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說過:「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1)具有積極人生觀的人;
(2)具有健康狀態面貌的人;
(3)會學習、有智慧的人;
(4)會合作、待人以寬的人;
(5)會生存、能獨立的人。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中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
生命因健康而美麗,而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是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教育應以每一個人的後天的健康為最終目標,因此,老師在教育學生強身的同時,更要強調「強心」。
(1)在教學思想上要滲透心理教育;
(2)心理教育滲透教學內容之中;
(3)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
(4)學生問題的解決重在預防。
生存,人最基本的能力 要想讓孩子適應越來越殘酷的社會,我們的教育中,應該著力給孩子搭建人生的三大支撐能力。
(1)物質支撐能力;
(2)自我精神支撐能力;
(3)社會支撐能力 ;
A. 接受社會規則,與社會相適應。
B. 能夠獲得外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禮貌。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於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英國教育家維克多·費蘭克說:「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責任心是一個人生命的縴繩。有了責任心,一個人才把自己的生命與別人的生命聯繫起來,才會產生自我價值感。
(1)對學生應注意內部動機的激勵機制;
(2)注重多元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
(3)有效激勵——培養積極心態的催化;
A. 期望激勵 B. 競爭激勵 C. 暗示激勵
古希臘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柏拉圖說:「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教育家卡耐基說:「如果我們有著快樂的思想,我們就會快樂.用快樂、樂觀、豁達的胸襟去面對人生吧,我們的人生就永遠是快樂的。」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十分關切地對待孩子內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他們,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要以平等待人的態度參加他們的爭論。」
(1)用具體事例讓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
(2)遊戲是培養孩子耐心的有效方法 ;
(3)在失敗中培養學生的耐心;
(4)在等待中讓孩子學會耐心;
(5)三分鐘耐心訓練。
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的多麼高,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偉大的人是絕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愈多,他們愈認識他們的不足。
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勇氣是衡量靈魂大小的標準。倘若有了勇氣,人類其他的特質自然也就具備了。勇氣就是一種堅韌;正因為它是一種堅韌,才使我們具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戰勝的能力。
美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詹姆斯·潘說:「一個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對付挫折的。」
義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說:「一個人要學會感恩,對生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樂。」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印度哲學家菩德曼說:「播種一個行為,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低水平的教師,只是向學生奉獻真理,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真理。」
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教師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本人去思考。」
微信ID:hantopedu投稿符合[中國教育研究]風格,有啟發性、明確觀點、可讀性和可傳播性
轉載請註明出自「中國教育研究(微信ID:hantopedu)」
回復關鍵字:投稿 / 轉載 / 合作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