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作為一名編輯,寫稿之餘我還要不斷了解和學習國內外最新技術。在IT行業越久,就越羨慕那些外語好的同事,不單是因為他們總是第一時間把外網的信息扒過來搶個頭條,更關鍵的是他們還有大把優先出國參加各類國際大型展會的機會。
今年老闆也放話了,說讓我去參加下一屆的CES,我欣然答應。可是想想自己從小到大都沒及格過的外語,心裡又開始打起了鼓。好在市面上還有翻譯機這種東西存在,據說能讓我一機走遍天下。如何最大化發揮翻譯機的價值?或許不少人像我一樣,考慮到翻譯機不是生活的必須品,使用場景無非是與外國友人交流或者出國時可用,因此誰願意花好幾千買來閒置呢?
但是真正用過以後才發現,這個東西還真香!
1. 有了它,從此就再也沒有「生肉」視頻
無意中發現現在訊飛的翻譯機擁有了一個「同聲字幕」的功能,可以在我看外語直播/視頻時,實時且同步的在電腦上生成中英文字幕。
這個功能對我來說就很有用。像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同事經常會去外網扒一些「生肉」視頻/直播,翻譯成中文來撰寫資訊,而我這種外語不好的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去賺這種流量。 不過,這個工作即使交給外語非常好的同事來做,其痛苦程度也是遠超整理中文採訪錄音稿的。
↑實時翻譯,同聲字幕gif
而「同聲字幕」直接改變了我的工作流程。比如近日外網蘋果發布會直播的內容,官方沒有中文字幕,但我通過翻譯機的這個功能就可以實時在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查看同期聲字幕,不用擔心漏聽誤聽,並且是中英文雙語字幕同時顯示,不用再跟據英文去自己進行翻譯,因此連我這種英語白痴也能搶到第一手的新聞了。
工作之餘,也要追劇,最新美劇沒有字幕卻只能看個熱鬧。似乎有「同聲字幕」的存在以後,即使美劇還沒有翻譯出官方字幕,我也能超前追美劇,劇透給同事它不香嗎?
↑實時翻譯,同聲字幕gif
很多人評論說訊飛翻譯機有字幕延遲,但小編實際使用卻發現延遲時間還不到1秒,你和別人交流,也不至於不給對方1秒的反應時間吧?並且在識別和翻譯的過程中,機器會根據當前語義及時修正字幕,內容更加準確,斷句也更合理,符合閱讀和理解的習慣。
想要實現「同聲字幕」,操作也十分簡單,我用了我的筆記本來測試這個功能。只需使用數據線將訊飛翻譯機3.0連接到一臺Windows電腦上,連接後會自動安裝一個驅動,然後打開「同聲字幕」程序,電腦屏幕下方就會出現雙語字幕顯示框。
有了這臺翻譯機,突然就又重新燃起了我對外語學習的熱情!
2.哪裡不懂拍哪裡
以前我們查英文資料遇到許多看不懂的單詞時,第一反應就是去查詞典,現在網際網路發達了可以直接在網上搜索,方便了很多。但是真讓我去啃生詞量上千的資料或者書籍的時候,一個一個詞敲到百度裡,手也會吃不消的。 現在OCR拍攝掃描翻譯倒是很普及,不少手機翻譯APP上都有這個功能,哪兒看不懂用手機拍一下,過一會兒就能在屏幕上顯示出中文。 不過手機APP通常需要聯網才能進行翻譯,翻譯機則可以中英離線翻譯,並且還可以根據語境進行準確翻譯。
值得一提的是,訊飛翻譯機的拍攝翻譯功能還會根據原有排版將中文翻譯「貼」到原先的位置,方便我們對照參考,當然拍照翻譯結果也可以觸摸放大觀看。翻譯機到底能有多準確?
音譯轉換+翻譯體驗
我們出差有工作在身的職場人在國外絕對避免不了要和外國人溝通。而翻譯機存在至今的最核心價值,就在於它可以充當成 「翻譯官」的角色,幫助我們與外國人進行面對面的無障礙交流。而要保證不出現「雞同鴨講」的尷尬情況,首先得保證翻譯機能「聽」準我們的話,其次還要「譯」得準。
首先說下大多數翻譯機的工作原理,像我手頭這臺訊飛翻譯機3.0的操作邏輯就類似於對講機。當我要說中文的時候,需按住紅色按鍵,說完鬆手,隨後它就會自動翻譯出外文並直接語音播報出來。同理,當外國人要說話的時候,我們只需按住藍色按鍵,隨後鬆手即可翻譯成中文,使用起來特別簡單,易上手。
中轉英gif
英轉中gif
翻譯機機身上的三個實體功能按鍵布局很簡約,而且在翻譯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作用,正因為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所以比觸屏虛擬鍵更好操作。因此也更方便父母輩這些年齡比較大不精通數碼產品,甚至是視力有障礙的用戶去使用。下面我們來說說最為核心的聽、譯能力以及翻譯準確性如何。
1.聽譯能力體驗
有過「訊飛聽見」的使用體驗作為基礎,我自然對訊飛翻譯機3.0的語音轉寫能力抱有著很高的期望值。我的普通話還算比較標準(二甲水平),那麼應該對翻譯機的語音轉寫能力構不成威脅。
實測普通話的轉譯結果很完美。
更沒想到,居然還能把我蹩腳的英語口語準確地翻譯回中文。
那如果我是一個普通話不太標準,或是以說方言為主的用戶怎麼辦呢?於是我請來了會粵語的同事測試了一番,發現竟也沒難倒它。
原來,訊飛翻譯機3.0本身就擁有識別國內包括粵語、四川話、河南話、山東話、東北話五種方言的能力。因此就算普通話有點口音也不會影響到它的判斷,直接就可以翻譯成英語。而且它還可以實現粵語與普通話互譯,以及藏語、維語與漢語的離線互譯,因此它還可以成為幫助我們遊遍國內大江南北的利器。
其實就整個操作體驗來看,最令我震驚的還是它的轉寫速度。當我說完話鬆開按鍵以後,大概不到1秒的時間內,翻譯好的文本和語音播報就出來了,速度非常快,因此兩個人用它進行翻譯交流的節奏就更容易把控。
↑長段語音快速翻譯gif
2.翻譯精準度體驗
「聽得準」保證了它不會曲解我們的意思,那麼其次還要看它翻譯的準不準,否則還是會把錯誤的信息傳遞給國外友人而造成誤會。
翻譯方面,許多翻譯機本身在非聯網狀態下就可以使用,而訊飛翻譯機3.0支持中文與英、日、韓、俄、法、西六國語言的離線翻譯,這也是它區別於一般手機翻譯APP的一點——可以在無網絡狀態下正常工作。
在離線狀態時,我發現簡單的日常交流場景中,它的翻譯準確度也很高,沒有「驢唇不對馬嘴」的情況出現。
↑離線翻譯,日常交流無誤
另外它也可以連結wifi熱點或插入手機sim卡連接網絡,在聯網狀態下它目前它支持58個國家/地區語言和中文之間的語音轉譯,非常強大。
並且在聯網的情況下,它講擁有更多的詞庫,因此翻譯結果也比離線更為精準。像是專業術語甚至是各種詩詞、俚語能翻譯到位。
↑專業術語翻譯
例如「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在離線狀態下會被直譯成「每一片烏雲都有一線希望」,而聯網狀態下就信達雅地正確地翻譯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英文諺語翻譯,左離線,右在線。
不過即使是在線翻譯的狀態下,其中還是存在有一些「漏網之魚」。舉例來說,像「Sleep on it」這類使用頻率較低的短語/俚語就被直譯成「睡上面」(應該為『考慮一下』)了,不過好在可以上報錯誤翻譯,隨後訊飛會工作人員會進行正確翻譯補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訊飛翻譯機3.0有一個「行業翻譯官」功能,實現了醫療、外貿、體育、金融、能源、計算機、法律、電力等熱門行業的覆蓋,方便了特定群體進行準確而專業的外語交流。
最後來說說為什麼我需要一臺翻譯機,因為它比手機翻譯app更能滿足我工作上的需要。 首先,我們會經常給行業大咖做採訪,但每次採訪完整理錄音稿時都很頭疼,因為往往一個30分鐘的採訪錄音,如果是人工邊聽邊轉成文檔的話,通常沒有2小時是做不完的。後來我發現「訊飛聽見」平臺能自動把音頻轉成文檔,用過以後感覺轉寫準確度很高(或許是因為科大訊飛是專業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的公司),確實幫我減了不少工作量。
↑訊飛聽見轉寫平臺
其次,公司使用的會議系統上有一個中外翻譯功能,也是由科大訊飛所提供的,翻譯準確度也很高,甚至那些行業內專有名詞都能準確翻譯出來。綜上兩點,就轉寫和翻譯能力上來看,我對科大訊飛是比較有好感的。相比很多手機APP翻譯平臺質量就參差不齊了。
↑支持訊飛翻譯功能的會議系統
1.拾音能力
翻譯機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人聲轉譯,而這個功能需要兩個步驟,一聽,二譯。 在「聽」這個環節中,絕大多數手機也是敗下了陣。因為手機的麥克風往往只能清晰拾取近場範圍的聲音,如果你剛好遇到一個不是非常熱情的陌生人,那麼把手機放到別人嘴邊去進行翻譯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訊飛翻譯機3.0機身頂部和底部分別有兩顆麥克風,總共四顆的麥克風組成收音矩陣,可以在周圍環境嘈雜的情況下拾取較遠距離的人聲。
我模擬了一個比較嘈雜的室外場景,我用音響播放歌曲達70分貝(車水馬龍街道中的噪音程度),然後測試翻譯機的拾音功能,發現它依然可以準確捕捉到我和對面進行交流者的人聲。
2.易用性
翻譯機轉為翻譯場景而設計,剛剛我也提到了,它機身小巧,並且內置多個實體功能鍵,就是考慮到易用性而做出的設計,在特定場景用起來絕對比手機方便許多。
3.翻譯速度
在實際使用中,我感覺翻譯速度確實非常快,聯網條件下不到1秒就可以呈現翻譯結果。
4.收費
訊飛3.0售價3000多元,看似有些昂貴,但其實這個錢買的不光是一個硬體,而是買了訊飛的永久升級等各項服務,對於能頻繁使用到這些功能的我來說,這筆投資還是非常划算的。相比起來網上的許多翻譯APP大多都要收取費用。有些軟體是包月,有些軟體是按翻譯時長計費,就我個人而言,還是認為買一個翻譯機更加划算。總結:翻譯機是一個強技術導向、強應用場景的產品,這意味著產品背後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而消費者主要看重的是翻譯機在不同場景是否好用,實測反饋不管是在「聽」還是「譯」,它的表現力都是卓越的。 而同聲字幕等功能的加入也擴充了這類產品的使用場景,即使在國內場景下它也有很大的用途,確實能減少我的工作量。總體而言,花費3000多元的價格買一臺能解決語言問題的工具還是很值得的。還好遇到訊飛3.0翻譯機,使我和世界的溝通變得如此簡單。世界精彩,趁年輕,不如就現在多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