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退也能侵犯名譽權?

2021-01-07 金柚網

作者 / 楊小魚

上得了法庭,出得了現場,一個深諳僱主法律知識且身經百戰的法務天團,用詼諧的語言、有趣的「僱事」助您甄別潛在法律風險,尋找有效的應對策略。

這裡有酒有僱事,還有為你護航的詩和遠方。關注公眾號「講僱事」,乘風破浪~

辭退也能侵犯名譽權?

【真實案情】

A公司總經理梁某於2009年10月轉崗為該公司顧問,並在2012年1月被選為當地人大代表。

2012年7月16日,A公司作出辭退梁某的決定,並於7月17日在當地晚報上以四分之一頁面刊登聲明。

聲明內容為:「經2012年7月16日我公司董事會、經營班子成員研究決定:鑑於梁某嚴重違反公司規定,現根據公司《員工手冊》的相關規定,給予辭退。自2012年7月16日起執行。自本聲明發布之日起,其發生的一切行為均與我公司無關。」

梁某通過該報紙得知辭退決定,訴至法院。一、二審法院均認定A公司違法解除。

之後,梁某向法院起訴,要求A公司承擔侵犯名譽權的責任,刊登道歉聲明及賠償其經濟損失與精神損害。

【庭審主張】

梁某:公司侵犯了我的名譽權,理由如下:

1.公司是違法解除,公司將該辭退決定刊登於報紙上,嚴重損害了我作為勞動者和人大代表的名譽和社會聲譽;

2.公司主張的曠工、未按時出勤等,與法院判決所認定的事實不符,我不存在這些行為。

3.公司未通知本人就登報公開,存在主觀惡意。

4.我是人大代表,意味著這個辭退決定的影響時間更長,影響範圍更廣。

A公司:我們沒有侵犯員工名譽權,理由如下: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的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對其管理的人員作出的結論或者處理決定,當事人以其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我司與梁某的糾紛屬於內部事務,人民法院不應受理。

2.我司刊登該決定是為了避免梁某以我司名義繼續活動,是正當的;

3.登報公開屬於用人單位自主權,依據未按時出勤事實作出決定,所刊登決定也未作出實質評價,不具有違法性;

4.未使用貶損、侮辱、誹謗等語氣,我司是基於梁某曠工事實作出的決定,主觀上無過錯。

5.梁某未證明其名譽受損和社會評價降低,所謂的名譽權受損是個人主觀情感體驗;

6.梁某作為市人大代表的名譽、地位並未受到任何損害,人大代表身份不能作為索賠依據。

【裁判態度】

一審法院:

1.A公司未給予梁某合理的申辯期,逕行將辭退決定登報公開,且使用了含義不明確的「嚴重違反公司規定」的措辭,該辭退行為系違法解除。A公司將內部爭議擴大到外部,超出了正常管理權限和影響範圍;

2.梁某轉任A公司顧問已屆三年,不可能再以A公司名義在外活動;

3.梁某作為人大代表,具有一定的聲譽和社會地位。

綜上,A公司構成侵犯名譽權。

二審法院:

另案判決已認定系違法解除,且雙方明知彈性上班,所以辭退決定中「梁某嚴重違反公司規定」屬於不實言辭;該不實言辭經過本地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報刊用四分之一版面刊發,超出了用人單位正常的用工管理範疇和合理影響範圍,依照一般之社會觀念,確實會對梁某的社會聲譽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A公司構成侵犯名譽權。

【知識拓展】

Q1:誰享有名譽權?

A1:《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Q2:怎麼認定侵犯名譽權呢?

A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第七問:侵害名譽權責任應如何認定?

答: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

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因新聞報導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案例來源】

中國裁判文書網

相關焦點

  • 別把侵犯幼兒名譽權不當回事
    法律底線不容觸碰,特別是在關乎兒童權利保護方面,法律應是不可逾越的高壓線  艾毅幼兒園發公開信稱其園5歲男孩小健(化名)有「特殊兒童傾向」,被小健母親以侵犯名譽權告上法院,在一審駁回訴訟請求後,小健母親選擇上訴。
  • 揭露學術不端,是否侵犯名譽權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 ●關鍵詞學術不端 論文抄襲 檢舉揭發 名譽權●概述近年來,關於抄襲、買賣論文等學術不端的例子頻頻曝光。那麼在揭露學術不端過程中,如何保護名譽權不受損害,值得反思。●案例某高校學生王某在參評獎學金時,懷疑競爭對手趙某的學術論文有抄襲、造假嫌疑,於是在社交媒體散發趙某花錢找「槍手」代寫論文的消息。事件持續發酵,學校得知後,經查證發現,趙某存在學術不規範現象,論文存在過度引用的問題,學校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撤銷了其獎學金評選資格。
  • 發短視頻侵犯他人名譽權 賠禮又賠錢!
    法院認為:被告在其註冊的抖音短視頻中附原告的照片,發布的內容中出現「陪人睡覺」、「不認帳」等不良評價字眼,可知被告在主觀上有損害原告名譽的故意,在客觀上也實施了侵害原告名譽權的行為,造成了原告生活上的困擾,對原告的人格尊嚴、社會評價均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朋友圈內詆毀對方產品質量是否侵犯名譽權?
    原告認為被告馮某發布的內容,已經對原告某公司聲譽造成影響,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雙方由此涉訴。【分歧】本案中,馮某在朋友圈內詆毀對方產品質量是否侵犯名譽權?且馮某存在侵權的主觀惡意,造成了原告某公司社會評價的降低和公眾對原告某公司產品的不信任感,其行為能夠認定侵犯了原告某公司的名譽權。【管析】名譽,是指人們對於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幹、聲望、信譽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民法總則》第109條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 吃包子給差評侵犯名譽權?聽聽律師怎麼說
    吃包子給差評侵犯名譽權?律師這樣說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2日電 (付玉梅)「你攤上大事了,狗不理報警了!」近日,微博上一則探訪王府井狗不理餐廳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餐廳隨即在網上發布聲明,稱視頻發布者侵犯了餐廳名譽權,餐廳已報警處理。  12日中午,中新經緯記者來到視頻裡的王府井狗不理餐廳,店裡坐滿了用餐的食客。
  • 發手機簡訊誹謗他人 是否侵犯名譽權?
    韓某認為,魏某捏造事實,對韓某進行造謠、誹謗、誣陷,侵害了其名譽權,故訴至法院。  【分歧】  本案中,魏某通過手機發簡訊誹謗韓某拿回扣是否侵犯了名譽權?存在以下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魏某捏造事實,通過手機發簡訊誹謗韓某拿回扣,並且單位領導也已經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貶低和詆毀了韓某的聲譽,存在侵權的主觀惡意,造成了韓某社會評價的降低,其行為能夠認定侵犯了韓某的名譽權。  第二種意見認為,手機簡訊不同於微信朋友圈,簡訊內容是點對點發送,並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公開傳播。
  • 名人題材影視劇侵犯名譽權怎麼辦?
    法律視角【名人題材影視劇侵犯名譽權怎麼辦?】四川省攀枝花市東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鄧春梅:名人題材電影通常是對在一個領域或一個行業中具有較高知名度人士,根據其原型人物的生平事跡進行改編製作的影視作品。這些人物原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這種知名度往往是積極的、健康的,並已獲得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
  • 微信群內辱罵群友侵犯名譽權?
    那麼,在微信群內發布辱罵他人信息是否構成侵犯名譽權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規定:「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 蘇州一公司創始人被判侵犯名譽權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對這起名譽權糾紛案依法判決,韓某公開道歉並賠償原告大河公司經濟損失5萬元。後被告不服提起上訴,被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駁回,維持原判。大江公司與大河公司屬於同業競爭關係,雙方投資人及專利事項均有所重合。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關於侵犯名譽權和隱私權的區別
    在各地市考試當中,有關名譽權和隱私權區別的考查是比較常見的。對於這個知識點的考查,難度中等,主要考查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及理解。一般而言,需要對該知識點進行一定深度的理解,通常會以案例的形式來考查這一內容,這就要求大家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掌握。那麼,關於這一內容你是否已經掌握了呢?
  • 業主在群裡攻擊他人,被判定侵犯他人名譽權
    因此,在微信等網絡平臺上,造謠、散播虛假消息,或是無證據侵犯他人名譽,依舊要受到法律的懲罰!近日,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由微信群聊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件……案 情 簡 介張某與王某均系江蘇省無錫市某小區業主,張某曾擔任該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該小區有3700餘戶業主,建立了多個業主微信交流群。
  • 空姐被丈夫公開出軌聊天記錄後停職,構成侵犯名譽權嗎?
    這起案件有兩個主要值得討論的點,一個是丈夫把聊天記錄公布到群裡和舉報出軌,是否構成侵犯名譽權?另一個是,丈夫能以此為由起訴離婚嗎?如果是真實事件發布,則不構成名譽權侵害。可以見得,是否構成名譽侵權,就要看發布的有關信息是捏造的虛假信息還是真實事件,先不管李某是不是真的婚內跟別人曖昧了或出軌了,只要聊天記錄不是虛假製作的,就屬於是真實的信息。並且,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有,行為人主觀有過錯、行為人行為違法、存在損害後果、損害後果與違法行為之間有因果聯繫。
  • 【典型案例】微信群發布誹謗言論,侵犯名譽權依法擔責
    微信群發布誹謗言論侵犯名譽權依法擔責 ——蘭世達公司、黃某某訴趙某名譽權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2020年10月9日發布)指導案例143號認定微信群中的言論構成侵犯他人名譽權,應當符合名譽權侵權的全部構成要件,還應當考慮信息網絡傳播的特點並結合侵權主體、傳播範圍、損害程度等具體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2. 不特定關係人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間屬性,公民在此類微信群中發布侮辱、誹謗、污衊或者貶損他人的言論構成名譽權侵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 高鐵吃泡麵男子是否侵犯了罵人女子的肖像權和名譽權?
    看到不少人討論,說男子吃方便麵本身沒錯,但把視頻發到網絡,就侵犯了別人的肖像權和名譽權等。我說說這個話題吧。1.擅自將讓人照片發布在網絡,是否屬於侵犯肖像權的行為?對於侵犯肖像權而言,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也就是說,根據《民法通則》,所謂的侵犯肖像權,必須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使用公民肖像的行為。
  • 武漢小夥用微博等誹謗他人 被判侵犯名譽權
    武漢小夥用微博等誹謗他人 被判侵犯名譽權 被害人起訴後,武漢中院二審判決行為人侵犯名譽權,並賠償精神損失1萬元。為此,小敏夫婦曾找到劉全單位領導反映情況,甚至一度報警,都沒能解決問題。  2012年9月,小敏夫婦起訴至武昌區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劉全停止侵害並賠償精神損失1.2萬元。
  • 催收者侵犯了借款人的隱私權與名譽權後該怎麼辦?網友:趕緊投訴
    在P2P網貸行業,貸款逾期的後催收問題一直困擾著部分借款人,尤其當部分平臺的催收者使用暴力催收時候,更加讓一些貸款逾期的借款人的內心有點崩潰,而且當部分暴力催收者侵犯了借款人的隱私權與名譽權後更是如此,對於該類遭遇有些人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該怎麼應對該現象,那麼,催收者侵犯了借款人的隱私權與名譽權後該怎麼辦
  • 法官提醒:網上「掛人」極有可能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法官助理潘昌認為,雖然網民的「掛人」行為能逞一時口舌之快,但極有可能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掛人」是網絡詞語,是指網民發帖公開某人的言行及身份。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名譽權和隱私權,患者也不能例外。因此,在防疫期間,將患者的個人私密信息發布至網上並大肆評論,可能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潘昌介紹,侵犯名譽權要求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侮辱、誹謗等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並為第三人知悉。
  • 【民法典專欄·案例】鄂溫克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微信侵犯名譽權案
    後原告以其名譽權受損為由訴至法院。法院認為,微信群因其能夠及時搭建多人共享的社交平臺,屬公共場合。被告在公共場所辱罵原告,造成原告名譽受損,其行為構成名譽侵權。但鑑於雙方是親屬關係,法官耐心交流,從法律、親情的角度去溝通,被告當即同意在與原告共同所有的家族微信群裡公開道歉,隨後雙方圓滿達成和解。
  • 王一博方起訴網友侵犯名譽權 要求對方道歉賠償
    原標題:王一博方起訴網友侵犯名譽權 要求對方道歉賠償新浪娛樂訊9月14日,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發微博表示受樂華公司的委託,以涉嫌侵犯王一博的名譽權為由,對發布有關王一博誹謗言論和侮辱言辭的微博用戶起訴至法院,目前案件處於「已登記」狀態。
  • 微信群內辱罵群友是否構成侵犯名譽權?
    那麼,在微信群內發布辱罵他人信息是否構成侵犯名譽權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七條規定:「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以書面或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