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的這5個部位,清理得越乾淨越容易生病,寶媽記牢別踩雷

2020-12-18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很多父母,尤其是年輕父母,照顧孩子時都像個「完美主義者」,從頭到腳都必須保證乾淨清爽。

不僅嚴防寶寶隨便觸摸東西,就連身上的各個部位,也格外注意清洗。

乾乾淨淨的寶寶的確招人喜愛,但也並非所有部位都能進行徹底清潔的,過分乾淨反倒影響寶寶免疫力的發育,容易導致生病。

孩子的這5個部位,清理得越乾淨越容易生病

1)囟門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消息,一位強迫症媽媽發現2個月的寶寶頭上存在黃色汙垢,很難洗淨,便加大力度揉搓,結果導致寶寶腦部感染。

這位媽媽搓洗的部位正好是寶寶的囟門,這是頭顱尚未閉合的開口,如果用力揉搓或被硬物碰到,很容易引發感染。

當然,囟門也不是不能洗,而且如果缺乏必要的清洗護理,還可能藏汙納垢,導致脂溢性溼疹,同樣有疾病風險。

正確的清理方式:

清洗時要注意使用性質溫和的嬰兒洗髮水,且用指腹按摩頭皮,力氣不要過大。

如果遇到清洗不掉的汙垢,可以用蒸熟的麻油或精製油先浸透2-3小時,待變軟後再用無菌棉球根據寶寶頭髮的生長方向溫柔擦掉。

如果一次無法清洗乾淨,也要注意收手,分為多次清洗。

2)鼻腔

由於孩子愛流鼻涕,風乾後常常會粘在鼻腔內,邋遢難看。

但除了鼻腔內鼻屎實在太多的情況下,不建議家長常常清理鼻腔,過度保持乾淨會損傷寶寶的鼻黏膜,易造成感染。

其次,頻繁掏鼻孔還可能影響鼻腔的軟骨發育,導致鼻孔變大,影響美觀。

正確的清理方式:

首先肯定是不能上手的,家長可以先用溫溼毛巾敷一下寶寶的鼻子,使其中的鼻屎變軟。

也可以在哺乳或睡前,在寶寶的鼻子裡各滴2滴生理鹽水滴鼻液。

這樣等寶寶打噴嚏或流鼻涕時,鼻屎就會自然而然地脫離了,不至於傷害到寶寶脆弱的鼻腔。

3)耳朵

很多家長都會有定期幫寶寶清理一次耳屎的習慣,但這真不可取。

耳屎的學名叫耵聹,屬於耳朵的分泌物,能阻絕外來刺激的進入,起到一種保護作用。

除去特別特別髒的情況,平時不要多掏。

正確的清理方式:

耳屎較硬的情況:用兒童專用棉棒沾點香油,輕輕塗抹到耳道四周進行軟化,而後載慢慢轉動,掏出耳屎。

耳屎多得肉眼可見:可以用柔軟的紙巾捲成小條,慢慢伸到耳朵裡轉一轉,將耳屎帶出。

寶寶外耳道癢的情況:用棉籤蘸取酒精伸進耳道輕輕擦拭,不僅止癢,還能預防感染。

當然,小島還要說兩句,給孩子掏耳朵儘量選擇熟睡時,這時比較配合,不會因掙扎發生危險。

4)臍帶

作為寶寶身上的一個開放性創口,臍帶需要格外小心地進行護理。

一般臍帶殘根需要在新生後10-20天脫落,一定要保持乾燥,即使洗澡也要注意保護起來。

換尿不溼或尿布時,也要注意不要觸碰到臍帶,以免引發感染。

正確的清理方式:

如果臍帶部位已經出現黃色且伴隨臭味的分泌物,則應該用蘸有酒精的棉籤輕輕擦拭。

若已經長出了肉芽,必須及時帶去醫院治療。

5)私處

很多媽媽注重清洗女寶寶的私處,其實沒必要,寶寶本身是具備自潔能力的,過度清洗反倒破壞了原有的PH環境,導致感染。

正確的清理方式:

平時寶寶大便時擦屁股無可厚非,但不要每次寶寶一小便就洗,反倒容易增大患紅屁屁的可能性。

等到4個月左右,由於開始攢肚,洗屁屁的次數自然減少,只要早晚和拉粑粑時洗就可以了,一日最多三次。

女寶寶只需清洗外部的陰道口,不要碰裡面,以免受傷。

總而言之,照顧小寶寶一定要講究科學,不要靠個人的想法盲目清潔,寶媽一定要記牢以上幾點,別踩雷。

別因為自己的完美主義,讓寶寶多受罪。

相關焦點

  • 新生兒到家後,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別讓娃受傷影響健康
    把新生兒接回家,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否則會傷了娃愛乾淨雖然是一個好習慣,但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太過乾淨可能會造成傷害,尤其是這6個部位,一定不要過度清洗,寶媽們要注意。1.囟門寶寶剛生下來,頭上有髒髒的頭垢等分泌物,愛乾淨的寶媽會想方設法為寶寶洗掉。但對於這個部位,清潔不當反而會對寶寶造成損傷。囟門還沒有完全閉合,不小心碰到很容易受傷,而且寶寶的頭皮十分嬌弱,不建議強行清洗。寶媽給寶寶清洗頭垢的時候,先塗抹橄欖油,過一段時間浸溼後再輕輕擦拭,不要用力清洗。
  • 以下常見的帶娃方式,容易讓孩子長成小矮子,很多家庭都踩雷了
    大人能不挑食,但孩子容易吃不下。很多時候,侄女都吃不下媽媽做的飯。吃不飽就餓,因此就吃零食。時間長了,這孩子對零食毫無抵抗力,對媽媽的飯則更加抗拒了。零食好吃,卻沒什麼營養。小孩子又處於補充營養,長個的關鍵階段。當營養不良時,自然就影響長個了。
  • 即使你再愛乾淨,也不要「頻繁清洗」寶寶這4個部位,潔癖會傷娃
    注重寶寶的清潔工作,但是即使再愛乾淨,寶寶的有些部位還是不能過分清潔的,像是耳部、肚臍等一些異常敏感的部位。因此,這些分泌物都是用來保護鼻子內部環境的,不要清理的過於乾淨。成人鼻腔一般會在每天分泌大約20~40毫升的分泌物,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鼻腔內缺少這些分泌物,鼻子會變得乾燥,不舒服。
  • 清理的太乾淨反而傷了寶寶,這四個部位清理要注意!
    愛乾淨的孩子,一般都是很少生病的。很多疾病,都是通過細菌和病毒來傳播的,養成好的衛生習慣,能讓寶寶少生病。但是,養個孩子,真的不是越乾淨就越好,有時候媽媽們太愛乾淨了,反而不利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特別是過分清潔寶寶的某些身體部位,有時還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1、給寶寶清理鼻子?小心弄傷鼻黏膜好看的孩子,都必須有一張乾淨的小臉。
  • 當媽3年我踩過的這些「雷」,如今有不少寶媽,還在繼續踩
    其實寶媽們最容易出現衝動消費的並不是「雙十一」這種購物節,而是在自己孩子身上的花費,如果買來的東西物超所值那倒還好,就怕花了大價錢買的東西沒什麼用,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踩雷」。科普有很多,但這些東西仍舊有銷量,生活中還有寶媽在被忽悠,這就說明現在還有很多寶媽仍在踩雷。這名在網上分享自己帶娃經歷的寶媽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她把最不值得做的幾件事列了出來:①防輻射服。
  • 冬季大降溫,兒科醫生表示:「捂緊實」娃的這4個部位,能少生病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穿得越多孩子反而越容易感冒,這是為什麼呢?孩子天性好玩,喜歡蹦蹦跳跳,捂太厚活動起來很容易出汗。冬天天氣又涼,如果寶寶出汗後被冷風吹到,更容易受寒,引起感冒。所以,寶媽給孩子保暖的時候,一定要走出「穿越多越好」的誤區,合理為孩子添衣。
  • 寶寶這3個部位,太乾淨了反而不好,寶媽要心中有數
    文丨悠悠照顧寶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是好,但寶寶身體的這三個部位真的不能清理的太乾淨,過分乾淨反而會影響寶寶健康,寶媽要提前做到心中有數。對於低齡寶寶而言,他們不會很好的配合寶媽的掏耳洞,在掏耳洞的過程中很容易傷到外耳道或鼓膜。寶寶耳屎多了會自己掉出,給小寶寶清理耳朵時,可以用溼毛巾輕輕清理寶寶外耳,在寶寶洗澡後用棉籤輕輕擦拭外耳,不要將棉籤伸入耳洞深處。平時避免寶寶耳洞進水,特別是哺乳期的小寶寶,寶媽尤其注意別讓乳汁進入寶寶耳洞。
  • 給孩子洗澡,這3個部位再髒都不能洗,不注意會傷了孩子
    很多寶媽都在這件事上踩了坑。新手寶媽要注意了哦,在給孩子洗澡時,這些部位別隨便洗!1. 乳痂新生寶寶頭上或者臉經常會覆蓋一些有顏色的汙東西,看起來髒髒的,這就是乳痂,千萬別因為影響孩子的美觀就洗乾淨,這可能會導致危險發生。乳痂本就是比較幹硬,想要一次性清洗完是不可能,而且太過大力會弄傷寶寶的皮膚。
  • 孩子帶得越乾淨越容易生病?研究證明,免疫力更喜歡「髒小孩」
    就連和別的小朋友玩回來,也是要洗手消毒的,可她奶奶偏偏覺得我把孩子帶得太乾淨了,還說什麼『孩子帶得越乾淨,越容易生病』,你說這不是謬論麼……」孩子帶得太乾淨,反而容易生病?專家:免疫力更喜歡「髒小孩」!
  • 夏天帶娃,這5個雷區不要踩,家長注意了
    家長們帶娃,也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踩了雷,讓寶寶曬傷了、長疹子了、拉肚子了。但是,有一些雷區,家長卻很容易踩,因為看起來真的很有道理。空調當真更容易造成孩子著涼、生病?事實上,如果是大夏天,不吹空調反倒更容易讓寶寶生病。因為寶寶的皮膚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散熱功能較差,長時間出於高溫環境,熱又散不出去,不僅容易長痱子,還容易中暑,甚至這種難受勁還會讓寶寶睡不著,影響寶寶的睡眠。兒科醫生告訴我們,每當家長帶著寶寶來看熱疹,都要先詢問家長是不是不給寶寶吹空調。因為不給寶寶吹空調而導致寶寶長疹子的,實在太多了。
  • 小奶瓶惹大禍,寶寶拉肚子生病了,原來是媽媽這樣洗奶瓶害苦了娃
    聽著寶寶虛弱的哭聲,看著那稀便便,這可把寶媽心疼壞了。老公心疼娃不假,可他卻拿寶媽當出氣筒。他指責寶媽「啥也不是」,斥責寶媽帶個娃,還把娃給「弄病了」!寶媽抱著娃去醫院檢查,心裡特別地委屈,一邊哭一邊哄娃打針。原來,發生這樣的不愉快,都是因為寶媽在晚上起夜餵奶時,習慣拿準備好的奶瓶餵寶寶。可是,由於寶媽疏忽,每次清洗奶瓶,奶嘴的接縫部位都沒洗乾淨。
  • 寶寶身體這4個部位過於乾淨,反而不利於健康,寶媽不要隨意清洗
    對於有「潔癖」的寶媽來說,她們的眼裡容不得一點雜亂,看到寶寶的衣服有一點髒了會立馬進行清洗, 更別提身上有什麼大塊汙漬了,正常來說喜歡乾淨是件好事,可是寶寶過於乾淨的話反而會生病。
  • 起床沒精神,越睡越累?也許是你踩了這5個「雷」,越早知道越好
    睡覺是我們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在睡眠中我們的機體內部器官得到休息和放鬆,一些受損的器官部位也得以充分的休息。睡眠可以讓人精神飽滿地迎接新的一天。但是有些人,每天睡眠時間很充足,但是醒來後卻覺得身體沒有得到休息,反而感覺很累,這是為什麼呢?如何改善呢?
  • 冬天給娃洗澡,不注意這4個細節,肯定感冒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天氣如此寒冷,寶爸媽們也更加忐忑不安了,都擔心自家娃著涼生病。尤其糾結給娃洗澡這件事:洗了怕受涼,不洗又髒,到底如何給娃洗澡才能又暖又乾淨呢?為了幫家長們解決這一大難題,科大大(ID:kexueyuer2012)今天就專門講講,冬季怎麼洗澡才能保證娃不生病、哪些洗澡誤區千萬不能踩!1冬季洗澡不生病,守住4原則!寶寶們好動,冬天又穿得多,很容易活動一會兒就滿身汗。
  • 人體3個部位的髒東西,別過度清洗,越乾淨越生病
    人體這3個部位分泌出的髒東西,一定不要過度清洗,否則會我們更容易被疾病侵蝕:第一、耳屎耳屎是耳朵內皮膚腺體分泌出來的分泌物,它有保護耳道皮膚和粘附異物的功能。其實,耳屎無需我們清理,它有自己排出耳道的功能,只是時間問題。耳屎從分泌出到自己排出耳道,離開耳朵需要6個月的時間,這半年的時候就是肩負使命保護我們的耳道。
  • 家長再愛乾淨,也別在這5個時間點給娃洗澡,容易變成「病秧子」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天氣逐漸轉涼,進入到秋季裡氣溫也逐漸下降,早晚之間的溫差相距非常大,很多孩子在這期間都容易感冒生病洗澡確實是孩子清潔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不過入秋之後,這幾個時間點不要給寶寶洗澡,容易破壞孩子的抵抗力。
  • 換紙尿褲的各種細節,9成爸媽都踩雷了!
    嘖嘖嘖,這你就不懂了吧,這其中涉及的可是大有學問呢~ 換紙尿褲雖說是件再簡單不過的小事,但往往就是這樣的小事更容易讓人不經意地踩雷以下這4個常見的錯誤做法,你為寶寶更換紙尿褲時是否也做過呢......或許這時候,有些家長會說「這沒毛病啊,不然怎麼換?!」其實,這看似沒毛病的動作問題可大了!因為這樣做是非常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脊椎的!所以,不要小瞧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更何況這可是每天都要重複好幾遍的動作,小編光想想就覺得可怕了。
  • 這4個時間段,寶寶再髒也不要洗澡,破壞寶寶免疫力,容易生病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愛乾淨的寶媽,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小寶寶乾淨整潔,小寶寶只要一熱,或者出一點汗,寶媽就忍不住帶著孩子去洗澡。這是為什麼呢?病情略有好轉的寶寶,也容易再度生病。所以感冒嚴重的寶寶,避免在室溫低的情況下洗澡,再說,一兩天不洗澡,對孩子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危害,儘量等病情好轉之後再洗澡。
  • 寶寶這6個部位很髒,清理不當的話會傷害寶寶,寶媽不要忽略
    鄰居小雅這兩天和婆婆一直在冷戰,原來都是寶寶的頭垢惹的禍。小雅看著寶寶頭上的頭垢,感覺很髒,要為寶寶洗一下。但是,婆婆卻不同意,說不用洗,等它順其自然掉落就行了,胡亂清洗的話,寶寶會生病的。其實,婆婆說的並沒有錯。
  • 身體這6個部位太乾淨,反而容易生病!很多人都中招了!
    不少退休族都非常愛乾淨,甚至還有點小潔癖,不過有時「太愛乾淨」反倒會適得其反。 身體這6個部位太乾淨反而會成為疾病誘因,甚至讓疾病反反覆覆,久治不愈!快來對照下你是不是已經中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