帶到山南,架起了湘藏交流、民族團結的「連心橋」,以初心、情懷、熱血和擔當,逐夢在格桑花綻放的地方,湧現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 一名援藏教師的故事【最絢爛的格桑花--汕尾中學英語教師陳素貞】
    月9日,汕尾中學英語教師陳素貞來到林芝市第一中學,成為一名光榮的援藏教師,為當地的孩子帶來希望和愛。廣東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教師 林芝一中英語教研組組長 陳素貞:  我現在身體狀況還好,我現在不來,10年後孩子大了,我還能不能來?我還有沒有這個機會了?我馬上下定決心要報名,因為我不能確定10年後我還有身體能素質這麼好,能來做這個工作。  與每一個初次入藏的人一樣,高原反應是陳素貞所要面對的第一難關。
  • 謝謝你:援藏教師王青松用愛澆灌「格桑花」
    謝謝你:援藏教師王青松用愛澆灌「格桑花」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王青松把幾本新買的書塞進已經裝得滿滿的行囊裡,因為再過幾天他將再一次踏上援藏的徵程。兩年前,王青松曾響應組織的號召,來到位於四川省西部的甘孜州九龍縣,成了一名援藏教師。
  • 援藏二十載,格桑花在日光城悄悄綻放
    「我今年就要去成都讀博士,學成歸來繼續做一名人民教師!」「呂老師,一直記得那個您陪我去醫院治療腎結石的午後,謝謝您!」「親愛的霞霞,9月我就去北京讀書了,要想我哦!」呂淑霞援藏20年的時光像碎片一樣在腦海中一一閃現,有淚點,也有笑點;有欣慰,也有虧欠;有失去,更有得到。
  • 在「人類生理極限試驗場」澆灌教育格桑花
    援藏近4年,梁楠鬱跑遍了雙湖縣的每一個村落,行程超過30萬公裡。在改善民生、發展產業的同時,最讓梁楠鬱揪心的還是這裡的孩子。 「中考升學率不到3%,平均每年只有三四個孩子可以升學……」刺痛梁楠鬱的不僅是「少得可憐」的數據,還有當地牧民對於教育的態度。雙湖縣「小升初」、中考等重要考試的考場外往往十分冷清,很少有家長等待孩子。
  • 最美人物丨張大中:雪域四年守護格桑花開
    1982年出生的張大中有兩個身份,兩個身份之間垂直高度3700米,水平距離4067千米。四年前,他的身份是江蘇省鹽城市城南新區伍佑初級中學教師。現在,他的身份是援藏教師。四年的援藏支教生活也讓他對人生、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2015年7月經江蘇鹽城市委組織部選派,作為江蘇省第二批「組團式」教育援藏人才,張大中赴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擔任初中數學老師。2017年7月援藏期滿時,他選擇了繼續留藏工作。
  • 支教團走進藏區 雪域高原盛開「格桑花」
    3年前,經有關部門和湖北省援藏工作隊同意,襄陽市援藏工作隊與湖北文理學院決定,選拔校內優秀大學生作為志願者,對口支教西藏瓊結中學。這支奔赴西藏的90後支教團隊有一個美好的名字:「格桑花」支教團隊。首批志願者的招募極為嚴格,要求為中共黨員或預備黨員,或被列入重點發展對象的優秀大學生。考慮到高原環境的特殊性,僅限男生。
  • 山東支邊園丁:像格桑花開在孩子們的心田
    不僅通過人才「輸血」、資金幫扶有效緩解受援地教師短缺的現狀,更不斷變「輸血」為「造血」,為受援地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展現教育支邊的齊魯擔當。半畝方塘長流水,嘔心瀝血育新苗格桑花,是西藏的特有花卉,花的名字寓意為「幸福之花」。「我要做的,就是讓格桑花開在每個孩子的心裡!」
  • 棲霞援藏醫生刁言青用大愛培育出「最美格桑花」
    水母網1月15日訊 (YMG全媒體記者 趙巍巍 通訊員 衣倩倩 隋鵬娜 攝影報導)2020年3月,按照煙臺市關於「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要求,棲霞市人民醫院經過層層篩選,選派思想和技術都過硬的三名醫生前往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聶拉木縣人民醫院任職,開展為期一年的醫療援助工作,普外科骨幹醫師刁言青被選入隊伍,並擔任當地醫院外科主任。
  • 暖心,3年來廣東派出695名教師援藏支教
    陽光遍灑雪域高原。林芝的春天,如期而至。4月8日,來自廣東等地的8名幼教專家啟程奔赴西藏林芝地區,為100名幼兒園青年教師開講,開啟2019年首期「粵藏同心幼教培訓工程」。恰逢全國援藏展覽館在廣東對口支援的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開館。援藏日記、登山杖、禦寒大衣……各種展品見證著廣大援藏幹部的辛勞付出。廣東省對口援助林芝25年來,計劃內累計投入資金56.55億元,並派出八批431名援藏幹部前赴後繼來到高原,盡心竭力促發展。
  • 湖南教育援藏:在雪域高原傾聽花開的聲音
    2019年7月,湖南省選派「組團式」援藏教師15人對口支援山南市第三小學,「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教師31人對口支援貢嘎、扎囊、桑日、隆子四縣5所初中。一年多的時間,湖南援藏教師克服高原反應,堅守高原講臺,堅持送經與取經、線上與線下、融入與引領相結合,將湖南的好資源好經驗好做法帶到山南,架起了湘藏交流、民族團結的「連心橋」,以初心、情懷、熱血和擔當,逐夢在格桑花綻放的地方,湧現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山南市三小援藏教師周志:孩子們的笑臉,是我幸福的源泉
  • 衢州將選派23名教師援藏援疆!人選條件、政策待遇看進來
    援藏援疆教師於2018年秋季開學進藏進疆(具體時間另行通知),在藏在疆任教時間一年半。根據國家統一安排,期滿需要輪換的由各設區市自行完成。鼓勵有條件的教師延長援藏援疆時間,或留藏留疆工作。人選條件和選派要求1、思想政治素質好。
  • 心手相連一家親 格桑茉莉共芬芳
    數據顯示,25年來,南京市累計選派9批29名援藏幹部、14批47名援藏醫生到縣任職,投入援藏資金和物資共計7億元,援助項目近500個,補齊了基礎設施和民生事業短板,填補了墨竹工卡縣發展史的一個又一個空白,為全面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墨竹工卡縣從全區有名的貧困縣,蛻變為全區的礦業大縣、產業強縣。
  • 最美故事|山東援藏教師張志強: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拓荒人」
    自2018年8月響應黨的號召,加入中組部選派的第二批「組團式」援藏教師隊伍至今,張志強已經在距離家鄉萬裡之遙的日喀則市耕耘了將近兩個年頭。然而誰也不會想到,2018年7月,順風順水的張志強突然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到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支教。原來,當時中組部開始選派第二批「組團式」援藏教師,山東省對口支援日喀則市,需要選派50名優秀教師進藏支教。得知消息的張志強坐不住了。
  • 沈懿:青春之花綻放高原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沈懿:青春之花綻放高原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07-20 1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名教師將援藏援疆!2018年首批援派4000人
    對口援藏援疆省市按照適地適校原則,精準選派支教教師,有效滿足受援地急需緊缺的教師需求。原則上從教育教學管理水平較高的中小學校選派援藏援疆教師。選派數量較多或選派有困難的省市,可以選派新任教師、退休教師、採取政府向市場購買服務的方式選派教師或出資支持受援地招聘教師。
  • 水潤高原安瀾興藏:水利系統「十一五」援藏綜述
    水潤高原 安瀾興藏——全國水利系統「十一五」援藏工作綜述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記者 林暉、王淡宜)西藏達孜縣塔傑鄉巴嘎雪村,73歲的格龍大爺輕輕地擰開院子裡的水龍頭,一股清泉汩汩流出。水利部創新援藏工作體制,深化援藏工作內涵,堪稱動員全國一個系統支援西藏的典範。」    是感激,更是肯定。真情無價,雪域高原記得這一切。    舉全系統之力援藏——推動西藏水利快速發展    雪域高原奔湧著千川萬水。
  • 中山援藏教師在雪域高原澆灌祖國花朵
    今天是教師節,一早,記者給遠在西藏工布江達支教的劉俊傑老師發去了微信祝福,祝他教師節快樂。劉老師回復,此刻他們已行駛在去仲莎鄉送教的路上。在教師節前後幾天裡,中山第二批「萬人支教計劃」援藏教師,在援藏工作隊的組織下,參與送教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