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要想嗓子好,常規一定要這樣抓!

2021-02-15 幼師必讀

一、幼兒園常規培養的內容及作用

 
常規就是需要經常遵守的規則和規定。一些學者對常規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認為常規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範。而有的則將「常規」視為規定。

 
常規培養的3大內容:

 
1、遵守各種活動和休息的時間及順序的規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環節具體制度的規定;

 
3、遵守幼兒的一般行為規範的規定。顯然,常規是幼兒教育主要內容之一。同時,常規的建立也對幼兒園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常規培養發揮的三種作用:

 
1、常規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環境;

 
2、幫助幼兒學習在集體中生活;

 
3、維持班級活動的秩序。
 


二、幼兒園常規培養面面觀

 
常規教育對於保證幼兒健康和良好的情緒,使幼兒學會適應生活並具備初步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幼兒入園、離園中對幼兒進行教育:

 
1、入園的禮貌用語常規訓練及教育

 
禮貌用語的常規教育及訓練,是培養幼兒團結友愛、懂禮貌、講文明、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同時也是培養幼兒口頭語言表達的一個有利機會。如:每天早晨幼兒入園,先問:老師早!老師微笑回答:XX小朋友早!從這簡單的一問一答中,既培養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同時又訓練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要持之以恆。幼兒入園時一定有問聲、有答聲。不能幼兒幼兒有問聲,教師忙於其它實物而忽視了答聲,挫傷了幼兒的自尊心,同時挫傷了幼兒本人的情感和口頭語言表達的機會,以至於個別幼兒不在問老師好、老師早,所以我們老師在晨間接待幼兒入園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認真負責,可親可敬,給幼兒做出一個好的榜樣來。


2、晨間活動的常規訓練和要求

 
晨間活動包括晨間談話、晨間鍛鍊和活動。晨間談話是老師和幼兒情感交流的最好的機會,這項工作做好了幼兒在一天中將會按教師的囑咐,提示和要求去行動和表現。常言到:一年只季在於春,一日之季在於晨。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兒在清晨入園的感覺得到了滿足,情緒得到了穩定,不良因素得以控制,在全天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會得到有利的開發和創造。


 晨間活動,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自由活動,幼兒在自由活動中充分發展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也可以組織幼兒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

 
晨間體育活動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組織實施。使幼兒的體能得到全方位得到鍛鍊。如果說晨間自由活動使幼兒的個性得到發展,那麼晨間體育活動又使幼兒的體能得到鍛鍊,繼而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3、幼兒離園的常規教育與要求

 
離園教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教育手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幼兒在園一天,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遊戲,而每次活動都有具體的要求,是幼兒在園內動靜交替,輕鬆愉快的度過一天,而幼兒一旦離園,在家長的呵護下,往往會忘記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而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等等。如果離園前教師不認真總結幼兒在園一天在情況,不給幼兒布置任務,就會影響第二天的各項學習、遊戲活動。因此,爭取家長配合很重要。

 


1)重視家園聯繫:經常同家長聯繫,溝通幼兒園與家長的關係,並通過板報向家長宣傳育兒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責任;

 
2)樹立榜樣:教師要認真總結幼兒一天的學習、遊戲情況,表揚表現好的幼兒,號召大家向他學習,提出希望,相信小朋友再來幼兒園參加活動時會比今天表現的更好,活動更愉快。 

 
3)提出任務:小朋友回到家中,要把自己在幼兒園學道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要做一個勤勞的孩子,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並看哪一個小朋友在家裡表現的好,和在幼兒園一樣,是一個懂禮貌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4)幼兒講述分享:請幼兒講述在家裡,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把聽到、看到是事情帶到幼兒園,講給小朋友和老師聽等等。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一貫性,又培養了幼兒自己做事的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如果說入園、晨間活動的幼兒在園一天活動的良好開端,那麼離園總結是幼兒在園內一天活動的延續。所以我們沒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教育的一貫性,一致性和靈活性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規教育制度,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4、學習活動中常規培養

 
所謂常規,是指沿襲下來的經常實行的規矩,通常的做法。即人們常說的「行為習慣」或「規則」。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目標中也明確指出:「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初步形成文明的生活態度和習慣」。.對於我們的幼兒來說,他們年齡小,可塑性大,自制力差。同時剛從家裡來到幼兒園,什麼常規和習慣都不懂。因此,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強調了形成常規的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常規是保證孩子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作為一名老師,尤其是一名新教師,一定要了解生活中的常規,並首先把常規建立好。下面,我交流一下學習活動中常規培養。


 
1)坐姿常規的培養

 
這是最基本的常規。無論是畫畫、數活動、音樂、語言或故事等都涉及這一常規培養。如小腳並併攏、人坐直、小手放膝蓋、眼看老師等等。怎樣培養好良好的坐姿?首先可以通過課程的內容及要求來培養,如兒歌「我是好寶寶」形象有趣,邊念邊做,易被中小班幼兒接受。兒哥「學好樣」,使幼兒懂得坐著要學大白鵝,挺起胸膛真神氣。以兒歌的內容激勵孩子建立良好的坐姿。故事「妞妞不扭了」「猴子吃鴨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坐不端正要影響學習,都是常規培養的好教材。

 
其次,可以通過小朋友的競賽,比比誰坐得端正。對好的小朋友進行獎勵或鼓勵,對差的孩子提出希望,從而進行強化。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即老師的榜樣。兩位教師要密切配合,要求小朋友做到的老師一定要做到,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潛移默化的醺陶。除了這一些,一日活動中隨機的提醒,個別幫助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如講故事時,請一些坐不好的孩子坐老師身邊,在開學排位置時,請一些好動的坐姿差的孩子坐在前面一些,便於老師的提醒督促;也可以採用一幫一的辦法,請能力強的坐差的旁邊,一一對應,堅持一貫地督促提醒;還可以請家長幫忙在家裡要求玩些安靜的遊戲。例顧姚堯的轉變,證明家長工作非常重要,從玩汽車後改為搭積木、畫畫等,久而久之,良好的坐姿慢慢地就會形成。

 
2)操作活動中常規培養

 
在學習活動中主要的形式是操作和遊戲,這樣對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加強檢查、操作學具,操作中的常規培養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培養得好,能使活動得心應手,大大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操作中到底有哪些常規呢?比如:數活動中撒花片,學習數的組成,什麼時候玩,怎樣玩,玩的過程中還要集中又有什麼要求?又如:舉數字卡,到底舉到哪裡,慢吞吞地舉,還是迅速地舉,邊說邊舉還是沒有聲音地舉,這些都涉及好多常規培養。

 
一般來說,在每次活動前,我總是先提要求,讓大家明確怎麼做,然後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好的苗子及時地在班內表揚。如撒花片後我要讓大家集中說說撒花片中得出的結論。一敲鈴或一拍手就讓幼兒坐好,發現李丹婷小朋友坐得非常快,當即就請小朋友為他鼓掌,或者和他親一親, 這樣使他們的行為在全班作出了榜樣,大家就學著做了。又如舉數卡,除了提出要求以外,我通過數數來渲染氣氛,促使孩子動作迅速,如找數字遊戲時要舉數卡,看到快的孩子不多,就說ΧΧ真快,第一,ΧΧ第二;你也快。第三,ΧΧ第四,ΧΧ第五,現在都快了……這樣,反覆幾次後,孩子們的懶散行為就被控制了,大多能迅速地舉出數字卡。

 
如沉與浮的探索活動,大家都非常熟悉。一會看、一會摸,一會講,一會玩,如果沒有良好的常規,就放開收不攏。所以一定要在平時堅持訓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又如講講做做比尾巴,當每人認識完信封內的動物尾巴後,怎樣才能迅速地藏好,放在椅子下面,朱曉菁老師兒童化的語言使每個孩子又快又自覺地把尾巴放好。她說,請小朋友讓這些寶寶睡到睡袋裡,放到床上(即椅子下),要輕輕地保護好它們,等會兒送到媽媽這裡去。摺紙、畫畫等美工活動是自始自終的操作活動。它的常規包括事先不能動的學具和紙,安靜作畫,坐姿端正,有秩序收起來等。

 
 


怎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美工習慣:

 
首先要讓幼兒明確要求,形式可以多樣,對小班幼兒可以用兒童化語言,如把椅子輕輕搬上來,可以說輕輕地搬椅子,手不要去摸蠟筆寶寶,當心吵醒蠟筆寶寶。中大班可以用討論的方法明確要怎樣畫畫才是習慣好,然後老師細心觀察誰做到了,在指導作畫的過程中隨機地引導,對進步的孩子投個微笑或摸摸他的頭對他肯定,不對的請他放下蠟筆看看別人是怎樣做的,然後再畫。往往收學習用品時最亂,這裡我經常採用以音樂作為信號的方法來收拾玩具。如:邊彈一首曲子邊讓孩子把椅子放旁邊,然後,組長值日生去收蠟筆等教學用具,等到老師琴彈好,大家都收拾停當,開始自由活動,這樣一點也不亂。

 
看書的常規也有很多,輕輕翻書、正確姿勢、安靜看不影響人家等。首先明確要求,再讓幼兒安靜看,接著以老師看來為幼兒作示範,然後通過練習,個別指導來形成良好的看書習慣,有條件的還可以用桌子或布做成屏風,把全班幼兒隔成一小組一小組,這樣更能創造良好的常規。

 
總之,操作中的常規有許多,還需大家多摸索,找出良好的辦法。

 
3)搬桌椅常規的培養

 
搬桌椅中,涉及到二隻手搬、輕輕地搬,不拖地等常規,在貫徹這一常規時,首先通過故事或擬人手法,讓幼兒懂得愛桌椅的道理,其次通過三輕歌(走路輕、說話輕……)來引導幼兒輕輕搬放,另外通過示範、練習、評比的手段來加以鞏固,對一些經常要忘記的孩子,重點介紹示範、練習、評比的過程。來園時老師就及時提出要求,或用眼看或手勢經常提醒他們,如發現進步了馬上表揚,以強化之,在平時,老師的行為是幼兒的楷模,所以老師一定要按要求去做,這樣孩子們就會較快地形成這一習慣。

 4)集中注意聽說常規的培養


 
這一常規也是學習中的基本常規,它是激發孩子積極思維、積極參與的重要保證。它包括:不東張西望,手不東摸西摸,不交頭接耳,眼睛要看著老師、圖片等。講:不插嘴、積極舉手發言,聲音響亮,大方回答及舉手姿勢等等。聽的時候眼看著前面或老師。如何培養這些習慣呢?最重要的設計活動趣味化,遊戲化,活動的過程應該是激發興趣的過程,這個激發興趣有老師的抑揚的語言、教態、教具、內容……幼兒在非常有趣的形式下開展學習活動,當然非常高興。注意力相應地也就集中了。
 

例:比多少——穿糖葫蘆,2的組成——玩沙包,3的組成——撒花片,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始終充滿著興趣。另外,在活動過程中,老師的視線教態也是非常重要。老師每時每刻地觀察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及時的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可採用正面引導舉例某某聽得真認真、真聰明。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分析原因,可能年齡小、控制力差,可能是家庭不管導致很散,要多進行個別談話;家長工作,一點一滴地提出高要求,不能對這些不了了之,或者很生氣地拖一邊,都是非常不利,也提不高的。總之,對這些孩子要耐心地鍥而不捨地進行教育。


另外,舉手發言,不插嘴,可以講些「多嘴的八哥」一類故事,使幼兒懂得多嘴多舌要影響大家,並鼓勵大家積極舉手發言,還可以採用猜迷、腦筋轉轉彎及根據孩子的水平設計些有趣的問話,說說看到的最喜歡的電視等等來培養舉手發言的興趣及習慣,過一段時間,請大家找找班內誰舉手發言多,聲音好聽,大家找她做朋友,從而從情感著手培養積極舉手的習慣,對能力差的幼兒則告訴他們,講錯不要緊,你舉手了老師可以請本領大的人和你一起講,從而也增大了他們的膽子。


學習活動中的課前準備也有許多常規,如分發學具,排好桌椅隊形,我一般每組請2個組長來分發學具,如一人髮蠟筆,一人發紙;或者一人發剪刀、漿糊等,一人發手工紙等。總之,輪流幾個人幫助老師做好課前準備,其餘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或到區域中去玩,不許碰發好的東西,這樣保證了活動的正常開展。

 
 
5、良好區域活動常規建立

分區活動是幼兒教師有目的創設的環境中學習,是幼兒自主的活動,這種活動動多於靜,建立合理的活動常規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良好的區域活動常規如何建立呢?我的做法是這樣的:

 
1)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常規要求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由於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主活動為主,而幼兒年齡小,好動,且各方面能力都極為有限,如沒有切實可行的活動常規來約束,任幼兒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那麼活動肯定是沒有成效的,且對幼兒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就拿美術區活動來說,這是幼兒最喜歡的一個區,因此活動開始時會有許多幼兒湧進這個區,使得活動根本無法開展,於是我們進行了人數的限制,這是保證區域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另外針對幼兒對區域活動有挑食現象,我們定出了相應的規則。

 
2)將活動的常規要求落實到實處


制定了相應的區域活動常規,如不進行貫徹落實,使它成為幼兒的自覺行動,那麼常規的建立也是紙上談兵,一句空話。我的做法是:利用來園、離園、談話活動等時間對幼兒進行區域活動常規教育,使他們理解區域活動常規的意義,督促幼兒自覺執行。活動結束講評時,不單單講幼兒的操作技能和任務的完成情況,把幼兒執行常規的情況也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評講。表揚遵守規則好的幼兒,把他們樹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請他們作老師的小助手,和我們一起管理好區域活動;同時還和家長溝通,讓他們參與我們的管理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3)活動實踐中逐步完善區域常規

各種活動的常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而不斷補充加以完善。還是以美術區活動為例,開始制定的常規只限制了每個區活動的人數,結果在活動過程中又發現幼兒活動時常常會出現下面的狀況;爭搶材料,不注意公共衛生,紙屑滿天飛,蠟筆滿地滾,活動結束時一片狼籍,而無一個幼兒去整理,對此,我們又加定了取放材料及衛生常規要求。如:取材料時要排隊,一個跟著一個,同時還要看清放材料的盒的標記,以便活動結束時的整理歸放等等,這樣在活動中不斷發現新問題,不斷補充新的規則內容,使區域常規日益合理完善。

 
4)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恆

 
良好的區域常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會有各種各樣的反覆,因為幼兒畢竟是孩子。他們不可能像我們成人一樣不為自己的某些需求而理智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他們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出現不守規則,馬虎了事現象。就以區域活動結束整理操作材料為例,有的幼兒為了能先到集中地,而不整理材料,把材料隨手一丟就走;有的幼兒做表面文章,活動材料亂七八糟朝盤子裡一放,則是把上面的略事整理一下,初看材料整理得挺好,實際事情每做到位。因此,我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發現這樣做的危害,使幼兒真正理解區域常規對搞好區域活動的意義,並且是持之以恆,一抓到底,這樣良好的區域常規就水到渠成了.

 
建立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區域活動常規,它是搞好區域活動的基礎保證,它可以約束幼兒的的外部行為,使幼兒的行為使之趨向規範,它是達到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讓我們大家都來重視良好區域活動常規的建立

 
三、幼兒園常規培養的訓練方法


 
1、要求和規則應切合孩子實際。

 
各班的常規要求應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分階段提出。9月份孩子剛入園,可要求孩子在教師的示範提示下 初步學習按老師的指令(如鈴聲)進出活動室,收放玩具。(如某一段琴聲)告訴幼兒活動要開始了,趕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另外,在成人的幫助下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10月份,要求幼兒習慣於聽鈴聲做事情;把掉在地上玩具撿起來;離開活動室時會把自己的小椅子輕輕擺放到自己的位子上,會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樂意在班上午睡,不依賴某種物品入睡等等。

 
到了第二學期,要求幼兒理解並執行一日活動各環節的轉換指令,養成好習慣,如進出活動室慢慢走、不奔跑、不互相追逐;與教師一起收拾玩具,與同伴愉快地遊戲等等。每一項規則,一點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邊教邊幫到逐步學會獨立完成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在常規建立時,首先教師應從長期自居的「領導者」、「指揮者」的寶座上走下來,從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束縛中走出來,不要板著面孔「發聖旨」,給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教師可把對孩子的要求在一個平等融洽的環境中提出與孩子們共同討論。

 
3、讓孩子參與常規的制定。

 
要讓幼兒主動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讓幼兒主動思考。讓幼兒參與常規制定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引發幼兒思考的過程。例如:午睡前要疊衣服,椅子小,疊起來很困難。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疊衣服,很不衛生。抓住矛盾,可以組織幼兒討論:應該在哪裡疊?怎樣疊?由於是幼兒熟悉的事情,他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並要求到前面示範。所以說,幼兒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師提的意見更有影響,更容易遵守。

 
4、給孩子充分的、反覆實踐的機會。

 
充分的、不斷反覆的實踐是建立良好班級常規的關鍵。生活在集體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動、遊戲活動和學習活動所組成。其中包括飲食、睡眠、盥洗、遊戲、學習和交往等內容,從而獲得「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該如何做,不該如何做」的認知、體驗和經驗,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確的行為方式,並在反覆的實踐中得到強化,進而逐步養成良好的班級常規。教師應盡最大的努力創造條件,為孩子提供練習的機會無論在態度上還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煩、太慢,不如自己做來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覺地剝奪孩子們學習生活的機會。
 



5、榜樣的示範作用。


 
孩子的模仿性強,思維具體形象,教師、家長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都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孩子感受著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他們不僅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還會像鏡子一樣在行動上一板一眼地表現出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時時、事事、處處規範自己的言行,檢點自己的舉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同伴間的影響力對孩子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讓孩子想孩子學習、孩子教孩子,這也是常規培養中的有效方法。

 
最後,我要對大家說,常規培養是要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進行。不怕煩,有耐心,多與孩子交流,你會從孩子身上看到許多閃光的東西,讓那麼多閃光點凝聚在我的班裡,我的班級一定是一個特色班。

 
四、幼兒園常規培養小技巧

 
課前讓孩子安靜~~ :

 
1、一二三坐坐好,三二一請安靜。

 
2、我們都是機器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門牙。

 
3、小嘴巴不說話

 
4、請把小手放背後---我把小手放背後

 
5、請坐好我坐好

 
6、師:1 2(教師拍鈴鼓,幼兒拍手,並對話)  幼:1 2 3。(可重複幾次,等到幼兒安靜下來

 
7、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來。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來


1、2拍拍手,3、4點點頭,5、6伸伸手,7、8不講話,9、10快坐好。

 
幼兒排隊時用:

 
小小手——擺擺動;小小腳——踏起來;小胸脯——挺起來;一二一,一二一……

 
水蘿蔔,水蘿蔔,切切切.包餃子,包餃子,捏捏捏;

 
好孩子,好孩子,頂瓜瓜;壞孩子,壞孩子,就是他……(這時候所有的小朋友都提其他的小朋友,效果非常好)

 幼兒排隊時用:


 
小腰——挺直,小手——背後,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閉上。

 
師:12 幼:334 類推"34 556 56 778 78 9910

 
走路訓練:

 
一二三,小腳抬起來;小手擺起來,一二三;

 
閉上眼睛找一找,這裡有沒有?轉過身去找一找、後面有沒有。

 
拍手歌:

 
(1)誰的小手拍的響——我的小手拍的響

 
誰的眼睛最漂亮——我的眼睛最漂亮

 
誰的小手藏的好——我的小手藏的好

 
誰的小嘴閉的緊——我的小嘴閉的緊

 
走走走,跟著老師走,走走走,跟著朋友走

 
(2)  把你的左手舉起來,擺一擺,擺一擺,小手藏起來;

 
把你的右手舉起來,擺一擺,擺一擺,小手藏起來;

 
把你的雙手舉起來,擺一擺,擺一擺,小手藏起來;

 
把你的左腳跺一跺,跺一跺,小腳藏起來;

 
把你的右腳跺一跺,跺一跺,小腳藏起來;

 
把你的雙腳跺一跺,跺一跺,小腳藏起來;

 
(用手把小腳擋住)

 
(3)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藏起來,變變變出來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學小貓,喵喵喵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學小狗,汪汪汪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學小豬,嚕嚕嚕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學小雞,唧唧嘰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學小鴨,呷呷呷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學青蛙,呱呱呱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小手學小兔,嘣嘣跳

 
(4)師: 我的小手拍一拍    幼: 拍 拍 拍拍拍

 
師: 我的小手勾一勾         幼: 勾 勾 勾勾勾

 
師: 我的小手彈一彈         幼: 彈 彈 彈彈彈

 
師: 我的小手捏一捏         幼: 捏 捏 捏捏捏

 
師: 我的小手握一握         幼: 握 握 握握握

 
師: 握的小手放放好         幼: 我的小手不見了(放後面或放腿上)
  



坐坐好:

 
教師彈琴:135 — 531— 幼兒唱:老師我們坐好了。(1351531)

 
教師彈:1351(高音 1 ), 幼兒起立。

 
教師彈:1531(低音 1 ), 幼兒坐下。

 
教師彈 :135 135 135 135 135 幼兒尋找自己的位子坐好。

 
集中注意力:

 
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聽好了!伸出你的小手上拍拍,伸出你的小手下拍拍,

 
向前伸出小手轉一轉,小手放呀放放好!

 
做操時用:

 
用來做操前的整隊,邊念兒歌邊踏步,那樣的氣氛很好的

 
師:手擺動 幼:腳提起(教師也可反問:腳提起,孩子就答。手擺動)

 
師:誰最神氣 幼:我最神氣

 
師:立正 幼:立正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來

 
1、2拍拍手,3、4點點頭,5、6伸伸手,7、8不講話,9、10快坐好。

 
安靜:

 
師:1 2 3 幼兒;我做端. 師:7 8 9 幼兒;我閉口. 師;4 5 7 幼兒;我靜息

 
關於吃飯的兒歌:

 
大白米飯,豆腐雞蛋,青菜肉湯,噴香噴香.我來扮個大老虎,啊嗚!啊嗚!全吃光!

 
關於午睡的兒歌:

 
小手拍拍放枕邊,身體轉向右側臥,風不吹,樹不搖,幼兒園裡靜悄悄,我是一個乖寶寶,規規矩矩睡午覺.
 



五、幼兒園常規培養細則

 
一、晨間與離園

 
1、教師能熱情地接待幼兒入園(離園)並及時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情況。

 
2、讓幼兒喜歡我們的幼兒園,能高高興興來園,能愉快地和家人道別。讓幼兒學會簡單的的禮貌用語,如:老師早、你早、你好、再見、謝謝等,遇到熟悉的人會問好。

 
3、入園時主動向周圍的人問好,愉快接受晨檢,按號數插好自己的晨檢牌。

 
4、將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的地方,值日生主動幫助排好桌椅、擺放玩具,整理活動室。

 
5、離園時,帶好自己的物品,自覺整理好自己的儀表,不獨自離園,不跟陌生人走,主動跟周圍的人道別。

 
6、注意引導家長帶幼兒觀察班級周圍的環境創設,了解本月的活動安排。

 
二、戶外體育活動及早操

 
1、教幼兒整理好自己的服裝參加活動。

 
2、教師要精神飽滿地帶操,動作有力、合拍。能用鼓勵的語言、動作、神態感染幼兒認真參加早操和體育活動

 
3、教幼兒正確使用活動器械,不爭搶,安全地玩,活動後將玩具歸類收放整齊。

 
4、加強個別、小組幼兒活動情況的指導。

 
5、教幼兒主動擦汗,休息後自覺補充水份。

 
6、活動結束詩能按老師的指令回班級,不逗留,能提醒幼兒注意上下樓梯的安全。

 
三、集中活動

 
1、做好活動前的一切準備,包括幼兒活動安全、教玩具、幼兒學具的選擇。

 
2、課前能穩定幼兒情緒,教幼兒聽信號坐好。能形成良好的常規。

 
3、活動中教幼兒應保持端正的坐姿,專心傾聽別人講話,不隨便插話,積極思考並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回

 
4、正確操作學具材料,愛惜物品,操作完放回指定地方並擺放整齊。

 
5、寫、畫時姿勢正確,握筆姿勢保持正確。

 
6、能堅持帶教具進教室,注重幼兒實際動手操作活動寓教於樂,應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注重個別幼兒的指導。

 
7、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8、值日生協助老師收拾整理學具及材料。在活動結束詩能引導幼兒整理教室。保持桌面和周圍環境整潔。
 



四、點心及午餐

 
1、有秩序地盥洗,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擦手,不玩水,洗好後關緊水龍頭。

 
2、值日生協助分發餐具、點心,餐後主動擦桌子,整理桌面。

 
3、專心進餐,不挑食、偏食,儘量不掉飯粒,保持桌面乾淨。餐後正確使用毛巾擦嘴、臉,用涼開水漱口。

 
五、午睡及起床

 
1、入廁後安靜進入寢室,換好拖鞋、衣服,將拖鞋擺放整齊後有秩序地上床。

 
2、保持正確睡姿,不蒙頭睡,不趴著睡,不玩棉被、草蓆,不影響同伴。

 
3、起床後,先穿好衣服,疊好被子,換好鞋子,再將拖鞋放回鞋架上。

 
4、整理好自己的儀表,自由飲水。

 
六、遊戲與區角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區,與同伴商量後,自覺圍靠區角再玩。

 
2、積極參與遊戲,愛惜玩具材料,遵守遊戲規則,不發出噪音,不影響同伴。

 
3、與同伴友好合作,主動想辦法克服遊戲中的困難。

 
4、活動後將玩具材料分類擺放整齊。

 
結語:在幼兒園常規教育中教師應站在尊重幼兒,有利於幼兒長遠發展的角度,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幼師必讀

✎《幼師必讀》公眾號:綜合分享幼兒園手工幼舞蹈早操、律動教案、課件、環創、工作計劃、總結、老師隨筆、觀察記錄幼師資源讓幼師少備點課,幼兒園工作更加輕鬆點,《幼師必讀》300萬幼師的好幫手!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幼兒園律動

《幼兒園律動》公眾號:專業分享幼兒園舞蹈,課間操,早操,手指遊戲,手指操,幼兒園節日文藝表演,幼兒園匯報表演,幼兒園活動方案,節日方案等幼兒園資源,讓幼師更輕鬆!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幼兒園環創布置

《幼兒園環創布置》公眾號:專業分享幼兒園環境布置、角區、門窗、走廊、主題牆等環境布置,及家長親子手工等內容!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幼兒園老師

《幼兒園老師》公眾號:專業分享幼兒園手工製作美術、繪畫、手工製作教程、創意DIY、環境布置、角區、門窗、走廊、主題牆手工製作等手工布置,及家長親子手工等內容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家長教子有方

《家長教子有方》公眾號:幫助更多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教育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實施有效的家庭教育,讓更多的孩子健康快樂得成長,好父母勝過好老師,讓您做好個合格的家長!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幼兒園老師培養常規的方法,家庭可以借鑑
    孩子的模仿性強,老師、家長的言談舉止、行為習慣都是他們模仿的榜樣。大人的行為。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所以,在平時一日活動中,老師、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自己做好榜樣作用。如:在教育孩子講文明、講禮貌活動中,大人首先要對孩子有禮貌,孩子問老師好,老師必須用親切的語氣回答「小朋友好!」遇見幼兒園有人參觀,老師應熱情打招呼。
  • 幼兒園三年,一定要這樣過……
    就像三年級是個分水嶺,一二年級培養好了習慣,三年級就不會差。同理,一二年級不會差的孩子,幼兒園也一定是培養了好習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好習慣是從小點滴培養的。大貓童鞋幼小銜接班的老師是我市一所重點小學退休的老教師,她有40年的教齡,帶過無數的學生。
  • 要這樣和幼兒園老師相處?
    今天呢咱們來聊一聊哈,這個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到底怎麼跟老師相處的問題啊。我身邊也有一些同事啊,一些朋友,他們孩子剛上幼兒園,就會這個戰戰兢兢地過來問我:「能不能給我點建議呢?」 作為家長,我們到底應該跟老師怎麼處理關係呢?
  • 親愛的老師,請保護好您的嗓子
    對於老師們來說,最寶貴的是知識,最珍貴的是嗓子。老師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用美妙的聲音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同時讓自己享受愉快的教學體驗。  公立學校的老師可以找學校音樂老師教你正確發音的方法,講課時儘量用腹部(即丹田)輕鬆發聲,不要用胸部或繃緊脖子肌肉的方式講話。這樣出來聲音會控制得更好(可能隔壁教室也能聽到你講課^_^),而且不會傷到聲帶。你看有幾個音樂老師會傷害聲帶以至於得咽喉炎的?  在生活中要積極保護嗓子呀~  1. 遠離刺激物!
  • 幼師常用40首經典幼兒園常規兒歌!
    每年春秋兩季,幼兒園都會迎來一批新生。由於他們是第一次上幼兒園,缺乏常規意識,老師們常常把常規培養作為教育新生的工作重點之一,而學習入園兒歌就是老師慣用的方法。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叫聲老師好。太陽出來咪咪笑,小朋友們上學校。見了老師問聲好!見了同伴把手招。講文明、懂禮貌,我們都是好寶寶。
  • 【常規】幼兒園常規快速養成的方法,掌握這些,常規培養so easy!
    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因在組織上課時要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常規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常規不好,老師只會感覺越來越累,老師又影響孩子,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平日老師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嚴於律己。
  • 幼兒園常規培養全書,齊全了!超讚的哦~
    不能幼兒幼兒有問聲,教師忙於其它實物而忽視了答聲,挫傷了幼兒的自尊心,同時挫傷了幼兒本人的情感和口頭語言表達的機會,以至於個別幼兒不在問老師好、老師早,所以我們老師在晨間接待幼兒入園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認真負責,可親可敬,給幼兒做出一個好的榜樣來。
  • 孩子在幼兒園常規不好,該怎麼辦?
    腿勤,光靠嘴巴說有時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那麼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親自出馬,把錯誤的、正確的都示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發現對的為什麼是對的,錯的為什麼錯了。耳勤,就是平常多用心聽聽孩子們都在討論些什麼,並適當的參與其中,融入他們,這樣,教師的親和力就增加了許多。孩子們會認為老師是和他們一起的,和他們是好朋友。腦勤,把平時看到的、說的、做的、聽到的經常一起放在腦中,多多思考總結,以便尋求更好的常規教育方法。
  • 建立常規 抓班級管理「牛鼻子」
    因此,建立班級常規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營造溫馨的班級氛圍。建立班級常規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在引導新教師儘快建立班級常規時,可遵循一些最基本的準則與方法。首先,正面引導,提出規則要求。新入職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語言。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引導幼兒,少用禁止性語言。如看到幼兒亂扔玩具,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不要亂扔玩具!」
  • 教育就是立德樹人,那德育常規怎麼抓?不妨試試這樣做
    周一校委會,幾位校委同志有一次就學校德育常規怎麼抓才有效,討論了一會兒。確實,抓德育常規對每個學校來說都是件頭疼的事。對我們這種民工子弟學校來說抓好德育常規更是不容易。想抓好我校的德育工作,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校長也經常煩惱,沒有有效的德育常規的方法和手段,主要還是靠講,靠班主任反覆的講。但收效卻不大。今天,我也想談談個人的幾點粗糙膚淺的想法。供以後自己反思。
  • 《幼兒園開學班級常規攻略》
    活動實施:教師可按照下列樣板與幼兒進行應答,也可自行設計合適的應答內容:應答內容:師:小朋友們好!幼:老師好!師:你們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嗎?幼:今天是星期一。師:新的一天要開始了,大家準備好了嗎?《幼兒園開學「8不問」,孩子輕鬆入園有保證(家長必看)》《孩子要入園,你準備好了嗎?實操性超強的幼兒園筆記》一周の常規恢復計劃上面這些技巧都學會了嗎?
  • 抓實教學常規 向管理要質量
    抓實教學常規 向管理要質量一、 牢固樹立「強管理提質量」的意識,創新常規管理模式,不斷破解常規管理中的難題,提升常規管理的實效性。提高教學質量分析會四、 加強對教學管理各環節的監控、評估、檢查與督導,細化各環節的工作要求、科學制定評價方案,把過程管理抓實、抓細、抓牢。
  • 進幼兒園,孩子必學的四句話,寶爸媽一定要教好
    寶寶剛上幼兒園的自理能力程度都不同,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會著重的去關注自理能力較差的寶寶,而對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寶寶,老師們的關注自然就少了。 如果孩子有需要,當他沒有主動表示時,老師也沒有及時問他需要什麼,也就是這樣很容易造成沒吃飽,尿褲子等情況。因此,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前不僅要培養他生活的自理能力,還要教會孩子怎麼去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 幼兒園要家訪了,這樣做給老師留個好印象,切忌「用力過猛」
    導讀:幼兒園要家訪了,這樣做給老師留個好印象,切忌「用力過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要家訪了,這樣做給老師留個好印象,切忌「用力過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幼兒園開學班級常規攻略》
    活動要點:教師與幼兒一起圍坐成一個圈,最初開展這個活動時,要事先告訴幼兒回應的內容。進行幾次之後,幼兒就能夠自己作出應答了。活動實施:教師可按照下列樣板與幼兒進行應答,也可自行設計合適的應答內容:師:小朋友們好!幼:老師好!
  •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9個好方法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9大有效方式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目的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 幼兒園的3條「潛規則」,老師不會說,但家長一定要知道!
    很多人覺得潛規則這三個字離孩子們很遠,其實不然,尤其當你的孩子要離開你的「保護傘」,走向幼兒園的時候。我看到過很多年輕的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擔憂,自己的孩子要上幼兒園,他們會擔心自己的孩子適應不了陌生的環境;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的個人衛生或個人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受老師的歡迎.
  • 媽媽,我想在家,為什麼一定要上幼兒園呢?
    我想很多小朋友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的時候都會問自己的父母這個問題吧。你們都是怎麼回答孩子的呢?因為爸爸媽媽要去工作,沒有時間帶你呀。因為你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呀,所以要去上幼兒園。因為幼兒園裡面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呀。因為在幼兒園裡面有許多你喜歡的玩具呀。
  • 30條小經驗助力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小經驗:1、區域活動結束時,放固定音樂提醒幼兒快速整理區域。2、積極運用音樂律動,組織幼兒上課。5、班級中的三位老師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對待幼兒的態度和觀點要一致,行動統一。6、給孩子充分的、反覆實踐的機會,反覆去抓某一件事情,不斷的強化幼兒的行為習慣。在一日生活中,時時處處抓常規。7、多鼓勵調皮的孩子,幼兒老師要關注、關心所有的孩子。
  • 幼兒園班級常規有效管理策略
    通過這樣的心理情境暗示,幫助幼兒建立活動規則,使幼兒在班級的活動中有序、自如,形成一個溫馨、和諧、自主的班級氛圍。遊戲中的言語表達、動作、角色扮演等是幼兒獲取知識、累積經驗、建立常規基本途徑和學習方式。對於3-6歲的幼兒來說,利用遊戲情境的方式促進幼兒建立常規意識,是滿足幼兒個性需求的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