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題材影視劇惹爭議,誰能討要名譽權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關鍵詞名人題材人格權●概述以名人事跡為原型的影視劇是影視劇的一個類型,因為人物的知名度、代表性等往往容易受到觀眾更多的關注。一直以來,引起反響的名人題材電影時有呈現,而影視劇改編的種種糾紛也隨之而來。比如,京劇研究家齊如山家人要求柏林電影節撤銷《梅蘭芳》的參賽權;霍元甲後人不滿電影《霍元甲》中的滅門情節,狀告主演及片方……如何界定「正當的藝術創作」與「侵犯名人名譽權」的界限?名人傳記片需要誰的授權?名人後代究竟能否代表先人討要名譽權?民法典對部分問題進行明確。
-
《民法典》下真人真事改編影視劇的法律問題
近年來,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視作品越發密集地出現在觀眾視野裡,如《人民的名義》、《中國女排》、《湄公河行動》、《我不是藥神》等口碑與票房雙豐收,再度堅定了市場對真人真事改編題材的信心。一、影視劇名譽權侵權的相關規定影視劇名譽權侵權,尤其是關於真人真事改編影視劇的名譽權侵權的相關規定,在《民法典》出臺前,是這樣規定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九條第二款規定:描寫真人真事的文學作品
-
催收者侵犯了借款人的隱私權與名譽權後該怎麼辦?網友:趕緊投訴
在P2P網貸行業,貸款逾期的後催收問題一直困擾著部分借款人,尤其當部分平臺的催收者使用暴力催收時候,更加讓一些貸款逾期的借款人的內心有點崩潰,而且當部分暴力催收者侵犯了借款人的隱私權與名譽權後更是如此,對於該類遭遇有些人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該怎麼應對該現象,那麼,催收者侵犯了借款人的隱私權與名譽權後該怎麼辦
-
辭退也能侵犯名譽權?
關注公眾號「講僱事」,乘風破浪~辭退也能侵犯名譽權?【真實案情】A公司總經理梁某於2009年10月轉崗為該公司顧問,並在2012年1月被選為當地人大代表。2012年7月16日,A公司作出辭退梁某的決定,並於7月17日在當地晚報上以四分之一頁面刊登聲明。
-
100秒法律小課堂|名譽權被侵犯應該怎麼辦?
12月7日,《100秒法律小課堂》第六期邀請北京市京師(德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魏新義為大家解析:名譽權被侵犯應該怎麼辦?
-
別把侵犯幼兒名譽權不當回事
法律底線不容觸碰,特別是在關乎兒童權利保護方面,法律應是不可逾越的高壓線 艾毅幼兒園發公開信稱其園5歲男孩小健(化名)有「特殊兒童傾向」,被小健母親以侵犯名譽權告上法院,在一審駁回訴訟請求後,小健母親選擇上訴。
-
發短視頻侵犯他人名譽權 賠禮又賠錢!
法院認為:被告在其註冊的抖音短視頻中附原告的照片,發布的內容中出現「陪人睡覺」、「不認帳」等不良評價字眼,可知被告在主觀上有損害原告名譽的故意,在客觀上也實施了侵害原告名譽權的行為,造成了原告生活上的困擾,對原告的人格尊嚴、社會評價均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朋友圈內詆毀對方產品質量是否侵犯名譽權?
原告認為被告馮某發布的內容,已經對原告某公司聲譽造成影響,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雙方由此涉訴。【分歧】本案中,馮某在朋友圈內詆毀對方產品質量是否侵犯名譽權?且馮某存在侵權的主觀惡意,造成了原告某公司社會評價的降低和公眾對原告某公司產品的不信任感,其行為能夠認定侵犯了原告某公司的名譽權。【管析】名譽,是指人們對於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幹、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民法總則》第109條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
揭露學術不端,是否侵犯名譽權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 ●關鍵詞學術不端 論文抄襲 檢舉揭發 名譽權●概述近年來,關於抄襲、買賣論文等學術不端的例子頻頻曝光。那麼在揭露學術不端過程中,如何保護名譽權不受損害,值得反思。●案例某高校學生王某在參評獎學金時,懷疑競爭對手趙某的學術論文有抄襲、造假嫌疑,於是在社交媒體散發趙某花錢找「槍手」代寫論文的消息。事件持續發酵,學校得知後,經查證發現,趙某存在學術不規範現象,論文存在過度引用的問題,學校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撤銷了其獎學金評選資格。
-
發手機簡訊誹謗他人 是否侵犯名譽權?
韓某認為,魏某捏造事實,對韓某進行造謠、誹謗、誣陷,侵害了其名譽權,故訴至法院。 【分歧】 本案中,魏某通過手機發簡訊誹謗韓某拿回扣是否侵犯了名譽權?存在以下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魏某捏造事實,通過手機發簡訊誹謗韓某拿回扣,並且單位領導也已經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貶低和詆毀了韓某的聲譽,存在侵權的主觀惡意,造成了韓某社會評價的降低,其行為能夠認定侵犯了韓某的名譽權。 第二種意見認為,手機簡訊不同於微信朋友圈,簡訊內容是點對點發送,並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公開傳播。
-
吃包子給差評侵犯名譽權?聽聽律師怎麼說
吃包子給差評侵犯名譽權?律師這樣說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2日電 (付玉梅)「你攤上大事了,狗不理報警了!」近日,微博上一則探訪王府井狗不理餐廳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餐廳隨即在網上發布聲明,稱視頻發布者侵犯了餐廳名譽權,餐廳已報警處理。 12日中午,中新經緯記者來到視頻裡的王府井狗不理餐廳,店裡坐滿了用餐的食客。
-
微信群內辱罵群友侵犯名譽權?
那麼,在微信群內發布辱罵他人信息是否構成侵犯名譽權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規定:「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
蘇州一公司創始人被判侵犯名譽權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對這起名譽權糾紛案依法判決,韓某公開道歉並賠償原告大河公司經濟損失5萬元。後被告不服提起上訴,被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駁回,維持原判。大江公司與大河公司屬於同業競爭關係,雙方投資人及專利事項均有所重合。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關於侵犯名譽權和隱私權的區別
在各地市考試當中,有關名譽權和隱私權區別的考查是比較常見的。對於這個知識點的考查,難度中等,主要考查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及理解。一般而言,需要對該知識點進行一定深度的理解,通常會以案例的形式來考查這一內容,這就要求大家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掌握。那麼,關於這一內容你是否已經掌握了呢?
-
【典型案例】微信群發布誹謗言論,侵犯名譽權依法擔責
微信群發布誹謗言論侵犯名譽權依法擔責 ——蘭世達公司、黃某某訴趙某名譽權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2020年10月9日發布)指導案例143號認定微信群中的言論構成侵犯他人名譽權,應當符合名譽權侵權的全部構成要件,還應當考慮信息網絡傳播的特點並結合侵權主體、傳播範圍、損害程度等具體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2. 不特定關係人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間屬性,公民在此類微信群中發布侮辱、誹謗、污衊或者貶損他人的言論構成名譽權侵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
高鐵吃泡麵男子是否侵犯了罵人女子的肖像權和名譽權?
看到不少人討論,說男子吃方便麵本身沒錯,但把視頻發到網絡,就侵犯了別人的肖像權和名譽權等。我說說這個話題吧。1.擅自將讓人照片發布在網絡,是否屬於侵犯肖像權的行為?對於侵犯肖像權而言,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也就是說,根據《民法通則》,所謂的侵犯肖像權,必須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使用公民肖像的行為。
-
業主在群裡攻擊他人,被判定侵犯他人名譽權
因此,在微信等網絡平臺上,造謠、散播虛假消息,或是無證據侵犯他人名譽,依舊要受到法律的懲罰!近日,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由微信群聊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件……案 情 簡 介張某與王某均系江蘇省無錫市某小區業主,張某曾擔任該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該小區有3700餘戶業主,建立了多個業主微信交流群。
-
發短視頻侵犯他人名譽權 黔南多人被判賠禮又賠錢...
近日,惠水縣法院大數據審判庭就審理的三起涉及利用抖音、微信平臺發布不實信息侵犯他人名譽權案進行公開宣判,案件被告不僅被判賠償損失,還被判要求在對應的平臺上進行公開賠禮道歉,輸錢又輸人。案例一:原告王某某與被告李某某名譽權糾紛案案件經過:原、被告原系情侶關係,後因雙方發生矛盾導致分手。
-
空姐被丈夫公開出軌聊天記錄後停職,構成侵犯名譽權嗎?
空姐李某將自己的丈夫告到了法院,理由是侵犯其名譽權。在她看來,這段時間遭遇到的倒黴事,都是丈夫楊某造成的。起因在於楊某發現李某和別人的曖昧聊天記錄後,一氣之下截圖發到了親友群,還向李某的單位舉報她出軌。事情越鬧越大,李某還被停了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