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的「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事物上」?(我在大陸看臺灣)

2020-12-20 環球網

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在大陸,常聽到人家講這句話,特別是文藝青年。也許有人知道是來自臺灣的某個廣告,但不確定是哪個廣告。其實,答案是:「統一曼仕德咖啡」,原來的句子是:

想笑,就大聲的笑;

能接吻,就不忙著說話;

穿上最漂亮的鞋跳支舞,

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很走心吧?臺灣的廣告文案是挺牛的,不過現在大陸的廣告也愈來愈多這種走心的文案,而且不輸臺灣。

這支廣告標語,在臺灣榮獲多年廣告金句獎,由於太火,所以在2004年申請「著作所有權」,正式將這句話歸入曼仕德咖啡的資產,也就是說,若要引用這句話當作商業用途就是犯法了的。

其實臺灣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廣告,每年也都會舉辦廣告獎以及廣告金句獎。有一些金句是大陸朋友也耳熟能詳的,例如「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we are family」(信用卡廣告),「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手錶廣告),甚至臺灣的學校課本上都會引用,例如「擋不住的感覺」(麥當勞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烤肉醬廣告)。

在網絡不發達的時代,這些廣告人精心設計出來的廣告詞借著電視、廣播、雜誌、報紙等媒體傳播,雋永而且很有感覺,所以容易成為人人生活中的「成語」。現在網絡太發達了,很多流行語是網友自己造的,有趣是有趣,但很多都很低俗。只能流傳一時,不能像以前的廣告語一樣,能永久流傳下去。

不過,臺灣有很多廣告詞是非常臺灣的,因為使用的是閩南語,例如「系金耶」這是一個奇異果的廣告文案,由於它的果肉是金色的,所以就用「系金耶」,同時「系金耶」的閩南就是「是真的」的意思。所以運用得很奇妙,一下子就被臺灣人記住了,但用在大陸肯定不行。

又例如臺灣啤酒,文案也很火「有青才敢大聲」,這句也必須用閩南語念才行,「青」在閩南語裡是「新鮮」的意思。「敢大聲」用普通話來看也挺彆扭的,但在臺灣是日常語言,就是「了不起」的意思。就是「了不起的人講話才會大聲」,這樣懂嗎?所以這句文案翻譯過來就是「這個啤酒就是新鮮才了不起」。

大陸地方大,也有不同的方言,我也在網上看到了一些方言的廣告,我就不是看得很懂。方言廣告如果只是針對小地方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針對全國,可能沒有啥效果。當然,有一些從方言裡面出來的詞可能大家都知道的也是可以,例如四川話的「巴適」,上海話的「儂」,廣東話裡的「士多俾梨」,有地方特色也很有意思。

我不禁想著:也許有一天統一了,大家也能接受「系金耶」「有青才敢大聲」這些廣告文案了呢?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相關焦點

  • 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文:吳曉波 插畫來源:George Ermos01每個父親,在女兒十八歲的時候,都有為她寫一本書的衝動。現在,輪到我做這件事了。,在臺灣大學的校園裡,夕陽西下中漫步長長的椰林大道,我又問你,你以後喜歡幹什麼?
  •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不,這太功利了!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是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名言。他說,「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你僅僅需要判斷,這次浪費,是否是美好的......」但我覺得,「美好」這個東西太功利,或者說太勢利了。生命需要浪費,生命甚至是需要無聊。在歷史長河中群星閃耀的那些人,其成就的取得,沒有多少是因為在「美好」的事物上浪費生命。事實上,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刻意避開了「美好」這個東西。
  • 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人生,就應該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真正美好的人生,不過是順從自己的本心去生活,去做想做的事,去愛想愛的人,去把生命浪費在最美好的事物上。以下分享一個故事,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人生,就應該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如此,人生就不算虛度。
  • 媽媽爸爸日記:請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在你看來,如果自己當上了收銀員,那該有多爽呀。 後來,我一次又一次地問這個問題,你長大後喜歡幹什麼? 你一次又一次地更換自己的「理想」。有一次是海豚訓練師,是看了戴軍的節目,覺得那一定特別酷,還有一次是寵物醫生,大概是送圈圈去寵物店洗澡後萌生出來的。
  • 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在對於女兒退學這件事上,他有著和大多數家長不同的看法。他在給女兒的信中說,「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現在的90後甚至00後,可以說是第一次有權利、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的一批人。
  • 吳曉波談女兒留學: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那些天,你在郵輪的遊戲機房裡玩瘋了,隔三岔五,就跑來向我要零錢,然後奔去收銀小姐那裡換遊戲幣。在你看來,如果自己當上了收銀員,那該有多爽呀。後來,我一次又一次地問這個問題,你長大後喜歡幹什麼?你一次又一次地更換自己的「理想」。有一次是海豚訓練師,是看了戴軍的節目,覺得那一定特別酷,還有一次是寵物醫生,大概是送圈圈去寵物店洗澡後萌生出來的。
  • 輝哥鐘錶維修技師,我是聊表者,讓我們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鐘錶維修師 輝哥聊手錶不論你喜歡哪種,只要你每天佩戴,只要人人都戴,那麼我的小小願望也就如願了。我們的人生是以時間做為計量單位的,在這有限的時光裡,我們不妨把時間浪費在有意義美好的事物上,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意義。
  • 大陸人看臺灣:九份民宿,一日緣足夠美好!
    曾幾何時,也是這樣在寂靜的深夜坐在地板上靜靜地看一部電影;又已經有多少年沒有去聽一張唱片。當我們已經習慣隨時點開網頁以後,一切由於唾手可得而變得失去了彼時的期待。  這是棟靠山面海的一棟小屋。夜裡,起風了,我聽到了大海最真實的聲音,完全不同於白天遊客喧囂的海岸,不同於自認為再熟悉不過的海濤。
  • 臺灣青年看大陸:「我來對地方了!」
    東北校園生活:「我來對地方了!」今年3月份,就讀於臺灣東海大學生命科學專業的翁安石以一名交換生的身份來到了東北林業大學,體驗大陸北方的校園生活。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慢慢適應,回想起這段3個月的經歷,翁安石直言「來對地方了」。交換第一天在班上自我介紹時的場景,翁安石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 【我在大陸看臺灣】你多久沒有手寫字了?
    &nbsp&nbsp&nbsp&nbsp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錄製原創音頻節目——《我在大陸看臺灣》&nbsp&nbsp&nbsp&nbsp最近我發現了臺灣一個很火的臉書社團
  • 臺灣「文創博士」林昆範在大陸:我看「變」與「辨」
    而入選福建省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讓林昆範的登陸發展不止有衝勁,也多了安心,「不管是這個頭銜的肯定,還是實際的補助,都對我在這裡落地工作,產生了安定性的影響。」林昆範說,登陸發展這些年,親身感受到大陸對於人才的包容,「大陸對於人才引進的前瞻性非常好。」從「31條」到「26條」,包括各省市出臺的實施細則,都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讓他們能夠享受到同等待遇,「我期待著這樣的趨勢不會改變,更期待看到更多優秀人才相聚大陸,為共同的理想打拼。」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4
    ——彼得臺灣人的周到與自覺——卓九成我要對你說:我不是共匪——馬琴琴愛在超商蔓延——李月治民主的虛榮與民主的光榮——章程與臺灣接軌 才能真正談統一 ——巴山蜀水臺灣人規矩文明的原因 ——黎勇你知道我有多愛你嗎?
  • 【我在大陸看臺灣】你知道臺灣的這些「怪字」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在大陸稱呼對方,只會用「你」這個字,不管對方是男是女,都是用這個字。但是在臺灣,除了用「你」,我們還會用「妳」以及「禰」。前者是針對女性,當然,女性我們也會用「你」。後者只針對「神明」(幾乎只針對基督教,其他道教佛教似乎也是不用的),例如,「上帝我愛禰」。
  • 【我在大陸看臺灣】為什麼我聽起來不像臺灣人?
    很多大陸朋友聽我講話,都以為我是大陸人,我說我是臺灣人,他們還不信。因為我說的一口很流利的普通話(當然離京片子還不夠),不像很多臺灣人說的那種「臺灣狗以」,也就是不捲舌的臺灣國語。大陸的朋友還希望我多講一些臺灣腔,我說,我身上有一個開關,只要和大陸朋友講話,我的開關就切換到大陸腔,如果和臺灣人講話,我就自動切換到臺灣腔。
  • 臺灣與大陸,到底誰「不在乎」?
    臺灣《中央日報》今天的一篇文章吸引了筆者關注。文章寫道: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與過去的大選很不一樣。從1996年臺灣第一次開始選舉領導人,大陸就很關心誰來執政,但這一次雖然關心,卻有那麼一股不在乎誰執政的味道。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有很多大陸朋友都喜歡看《讀者》,因為它有很多美文,有深度,文字又雋永,而且也便宜。  但是臺灣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雜誌。就算它是繁體字版。  2011年1月1日起,《讀者》開始在臺灣發行,成為第一本進入臺灣發行的大陸雜誌。據我所知,賣得不好。它的臉書粉絲團,也就只有712個贊。而我之前做過的雜誌,《FHM男人幫》卻有81萬個贊。  為什麼這樣?
  • 呂正惠:就臺灣「學運」對大陸青年人說幾句心裡話
    【臺灣「學運」「歡樂」收場之際,一直不想為臺灣媒體浪費時間的淡江大學呂正惠教授賜稿觀察者網,想要對大陸青年人說幾句心裡話。呂教授何許人也?在上海大學蔡翔教授筆下,「老呂」是有股山野氣的臺灣嘉義「本省人」,愛煙愛酒愛北京。
  • 誠品書店蘇州總監郎正中:有臺灣朋友託我在大陸買書
    誠品書店蘇州總監郎正中:有臺灣朋友託我在大陸買書 2017-04-淘書派對上,2萬本外國原版書籍和臺版繁體書擺滿了整個大廳,吸引了不少讀者前來瀏覽、選購。看著這一幕,郎正中頗為欣慰。  經過28年的發展,臺灣誠品書店已經在大陸、臺灣和香港開設了45家分店。作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大陸開設分店的臺灣書店,誠品書店蘇州的意義自然遠大於書店本身。2016年,誠品共促進了11萬種華文作品、135位作家、藝術家跨海交流。
  • 出書「看大陸」的臺灣「北漂」郭雪筠:現在回臺灣已經不習慣
    她在子論壇「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上以《現在的臺灣青年,已不是昔日的》為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用一個臺灣年輕人獨特視角,講述近幾年在大陸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此前,她用詼諧幽默的筆調書寫海峽兩岸不同的生活方式,最後集結成了《臺北女孩看大陸》一書,不僅在很多生活在大陸的臺灣年輕人群體產生共鳴,更吸引了無數大陸的讀者。
  • 大陸人在臺灣: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只是過客
    中新網10月26日電 臺灣《旺報》26日刊載大陸學生馬軍的文章指出,臺灣和我們想像的,並不完全一樣;臺灣只是一個普通的地方,不管是欣喜過望,還是大失所望,都是我們的錯。  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對於像我這種在大陸的「憤青」來說,存在著一種類似鄉愁的東西。2009年6月8號,我即將大學畢業的時候,曾經寫下這麼一段文字:  「我上輩子是臺灣人,我經常這麼說。如果說我心裡有一片海,我可以去青島讀海洋大學,可以去大連讀海事大學,可以去秦皇島讀燕山大學。然而我還是來廈門了,因為這片海,叫做臺灣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