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表示,在美股大盤持續大幅下行之際,富途股價的表現要遠好於同行和優於大盤。當前並非中概股回港好時點,市場依然處於下行、尋底、等待修復的階段,若選擇此刻發行新股,融資的情況未必理想,但不改回港二次上市長期向好趨勢。近期港股券商的「宕機」是由於短時間內交易請求過於集中而導致的上遊交易通道堵塞,港股交易時段很少遇到像近期這樣交易量暴漲的情況。
作者 | 郭昕妤
受新冠疫情影響,人們的戶外活動受到限制,也因此給大量線下行業帶去了不小的衝擊。而由於宅家時長明顯增加,券商的線上交易業務迎來爆發。
「疫情宅家期間」A股各路資金「瘋狂掃貨」,境外市場表現如何?美股熔斷之時,多家網際網路券商「宕機」如何解釋?中概股回港上市如火如荼,當下是否是回港上市的好時機?港股新股市場近兩年來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上市一周年,富途首份年報多項指標大超預期,但股價股價表現不佳,原因何在?
騰訊財經獨家對話富途控股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華。李華對於當前市場、行業寫照和富途願景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境外炒股熱情升溫!開戶數、成交量、DAU等多個指標同比大幅增長疫情期間,「宅家炒股」成了股民的一個關鍵詞。A股市場資金非常活躍,在「全民宅家炒股」的關鍵2月,滬深兩市成交額曾連續十日破萬億元,當月新增投資者89.54萬,環比增長達11.83%,疊加北上資金、公募基金等,都是推動A股2月行情的重要資金力量。
「疫情之下哪裡人多?A股!」這正是股民熱情的生動寫照。那麼,境外市場情況如何?是否也更活躍了?作為港美股網際網路券商的代表企業,富途創始人李華對騰訊財經透露了一些具體數據。
李華在訪談中表示,「疫情宅家期間」,富途的開戶數、交易量、DAU等多個指標實現大幅增長:用戶活躍度方面,富途社區日活DAU同比增長20%;開戶數方面,2020年2月富途開戶數同比增長兩到三倍;成交量方面,富途平臺近期的成交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到三倍(2020年1月,富途證券單月交易金額首次突破1000億港幣;2月3日,單日交易金額首次突破100億港幣)。
出現「宕機」?李華:通道擴容已經生效,訂單並發能力翻倍2020年3月9日晚間,美國三大股指下跌7%,引發美股史上第二次熔斷。隨後10天內,美股又出現3次熔斷。不少報導稱,在史上罕見的劇烈波動之時,包括富途在內的多家網際網路券商均出現訂單無法提交或不能撤單等情形。
李華對此回應稱,目前大多網際網路券商都選擇了美國的盈透證券作為美股上遊交易通道商,美股的劇烈波動讓通過盈透證券執行的訂單量大增,由此導致盈透證券出現交易障礙,使得各大網際網路券商都出現了一系列異常狀況,包括部分訂單提交緩慢或出現無法撤單等的情況。
李華表示,實際上,港股交易時很少遇到像近期這樣交易量突發性暴漲的情況,富途此前的交易通道(業界的專業中文名稱叫節流率,英文叫Throttle Rate)數已達100條,居於行業前列,足夠保證日常交易的順暢,並擁有足夠的容量冗餘。在此次遇到港股的交易擁塞後,富途緊急向港交所申請新增100條港股交易通道,累計達到了200條,並已於近日生效,交易通道的訂單並發能力實現翻倍。至此,富途僅在港股交易通道數上的淨資金投入已經超過1000萬港元。目前,富途的客戶們已經能體驗到更為順暢的港股交易,富途的交易通道能力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近期出現的交易峰值也對整個網際網路券商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李華評價稱,能否應對交易峰值時段的壓力,交易通道是否有足夠的承載能力,都是未來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此刻並非中概股回港好時點 但不改長期向好趨勢2018年,港交所修改了上市條例,允許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的形式在港交所掛牌,並開放了同股不同權的限制。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首日收漲超6%,在隨後的數十個交易日中股價不斷走高。此後,多家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也陸續傳出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曾信心滿滿地提到過,沒有理由不相信其他中概股公司都會陸續回港。
那麼,目前的環境是否是中概股回港上市的好時機?這又會對港股市場表現帶來怎樣的影響?
李華對此評價稱,如果只是講此刻這個單一時點,那不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點。當前市場依然處於下行、尋底、等待修復的階段。因此若選擇此刻發行新股,融資的情況未必理想。
但是拉長來看,李華談到,回港二次上市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首先,二次上市能夠給公司增加一個新的融資渠道;再者,有機會收穫更廣範圍的投資者,從而有機會得到更好的估值——中國香港和美國的投資人不一樣,美國的投資者主要是傳統歐美機構股東,而香港則包括本地和中資的機構股東等,而且香港還存在著打新的機制,這使得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都能有機會參與進來,包括大陸和香港的個人投資者;最後,也可以把此作為一個「備份」以應對一些政治原因導致的不確定性。
港股打新市場「買賣兩旺」,新股獲利比例大幅提高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隨著內地資金的持續南下,港股的新股市場在去年下半年明顯變得活躍起來,這也為港股交易券商提供了很好的獲客機會。
對於這兩年來港股新股市場的變化,李華介紹稱,早前,港股上市公司很多是傳統企業,而隨著香港市場公司結構出現變化,一大批熟悉且願意投資新經濟公司的內地投資者、香港投資者,以及內地TMT公司的員工進入港股市場,這就使得整個新股市場變得非常活躍,出現「買賣兩旺」的狀態。
李華表示,香港新股市場繁華的背後有兩大原因。一是要追溯到港交所2018年啟動的20多年來最重大的改革。李華談到,當時港交所向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暫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第二市場上市的公司敞開大門,使得一大批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迎來了香港新股市場的大繁榮,這對整個香港資本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
另一個原因則是香港市場對於吸納資金的優勢。李華談到,香港是全球唯一能容納香港本地資金、海外資金和通過互聯互通機制進入的A股資金的資本市場,這也使原本以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為上市首選地的新經濟公司,變得更傾向於以香港作為首選。
對於港股新股市場的表現,李華還給出了一些具體數據。他表示,按照過去香港新股市場的情況來看,30%多的新股是獲利的,60%多虧損。但因為市場結構變化了,所以新股獲利的比例大幅提高。2019年港股市場總體來看還是上漲為主,156隻新股中首日盈利或平盤的新股有99隻,首日上漲的概率為63.5%,且大部分新股收益都不低。
談到對於港股券商的影響,李華表示,總體來看,整個港股打新市場變得繁榮了,作為券商行業來說也就搭上了順風車。
據富途方面的數據顯示,在阿里巴巴香港IPO中,通過富途證券認購總金額就超過51億港元,佔目標公開認購金額超218%,中籤人數超過2萬人,在香港700多家券商中名列前茅;通過富途認購的客戶數佔阿里公開認購客戶數的13%,客戶認購額佔市場總公開發行金額的5%。此外,在年前的九毛九IPO中,通過富途證券認購總金額就超過了111億,同樣領先於其它眾多券商。
首份年報多項指標大超預期,但股價大跌21%?李華:已遠好於同行和大盤2019年3月8日,富途正式在美上市。2020年3月18日,富途發布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
財報顯示多項指標大超市場預期,富途2019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30.9%至10.6億港元,自上市以來營收連續四個季度呈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期末有資產客戶數同比增長49.4%至超過19.8萬,客戶資產同比增長71.1%至871億港元。
亮眼的數據背後,富途股價在財報公布的當日跌去21%,反映出市場對於富途基本面的理解差異較大。
李華表示,這與恐慌情緒和大盤表現不無關係,在美股大盤持續大幅下行之際,富途股價的表現要遠好於同行和優於大盤。「今年以來美股跌幅一度超過30%,而富途股價僅下跌3.7%左右。在疫情引起的恐慌大跌面前,多數行業和上市公司出現股價大幅波動無法避免,我們也共同經歷了連巴菲特都認為『活久見』的歷史性大跌。」
李華表示,他自己對富途的首份年報總體滿意;富途將繼續保持穩健經營,繼續面向長期來構建核心競爭力,以中長期優異的公司基本面來應對短期的下跌壓力。
此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近年來,富途客戶數和客戶資產流入持續走高。最新年報顯示,2019年富途證券開戶客戶數達71.8萬,同比增長42.9%;客戶資產攀升至871億港元,同比增長71.1%。
談到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李華表示,除了公司自身的努力之外,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大環境的改變:從2017年,港股市場的一個焦點是科技型企業在香港上市,到2018年、2019年,港股市場的一個焦點是在港二次上市。總的來說,過去兩三年,一大批優質公司在香港上市,疊加越來越多的大陸投資者對於海外投資的需求,形成了一個大趨勢。
疫情對券商行業衝擊幾何?疫情無疑對不少行業都造成了深刻的影響,而證券交易的活躍令券商成為為數不多的受影響有限、甚至還可能是利好的行業。
李華表示,富途是全線上的網際網路券商,因此受疫情影響不大。而涉及到線下業務的行業可能會因疫情宅家、不能出門等原因,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不過總體來看這個影響是暫時的,國家防疫成效已經顯現,復工情況已大幅好轉。
李華還談到,相信此次疫情後,很多傳統企業都會尋求新的轉變,增加線上場景,必將帶來經營模式的新思考。目前來看,整個中國的企業在面對本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時,大都反應很快,具備很強的應變能力,這也映射出我國經濟將中長期向好發展的潛力。
附註:
該文為騰訊財經原創欄目《對話》第七期,往期文章如下:
對話 | 攜程梁建章:裁員和降薪不是第一選擇 五一或是行業第一個復甦點
對話 | 東方證券邵宇:新冠疫情=黑天鵝+灰犀牛 降準降息等政策可期
對話 | 社科院張明:美股調整不會很快結束,全球經濟恐將陷入技術衰退
對話|劉煜輝:可考慮「直升機撒錢」支持製造業民企、中小微和困難家庭
對話|興業銀行首席魯政委:本輪金融動蕩根源不是流動性,而是風險平價基金
對話經濟學家|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全球經濟大概率進入衰退
《對話》欄目旨在探討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趨勢,與本文作者交流:chloexyguo@tenc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