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始於尊重,尊重孩子始於一張紙

2020-10-03 習爸

「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孩子小,他懂什麼,你不替他做主行嘛?」

……

日常生活中這樣想的,說的,做的的家長大有人在吧!孩子的確是父母生養的,但家長不應一手包辦。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確實需要家長無微不至的照看和幫助。進入到兒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快速發展,家長在履行監護職責的同時,也應該逐漸發現和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一、平等對待孩子始於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可以從妥善對待他的一張紙開始:

孩子三四歲時,我常帶著他做摺紙。怎麼折正方形,怎麼裁下來,怎麼做到橫平豎直……。孩子會學,會練,慢慢的就有了自己的作品。飛機,帆船,小紙箱……

對於這些東西,有時孩子會自己收藏起來,有時我會挑點兒好的替他收藏起來。其它的大多散落著,或被歸攏到袋子裡,或被掃進了垃圾桶。

五六歲時,孩子對家長扔他的這些紙開始有了反感,有時甚至會大發雷霆。七八歲時,發現家長隨便處置時,就會引用我曾說過的某些話來回懟。什麼「別人的東西不要亂動」,「敝帚自珍」,「即便是一張紙,對於別人可能沒什麼用,但對於自己可能就是珍寶」等等。

是啊!雖然就是一個摺紙,但它卻凝聚著孩子的勞動,體現著孩子的勞動成果。即便它很普通,不太值錢,但它卻屬於他。

對於車子,房子等重要物資,國家有物權法來確保其所有者。對於孩子的手工摺紙,只能由家長去尊重,去保護了吧!?

二、無論是收藏,還是扔掉,家長在處置孩子的東西之前,應該問問孩子:

「這個你還要嘛」?

「如果要的話,你得自己收好嘍呦」!

家長在徵詢和處置的過程中,除了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之外,還考察了他的分析思考能力,鍛鍊了他的收納整理能力,培養了他的愛護環境,愛惜東西的習慣了呦!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始於尊重,止於溺愛
    尊重與溺愛的重點,要看孩子言行的性質,只支持合理,正確的部分,對孩子不合理,不正確的言行斷然說「不」,這是讓孩子享有「尊重範」;反之,對孩子的需求和行為部分對錯,一概滿足,這是推孩子掉進了「溺愛坑」。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把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滿足,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做的什麼事都是應該的,而且也不懂得感恩。
  • 平等始於心 男女同精彩——空港經濟區開展性別平等教育進校園活動
    平等始於心 男女同精彩——空港經濟區開展性別平等教育進校園活動 2020-12-15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別人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別人。在現代教育中尊重孩子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美國的家庭教育中,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是基本的原則。美國的父母不會過分的宣揚子女的過錯,他們懂得維護子女的名譽。他們知道如果當眾宣布孩子的過失,會使孩子無地自容。當著外人打孩子是中國家長普遍的做法。而這種做法恰恰最傷孩子的自尊心。
  • 對待孩子的叛逆,尊重是唯一的法寶!
    當他們做得不夠好時,我們要尊重,不要嘲笑,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尊重孩子,也要尊重孩子的權利,雖然他們不能做所有大人能做的事情,但是他們和我們享有同等的權利,他們可以決定自己穿什麼吃什麼,也可以決定自己開心接受還是憤怒拒絕。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而不能當做家長的專屬品。當然,尊重孩子,不是百般嬌慣孩子,溺愛孩子。
  • 分清尊重和溺愛,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尊重與溺愛的重點,要看孩子言行的性質,只支持合理,正確的部分,對孩子不合理,不正確的言行斷然說「不」,這是讓孩子享有「尊重範」;反之,對孩子的需求和行為部分對錯,一概滿足,這是推孩子掉進了「溺愛坑」。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把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滿足,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做的什麼事都是應該的,而且也不懂得感恩。
  •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在社會交往中,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可是現在的孩子,由於獨生子女居多,加上父母對孩子的寵溺,最不擅長與人交往,不懂得尊重別人,做事蠻橫無理。所以,教會孩子學會尊重別人,非常有必要。俗話說:「不怕沒有錢,就怕沒尊嚴。」尊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從小就要有骨氣、有尊嚴。不僅如此,還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尊嚴。
  • 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能幫助其建立自信。童年時代建立起來的自信,對其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沒有自信心,孩子便難以取得成功。  因此,爸爸應把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當作第一任務,換句話說,就是要從小尊重孩子,把小孩子當成年人一樣去對待,去尊重。
  • 尊重人都不會,對不起,你的孩子不配學習
    第二天早上起床,看到早上6點40分,昨天才加的那位未曾謀面的學生發過來一張照片,是一張數學試卷的三道數學題,下面留言:「?」「老師」「第13題」早上起床後的忙碌,送完孩子去幼兒園,回到家中,立刻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開始準備當天晚上線上直播課的課件和逐字稿,上午10點左右休息的時候,微信中看到一條昨天那位父親的留言:「老師,孩子發微信你都不回的嗎?」
  • 你不尊重別人,憑什麼讓別人尊重你!讓孩子明白尊重的兩面性
    讓孩子明白尊重的兩面性在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對別人尊重的態度能夠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的良好,畢竟沒有人會為難一個尊重自己的人。而且我們付出自己的尊重,也必定會收穫別人的尊重。那些不尊重別人的人,不僅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還會讓別人覺得厭煩和討厭。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學會尊重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先尊重別人。
  • 一聲「謝謝」重千金,教會孩子感恩與尊重,讓孩子更受別人尊重
    我們先說孩子不懂得感恩與尊重的表現:1.不知感恩不懂尊重很多孩子上一天幼兒園,父母上一天班,奶奶或者姥姥在家照顧家裡,做飯做家務,孩子回來吃飯直接指責菜難吃,還會跟老人頂嘴。二、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知道感恩懂得尊重呢?
  • 尊重孩子也要分情況,孩子總是胡攪蠻纏,尊重就等於百依百順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育兒理念也越來越先進,尊重孩子也被父母認可。我們都知道,在以前那個年代,父母根本不懂得尊重孩子是什麼。而現在很多父母都學習了比較先進的育兒知識,都開始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及內心感受。但是在這個狀況下,不少寶媽都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孩子有時會胡攪蠻纏,這個時候也要尊重他嗎?
  • 楊超越擦鼻涕的紙讓助理用手拿,網友:不尊重人!
    這個爆料被曝光後,不少人表示並不相信,因為如此低素質的行為不應該是一個這麼漂亮的人會幹得出來的,但事實上,楊超越不僅隨地吐痰,她還把剛擦完鼻涕的紙直接遞給自己助理讓對方用手拿,看過這條視頻的眾多網友一致吐槽表示:太不尊重人了!
  • 尊重孩子的自主權
    全網追蹤】   要想讓孩子得到尊重,父母一定要和孩子有溝通。這樣的話,能夠了解孩子當時的所思所想,了解孩子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導孩子的成長!請不要誤以為「他才多大?」「他怎麼可能明白?」請記住,孩子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孩子也有一顆渴求尊重的敏感心靈。負責任地對待和孩子之間的每一件事情,是父母的職責。
  • 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是「尊重」,父母一定要謹記,尊重孩子很重要
    當父母無法尊重自己的孩子時,孩子又怎麼能夠了解到尊重的真正含義呢?所以,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無法學會尊重。而不懂得尊重的孩子,在這個社會中只會處處碰壁,無法成功。否則,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只會關上自己的心門,不願再與父母溝通。
  • 讓孩子在尊重中成長
    ·派克說過:「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給孩子一個自主的權利,教會他選擇了就要負責。聰明的媽媽會善於抓住機會,讓孩子有決定意願的權利,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權利,讓他們從小就養成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的良好習性。
  • 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
    許多父母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的孩子有什麼人格呢?其實小孩子也渴望尊重,怎麼會沒有人格呢?所以,認為幼兒沒有人格的父母,就不會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所謂人格是人能作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不尊重人格就不尊重人家的權利和義務,也就是父母必須認識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 尊重別人的勞動是美德:讓這種尊重成為孩子的習慣
    我們尊重別人的勞動麼?隨手一丟的食品袋,身後是環衛工人拿著掃把四處掃;興致勃勃的踩倒一片莊家去拍照,接著是農民在頂著太陽的暴曬在補苗;滿懷激情的在景區牆上大筆一揮,接著是工作人員在一點一點在擦掉。。。期待日後不是教育部在號召,而是學校和家長能注重讓孩子們養成尊重別人的勞動的習慣。
  • 給孩子一個被尊重的環境
    這當然與美國的文化有關 ,他們倡導每個人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包括孩子在內,他們一直在被尊重的環境中長大,不僅學校如此,父母對孩子也尊重有加在學校裡,老師對侍優等生和差生一視同仁,尤其要顧忌差生的感受,在家庭當中,父母說錯了話,辦錯了事,也一定會向孩子倒歉。
  • 家長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別煩惱,要這樣尊重孩子
    為人父母不僅僅是教你的孩子對與錯、好與壞、健康與健康,隱私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尊重。十幾歲的孩子也會在日記中寫下的養育之道,不僅僅是教孩子對與錯、好與壞、健康與健康,它也是關於「尊重」,對於孩子來說也應該有自己的隱私權。
  • 如何引導孩子尊重秩序和規律?
    一旦我們為自己的堅定贏得了孩子的尊重,同時也尊重了孩子,就很容易引導孩子發展對秩序和規律的尊重。如果我們過分保護孩子,他無法體驗不尊重規律的後果,那麼他就不會尊重秩序和規律。孩子生活在這個世界裡,需要學習尊重自然法則。我們無法通過說教讓孩子學會怎麼保持自行車的平衡,他只能從實際經驗中學習。我們給車子加訓練輪以幫助孩子,但是掌握平衡技術的是孩子自己。所以,在任何需要尊重秩序和規律的領域,孩子都需要從實踐和經驗中學習——從行為中,而不是從語言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