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對七國集團(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的預期壽命統計中發現日本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都最長;而且婦女的壽命最高。.就死因而言,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和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率最低。相比之下,腦血管病和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相對較高。
但在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的預期壽命在七國中壽命最短,到了60年代末,日本男性的預期壽命突增到最長,70年代中期女性成為最長。儘管其他國家的預期壽命有所提高,但這些排名仍保持不變。2016年日本的平均預期壽命男性為81歲,女性為87歲,創歷史新高。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女性一直享有世界上最長壽群體的稱號。
如果從食物和營養學角度來看日本的這種飲食模式的特點是紅肉攝入量低,魚類、植物食品和無糖飲料的攝入量高,而這些食物被認為與癌症和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率相對較低和肥胖率較低有關
紅肉和魚
在日本,低紅肉、牛奶和乳製品以及較高的魚類和海產品的飲食模式讓飽和脂肪酸的消費量減少,而不飽和脂肪酸的消費量更高。飲食中攝入飽和脂肪酸會增加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但腦血管病的風險則會降低。此外,飲食中攝入的不飽和脂肪酸與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成反比。日本較低的紅肉和較高的魚類消費量使得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相對較低但腦血管病死亡率較高。
大豆和非澱粉蔬菜
大豆主要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消費,是已知具有抗癌作用的異黃酮的唯一來源。在亞洲人群中,異黃酮的攝入會乳房疾病和前列腺癌風險降低。大豆攝入量相對較高可能是日本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死亡率較低的原因。大豆和異黃酮的攝入也與心血管疾病,特別是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的風險成反比。
少糖不加糖綠茶
糖甜味劑和土豆的低消費量,以及綠茶的高消費量(一般不加糖),可能與全球肥胖率降低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和乳腺癌等肥胖相關疾病的發病率降低有關。之前就有研究表明,綠茶的攝入與心血管死亡呈負相關。
膳食多樣性
此外,日本人傾向於食用各種食物,如穀物、蔬菜、水果、魚、肉和牛奶,這種飲食模式可能與日本人的長壽有關。
總之日本人患缺血性心臟病和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死亡率非常低,但腦血管病和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相對較高。日本成為世界上預期壽命最長的原因是傳染性疾病、腦血管病和肺炎的死亡率顯著下降,而這些疾病過去的死亡率很高,並且癌症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則保持在較低水平。不飽和脂肪酸,植物食品,如大豆和非糖飲料,如綠茶,也會降低癌症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在過去,腦血管病和胃癌死亡率極高,可能是由於較高的鹽攝入量和較低的飽和脂肪酸和鈣攝入過多有關。以植物食物和魚類為特徵的日本飲食以及溫和式的西方飲食,如少量的攝入肉類、牛奶和乳製品,可能與日本的長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