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閱藏佛經分類與天台判教的因緣

2021-02-08 閱藏分享


閱藏分享19、大眾閱藏佛經分類與天台判教的因緣

    有位法師最近針對大眾閱藏發了幾篇文章。有一篇說大眾閱藏不應該依唯識宗三時判教做佛經分類。我感覺他這樣說好像缺乏基本佛學知識,或者對大乘經典缺乏基本信仰。三時判教是佛在《解深密經》中講的,依佛說做經典分類有什麼不妥嗎?不知道他是不知道三時判教出自佛說,還是根本不相信大乘經是佛說?

他舉太虛大師的文章,說太虛大師認為三時判教已經過時。我相信太虛大師說過他引用的那些話,但一定是在特定的因緣下說的,有針對的當機眾。太虛大師深通唯識,不可能普遍性的說出三時判教過時之類的話。聖言量怎麼可能過時?這樣斷章取義的引用大師著作,簡直在污衊太虛大師。

這位法師對大眾閱藏的佛經分類也缺乏了解。大眾閱藏佛經分類以三時判教為主幹,但也吸收了五乘佛法、三士道、天台判教等思想。如果他認同天台判教,可以指出還有哪些天台判教的優點需要吸收進來,我們繼續改進;如果指不出來了,那說明他了解的天台判教主要思想已經體現在大眾閱藏佛經分類中了,他還有什麼不滿的呢?不踏踏實實做工作,編個嚇人的題目,說些浮在表面的評論,有啥意思呢?

下面介紹一下大眾閱藏佛經分類與天台判教的因緣。

我自己學唯識為主,但很重視天台判教。2015年底有機會去山東青州廣福寺推廣閱藏,方丈本悟大和尚是法華座主,在天台學人中很有聲望,我就藉機向大和尚請教幾個佛經分類中懸而未決的問題。看過早期大眾閱藏佛經分類的人會知道,早期我把「華嚴部類」排在「法華涅槃部類」之後,因為我直覺認為《華嚴經》的境界更高。我就問本悟大和尚,在天台宗怎麼看《華嚴經》。大和尚說,《華嚴經》是法身大士的境界,當然很高,但還是次第教法,圓教是超次第的(根據記憶,大意如此)。我又問《維摩經》怎麼判,大和尚說了一些術語,我不熟悉,複述不上來,大意也是說不是圓教境界。後來我再讀華嚴和法華部類的經典,慢慢就明白大和尚所說的區別了。所以後來升級時就改成了現在的次第,「華嚴部類」攝入第三時,並在第三時之外另立「法華涅槃時」。

我認為天台宗化法四教「藏、通、別、圓」的藏教可以對應一時教,通教對應二時教,別教對應三時教。所以智者大師所判和《解深密經》大體上是一致的。只不過天台有圓教,圓教肯定不屬於第一時或第二時,按三時判教只能攝入第三時。故二者區別只在把一類經典攝入第三時還是別立圓教。現在的處理辦法已經體現了天台判教的主要思想,但「藏通別圓」不如「第一、二、三時和法華涅槃時」好懂,故未用天台名相。當然,我對天台了解不多,以上看法歡迎天台宗學人批評指正。大眾閱藏佛經分類一致在修改完善,如果有好的意見肯定會吸收進來。

如果天台學人認為現在這個框架不足以體現天台判教思想,也可以拿出一個按天台判教對所有佛經分類編目的方案。大眾閱藏是大眾的事業,佛經分類方案也完全可以有多種。歷史上天台祖師好像並沒有把所有佛經判攝一遍,所以這項工作還是有一定挑戰性的。但我感覺對精通天台的人來說,應該不是很難。按我們前期實踐經驗,最快3個月時間就可以把11部大經之外的全部佛經閱讀一遍,而11部大經的分類本來就很清楚。這樣,有3個月時間,最多半年時間,應該就能拿出一個初步方案了。

2017年8月30日星期三


以下文章和本文相關:

16、大藏經的結構(二)

15、大藏經的結構

14、大眾閱藏5.4版目錄體系

13、五乘法和三時教是什麼關係?

12、把握藏經結構才是閱藏

11、最新經藏目錄體系

10、閱完藏幹什麼?

9、修行是否需要有正見?

8、發菩提心的層次

7、佛說,有七種因緣發菩提心

6、大乘沒學好,中跱闢支佛

5、有般若見才能起菩薩行

4、見地是發心的前提

3、藏經排序的經典依據

2、發菩提心,行__ __道

1、9部講菩薩道次第的經


助印大眾閱藏:

大眾閱藏『助印經書帳號』官方公布

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微信助印。請務必要備註功德芳名。




文/楊新宇


 www.yuezang.org

相關焦點

  • 淺談天台宗的「五時八教」核心判教思想!
    天台宗論02期:天台宗:天台宗的核心判教思想編輯:提挈所問經何謂菩薩能持禁戒?佛言:常能不舍菩提之心 ~思益梵天所問經判教的活動是中國佛教的一個特色。所謂判教者,又稱教判,乃判釋佛陀一代時教之內容。判教亦即是對所有佛經中之各種教義,在內容上作一整理與評介,在地位上作出價值判斷及安排。
  • 兩位「神秘」法師直播揭秘歷史上「首屆安居閱藏」的壯舉!
    正天法師大眾閱藏網主任 他是淡泊的。 當我讓他講講自己的故事時, 他說,不值一提。於是,我改換題目問,弘法路上最讓您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原以為, 回答中總會帶出些個人的艱辛故事,而他的答案卻出乎我意料。「我經常接待信眾,知道他們的渴求與迷茫。
  • 現代佛經傳奇,一部佚失又找回的經,就發生在本世紀
    房山石經閱藏分享50、現代佛經傳奇
  • 寂樂法師:讓更多佛子參與閱藏,得真法義
    本次活動現已開展了59天,僧俗正在閱藏中。為激勵更多的人重視經藏、參與閱藏,特將法師發言編錄如下,以饗讀者。阿彌陀佛,各位與會善信,大家吉祥。在這金秋十月碩果芳香的時候,歡迎大家來到天寧寺。這裡是每一位佛子的故鄉,只要來了,就是回家了。希望大家都能夠身心安住,安心辦道。由於大半年的疫情,寺院應緣關閉。世間的無常更好地提醒我們:當勤精進,如救頭燃。
  • 必讀 | 通達教理的捷徑: 學習分科,更容易理解佛經(附 視頻)
    「分科」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歸納分類的方法,是將一部經文的段落層次、章法結構有序的分類。科判最大的特點是「層級結構」,在粗分的基礎上,細分再細分;像樹一樣,從根部到主幹,再到枝幹、枝末,把整個重點串聯起來就是「大綱」。「綱」是「提綱」,就是提起總繩使網目張開,科判就是「綱要」,散落在文字的內容就是「網目」。正式為經典科判並產生影響的,始於道安大師的「三分判經」。
  • 為您讀好每一部佛經,請收下這200部,見者增福,請收藏並轉發!
    (第一輯第一冊51部+第一輯第二冊81部+第一輯第三冊32部+第一輯第四冊26部+佛門孝經集10部=200部)5.4版大眾閱藏第一輯第一冊(51部)為您讀經大眾閱藏第一輯第一冊目 錄 (51部)(一)本行部類(佛傳)(5部)0496 佛說大迦葉本經(1 卷)
  • 天台宗 ‖ 五時八教 判教之緣起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之所為被稱為「東土釋迦」,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完成了這個偉大的事情,大師根據《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無量義經》等一系列的經典,穿越矛盾與對立的假相,重現了佛法相狀的完整性、思想的統一性、究竟的真實性。
  • 天台八教丨五時八教的名稱由來(一)
    五時是將佛說法按時間上劃分,八教則是從說法的內容與方式上區別。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大小乘經典相繼被譯成漢文,面對數量龐大,內容不一的經典,中國人通過自己的智慧,將之有系統的整理、判釋,這被稱之為判教,五時八教即是判教的一種。
  • 魯迅日記揭秘:那個曾經瘋狂讀佛經的魯迅
    不過,魯迅讀這些書只是讀佛經前的「預習」,真正投入地大量閱讀佛教經典,是從1914年4月開始的。據魯迅日記1914年4月18日:「下午往有正書局買《選佛譜》一部,《三教平心論》、《法句經》、《釋迦如來應化事跡》、《閱藏知津》各一部。」第二天是星期天,他又去有正書局買《華嚴經合論》三十冊、《決疑論》二冊、《維摩詰所說經注》二冊、《寶藏論》一冊,共銀六元四角又九釐。
  • 佛陀弟子第一次結集的原始佛經,在漢地卻長期被判為小乘而忽視
    眾所周知,佛經是由佛陀的弟子們在佛涅槃後,根據佛的講法結集而成的。古代歷史上佛經總共經歷過四次著名的結集。四次結集中尤以第一次結集的經典最具有原始性與根本性。那麼第一次經典結集時的情形是怎樣的?以《雜阿含經》為本的四阿含與首次結集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首次結集的佛經在中國漢地卻被看作小乘,而長期不被重視?
  • 你不肯去讀佛經回向,我該怎麼說,你才能聽得懂
    前段時間,都退了好些群了,反正各人的因緣,佛法畢竟不是通過說服、說教可以走進來的。抱著隨緣、隨順的狀態,我退了那些群,自己在經典上用功著。隨著每天分享讀佛經方面的文章,接引、拉拔學人修學佛法。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又有夥伴要拉我,到一些讀經、持咒、念佛號的群裡,讓我分享。
  • 智者大師的「五時八教」其實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導圖
    我們聽聞到的「五時八教」的判教就是隋朝時期智者大師親自勘定的。智者大師是我們中華佛教當之無愧的祖師。很多人說智者大師開創了天台宗,是為天台宗祖師。其實任何佛教宗派的祖師,胸懷的都是整個佛教,胸懷的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所有教言。那種持有自私狹隘甚至偏執見地的人是不可以稱為祖師的。
  • 佛經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
    其中,經題、翻譯者、正文是佛經的組成部分,文體是佛經的體裁,它們是組成佛經的基本元素。  密教佛經:無法從經題文字上看出內涵的佛教經典,經題形式一般為《ooo教王經》、《ooo陀羅尼》、《ooo儀軌》。
  • 這個夏天去讀經:首屆大學生佛經讀誦體驗夏令營開始報名
    現將《大正藏》中的經藏,重複翻譯的選一善本,整理出294部短篇佛經(二十頁紙以下),裝訂成五冊,其量佔全部佛經總數(453部)的65%,若閱讀完五冊(已有人用一個多月時間閱完),則可對大藏佛經有個大概的認識。今夏,我們又從五冊中遴選了:認識生命,人生歸向,佛門之孝,善惡取捨,離苦得樂等為主題的百部經典的密集聞閱。七天,閱讀百部佛經絕非夢想。
  • 你真的會讀佛經嗎
    此經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和一切眾生皆能成佛等內容,成為天台宗等據以立說的主要典籍,陳隋之際智顗大師依據此經創立了天台宗。第三步是了解經論的篇章結構。篇章結構實際上就是經論的邏輯結構。讀好的作品就像欣賞一座宏偉的大廈。
  • 南哲思享|于洋洋:天台智者三諦說的思想依據
    除了《法華經》,智者在其作品中經常引用的佛經還包括《華嚴經》、《涅槃經》、《般若經》、《維摩詰經》、《楞伽經》、《無量壽經》等大乘經典。因此,智者三諦說的根本思想依據其實是佛陀所證得的究竟實相,智者在誦讀佛經的過程中,根據自身對佛法以及實相的理解,將宇宙人生的真相或世界的究竟真理表述為了「三諦」。
  • 佛經真的很難讀懂嗎? | 引經據典
    其實,如果真想看佛經,應該先由《阿含經》看起,接著看《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般若經》,那麼,我敢保證他絕不會覺得佛教的經典比耶教的《新約》、《舊約》更加難懂而更加使人厭煩。許多人以為耶教的《新約》、《舊約》淺顯易讀,其實,基督徒中,很少有人曾經把《舊約》讀完的,一般他們所謂的查經家,只是教人翻前倒後地斷章取義,牽強附會,如果真的一口氣讀完《舊約全書》,如他不是職業的教士,不是盲目的附從,並且也不是另有目的,那麼,他對信仰即可能發生驚訝和動搖。然而,如想讀完全部《舊約》,實在要一點耐心。不過,《新約》中的四福音,的確是比較易讀的,四福音中也只有〈馬太福音〉寫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