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makes life better
為了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藉助編程教學,圍繞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開展,切實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4月28日,黃巖區基於算法的編程教學研討活動在東城街道中心小學(文萃校區)順利舉行。
本次教研活動由區小學信息技術兼職教研員梅宏偉老師主持,區教研室信息技術教研員任卓穎老師與來自全區的30多位信息技術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虞老師以《知識問答》作為項目,從繪製一次「問答交互」的流程圖為出發點,落實用流程圖描述算法的理念。虞老師立足於學生主體發展,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在交流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擴大了知識層面,提升了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促進了計算思維的發展。
陶老師以《我的花園》作為項目引入,從生活中的花朵導入,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抽象分解,幫助學生理解用編程繪畫花朵的方法。陶老師以「畫幾何花朵」貫穿整個課堂,設置層層進階任務,學生在一次次思維碰撞中將問題迎刃而解,充分體會算法的魅力,計算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課後,在梅宏偉老師的組織下,兩位上課老師分別對自己的課進行了自評和反思。參會老師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分別對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等方面提出見解與建議。
為了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全面提升,兼職教研員梅宏偉老師組建的集體備課組老師們也針對第7至10課和第11至13課教學內容設計了項目化學習任務。兩位老師代表集體備課組作了精彩的說課展示。
毛老師以《國學大賽知識問答》作為項目,針對《詢問交互》一課,毛利波老師的說課環節完整,思路清晰。毛老師從實際問題出發,類比到學科編程思想,再通過編程,建模,解決問題,並應用於實際中。
陳老師以《繪製魔法陣》作為項目引入,針對《循環嵌套》這一課,陳老師充分考慮學情和學生已有認知,通過分解魔法陣,繪製基本圖形,再引導學生分析、繪製複雜型魔法陣,最後應用於更多有趣的創意圖形,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吳志偉副校長從計算思維的內涵、計算思維在scratch學習中的表現、scratch教學中培養計算思維的策略三大方面著手,並且提供了豐富的編程案例,給在座教師以藉助編程教學提升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啟發,讓老師們獲益匪淺。
童仙明老師從六年級新教材《人工智慧》的教學背景出發,淺談教學現狀,並提出利用自製教具的方法解決困惑,同時,童老師展示了各種自製教具的視頻,並分享了自製教具的經驗和體會,給與會老師帶來視聽盛宴。
會後,教研員任卓穎老師對本次活動作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他提出老師應具備更多的創新性,應從多維度思考問題,並在未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將以算法為抓手,為學生的計算思維培養奠定基礎,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同時他提倡更多的老師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抱團取暖,合作前行。
本次研討活動,給與會老師們帶來了很多收穫,也引領著老師們在基於算法的編程教學道路走得更加深遠。
圖片:陶雨露 虞輝燕
文字|排版:陶雨露
審核:潘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