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可以說是天敵。小時候為了爭奪媽媽,可以鬧得不可開交;隨著兒子逐漸長大,爸爸慢慢衰老,兒子開始挑戰爸爸在家裡的權威。因此家裡父子之間的溝通和相處,往往是最艱難的。
日影《爸爸是壞人冠軍》,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父子關係,我從中看到了父子相處的關鍵因素。
翔太的爸爸對於自己從事的職業,對翔太一直保密,三年級的翔太只有自己親自去打探。
他跟著爸爸的車來到了摔跤館,終於了解到了爸爸的職業是摔跤比賽中的反派——假面蟑螂。
此時在看臺上,自己心儀的同班女生也在觀賽,為了面子,翔太說那位打贏「假面蟑螂」的摔跤手是他爸爸。
因此翔太在班上威風了好一陣。不過謊言沒過多久就不攻自破了。翔太心儀的女生對他說,我討厭你。
翔太爸爸也意識到了兒子對其職業的反感,因此準備摘掉假面,在聯賽中一展身手。然而畢竟年事已高,加上故疾纏身,還有兒子的不理解,他在半決賽中折戟受傷,並被送醫。
此時的翔太終於理解了爸爸的職業。爸爸從年輕時的巔峰,慢慢走下坡路。由於身體狀況的限制,他已經無法重返巔峰。不過為了心愛的摔跤事業,也為了養家餬口,扮演摔跤中的反派角色,可以說是最恰當的選擇。
從此翔太會大膽地在賽場邊給爸爸加油。
影片中三年級的小屁孩已經開始挑戰爸爸的權威了。不過當他聽到心儀的女孩說「我討厭你」,才開始真正理解爸爸,因為他也常常對爸爸說「我討厭你」。
心理學上把這種感同身受稱之為「同理心」。百度百科的定義是:
「同理心(Empathy),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在影片中,同理心是父子溝通相處的關鍵。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要對他人產生同理心,幾乎不可能。因為大家所處的環境不同,成長的經歷不一樣,因此要產生代入感,非常不容易。
沒有同理心,常常讓人們陷入無休止的冷戰。影片中當翔太得知爸爸的職業後,就開始疏遠他爸爸,父子間開始了冷戰。冷戰要不得,溝通才能解決問題,然而溝通需要從「心」開始,特別是「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