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靈魂

2021-02-19 明教育

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說過:「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1)具有積極人生觀的人;

(2)具有健康狀態面貌的人;

(3)會學習、有智慧的人;

(4)會合作、待人以寬的人;

(5)會生存、能獨立的人。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中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

 

生命因健康而美麗,而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是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教育應以每一個人的後天的健康為最終目標,因此,老師在教育學生強身的同時,更要強調「強心」。

(1)在教學思想上要滲透心理教育;

(2)心理教育滲透教學內容之中;

(3)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

(4)學生問題的解決重在預防。

 

生存,人最基本的能力   要想讓孩子適應越來越殘酷的社會,我們的教育中,應該著力給孩子搭建人生的三大支撐能力。

(1)物質支撐能力;

(2)自我精神支撐能力;

(3)社會支撐能力 ;

A. 接受社會規則,與社會相適應。

B. 能夠獲得外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禮貌。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於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英國教育家維克多·費蘭克說:「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責任心是一個人生命的縴繩。有了責任心,一個人才把自己的生命與別人的生命聯繫起來,才會產生自我價值感。

 

 

(1)對學生應注意內部動機的激勵機制;

(2)注重多元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

(3)有效激勵——培養積極心態的催化;

  A. 期望激勵    B. 競爭激勵  C. 暗示激勵

 

 

古希臘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柏拉圖說:「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教育家卡耐基說:「如果我們有著快樂的思想,我們就會快樂.用快樂、樂觀、豁達的胸襟去面對人生吧,我們的人生就永遠是快樂的。」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十分關切地對待孩子內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他們,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要以平等待人的態度參加他們的爭論。」

(1)用具體事例讓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

(2)遊戲是培養孩子耐心的有效方法  ;

(3)在失敗中培養學生的耐心;

(4)在等待中讓孩子學會耐心;

(5)三分鐘耐心訓練。

 

 

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的多麼高,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偉大的人是絕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愈多,他們愈認識他們的不足。

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勇氣是衡量靈魂大小的標準。倘若有了勇氣,人類其他的特質自然也就具備了。勇氣就是一種堅韌;正因為它是一種堅韌,才使我們具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戰勝的能力。

 

美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詹姆斯·潘說:「一個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對付挫折的。」

 

 

義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說:「一個人要學會感恩,對生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樂。」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印度哲學家菩德曼說:「播種一個行為,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低水平的教師,只是向學生奉獻真理,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真理。」

 

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教師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本人去思考。」

微信ID:hantopedu
長按二維碼關注,歡迎轉發分享

投稿符合[中國教育研究]風格,有啟發性、明確觀點、可讀性和可傳播性

轉載請註明出自「中國教育研究(微信ID:hantopedu)」

回復關鍵字:投稿 / 轉載 / 合作 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
  •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它帶給人的溫暖,極具教育意義。 它被喻為一件純粹的藝術品 西班牙文化部甚至將此片 列入教育行業必看短片之一這就是《小繩子》創造的奇蹟 從第一幀畫面開始 到最後一個音符結束 每個時間的流逝都緊緊攥住觀眾的心 真正的教育,不是苦讀多少本書,解開多少算式亦或考取多麼高的學位;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 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喚醒靈魂
    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1.跟我們教師學什麼?4.健康是人生最可寶貴的生命因健康而美麗,而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是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教育應以每一個人的後天的健康為最終目標,因此,老師在教育學生強身的同時,更要強調「強心」。
  • 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如果沒有盲人學校那些老師對安妮·莎莉文的悉心教育,安妮·莎莉文有能力如喚醒海倫·凱勒的天性嗎?最好的教育就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安妮·莎莉文對海倫·凱勒的教育模式正是對這一理論最好的驗證。而喚醒靈魂的方式,就是接納包容以及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愛。
  • 中山市東區魔耳國際教育秉承「教育的意義的在於喚醒」的辦學宗旨
    教育學習才是家長看重的,因此,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少兒培訓市場。魔耳國際教育旗下有英語和語文,非常適合培訓機構加盟。魔耳國際英語適合3-15歲幼少兒學習,佐樂米大語文針對小學作文培訓,這樣的組合,對大部分培訓機構來說是1+1>2的效果。
  • 教育是靈魂喚醒靈魂的幸福旅程!
    在不忘初心,尋根教育的探索中,我堅定地認為:幸福便是教育的根本!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尋幸福,傳播幸福,就是我們根的任務!幸福是什麼呢?當你真正認識到你所做的事情的意義的時候,你才會帶著一腔熱情,戰勝挫折困難享受那種戰鬥中的幸福。就不會在做事當中遇到一些小問題便滿腹怨煩!其實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很大程度影響著人的幸福。
  • 大學生信仰教育: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關於大學生信仰教育有效途徑的思考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其實,我們的信仰教育是不缺乏的。一個人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大學,一直都在接受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指導下的信仰教育。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逐漸出現多元化,信仰選擇也日益多樣化,這些都使青年人眼花繚亂,茫然失措。而我們信仰教育的方式少有改變,還是過去傳統的灌輸方式。
  • 蘇格拉底的教育智慧在於「喚醒」
    所以說教育就是一個喚醒的過程,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有孩子被徹底的喚醒,才會激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那麼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明白,我們的孩子都是一隻沉睡等待開發的石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的力量,我們要讓孩子從沉睡中醒來,而不是一味的用自身的標準去強迫孩子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中國教育的問題在於,沒有幾個人真懂教育的本質。儘管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辦學校,最早搞社會化教育的國家,但今天的中國人,懂教育的真沒幾人。  我們先看看兩位德國人到底是怎麼評價中國教育的。  01  西洛特:中國教育除了教會孩子考試,別無所有  第一位德國人叫西洛特,在蘇州一所私立學校當外教八年。西洛特說他「一輩子也無法在中國看到真正的教育。」
  • 教育是靈魂的喚醒師,而不是雕刻師
    數學語文化學物理……當我上了師範的時候,經常接觸的一句話就是,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是靈魂的工程師。他們用手中的剪刀把所有學生長出來的枝枝丫丫修建掉變成統一的模式,在日復一日的做著塑造靈魂的事情。蘇格拉底有一個故事,他曾經問自己的父親,如何做一個好的雕刻家,他的父親指著眼前的一個石獅子說,就拿它來說吧,我並不是要雕刻他,而是要喚醒他。
  • 釣竿與釣技,哪個更勝一籌,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蘇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個偉大的心靈雕刻師嗎?
  • 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發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必然地帶來精神的愉悅,兜裡越有錢,反而思想越空虛,財富越積累,精神反倒越迷茫。於是很多專家學者都在反思「信仰危機」的問題。
  • 生命教育在於喚醒人的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在於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馮建軍  自殺意味著身體的死亡。其實,身體的消失只是一種表面形式。所以,拯救自殺者,主要不在於改變外部的物質生活環境。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的人,依然有自殺的;生活在艱難環境中的人,依然有意志堅強的。問題不在於環境,而在於一個人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生命、對待人生。  自殺者的最大問題就是生命意識薄弱,他們不懂得生命之可貴、可愛,人生之價值、意義。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程盟超/攝這篇報導沒有說混合教育和牆中洞實驗,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說是有失公允的。(這個項目)背後是一個公司在運作。一個直播班收費7萬元,建衛星設備要30萬元。科技是把雙刃劍。解決了一個教育不公平,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教育不公平。不過我最擔心的並不是網校收費問題,畢竟是商業社會。
  • 靈魂伴侶的意義是在於,彼此內在靈魂的共同成長和修煉!
    遇見白茶清歡,喚醒最好的自己! 靈魂伴侶的意義在於:彼此內在靈魂的共同成長和修煉。 如果走上一條覺醒了悟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會跟身上帶著光的人走在一起,喚醒我們脈輪開啟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 教育的意義
    教育的意義,就在於喚醒靈魂,發展能力,挖掘潛能,促進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 這是全生發展的第233篇文章 教育是什麼?很多人認為,教育等於上學,等於獲取知識,從而能夠找個好工作。錢學森認為,「教育工作的最終機理在於人腦的思維過程。」西方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
  •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心靈
    教育本質上講是一種「喚醒」。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為教育;教育最終的目的不是傳授已有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在這個基礎上,給予適合他成長和發展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成長。
  • 教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最無私的喚醒
    歲月漫漫,四季更迭走著走著我們忘了為何出發對人生有了太多的迷茫、困惑對教育越來越無力、焦慮其實教育應該是一場山長水遠的旅程……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啟迪人的智慧。孔子對教育的解析是啟蒙,是撥雲見月。教育其實更多應該是喚醒,喚醒孩子內在的本心,真正的教育,需要將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引導,而不是直接想當然的給予。教導他們自信而不自滿,獨立而不孤立。激發他們的想像能力、質疑能力、自理能力、謙遜能力...所有好的教育,都帶著智慧的光芒,和發自內心的關愛。
  • 真正厲害的教育是喚醒,不是塑造
    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呵護好孩子明淨的心靈,讓他們見微知著、觸類旁通、自覺自悟,在成長中收穫自尊、自信,樹立生命價值意識,當有一天,孩子驚喜地感受到一種躍動的活力、一種難以遏制的生命激情與力量的時候,教育也就觸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質——「喚醒」,這也正是心教育的精髓與智慧之所在!從某種意識上講教育的所有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喚醒人類心靈中的真、善、美。
  • 童程童美孫瑩: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藍鯨教育11月25日訊,近日,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童程童美首席教育官兼SVP孫瑩發表了以「預見未來,解碼數字時代的教育」的主題演講。會後,孫瑩接受了藍鯨教育記者的採訪。同時,孫瑩在演講中表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務最核心的部分是幫助孩子成為身心健康,有著獨特人生和幸福體驗。同時,孫瑩認為,一個人的內核非常重要,身心健康,與自然萬物是有良好的連結,受到藝術和科學技術的啟蒙,這些構建了數字公民面向未來的勝任力。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