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藏分享19、大眾閱藏佛經分類與天台判教的因緣
有位法師最近針對大眾閱藏發了幾篇文章。有一篇說大眾閱藏不應該依唯識宗三時判教做佛經分類。我感覺他這樣說好像缺乏基本佛學知識,或者對大乘經典缺乏基本信仰。三時判教是佛在《解深密經》中講的,依佛說做經典分類有什麼不妥嗎?不知道他是不知道三時判教出自佛說,還是根本不相信大乘經是佛說?
他舉太虛大師的文章,說太虛大師認為三時判教已經過時。我相信太虛大師說過他引用的那些話,但一定是在特定的因緣下說的,有針對的當機眾。太虛大師深通唯識,不可能普遍性的說出三時判教過時之類的話。聖言量怎麼可能過時?這樣斷章取義的引用大師著作,簡直在污衊太虛大師。
這位法師對大眾閱藏的佛經分類也缺乏了解。大眾閱藏佛經分類以三時判教為主幹,但也吸收了五乘佛法、三士道、天台判教等思想。如果他認同天台判教,可以指出還有哪些天台判教的優點需要吸收進來,我們繼續改進;如果指不出來了,那說明他了解的天台判教主要思想已經體現在大眾閱藏佛經分類中了,他還有什麼不滿的呢?不踏踏實實做工作,編個嚇人的題目,說些浮在表面的評論,有啥意思呢?
下面介紹一下大眾閱藏佛經分類與天台判教的因緣。
我自己學唯識為主,但很重視天台判教。2015年底有機會去山東青州廣福寺推廣閱藏,方丈本悟大和尚是法華座主,在天台學人中很有聲望,我就藉機向大和尚請教幾個佛經分類中懸而未決的問題。看過早期大眾閱藏佛經分類的人會知道,早期我把「華嚴部類」排在「法華涅槃部類」之後,因為我直覺認為《華嚴經》的境界更高。我就問本悟大和尚,在天台宗怎麼看《華嚴經》。大和尚說,《華嚴經》是法身大士的境界,當然很高,但還是次第教法,圓教是超次第的(根據記憶,大意如此)。我又問《維摩經》怎麼判,大和尚說了一些術語,我不熟悉,複述不上來,大意也是說不是圓教境界。後來我再讀華嚴和法華部類的經典,慢慢就明白大和尚所說的區別了。所以後來升級時就改成了現在的次第,「華嚴部類」攝入第三時,並在第三時之外另立「法華涅槃時」。
我認為天台宗化法四教「藏、通、別、圓」的藏教可以對應一時教,通教對應二時教,別教對應三時教。所以智者大師所判和《解深密經》大體上是一致的。只不過天台有圓教,圓教肯定不屬於第一時或第二時,按三時判教只能攝入第三時。故二者區別只在把一類經典攝入第三時還是別立圓教。現在的處理辦法已經體現了天台判教的主要思想,但「藏通別圓」不如「第一、二、三時和法華涅槃時」好懂,故未用天台名相。當然,我對天台了解不多,以上看法歡迎天台宗學人批評指正。大眾閱藏佛經分類一致在修改完善,如果有好的意見肯定會吸收進來。
如果天台學人認為現在這個框架不足以體現天台判教思想,也可以拿出一個按天台判教對所有佛經分類編目的方案。大眾閱藏是大眾的事業,佛經分類方案也完全可以有多種。歷史上天台祖師好像並沒有把所有佛經判攝一遍,所以這項工作還是有一定挑戰性的。但我感覺對精通天台的人來說,應該不是很難。按我們前期實踐經驗,最快3個月時間就可以把11部大經之外的全部佛經閱讀一遍,而11部大經的分類本來就很清楚。這樣,有3個月時間,最多半年時間,應該就能拿出一個初步方案了。
2017年8月30日星期三
以下文章和本文相關:
16、大藏經的結構(二)
15、大藏經的結構
14、大眾閱藏5.4版目錄體系
13、五乘法和三時教是什麼關係?
12、把握藏經結構才是閱藏
11、最新經藏目錄體系
10、閱完藏幹什麼?
9、修行是否需要有正見?
8、發菩提心的層次
7、佛說,有七種因緣發菩提心
6、大乘沒學好,中跱闢支佛
5、有般若見才能起菩薩行
4、見地是發心的前提
3、藏經排序的經典依據
2、發菩提心,行__ __道
1、9部講菩薩道次第的經
助印大眾閱藏:
大眾閱藏『助印經書帳號』官方公布
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微信助印。請務必要備註功德芳名。
文/楊新宇
www.yuez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