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說:暢通手手六經的重要性

2020-12-20 求真務實話養生

經絡通,百病消。這是我們養生長談的經典,那麼能否做到呢,不敢說萬全,起碼在身體健康某些階段是真的可以,下面進行我們今天的主題:手手六經通暢,健康之路的選擇方法有幾多。

我們老祖宗不曉得每一個時代兒孫們如何規定病名,所以只能多闡述大道理,進而列舉典型的案例,所以一個從事養生或希望通過養生改善提升自己健康的人,都需要汲取經典中的智慧,如此的話你起碼會做到防患於未然,才能真正享受養生。

我過年的時候,在家裡遇到堂姐,因為年前工作加班,所以在年假期間覺得頸肩很難受,真的是休息也難安,在三十的晚上我們聚餐,得知了她的情況,我請她和我到邊上的桌旁坐下聊天,同時花了十分鐘用手法松解處理了她手臂三陽經的鬱結,其後覺得整個人輕鬆舒暢,這並不是什麼神奇的術法,這正是我們老祖宗留個我們的智慧:手六經的健康之法。下面我列舉我們常見的現代頭頸肩問題手六經的運用之法。

手六經即:手三陽(陽明大腸經、太陽小腸經、少陽三焦經);手三陰(太陰肺經、少陰心經、厥陰心包經),我們首先要把這種不稱之為病的不適狀態稱為亞健康,但是在中醫的調治對象中可分為:辨證施治(病);見證施治(影響人不舒服的狀態),不管是哪一個階段,我們需要把問題分陰陽虛實,從而才能做到選擇性地施治,針對性的辯證。就拿我們現階段大部分人日常存在的頭頸肩不舒適感,它其實是虛實相伴的一種亞健康狀態,所以調理有效不是難事兒,但要效如桴鼓覆杯而愈卻需要強大的思維。

經歷或調理過多次頭頸肩不舒適人群的夥伴肯定了解一個現象,即:這種不適狀態發展的過程,初期時大部分在肩;次之在頸部;最後到頭,然後就是一處或多處時時反覆同發,搞得人生活不寧、工作不暢。所以我們今天就簡單明了的告訴你,如何運用手六經來快速改善、持續改變這種亞健康狀態。

我猶記得在我初入行時,學習過一些正骨理療之類的理論,其中有一句神經反射口訣:頸三、肩四、肘五、腕六、手七、頭上一二找,這句話也有一定的診斷實用性,但實際上在解決改善不適症狀方面,我們還是簡單直接最好,所以這就是經絡的妙處,當然我們不斷學習汲取有效的方法經驗是好事,就如此時此刻您來看我的文章。

從問題部位來擇取手六經的方式:

就近原則:肩膀問題者,首取手大臂外三陽經,次取肩頸部肩胛部上端,最後後枕部;頸部問題者,首取頸部段手三陽經,次取後枕部,最後手大臂外三陽經;頭部問題者,首取頭側三陽經及後枕部,次取肩胛上部,最後手大臂外三陽經。那麼最後還要來個收尾,即疏解手三陰經手臂及鎖骨區域。

從問題表現來擇取手六經的方式:

實症:腫、脹、熱、沉等為四大典型實證,出現後可根據部位擇取的方式來選取調理先後,也可以按我分享的這一方式,取頭側及後枕部;大椎及肩胛內;手大臂即可,手法快速松解。

虛症:酸、麻痺、困、累等典型虛症,除了處理實證部位,應以手臂為主,疏通三陰經,增加氣血循環。

以上之法,在頭頸肩亞健康問題的初期效果非常好,對於中後期症狀階段:除了筋骨痺症等頑固性嚴重性階段,都是可以短期內較大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我們需要明理知法,我今天給大家闡述的方法有它自己的適用性和局限性,請不要以偏概全、一葉障目。畢竟健康和亞健康都有自己相對性的發展階段,所以我們更要清楚:自己在什麼階段用什麼方法最合適,做到有的放矢。

作為一個走在養生大道的人,我們需要時時進步,汲取精華。

相關焦點

  • 《傷寒論》:跳出「經絡」看「六經」
    清傷寒大家柯韻伯在《傷寒附翼》中多次闡發六經之義,認為《傷寒論》之六經非《內經·熱論》中之六經,仲景乃以地界分而不專以經絡立論。《傷寒附翼》:「夫仲景之六經,是分六區地面,所該者廣,雖以脈為經絡,而不專在經絡上立說」。柯氏反對六經專屬經絡之說,實與仲景三陰三陽之義相近。
  • 劉渡舟:六經經絡學說之我見
    一種認識,他們承認《傷寒論》繼承了《素問•熱論》的六經分證方法,以經絡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作為辨證的根據。另一種認識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傷寒論》六經,已非《熱論》之舊,乃是張仲景別出機杼,另闢新義,已與經絡六經絲毫無關。以上兩種意見進行激烈的辯論。
  • 頭上經絡通不通?四個表現,都是經絡暢通的「特徵」,有一個也好
    從一定程度上說,保持經絡的暢通,其對頭腦的影響,甚至要比清陽之氣充足與否更明顯。實際上,我們平常出現的一些頭昏腦脹,虛症並不多,大多卻和經絡不通有關。那麼,我們如何判斷自己頭上的經絡是否通暢呢?.如下四個表現,都可視同經絡暢通的「特徵」,只要有其中一兩個,對健康都是好事:1、記憶力良好,邏輯清晰:如果一個人有非常清晰、嚴密的邏輯觀,記憶力特別好,基本就是頭上經絡暢通的特徵。
  • 六經辯證依據經絡對不對?
    上一篇文章再讀傷寒論,太陽如何主表,太陽陽氣從何而來發出後,很多人留言,說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沒有關係,六經辯證不是依據經絡。那麼是不是這樣呢?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有沒有關係?根據中醫的理論,經絡在人體是客觀存在的。針灸就是按經取穴的,那個經的問題就針刺那個經的穴位。劉渡舟教授講授傷寒論時講過一個他自己的案例,劉教授以前在漢沽農場搞教育革命,每天到貧下中農家去給人看病,一個姓陳的孩子,十四歲,高燒。劉教授去的時候沒有帶藥,就仿照《傷寒》的方法,刺了孩子的風池、風府,還有大椎、曲池,扎完以後,孩子腦門就出汗了,燒就退了。
  • 《傷寒論》六經非《內經》六經
    《傷寒論》屬於經方一脈,觀《傷寒論》的辨證體系屬於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六經八綱辨證體系,而《內經》則屬於臟腑經絡理論體系。絕不能因為《傷寒論》中的六經之名同《內經》六經之名相同而認為《傷寒論》之六經即為《內經》之六經。
  • 經絡說:六經腰痛
    本篇我將分享《素問.刺腰痛篇》的一些內容,確實通過這篇文章的內涵思維提高了我的臨床療效,也減輕和改善了很多腰痛患者,我真心的想把這篇思想理論推崇出去,不敢誇口說是教大家一種方式方法,只希望能夠引起你的注意,同時給你拓展一個窗口,如果能夠珍視經典、學會經典,那就太好了。
  • ​傷寒論六經實質詮解
    其後,從其說者,代不乏人。時至今日,治傷寒學者,亦十分重視經絡在六經辨證體系中的地位,認為經絡的聯繫、溝通、交流、轉化和促進等種種作用,充分體現了中醫理論以下內容只有回覆後才可以瀏覽的整體觀和辯證法思想。而經絡學說的聯繫性,能夠辯證反映出外感熱病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相互對立、依存及轉化關係。因此,六經與經絡學說密切相關,分之為十二經脈,合之則為六經。持這一觀點的代表性醫家有程門雪、劉渡舟教授等。
  • 講通講透:傷寒論六經實質詮解!
    其後,從其說者,代不乏人。時至今日,治傷寒學者,亦十分重視經絡在六經辨證體系中的地位,認為經絡的聯繫、溝通、交流、轉化和促進等種種作用,充分體現了中醫理論以下內容只有回覆後才可以瀏覽的整體觀和辯證法思想。而經絡學說的聯繫性,能夠辯證反映出外感熱病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相互對立、依存及轉化關係。因此,六經與經絡學說密切相關,分之為十二經脈,合之則為六經。持這一觀點的代表性醫家有程門雪、劉渡舟教授等。
  • 六經辨證和其它辨證方法的關係
    ——六經辨證中含有臟腑經絡辨證的內容——     六經病中的經絡病證,是構成經絡辨證的內容之一;六經病中的腑證和髒證,則是臟腑辨證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一)六經辨證是以經絡運行與臟腑活動為基礎何以說「六經辨證」是以經絡運行和臟腑活動為基礎呢?《傷寒論》序言中這樣寫道:「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
  • 歐陽衛權:什麼是《傷寒論》六經實質
    自古以來,後世註解《傷寒論》的書籍是非常多的,不下兩三百家,其中有代表性的這些書籍,包括我們常說的柯琴的《傷寒來蘇集》,還有後面的《傷寒貫珠集》,還有《傷寒論類方》等等這些,他們對《傷寒論》裡面六經的認識,都是不一樣的,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經絡說,認為這個傷寒論的六經指的就是我們《內經》裡面所說的手足的六經,這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朱肱的《類證活人書》。
  • 六經研究的三個視角和一個焦點
    自晉人皇甫謐最先使用「六經」二字以統括傷寒後,朱肱在《類證活人書》中直以「太陽經」、「陽明經」等稱之,汪琥更說「仲景書止分六經」。自此以下歷代醫家對《傷寒論》的研究,都是在以六經為綱的前提下進行的。但因六經概念是在「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辨陽明病……」等六個論述單元的基礎上提出的,六單元除獨立意義外,更有著十分複雜的內在聯繫。
  • 國醫大師路志正:《傷寒論》六經辨證解讀
    六經的「經」字,有常的意思;也可說「經者,界也」,有界限的意思。依經才能分表裡、定寒熱、明虛實、達陰陽,也就有了各自的範圍和界限。而這六種不同的辨證界限,就是三陰三陽,是整體學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整體觀念和氣化一元論而衍化為陰陽,陰陽之中又分為三陰三陽經,即所謂六經,包括三陽(太陽、陽明、少陽)、三陰(太陰、少陰、厥陰)。
  • 對傷寒六經與十二經關係之我見 | 山海精舍
    (一)六經辨證是以經絡運行與臟腑活動為基礎何以說「六經辨證」是以經絡運行和臟腑活動為基礎呢?傷者受也,寒者邪也,受邪以後通過經絡而傳於臟腑,邪在表時屬三陽,邪入裡時屬三陰。從這個意義分析,六經」不過是歸納了經絡、臟腑的疾病現象,由博返約而已,怎能說它與十二經「截然無關」呢?從下列條文也可說明它們的關係。《傷寒論》24條說,「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 拉筋:讓經絡暢通,身體越柔軟,生命力越強!
    要使身體健康而有活力,保持身體的柔軟,氣脈的暢通至關重要。中醫中有筋的概念,筋柔韌能拉伸,能保證經脈氣血的運行。拉筋養生法正是運用這樣的原理,來保證人身體的健康。總而言之,經絡暢通即為大補。  現代人的「筋縮」  小A最近覺得渾身難受,脖子疼,頭暈,肩膀還特別緊。
  • 頭上經絡不通,身體會有3症狀,少吃3物,多喝1水,經絡暢通
    頭上經絡不通,身體會有3症狀,少吃3物,多喝1水,經絡暢通。56歲的李大爺,最近總感到頭暈,還以為是沒有休息好導致的,就沒有放在心上。誰知道,昨天晚上李大爺突然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嘴裡一直「啊」。對此不幸:醫生嘆息:李大爺的情況是頭上的經絡不通引起的,而經絡不通也就類似現代科學所說的血管堵塞不通。如果再晚來一會,還可能危及生命。原來李大爺血壓一直比較高,家裡吃鹽也放的比較淡,但是李大爺覺得味道太淡,老伴每次炒菜都會給他多放一點醬油,還專門買了自釀的醬油給李大爺吃。
  • 辦公桌下轉腳踝,氣血暢通經絡活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都容易出現手腳冰涼,這是由於氣血不暢通導致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方法:轉腳踝,讓您在上班期間又能讓氣血暢通哦!腳踝處有若干經絡的重點穴位。上班的時間也不方便按摩,但是抽空翹個二郎腿,充分的轉動腳踝,使腳踝部的氣血暢通,骨正筋柔。每個腳順時針轉9圈,再逆時針轉轉9圈,然後換腳。動作要緩慢,做到極限。
  • 《傷寒論》六經辨證及臨床應用1
    自古以來,後世註解《傷寒論》的書籍是非常多的,不下兩三百家,其中有代表性的這些書籍,包括我們常說的柯琴的《傷寒來蘇集》,還有後面的《傷寒貫珠集》,還有《傷寒論類方》等等這些,他們對《傷寒論》裡面六經的認識,都是不一樣的,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經絡說,認為這個傷寒論的六經指的就是我們《內經》裡面所說的手足的六經,這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朱肱的《類證活人書》。
  • 經絡疏通的重要性
    女人的衰老從經絡不通開始:「萬病之源源於血 , 百病之由由於氣 。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中醫上講:「 氣不足則血不暢 ,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我們的能量油是疏通人體經絡為根本,讓人體機能恢復到應有的健康狀態,排出人體的毒素、自由基,使得身材曲線更完美。
  • 養生保健:經絡不通老得快 5種家中疏通經絡方法
    原標題:經絡不通老得快 5種家中疏通經絡方法 原標題:經絡不通老得快 5種家中疏通經絡方法 經絡是人體氣血的通路,腧穴是氣血匯合的場所。我們都知道疏通經絡的重要性,但是多數人不知道在家裡只要做些按摩耳朵等簡單的動作就能幫助身體有效的疏通經絡,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5種家中簡單易學的通經絡方式。
  • 帶你學會六經,簡單好學!
    六經辨證也可用於外感兼內傷以及內傷雜病的辨證。 不僅如此,六經病證又是經絡、臟腑病機變化的反映,其中太陽、陽明、少陽病證以六腑病變為基礎,太陰、少陰、厥陰病證則以五臟病變為基礎。 所以說,六經病證實際上基本概括了臟腑和十二經的病變,臨床上當結合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八綱辨證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