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診斷|王鵬偉:《詩經》群文閱讀的結構化闡釋

2021-02-25 中學語文教學

光碟徵訂啟事

一、名師展示課

第六屆「中語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和第七屆「聖陶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名師課將分別製作成光碟,每屆光碟含初、高中課各一節,每張定價110元;同時訂購兩張光碟(同屆;或中語杯與聖陶杯各一張)的,定價210元。均含郵費。

附光碟目錄

第六屆「中語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名師展示課

1. 絕句二首  執教者:吉林省教育學院張玉新(初)

2. 阿房宮賦  執教者: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唐江澎(高)

第七屆「聖陶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名師展示課

1. 雨霖鈴  執教者:上海市建平中學鄭朝暉(高)

2. 鄉愁  執教者: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曹勇軍(初)

 二、「聖陶杯」一等獎課

第七屆「聖陶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獲得一等獎課將製作成光碟,初中組定價90元,高中組定價90元;同時郵購初中組和高中組光碟的,優惠價170元。一個月左右包郵到指定地址

交費方式:

1.銀行轉帳。名稱:北京首師大作文導報社;地址、電話: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105號010-68485897;開戶行及帳號:農行北京玉淵潭支行11050301040004237.

2.掃下面交費二維碼,按要求填寫信息(其中學校名稱要和所開發票抬頭一致,「年級」一欄不用填),然後點確定,保存轉帳憑證。

3.轉帳完成後,請將憑證、(聖陶杯or中語杯or初/高一等獎)光碟、姓名、電話、數量、詳細地址、郵編等信息一同發送至:zydk2017@126.com。

提示:需要開具發票的,請把納稅人識別號、抬頭、發票內容為資料費(或中學語文教學)等信息,如貴單位要求必須有地址電話、開戶行及帳號的,請一併附上,發送到上述郵箱裡。

諮詢電話:010-68980051

投稿提示

 

關於投稿的形式要求,我們在雜誌上刊登過;雜誌上每篇文章引文也都給出了尾注;公眾號上每次推送文章時,文前也一再做出提示。

然而,現今我們收到的許多稿件,形式上的問題依然很多,比如,無摘要和關鍵詞;引文或不標出處,或不按照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給出,或出處不完整。再如,姓名、單位、郵編等付諸闕如或不全。

各位老師在投稿前,請仔細檢查:

1.是否有摘要和關鍵詞?

2.教材以外的引文是否給出出處?給出的出處是否合乎規範?

3.姓名,電話,單位,郵編,郵箱,身份證號等信息是否完全?

這樣,既合乎了基本的學術規範,也能彰顯出您受過學術訓練。

【摘   要】群文閱讀是一個結構化過程:以核心議題為線索,按一定的結構方式選擇一組文本,形成一種整體性的文本組元結構;通過多文本的互釋性閱讀,形成一種文本解讀結構。結構化是群文閱讀的機理和基本特徵。群文閱讀結構化的價值在於產生或再生出新的閱讀結構,進而在新的閱讀結構中深化文本閱讀。

 

【關鍵詞】群文閱讀   結構化   文本結構   解讀結構   結構的價值

 

群文閱讀是近年來在我國廣泛流行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概念是在廣泛的教學實踐中確立起來的。群文閱讀是一個結構化的過程,通常情況下,群文閱讀以核心議題為線索,按一定的結構方式選擇一組文本,形成一種整體性的文本組元結構;通過多文本的互釋性閱讀,形成一種文本解讀結構。在文本組元和文本解讀過程中,結構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結構化是群文閱讀的機理和基本特徵。根據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結構化理論,結構化過程具有行動和結構的雙重性:結構既是自身組織起來的行動的中介,又是這種行為的結果;社會系統的結構性特徵,並不外在於行動,而是反覆不斷地捲入行動的生產與再生產。簡言之,人們在制約中構建了一個制約行動的世界,行動與結構是一個循環過程。就群文閱讀而言,閱讀結構是在閱讀行動中建構的,並規定著閱讀行動;而閱讀行動也產生和再生出新的閱讀結構。據此,進一步的推論是:群文閱讀結構化的價值在於產生和再生出新的閱讀結構,進而在新的閱讀結構中深化文本閱讀。

 

群文閱讀「結構化」概念的提出,至少可以為群文閱讀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或一種可供參考的方法論。「群文」與「單篇」相對而言,但「群文」不是「單篇」的簡單疊加,也不是閱讀量的簡單擴大,而是一種文本解讀方式的建構。閱讀結構是在閱讀行動中建構的,結構化規定了閱讀範式,增強了文本解讀的互釋性,強化了文本解讀過程的層級,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上述有關群文閱讀概念和特徵的闡釋基於群文閱讀的廣泛實踐,但從教學的現狀來看,群文閱讀的結構化特徵還不顯著,結構化機理還不夠明晰。

 

下面結合《詩經》群文閱讀課例來探討群文閱讀的結構化。

 

問診案例

《探究〈詩經〉愛情詩意象之美》教學實錄

胡  榮

選文篇目:《關雎》《鵲巢》《鴛鴦》《桃夭》《摽有梅》

前置學習:熟讀五首古詩,讀出《詩經》兩字一頓節奏,參考文下注釋和所附資料,理解詩歌大意。

一、給詩歌歸類

師: 同學們能不能快速找出五首詩的意象?

生:(齊答)《關雎》 雎鳩、荇菜;《鵲巢》鵲、鳩;《鴛鴦》鴛鴦;《桃夭》桃花、桃葉、桃子;《摽有梅》梅。

師: 找得準。同學們把這些意象歸一下類。

生: 動物和植物。

師:對。有人研究《詩經》發現,《詩經》中以動植物為意象的共252首。其中植物意象143首;動物意象109首,其中飛鳥佔了絕大比例。宋代理學家朱熹說:「解《詩》,如抱柱浴水一般,終是脫離不得鳥獸草木。」(《朱子語類》)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詩經》愛情詩中的飛鳥和草木意象。

二、探討飛鳥意象

(PPT)      飛鳥集

 

師:找出直接寫飛鳥的詩句。

生: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鴛鴦於飛,畢之羅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維鵲有巢,維鳩方之。維鵲有巢,維鳩盈之。」

師:這些詩句是從哪些角度來寫飛鳥的?

生:鳥的聲音、動作和行為。

師: 雎鳩自己不建巢,但是喜歡去佔別人的。這是一種行為,也可以說是鳩鳥的一種習性。大家思考一下,在表格中填寫三首詩要表達的情感。

生:《關雎》中表達的是求偶之情,《鵲巢》表達的是棄婦的沉痛和對丈夫的責備。

師:《鴛鴦》呢?

生:享受愛情的美好甜蜜。

師:再探尋一下這張表格中的意象和情感,看看能否有新的發現。(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生:情感有遞進。比如「鴛鴦於飛」就是一起操勞,「鴛鴦在梁」就是兩人組成一個家庭,「戢其左翼」就是相互依偎。《鵲巢》裡面「居、方、盈」先佔領家庭,然後把財產據為己有。

生:先寫出鳥的習性,然後隱晦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比如《鴛鴦》都是成雙成對的飛,表達出愛情的美好。《鵲巢》寫鳩佔鵲巢,表達出悲哀、不平。

師: 我歸納一下,在《詩經》中,詩人往往通過叫聲、姿態、習性來寫飛鳥。兩首詩都寫鳥,把《關雎》和《鴛鴦》中句子調換一下可以嗎? 「鴛鴦於飛,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生: 不行。《關雎》是表達對美好感情的追求,在寫求偶,《鴛鴦》已經有配偶了。

師:說得好,鴛鴦都是成雙成對的了,享受甜蜜的愛情了,就不存在求偶了。所以不能換。

鳥有自己的習性,詩人往往根據這些習性來表達情感。選擇意象時,要考慮人和鳥的契合點,使意象能貼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PPT:聞物之聲   觀物之態   取物之性   言己之情  貼切自然    質樸純真)

師:這三首詩借鳥鳴來寫青年男女相悅,借鳥之飛來寫夫妻忠愛,借鳥巢來寫女方被男方遺棄的悲涼與不平。同學們把三首詩朗讀一下。

師:同學們讀得不錯,但如果能加上拖音,讀出情感的層遞就更好了。

(生讀,師繼續指導,直至能充分讀出情感。)

師:鳥與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飛鳥的意象被詩人廣泛運用。大自然常常能觸發我們的情思,除了飛鳥之外還有草木。

三、探討草木意象

(PPT)           草木箋

 

 

師:《桃夭》的意象有什麼特點?

生:桃子大而多,桃花繁盛、鮮豔。

師:《摽有梅》呢?

生:樹上的梅子由多變少,最後到沒有。

師:由盛到衰。和《桃夭》的意象相同嗎?

生:不同,《桃夭》一直很盛,用來表達愛情甜蜜,婚姻幸福。《摽有梅》整首都在寫女主人公渴望愛情和婚姻。

師:說得好。不同的意象用來表達不同的情感。請準確地讀出詩歌的情感。

(男生配樂朗讀《桃夭》)

師:你覺得剛才他們讀得怎麼樣?

生:讀得不錯,有重音,跟著音樂的節奏,有些詞語讀出拖音了。

生:我覺得不好,過於沉悶,沒有讀出喜氣洋洋的感覺。

師:你認為怎樣才能讀出喜氣洋洋的感覺呢?

生:不用那麼慢,可以稍微加快一點點。

師:語速慢通常是表達憂傷沉重的情感,如果要表達喜慶,需要輕快一些。

(男生重新用輕快的語調來讀《桃夭》。指導女生讀《摽有梅》)

生:我覺得女生讀得不好,情感表露得不夠。

師:你覺得哪些地方處理一下,情感會表露得更好?

生: 把「七兮」「三兮」這些詞讀重些。

生:語速應該越讀越快,讀出越來越著急的意思。

(女生重讀)

師:這次好多了。同學們探究一下這兩首詩,總結出先民在選擇意象方面有什麼規律?

生:《桃夭》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先寫花開得很豔,然後寫到果實,由開花到結果。「有蕡其實」,果就是它們的孩子。

師:植物由榮到枯或者由枯到榮是自然規律,植物的榮枯盛衰與人生的悲歡起落際遇相似。人們自然而然就聯想到與之相似的自己,在對植物進行描寫時,或比喻或擬人,使讀者見物如見己,視己如彼物。

同學們,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先民要選擇這些意象呢?

生: 因為這些意象能表達他們的情感。

生:我想補充一下,因為這些意象都很普遍,和人很相似。

師:你的意思是選擇意象要準確,而且這些意象有共同之處—— 很常見,很普通,是他們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的,跟人有相似性。

在農耕時代,人們的生活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熟識草木、飛鳥。因為熟識,使得他們進行詩歌創作時,將自然與生活結合在一起,通過對草木、飛鳥的歌詠來寄託和傳遞情感。

在選取意象時,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題材,精心挑選那些能夠與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相契合,與自己將要抒發的情思有關聯的草木飛鳥。這些原生態的意象完全根植於現實生活中,具有自然清新、質樸純真之美。這也是《詩經》愛情詩意象最大的特點:質樸自然(板書)。

師:同學們,無論是追求之艱難、相思之苦,還是出嫁之喜,愛情都是那麼浪漫而美好的,為什麼《詩經》的愛情詩不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而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呢?

生:因為詩歌反映的是百姓的生活。

生:寫得很真實,因為寫的這些都是現實生活。

師:《詩經》中大量的愛情詩,可謂人類情感文化的盛典。它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題材,簡單樸素的隨處可見的自然物意象來表現情感。《詩經》以原生態的飛鳥草木意象表達情感,向人們展示了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俗風情,是當時人們生活本來面目的記錄,生動地表現了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美好場景。這些愛情意象具體生動,自然清新,質樸純真,給人以豐富的審美感受。幾千年來,這些愛情意象以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傳承了中國的數千年燦爛文化,這也正是《詩經》這部古老經典具有不朽文化價值的根源所在。

(四川省成都市金蘋果錦城一中   610014)

 

診斷意見

 

先看課例文本組元的結構化。

課例以課文《關雎》為原點進行文本組元,核心議題是《詩經》愛情詩的「意象之美」,以核心議題為線索,組合了教科書之外的文本,包括《關雎》《鴛鴦》《桃夭》《摽有梅》《鵲巢》。

文本組元結構化過程如下:教師點出核心議題—— 五首詩的「意象」,學生回答:「《關雎》 雎鳩、荇菜;《鵲巢》鵲、鳩;《鴛鴦》鴛鴦;《桃夭》桃花、桃葉、桃子;《摽有梅》梅。」教師對文本閱讀進行結構化:探討《詩經》愛情詩中的「飛鳥和草木」意象。於是將五首詩分為兩個小單元「飛鳥集」「草木箋」。這個結構化過程規範著整個教學活動的走向。

再看課例文本解讀過程的結構化。

「飛鳥集」的解讀結構是:直接描寫飛鳥的詩句—— 描寫角度(叫聲、姿態、習性)——情感(《關雎》男女求偶之情,《鴛鴦》夫妻忠愛,《鵲巢》棄婦之怨)。歸結為:「選擇意象時,要考慮人和鳥的契合點。」「草木箋」的解讀結構是:意象——特點(《桃夭》桃花繁盛,《摽有梅》由盛而衰)—— 情感(《桃夭》出嫁快樂,《鵲巢》求偶渴望)。歸結時重申:先民選取意象「精心挑選那些能夠與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相契合」的草木飛鳥。進而概括《詩經》愛情詩意象最大的特點:質樸自然(不確切)。最後討論:《詩經》為什麼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答案是:《詩經》愛情詩「展示了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俗風情,是當時人們生活本來面目的記錄」。課例的結構化過程脈絡清晰,層層深入。

課例給我們的啟示:

1.文本組元的結構化要凸顯文本的整體特質。群文閱讀文本結構化著眼於文本共性,但文本的整體特質是群文閱讀需要認真考量的問題。否則群文閱讀就流於形式,失之膚淺。

課例在導入環節提到了《詩經》飛鳥草木意象之廣泛,並以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說法為據:「解《詩》,如抱柱浴水一般,終是脫離不得鳥獸草木。」這一做法,凸顯了《詩經》群文閱讀的特質。據統計:《詩經》中提到的動植物共計有113種草,75種木,39種鳥,67種獸,29種蟲,20種魚(課例中也提到了相關數據),這是《詩經》群文閱讀應該予以關注的。孔子認為《詩經》具有教化作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1]孔子將興觀群怨與事君事父相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將事君事父與「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並論就費解了。對此古今多有闡釋,錢穆的說法可供參考:「《詩》尚比興,多就眼前事物,比類而相通,感發而興起。故學於《詩》,對天地間鳥獸草木之名能多熟識,此小言之也。若大言之,則俯仰之間,萬物一體,鳶飛魚躍,道無不在,可以漸躋於化境,而豈止多識其名而已。孔子教人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廣大其心,導達甚仁。《詩》教本於性情,不徒務於多識也。」[2] 《詩經》是儒家經典,「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 [3] ,其教化目的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對於初中教學來說可以不提及,這裡只是為朱熹「解《詩》……終是脫離不得鳥獸草木」的說法提供佐證,間接佐證《詩經》群文閱讀的文本特質。

2.文本解讀的結構化要產生新的結構。該課是以《詩經》的飛鳥草木意象為線索來結構文本和教學過程的,由意象特點進而探討《詩經》的現實主義傾向:「《詩經》以原生態的飛鳥草木意象表達情感,向人們展示了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俗風情,是當時人們生活本來面目的記錄。」這裡出現了生成新的文本解讀結構的跡象。

下面從群文閱讀結構化角度提出商榷意見:

1.文本組元的邊際。如開篇所述,「群文」不是「單篇」的簡單疊加,「群文」組合的機理是結構化。該課例是以課文《關雎》為原點結構群文文本的,拓展到《鴛鴦》《鵲巢》;再由飛鳥意象拓展到草木意象。從文本結構的原點看,應該是一個「飛鳥」意象單元,不應再並列一個「草木」意象單元。若問,由「飛鳥」遷移到「草木」有何不可?這算不算產生了「新的結構」?從教學過程來看,這兩個單元是並置的,雖然產生了新的文本組元,卻沒有產生新的解讀結構——「草木箋」的教學範式(結構)與「飛鳥集」並無二致。文本組元的結構已經規定了組元範疇。從教學實施層面看,一節課研討《詩經》中的5首詩,即使有課前預習,也難以落實。

2.文本解讀的新結構。上面已經提到該課例由「飛鳥」意象涉及了「民俗風情」。「民俗風情」是課例探討《詩經》作為現實主義詩歌源頭的理由,但最終未能成為文本解讀的一種新結構,進而引導閱讀活動的深入。這與一節課探討5首詩歌作品容量過大不無關係。

此外,課例存在一些明顯的邏輯混亂現象,提出商榷。

在探討草木意象時,先問「先民在選擇意象方面有什麼規律」,後問「為什麼先民要選擇這些意象」。顯然,問題的邏輯順序顛倒了。況且,意象的選擇無所謂規律;即使有,探索其規律也是初中生力不勝任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師說:「植物由榮到枯或者由枯到榮是自然規律,植物的榮枯盛衰與人生的悲歡起落際遇相似。」這裡偷換了一個概念,問的是「選擇意象的規律」(後一句表明了問題的用意所在),答的是「植物榮枯的自然規律」。

教師在進行總結時提到,「《詩經》愛情詩意象最大的特點是質樸自然」。「質樸自然」指的應該是「詩歌風格」,而不是「意象特點」。接下來問道:「為什麼《詩經》的愛情詩不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而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呢?」這裡隱含著一個判斷,即「《詩經》的愛情詩不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而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詩經》是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這是已有定評的。但是,說 「《詩經》的愛情詩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顯然是以偏概全,將「《詩經》」 偷換成了「《詩經》的愛情詩」。按照這樣的思路,教師最後總結道:「幾千年來,這些愛情意象以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傳承了中國的數千年燦爛文化,這也正是《詩經》這部古老經典具有不朽文化價值的根源所在。」這個判斷有何依據?「愛情意象」有這麼大的作用嗎?

此外,在提問「為什麼先民要選擇這些意象」時,出現了這樣的情形:

生: 因為這些意象能表達他們的情感。

生:我想補充一下,因為這些意象都很普遍,和人很相似。

師:你的意思是選擇意象要準確,而且這些意象有共同之處—— 很常見,很普通,是他們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的,跟人有相似性。

學生回答的明明是「這些意象能表達他們的情感」,卻被「修正」為「選擇意象要準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接下來教師強調說:「在選取意象時……精心挑選那些能夠與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相契合,與自己將要抒發的情思有關聯的草木飛鳥。」原來用心在此。這個教學環節透露出一個信息:課堂上的教學生成與課前的教學預設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何必勉強為之。

 

專家處方

 

根據上面的商榷,提出如下建議:1.刪除「草木箋」單元,包括《摽有梅》《鵲巢》兩首;2.凸顯《詩經》的特質,內容包括《詩經》的比興手法、重章疊句,以及作品反映的社會風俗內容。

這二者是相關聯的:如果不刪除「草木箋」,就沒有充實其他教學內容的空間;如果不充實《詩經》的比興手法以及反映的社會風俗,難以凸顯文本特質,也難以形成新的文本解讀結構。

關於第1點:前面已經提到,「草木箋」的解讀結構與「飛鳥集」並無二致,在一節課中並置兩個教學單元,卻沒有產生新的解讀結構;另外,容量過大,也難以取得實效。因此,刪除「草木箋」為好。

關於第2點:比興手法、重章疊句是《詩經》在表現手法和章法上的顯著特徵,作為基本的文學常識有必要讓學生掌握(《關雎》是初中教科書中第一次出現的《詩經》篇目);比興手法、重章疊句是解讀《詩經》文本的鑰匙,據此對《詩經》群文閱讀進行結構化是可行的。

下面重點說說,將《詩經》呈現的社會風俗納入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有關問題。

1.必要性。《詩經》是當時社會生活樣貌的真實記錄,其來歷可為佐證。《詩經》有獻詩與採詩二說(此外有孔子刪詩說)。一般認為,《大雅》《小雅》中的許多詩篇來自公卿列士諷頌獻詩;《國風》中的大部分詩篇來自王朝侯國樂官民間採詩。獻詩說見於《國語·周語》:「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曚誦……」[4]關於採詩說,見於《左傳·襄公十四年》引《夏書》:「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5]《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何休《解詁》則有生動描述:「五穀畢入,民皆居宅,裡正趨緝績,男女同巷,相從夜績,至於夜中,故女功一月得四十五日作,從十月盡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6]無論獻詩還是採詩都反映出當時社會真實的生活樣貌,表明《詩經》是當時社會生活樣貌的真實記錄。這是《詩經》作為現實主義古典詩歌源頭的獨特之處,對於解讀《詩經》至關緊要。

2.結構化。群文閱讀是多文本互釋性閱讀,《詩經》的群文閱讀會形成社會風俗的氣場,產生新的閱讀結構,從文學層面深入到文化層面。例如,《關雎》有琴瑟相悅之風,《鴛鴦》有乘馬相迎之禮,《鵲巢》有百輛迎娶場面(如果不採棄婦之說的話,三首的互釋性更強),堪稱一組風俗畫。

以上結合《詩經》群文閱讀課例,對群文閱讀的結構化進行了闡釋。結構化是群文閱讀的機理和基本特徵,通過文本組元和文本解讀過程的結構化,產生或再生出新的閱讀結構,進而在新的閱讀結構中深化文本閱讀,是群文閱讀的價值所在。

 

[1][2]錢穆.論語新解[M].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628,628-629.

[3]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M].一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0.

[4]鄔國義,胡果文,李曉路.國語譯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6.

[5]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註:三[M].2版(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0:1017-1018.

[6]公羊壽,傳.何休,解詁.徐彥,疏.春秋公羊傳註疏[M].浦衛忠,整理.楊向奎,審定.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61.

(《中學語文教學》2020年第3期)

歡迎訂閱2020年《中學語文教學》

本刊2020年徵訂工作已經開始,請廣大讀者朋友抓緊訂閱,不要錯過訂閱時間。

訂閱方式:

1.郵局訂閱:每期10元,全年120元。郵發代號:2-32。

2.本社訂閱:直接在本社訂閱可以享受優惠,可以更快地獲讀本刊。訂閱方式靈活,零售、整訂、破訂均可。

零售價:每期10元;

訂閱一年:115元;

如果需要掛號郵寄,每期請另加掛號費3元,並請務必在匯款附言中說明。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凡直接在我社整年訂閱本刊的作者稿件優先發表。凡直接在本社訂閱的讀者在以後購買我刊的產品時享受優惠價格。

匯款方式:
1.銀行轉帳。
名稱:北京首師大作文導報社;地址、電話: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105號010-68485897;開戶行及帳號:農行北京玉淵潭支行11050301040004237.請在附言中提供發票信息。

2.掃碼交費。  掃下面交費二維碼,按要求填寫信息(「姓名」一欄,如需要報銷,學校名稱要和所開發票抬頭一致;否則填個人姓名、電話即可),組別默認即可,然後點確定,保存轉帳憑證。

溫馨提示

用以上任意一種方式交費後,需要開具發票的,製作與前面相同的表格,填好後,請將之與轉帳憑證、姓名、電話、數量、詳細地址、郵編等信息一同發送至:zydk2017@126.com。

諮詢電話:010-68980051。

3.郵局匯款。地址:北京西三環北路105號首都師範大學《中學語文教學》編輯部,郵編:100048,收款人:韓振。匯款時請務必附言註明數量、寄刊地址、郵編、電話。

訂刊電話:010-68980051,68982069    傳真:010-68900521,68902303。

相關焦點

  • 說文論語│曹茂昌:指向核心文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以《短歌行》為例
    【摘   要】統編教材的選文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文本。群文閱讀教學在強調外延式遷移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量的同時,理應重視指向核心文本的內聚式群文閱讀,強化核心文本的閱讀和鑑賞。群文引讀、群文聯讀、群文比讀等策略有助於對核心文本的感知、理解、鑑賞。【關鍵詞】群文閱讀    核心文本    聚焦    策略群文一般是指圍繞一個議題或一個任務,有一定關聯性的並已結構化了的一組文本。一個文本群內的文本可以是並列的關係,也可以是圍繞核心文本的聚焦的關係。當前群文閱讀教學中更多強調外延式遷移閱讀,意在拓展學生的閱讀量。
  • 合川:「群文閱讀」讓語文課堂靜悄悄的革命不再靜默
    原標題:合川:「群文閱讀」讓語文課堂靜悄悄的革命不再靜默 師生共同感受「群文閱讀」的魅力 通訊員 陶發明 攝教師精彩的課堂展示 通訊員 陶發明 攝  華龍網訊  活動一開始,來自獅灘小學的羅小紅老師和雙鳳鎮中心小學的王昕老師,依次向與會者作了群文閱讀的示範教學。看著孩子們在老師的點撥引領下,40分鐘內閱讀三篇以上相同主題或相同文體的文章,不禁嘆為觀止。如同接受了一場暴風雨的洗禮一樣,讓參與者們親身領略了群文閱讀的風採,深刻領會了群文閱讀的價值。
  • 群文閱讀:需要教師行動起來進行教學實踐和研究
    有專家認為,群文閱讀契合了課程標準對於閱讀的期待。此前,我們發布《「群文閱讀」到底有多「厲害」?一節課學習5到6篇文章不是問題!》,提到群文閱讀跟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關係。認為群文閱讀以議題方式呈現教學過程,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思維更有品質。
  • 群文閱讀:解決學生讀書少、不讀書的問題
    文章轉自語文學習(yuwenxuexizazhi)為解決學生讀書少、不讀書的問題,溫儒敏教授提出了「1+X」課內外結合的閱讀要求。群文閱讀教學不失為「1+X」閱讀要求的有效落實方式。如何選擇和組織群文、促成群文閱讀中的意義建構,這是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的重點和難點。我認為,「互文性」可以為群文閱讀中的文本組織提供理論支撐和方法引導。
  • 專家進校園 引領促成長——記天府新區籍田小學群文閱讀教研活動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 2020年9月15日上午,天府新區籍田小學開展了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雙流區研培中心的付建勇老師進行指導。天府新區籍田小學和大林小學的語文教師參加了此次研討活動。 本次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展示活動由胡月穎老師、張彬老師及宋沁宸老師帶來了三堂精彩的群文閱讀課。
  • 【青春課堂】咬文嚼字的課不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特質
    王君青春語文工作室在語文溼地第四屆年會上重點推出群文閱讀課例,這是一次微課探索之旅,這也是一次群文閱讀教學以群的形式做的集體探索。我想闡述的是青春課堂不是不追求語用價值,「青春課堂的核心追求是:語用價值和精神價值的雙向開掘與情趣呈現。這個追求是青春語文課堂追求的根。」青春課堂也不是不在文本中咬文嚼字,青春課堂更看重「在文字中出生入死」。然而,咬文嚼字不是群文教學課堂的主要特點。群文教學的課堂語言訓練有顯性和隱性之區別。
  • 華陽小學:讓閱讀因「群文」而精彩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群文讀,學生更悅讀。天府新區2020年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決賽為加強語文統編教材背景下閱讀課程體系的研究,推進天府新區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提高全區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水平,特於2020年9月18日舉行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現場課賽課活動。 華陽小學承擔本次賽課活動的組織工作。本次群文閱讀賽課會場,可謂精彩紛呈。
  • 許建峰:三光日月星 四詩風雅頌|閱讀《詩經》
    第三屆「伯鴻書香獎」(2017.4-2018.4)舉辦「同一本書」主題閱讀活動,閱讀主題為「閱讀《詩經》」。第三屆伯鴻書香獎活動啟動|邀您參加徵文要求:1.讀者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等人生經歷,談談《詩經》對自己的深刻影響,闡釋從《詩經》中獲得的精神營養或思想啟迪。2.參賽徵文要求內容健康,文字流暢,且為作者本人原創、從未發表。
  • ...梅媛名師工作室四川省課題《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之於...
    、四川省省級課題《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之於審美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研討會在德陽市第一小學校舉行。隨後,她詳細闡釋了《古詩詞群文閱讀中意象賞析之於審美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的背景、核心概念界定、相關研究綜述、研究價值意義和創新點、研究目標和內容、研究思路和方法、預期成果、預期效果。
  • 「1+X」群文閱讀是教材的有效補充
    為什麼要重視群文閱讀在很大程度上,群文閱讀已經成為閱讀生活的常態,而且群文閱讀契合了課程標準對於閱讀的期待。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在閱讀項下規定,閱讀總量不少於400萬字。它特別強調要重視和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培養閱讀習慣。課標也倡導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材料。
  • 淺析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的有效教學策略
    總而言之,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注重人文教育,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有效策略(官網網址:http://www.chinaxinkecheng.cn)群文閱讀就是教師選擇一個類型的議題,然後選擇不同的文章,讓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閱讀。
  • 走進「英文群文閱讀」,提升外語核心素養
    為積極推動我校「學、議、練、悟」差異化教學模式建設,構建差異教育課堂文化,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養、教學能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英語教研組以英語群文閱讀為主題,成功拉開了「行知杯」課堂教學活動的序幕,決賽在錄播室如期舉行。
  • 遂寧高級實驗學校紮實開展群文閱讀課題研討活動
    為推進學校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途徑與策略研究 》的有效開展,提升課題研究的質量,近期,遂寧高級實驗學校課題組成員在校本部四樓會議室開展了「思辨性群文閱讀」展示課。學校黨委副書記、遂寧高級實驗學校外國語學校校長楊洪春,副校長張小敏等領導及全體小學部語文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 小春無多日 梅花一綻香 ----南陽市教師教育聯動發展共同體「群文閱讀」研訓(高集站)紀實
    二年級的孩子們在餘老師的帶領下,一步步地走進了群文閱讀的神奇殿堂。以一篇帶多篇,「課內+課外」,由《小蝌蚪找媽媽》(動物類)引入《西瓜子人體歷險記》(人體美)《奇妙的植物》(植物類)《大海不都是藍色》(自然現象類)。她像庖丁解牛般遊刃有餘,精緻地闡釋了童話的想像和科學知識的真實之間的統一,最後還推薦閱讀韓國作家李尚培的《自然科學童話》系列叢書。
  • 成都武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範式課例解析競賽在沙堰小學舉辦
    武侯區語文教研員廖馨梅組織本次競賽,青羊區教科院老師劉文虎、成華區教科院老師餘致俊受邀擔任專家評委,區內10所群文閱讀項目校參加本次詩歌組課例解析比賽。比賽中,科技園小學群文閱讀研究團隊以「賞析兒童詩的第三隻眼」為題進行《落雪知多少》課例分析;簇橋小學群文閱讀研究團隊從情感目標、課程標準總目標、學段目標、單元語文要素出發,帶來《梧桐葉 、老鼠和氣球》的課例;磨子橋小學群文閱讀研究團隊以《古詩抒情之託物言志》為例,通過共讀《墨梅》,初識託物言志,自讀組詩,再賞託物言志,總結遷移,獲得審美體驗,來促進學生思維從低階到高階的提升
  • ...提升師生語文素養 ——天宮廟小學教育聯盟「群文閱讀」與「整...
    聚焦閱讀教學課堂 提升師生語文素養 ——天宮廟小學教育聯盟「群文閱讀」與「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主題講座    天宮廟小學    2019-09-18 大 中 小
  • 張夢露老師喜獲全國第五屆群文閱讀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
    2017年11月,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和樹人教育研究院舉辦了「全國第五屆群文閱讀教學設計大賽」。我校全國第一屆群文閱讀種子教師張夢露的參賽作品----《「刀光劍影」裡的項羽---讀成語故事論人生成敗》,在千餘份教學設計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
  • 一堂課學N篇課文 全川中小學開啟「群文閱讀」
    今日起,全川中小學將開始廣泛推廣一項名為「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改革。將以課堂為抓手,培養孩子的閱讀速度、閱讀習慣,進而幫助其學會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新型課堂/  40分鐘內閱讀6篇文章  在大家的印象中,語文課堂想必是這樣的:一篇課文會學習一到三節課,通過細讀、精讀來反覆分析字詞與語義。然而,23日在成都市錦西外國語實驗小學的課堂上,「群文閱讀」推廣試點課卻為語文教育改革帶來了更新穎、多元的樣本。
  • 聚焦英語群文閱讀 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夾江縣初中英語中心教研...
    活動主題是《英語群文閱讀教學探討》,採取了「課例展示+專題研討」的形式。活動開始,夾江二中侯淑琴老師為大家展示了一堂英語群文閱讀課。接下來,夾江二中韓茜老師分享了「Animals in danger」為主題的群文閱讀錄播課。韓老師在課堂上首先從複習教材引入,與同學們一起閱讀了一篇關於熊貓的文章,採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從how many ---why---how to protect三個維度去閱讀。
  • 知識課堂 | 結構化教學
    總體來講,中國大陸的研究主題近幾年主要集中於結構化教學的效果調查、家庭參與以及結構化教學與其他教學法的搭配治療。有數名學者對特殊學校課堂中進行嵌入式的結構化教學進行了研究,即將結構化教學策略與其他授課環節有機地結合,作為對譜系學生的輔助性支持。於丹(2016)在綜合小組課上的閱讀主題活動中利用結構化教學支持三名譜系學生獨立完成閱讀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