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獲得究竟成就的最大障礙,應以隨喜對治!

2020-12-17 趙居士

傲慢是成就最大的障礙,是積功德最大的障礙。一般而言,傲慢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平常所說的貢高傲慢。有傲慢心的人發現不了自己的缺點和毛病,也發現不了對方的功德和好處。若是這樣,想改掉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毛病就會有很大的障礙。 

我們常是這樣想的:我永遠是對的,永遠是好的,錯的都是對方……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是不是這樣?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多缺點和過患,這是傲慢心的作用。我們總認為對方永遠是錯的,都是不好的,因此很難發現對方的功德和優點,所以我們不會有進步,不會有成就。我們要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改掉自己的過患,才會進步;我們要學修對方的優點和功德,學到了、修成了,才叫成就。  

若再深層次地解析,傲慢就是所謂的我執,我執是最細微的傲慢。有「我」就有「他」,這就有分別了,有分別就沒有平等,這叫迷失自性。什麼是自性?自性是平等的。迷失自性是成就最大的障礙。為什麼我們不成就?因為迷失了自性。若是沒有「我」,哪來的「他」?一執著「我」就分別了,有「我」的存在才有「他」的存在,「我」和「他」就是這樣分別的。若是不去掉我執,就無法回歸自性。  

可見,傲慢是我們獲得究竟成就的最大障礙。若要對治傲慢,就要修隨喜,以歡喜的心隨喜他人的善根,隨喜他人的功德。  

比如,我們看到別人行持善法了,看到他人得到了一些善果——世間的福報,我們應該滿懷喜悅,發自內心的高興、快樂,不是只在嘴上說「隨喜」。什麼叫隨喜?就是心裡歡喜。心裡真有歡喜之心,以歡喜之心說「隨喜」,表裡要如一,心口要一致。  

別人行善了、積德了,得到了福報——家庭平安、工作順利、升官發財了,你是不是越想這件事心裡越歡喜?如果是,這叫隨喜。不在於嘴上說不說,心裡是這樣的狀態就行了。

相關焦點

  • 「隨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隨喜」?
    
  • 《隨喜功德》的福報無窮無盡!
    肯隨喜他人者,不障礙、不為難他人的成就,不諷刺、不打擊他人的努力,這樣的人格是世間的榜樣,就如同太陽的光亮普照世間。第三,如種一能收百:隨喜他人就像打回力球,你隨喜他人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人回頭來讚美你、隨喜你的功德。願意隨喜他人功德者,所獲得的回報,就如同種下一粒種子而收穫百倍。
  • 隨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隨喜?
    ►「隨喜功德」,就是隨著所見所聞,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論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歡喜的心隨順應和、稱揚讚嘆。► 普賢菩薩有十個修行大願,其中一個叫「隨喜功德」。修行隨喜功德,與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等有著同樣的重要功德,我們隨喜贊歎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禮拜、念佛、誦經一樣,都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課。什麼是隨喜?
  • 什麼是隨喜讚嘆?為什麼要隨喜讚嘆?
    什麼是隨喜讚嘆?隨喜讚嘆,佛教語言,佛語。就是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讚揚之心。這是佛弟子們應該具有的一種境界,也是生活在浮躁社會中,人們減輕壓力的一種方式。隨喜:指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送禮等。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隨著他人之歡喜而歡喜;謂隨他修習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為隨喜。讚嘆:指讚美驚嘆大德之人事物。對人、事、物的一種積極認同的態度,即「讚賞 」。由內心對事物的敬仰而產生驚呀表情神態。
  • 「隨喜功德」是什麼意思?
    隨喜與功德連在一起,叫隨喜功德。這是什麼意思呢?功德,簡單來說就說善事,包括他人以及自己對社會所作的一些好事,也包括他人或者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成就,比如說財富的成就、智慧的成就、學問的成就或者技術的成就等等,這些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都可以稱之為功德。
  • 常見的「隨喜功德」是什麼意思?
    隨喜與功德連在一起,叫隨喜功德。這是什麼意思呢?功德,簡單來說就說善事,包括他人以及自己對社會所作的一些好事,也包括他人或者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成就,比如說財富的成就、智慧的成就、學問的成就或者技術的成就等等,這些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都可以稱之為功德。隨喜功德,就是我們見到別人的這些善舉以及成就之後,要發歡喜心,以歡喜心去隨喜他人。或者說有人發心去做好事,我們見到之後發歡喜心,去幫助他們成就這些好事,去成就這些功德事業。
  • 佛說:用這3種形式「隨喜讚嘆」能得無量福報
    學佛者經常會聽到四個字「隨喜讚嘆」。大家自接觸佛教以來,一直都在說的就是隨喜讚嘆,隨喜讚嘆是佛弟子應該有的一種境界。在佛教中隨喜讚嘆是一個很重要的詞語,隨喜讚嘆就是見他人行善,隨之心生歡喜讚揚之心。簡單地說,隨喜讚嘆有三種表現形式,第一、見人做善事心生歡喜。第二、隨著他人歡喜而心生歡喜。第三、見他人做善事,歡喜他得成善果,心生歡喜。我們不僅對諸佛菩薩所有成就的一切功德表示隨喜。對一切眾生的善行或幸福也要由衷地歡喜,由衷地隨喜讚嘆。
  • 可以修隨喜心
    如果你正被這件事困擾,不妨嘗試一下「隨喜法門」何為「隨喜」,有何用? 在寺院和志工團體中,我們最常聽見的一個詞就是「隨喜」。「我報名了皈依法會。」「隨喜您發心皈依!」「我昨天救了只小鳥。」「隨喜您慈悲護生!」隨喜的真正內涵和作用是什麼?我們首先要弄明白。「隨」就是隨同,「喜」就是歡喜。
  • 普賢菩薩說——隨喜讚嘆還是嫉妒嗔恨,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普賢菩薩行願品》: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錀。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 隨喜功德、你很有善根、隨緣就好,這些佛教常用語你了解多少?
    師兄之間,常常在做完一些義工的護持工作,或是參加法會完畢,或是為寺院印經修繕隨喜了人力、物力、錢財等情況下,大家定會相互道句「隨喜功德」。法師們也常常對居士們說「隨喜功德」「隨喜讚嘆」,那「隨喜」二字究竟是什麼含義呢?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功德呢?隨喜是一個佛教常用語,佛教指見人做善事而樂意參加,泛指隨著眾人參加集體活動等。
  • 佛教話語隨喜的演化,隨喜是一種心態,優秀的人都有這個行為
    比如說隨喜一詞,在這麼多年的演化過程中有了新的變化。不知道大家對於隨喜的理解是什麼,從字面上我們可以將隨喜理解為跟隨著別人的開心而開心。其實這一意思在古書中也有記載,在西遊記第九回中,就有長老被迫跟隨國王開心這麼一說,所以就有了隨喜。不僅如此,在魯迅的作品中也出現過隨喜一詞。
  • 我們要學會隨喜功德
    「隨喜」,全稱「隨喜功德」,指見聞他人行善事功德,自己深生歡喜。隨喜是佛門重要而善巧的修持方法,《華嚴經》普賢十大願即列有「隨喜功德」,《法華經》有「隨喜功德品」。比如有人善於講經說法,我嘴笨,記憶力又差,不能講經說法,但真心擁護他、讚嘆他,內心為他歡喜,這樣對方講經說法的功德我也得到了。
  • 隨喜參加!
    生命沒有貴賤之分,生命都是寶貴的,那些動物並不是生來就是要被我們捕殺、被我們拿來吃的。讓我們伸出慈悲的雙手,用佛性去守護和救度面臨殺戮的生命,也讓佛光普照自己的心田!  應大眾所請,積福慧、江浙佛教與佛教導航聯合啟建己亥年第十期放生法會共修。以此放生功德回向眾等蒙佛菩薩晝夜護念,平安喜樂,所求如願、福慧雙增、吉祥圓滿。災星退度福星臨、九曜保長生、運限和平、福壽永康寧。
  • 捐助四原則:隨喜、隨緣、隨分、隨力
    在華嚴,第一布施歡喜行與第五離痴亂行是同時的,你認為這個該給就給,能給該給可以給就給,就這麼簡單的事,我們講隨喜,隨緣,隨分,隨力,這個是我喜歡做的,我有這個因緣,也有這個能力,拿去嘛,沒負擔,這還問嗎?
  • 吳其堯︱《西廂記》中「隨喜」的英譯
    張燕瑾先生的注釋更加詳細:「佛家語,本指見人行善做功德,隨之而生歡喜之心,又稱隨己所喜為隨喜,比如布施,富者施以金帛,貧者施以水草,各隨所喜,皆為布施。」王注又進一步注釋道:「杜詩『隨喜給孤園』,則又以遊謁寺觀為隨喜矣。」張注同引杜甫詩句,說:「後稱遊覽佛寺為隨喜。」
  • 《法華經》隨喜者得佛授記
    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
  • 怎麼叫「一念隨喜」?(附音頻)
    其中受持的法師和解經的法師屬於上品,他們成就了;讀、誦、寫,能得到很大的人天福報,但是不把《法華經》讀懂,一樣不能成就。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得」是正當名分,名副其實。怎麼叫「一念隨喜」啊?
  • 法華經講記 123 : 聽聞法華經而產生一念的隨喜,功德超越大施主圓滿的財法布施
    因為你用事相的對治,你肯定不是它的對手,因為它是熟境界,我們念佛是生境界。所以,你如果用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的一種因緣對治,去強迫你的妄想,把它停下來,你的勢力太薄弱了,因為你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處理你無量劫留下的妄想,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消滅生滅門,或者說調伏生滅門,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透過理觀啟動真如門,叫作真能破妄。
  • 人間福報:*【佛法真義】天地人 *【星雲說喻】隨喜的功德 *【分享時刻】閱讀時光 *​【記憶的味道】花生豆腐
    王陽明接著說:「天理、良心拿來要求別人,就要吵架、對立,如果拿來要求自己,可以成就一個完整的人格。」所以健全的人講求天理、良心。天、地、人是一切自然的道理,只要依循這個道理,不一定用法令,也不一定用經濟、政治或什麼力量來約束,世間的一切都會任運得宜。近年來,全世界發生了幾個重大的天災,並不是上天不垂憐我們、不愛護我們,不妨問問自己的行為有合乎天道嗎?有合乎地理良心嗎?
  • 隨喜讚嘆時所應保持的心境
    早上在我們群裡邊鄧同修轉發了一份試卷,大家可以看,這個試卷上有印關於佛教方面的內容。這是2016年的高考押題試卷,這個押題應該就不是真題。可能是一些學校的老師做的這個猜想,不管押題也好,還是真題也好,這都是一個好現象。大家想高中老師能把這個作為押題,證明他們認為這個可能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