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的爪牙冒功邀賞,剋扣軍糧,嶽飛卻從輕發落,他在顧忌什麼?

2020-12-23 聊文史

金將完木陀赤兄弟,仗著有連環甲馬,天天討戰。這天,孟邦傑、張顯、張立和張用練熟鉤鐮槍和藤牌,奉命出戰。

完木陀赤兄弟像上次對付董先一樣,佯敗進營,等張顯等四將領兵趕到,一聲炮響,又放出連環甲馬來。

張立吩咐三軍,將藤牌四面遮住,弓矢不入,刀槍難進。

孟邦傑、張顯帶領人馬,使開鉤鐮槍,一連鉤倒幾排連環馬,其餘的都不能活動,反而自相踐踏起來。

這時,嶽雲、張憲從左邊殺來,何元慶、嚴成方從右邊上來,頓時把連環甲馬挑得七零八落,人仰馬翻。

八員宋將得勝回營繳令。這時牛皋也到了,嶽飛問他百戰沙場,怎麼還要王俊救命。牛皋氣得哇哇大叫。

王俊厚著臉皮爭辯,牛皋要同他比武。這時營門外一片喧譁,嶽雲報說幾百兵士要退伍,嶽飛叫為首的進來問話。

兵士們進帳跪下,向嶽飛訴說。

原來竟是王俊剋扣軍糧,引起軍心不服。嶽飛大怒,責問王俊,王俊還強辯。

嶽飛下令,將王俊打四十軍棍,寫成文書,當天解往臨安,請秦檜發落。兵士們不再要求退伍,回營去了。

牛皋憤憤不平,問嶽飛為何不把王俊按軍法從事。經嶽飛解釋,牛皋不再說什麼。

相關焦點

  • 陷害嶽飛的奸臣万俟卨,他的名字怎麼讀?他到底是什麼人?
    一提起民族英雄嶽飛墓前的幾尊跪像,你最先想到的是否是秦檜的那一尊?那你是否還曾注意到,在秦檜身邊還有一尊書著万俟卨(音同"莫其謝")之名的跪像?嶽飛墓前的跪像共有五尊,分別是當初陷害嶽飛的主要"劊子手"秦檜、秦檜之妻王氏、王俊、張俊和万俟卨。而秦檜和万俟卨,又是這五人中唯二還被寫進了《宋史·奸臣傳》的大奸吝。
  • 嶽飛遇害以後,秦檜是怎樣對待他的妻兒老小的
    提到精忠報國,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嶽飛。他對大宋是赤膽忠心,一心衛國。沒想到卻換來君王的疑心和秦檜的陷害,那麼嶽飛死後秦檜又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的呢?精忠報國 一代名將的隕落世人都知嶽飛是一代忠臣,他帶領的嶽家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經歷了數百場大大小小的戰役。揮師北伐,轉戰江南,又收復重鎮了建康,可以說是立下汗馬功勞,是民族抗金的英雄。
  • 宋高宗想殺嶽飛,但不好親自動手,於是假手秦檜
    其一,嶽飛是當時最大的軍頭,手握十餘萬重兵,秦檜只是個文官,他怎麼敢對嶽飛下手,倘若秦檜死於嶽飛之手,倒是讓人深信不疑,嶽飛要弄死秦檜,就像弄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其二,嶽飛死於秦檜之手,宋高宗為什麼不追責?
  • 他是南宋中興名將,戰功赫赫卻在嶽飛墓前下跪,被人視為奸臣
    對南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南宋的中興名將有四個,而為首的則是一個叫張俊的人,不過他卻在嶽飛墓前跪拜,這讓很多人驚訝不已。其實跪在嶽飛像前的不僅是秦檜夫婦,在歷史上一度有5個人跪拜,但到了清朝時演變為四個人,而張俊就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會長跪,說白了還是跟著秦檜等人一同誣陷嶽飛,讓憤怒的百姓們不答應。
  • 秦檜「站起來」後,被嶽飛後人強烈譴責,秦檜後人:都跪800年了
    這個成語的背後還有一個關於歷史名人的典故,這名歷史名人就是嶽飛。嶽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的窮,他的母親只好用樹枝教他寫字,用言語和行動不斷地鼓勵他鍛鍊身體,於是嶽飛練就了一身的武藝,文武雙全。南宋時期,金人常常攻打中原,嶽飛的母親就鼓勵嶽飛為國家效忠,於是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嶽飛一直將這四個字銘記於心。
  • 嶽飛並非因情商低而被秦檜殺害,他只是不會處理與一種人的關係
    糧食吃完後找王彥借,王彥不給,嶽飛沒有糾纏,乾脆深入敵後,持一桿丈八長槍殺死金軍統帥,隊伍於是安全。他也覺著跟王彥合不來,再次投奔宗澤門下。敵人大軍壓境,張俊和劉光世想跑,趙構命嶽飛前去救火,嶽飛此時眼睛有病,而且很厲害,不能見光見風,但是一接詔書,立馬東上,還沒去敵人就撤了。趙構很高興,敵人撤了我也不咋地高興,但是諸位將軍知道尊敬朝廷,我很欣慰。
  • 趙構授意秦檜,藉口殺掉嶽飛,是為了給金國表忠心嗎?
    近年來,有些人對嶽飛之死說法不一,也有人極力為秦檜翻案。嶽飛之死,與秦檜一點關係都沒有是說不過去。雖說生殺大權在皇帝手裡,但殺一個在百姓中的抗金英雄。還是要找一個所謂藉口,趙構就是利用秦檜找到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為藉口,把嶽飛殺害。所以嶽飛之死,秦檜是要負歷史責任的。
  • 秦檜後人強行洗白,要求拆除秦檜跪象,還對嶽飛後人提一無理要求
    嶽飛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死是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好在後來平反了,不然我們錯過多好的一個民族英雄的教材。嶽飛的死到底是應該由秦檜負責,還是趙構負責?在嶽飛案中,這兩人是沆瀣一氣,互相籌劃,互相接頭的,應該說秦檜是主謀,趙構是同謀。
  • 秦檜在嶽飛墓前跪了800多年,秦檜後人:沒人權,跪太久,要站著
    和嶽飛這一人物捆綁在一起的主題詞,除了家國情懷、民族大義外,秦檜也是不得不提的關鍵詞之一。和嶽飛積極正面的愛國形象不同,秦檜顯然是玩弄朝政、陰險狡詐的奸臣代表。嶽飛含冤受辱的慘烈離世,少不了秦檜在其後的推波助瀾。
  • 嶽飛遇害的直接原因是秦檜的陷害,那麼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秦檜和嶽飛的對決結果其實是兩敗俱傷,嶽飛雖然含冤而死,但其英名千古傳頌;秦檜雖然一時得志,深得皇帝寵信,但是他死後罵聲不斷。其實靜下來想一想就會很容易明白,文臣武將針鋒相對,從來都是一損皆損。表面上設計嶽的是「檜」,但是設計嶽,檜又得到了什麼呢?
  • 秦檜是以「莫須有」殺害嶽飛,千古奇冤,莫須有什麼意思?
    「莫須有」出自秦檜那張善於創造的嘴。《宋史?嶽飛傳》載:「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嶽飛被捕,即將判罪,同為「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看到昔日的戰友蒙受不白之冤,內心非常憤怒,他找到案子的牽頭人——宰相秦檜,說要治嶽飛的罪,有什麼證據呢?秦檜支支吾吾,說嶽飛的兒子嶽雲給大將張憲企圖謀反的信雖然還沒找到,但謀反的事也許是有的。韓世忠聽後,反問:「莫須有三個字,何以服天下?」
  • 績溪胡氏:胡舜陟上疏列舉秦檜十多條罪狀,為嶽飛辯解
    我給了的話,就是在向他們示弱,他們就會毫無顧忌,無法無天。」 胡舜陟經常派兵出擊孫琪,孫琪見得不到好處,只得半夜悄悄撤兵。胡舜陟早有預料,在孫琪撤兵路上設下埋伏,大敗孫琪,繳獲眾多輜重。 濟南僧人劉文舜聚集上萬人,佔山為盜,四處搶掠,胡舜陟派人將其招降。蘄縣、壽縣一帶有丁進、李勝合兵為盜,胡舜陟派劉文舜帶兵徵剿平息。
  • 秦檜是趙構的替罪羊,為何大家還如此痛恨他,他到底冤枉不冤枉?
    我們明知道秦檜是趙構的替罪羊,為何大家還如此恨他,他冤枉嗎? 在杭州嶽飛墓地前,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的鑄像袒臂反剪跪著,這是歷史對殺害嶽飛的漢奸秦檜及其幫兇的判決。奸惡已成為秦檜的代名詞,儘管時間已過了八百多年,人們對這個殺害嶽飛的劊子手仍唾罵不已。
  • 遊朱仙鎮啟封故園看嶽飛傳奇賞夜景
    著名的嶽母刺字精忠報國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要投軍去前線抗敵,在臨走之前嶽飛的母親把他叫到身邊說道,現如今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呢?嶽飛很爽快地回答道:當然是到前線啊!精忠報國。嶽飛的母親聽到這樣的回答之後,她對這樣的回答非常滿意,精忠報國就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所以她就把精忠報國刻在了嶽飛的身上,目的就是讓他記住自己說的話。嶽飛臨行前與目前跪別。嶽飛跪別自己的母親,囑託妻子照顧好母親,毅然帶著自己的兄弟出徵去前線。
  • 秦檜臨死前留下一封遺書,道出了嶽飛死亡真相,裡面到底說了什麼
    身為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奸臣,秦檜的名字確實讓人遺臭萬年。作為一名千古唾罵的奸臣,主要是因為,他害死了民族抗金英雄嶽飛。北宋末年,即公元1126年,靖康之亂爆發。公元1127年,金軍攻入東京,俘獲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批趙氏、後宮妃嬪、貴卿、朝臣等三千多人,押解北上。
  • 一代小人秦檜除了他和嶽飛的事情,竟然還做了這麼多憎惡之事
    秦檜,一個遺臭萬年的人,讓人提起來他來就不由得痛罵幾句,他做的可不僅僅是殺害嶽飛這一件事。其實他在朝堂中一直是隨波逐流的角色,就是一旦出現了什麼戰事,他永遠躲得遠遠的,非常的貪生怕死,做一個老好人,永遠在議和的那一派,這在當今人眼中是最噁心的。
  • 仿朱子語體:南宋知識份子會怎麼評論嶽飛秦檜諸人物?
    當然,到要緊的時候,郭子儀就衝出來了,他單騎退回鶻人的時候就是這樣。嶽飛做副樞密使,就直接往北方的方面去努力。張韓都知道他的想法,只是表面應付而已。但是 嶽飛就算不去做北伐的時候,也免不了要死的,他這麼用心,真是忠勇的人啊!)曰: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駕馭他。若撞著周世宗趙太祖,那裡怕!他駕馭起皆是名將! 飛死,中興無望噫。
  • 害死嶽飛的南宋大奸臣秦檜是怎麼死的?很多人都說他死得太便宜了
    秦檜雖出生布衣,卻立志考取功名,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又因良好的作風和圓滑的處事風格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其髮妻乃大家閨秀,他對妻子有極其敬重,不曾在外沾花惹草,不同於其他的貪官汙吏,秦檜的一生只有一個私生子,還不曾認其為父。
  • 嶽飛被趙構殺害,真的是因為他要「迎回二聖」?專家:大家太小看嶽飛了
    提到宋高宗,就不得不提嶽飛。一直以來,不少所謂的專家、學者以歷史愛好者們在分析嶽飛被殺原因時,總會提到一點:嶽飛不顧宋高宗的反對,一天到晚喊著「迎回二聖」。但是,如果「二聖」回來了,宋高宗豈不是要把皇位讓出來?上面這種說法頗有市場,很多人就此作出一個推斷,嶽飛被殺是因為他就是一員武將,沒有一點政治頭腦。可大家想一想,如果嶽飛是一根筋他能成為傳世名將嗎?
  • 李清照親眼見證嶽飛一生,卻對他一字不提,專家:她和秦檜是親戚
    可是,令人詫異的是,既然李清照如此渴望收復失地,為何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卻對當時叱吒風雲的嶽飛一字未提。從李清照的生卒年來看,她和嶽飛是同一代人,親身見證了嶽飛將軍連結河朔,收復襄陽六郡,北伐中原的壯舉。她在《打馬賦》中,對謝安、桓溫這樣幾百年前的古人讚嘆不已,為何卻對名震一時的嶽飛一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