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關於股價、「宕機」、中概股回港,來看富途創始人李華怎麼說

2021-01-07 騰訊網

李華表示,在美股大盤持續大幅下行之際,富途股價的表現要遠好於同行和優於大盤。當前並非中概股回港好時點,市場依然處於下行、尋底、等待修復的階段,若選擇此刻發行新股,融資的情況未必理想,但不改回港二次上市長期向好趨勢。近期港股券商的「宕機」是由於短時間內交易請求過於集中而導致的上遊交易通道堵塞,港股交易時段很少遇到像近期這樣交易量暴漲的情況。

作者 | 郭昕妤

受新冠疫情影響,人們的戶外活動受到限制,也因此給大量線下行業帶去了不小的衝擊。而由於宅家時長明顯增加,券商的線上交易業務迎來爆發。

「疫情宅家期間」A股各路資金「瘋狂掃貨」,境外市場表現如何?美股熔斷之時,多家網際網路券商「宕機」如何解釋?中概股回港上市如火如荼,當下是否是回港上市的好時機?港股新股市場近兩年來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上市一周年,富途首份年報多項指標大超預期,但股價股價表現不佳,原因何在?

騰訊財經獨家對話富途控股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華。李華對於當前市場、行業寫照和富途願景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境外炒股熱情升溫!開戶數、成交量、DAU等多個指標同比大幅增長

疫情期間,「宅家炒股」成了股民的一個關鍵詞。A股市場資金非常活躍,在「全民宅家炒股」的關鍵2月,滬深兩市成交額曾連續十日破萬億元,當月新增投資者89.54萬,環比增長達11.83%,疊加北上資金、公募基金等,都是推動A股2月行情的重要資金力量。

「疫情之下哪裡人多?A股!」這正是股民熱情的生動寫照。那麼,境外市場情況如何?是否也更活躍了?作為港美股網際網路券商的代表企業,富途創始人李華對騰訊財經透露了一些具體數據。

李華在訪談中表示,「疫情宅家期間」,富途的開戶數、交易量、DAU等多個指標實現大幅增長:用戶活躍度方面,富途社區日活DAU同比增長20%;開戶數方面,2020年2月富途開戶數同比增長兩到三倍;成交量方面,富途平臺近期的成交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到三倍(2020年1月,富途證券單月交易金額首次突破1000億港幣;2月3日,單日交易金額首次突破100億港幣)。

出現「宕機」?李華:通道擴容已經生效,訂單並發能力翻倍

2020年3月9日晚間,美國三大股指下跌7%,引發美股史上第二次熔斷。隨後10天內,美股又出現3次熔斷。不少報導稱,在史上罕見的劇烈波動之時,包括富途在內的多家網際網路券商均出現訂單無法提交或不能撤單等情形。

李華對此回應稱,目前大多網際網路券商都選擇了美國的盈透證券作為美股上遊交易通道商,美股的劇烈波動讓通過盈透證券執行的訂單量大增,由此導致盈透證券出現交易障礙,使得各大網際網路券商都出現了一系列異常狀況,包括部分訂單提交緩慢或出現無法撤單等的情況。

李華表示,實際上,港股交易時很少遇到像近期這樣交易量突發性暴漲的情況,富途此前的交易通道(業界的專業中文名稱叫節流率,英文叫Throttle Rate)數已達100條,居於行業前列,足夠保證日常交易的順暢,並擁有足夠的容量冗餘。在此次遇到港股的交易擁塞後,富途緊急向港交所申請新增100條港股交易通道,累計達到了200條,並已於近日生效,交易通道的訂單並發能力實現翻倍。至此,富途僅在港股交易通道數上的淨資金投入已經超過1000萬港元。目前,富途的客戶們已經能體驗到更為順暢的港股交易,富途的交易通道能力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近期出現的交易峰值也對整個網際網路券商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李華評價稱,能否應對交易峰值時段的壓力,交易通道是否有足夠的承載能力,都是未來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此刻並非中概股回港好時點 但不改長期向好趨勢

2018年,港交所修改了上市條例,允許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的形式在港交所掛牌,並開放了同股不同權的限制。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首日收漲超6%,在隨後的數十個交易日中股價不斷走高。此後,多家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也陸續傳出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曾信心滿滿地提到過,沒有理由不相信其他中概股公司都會陸續回港。

那麼,目前的環境是否是中概股回港上市的好時機?這又會對港股市場表現帶來怎樣的影響?

李華對此評價稱,如果只是講此刻這個單一時點,那不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點。當前市場依然處於下行、尋底、等待修復的階段。因此若選擇此刻發行新股,融資的情況未必理想。

但是拉長來看,李華談到,回港二次上市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首先,二次上市能夠給公司增加一個新的融資渠道;再者,有機會收穫更廣範圍的投資者,從而有機會得到更好的估值——中國香港和美國的投資人不一樣,美國的投資者主要是傳統歐美機構股東,而香港則包括本地和中資的機構股東等,而且香港還存在著打新的機制,這使得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都能有機會參與進來,包括大陸和香港的個人投資者;最後,也可以把此作為一個「備份」以應對一些政治原因導致的不確定性。

港股打新市場「買賣兩旺」,新股獲利比例大幅提高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隨著內地資金的持續南下,港股的新股市場在去年下半年明顯變得活躍起來,這也為港股交易券商提供了很好的獲客機會。

對於這兩年來港股新股市場的變化,李華介紹稱,早前,港股上市公司很多是傳統企業,而隨著香港市場公司結構出現變化,一大批熟悉且願意投資新經濟公司的內地投資者、香港投資者,以及內地TMT公司的員工進入港股市場,這就使得整個新股市場變得非常活躍,出現「買賣兩旺」的狀態。

李華表示,香港新股市場繁華的背後有兩大原因。一是要追溯到港交所2018年啟動的20多年來最重大的改革。李華談到,當時港交所向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暫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第二市場上市的公司敞開大門,使得一大批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迎來了香港新股市場的大繁榮,這對整個香港資本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

另一個原因則是香港市場對於吸納資金的優勢。李華談到,香港是全球唯一能容納香港本地資金、海外資金和通過互聯互通機制進入的A股資金的資本市場,這也使原本以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為上市首選地的新經濟公司,變得更傾向於以香港作為首選。

對於港股新股市場的表現,李華還給出了一些具體數據。他表示,按照過去香港新股市場的情況來看,30%多的新股是獲利的,60%多虧損。但因為市場結構變化了,所以新股獲利的比例大幅提高。2019年港股市場總體來看還是上漲為主,156隻新股中首日盈利或平盤的新股有99隻,首日上漲的概率為63.5%,且大部分新股收益都不低。

談到對於港股券商的影響,李華表示,總體來看,整個港股打新市場變得繁榮了,作為券商行業來說也就搭上了順風車。

據富途方面的數據顯示,在阿里巴巴香港IPO中,通過富途證券認購總金額就超過51億港元,佔目標公開認購金額超218%,中籤人數超過2萬人,在香港700多家券商中名列前茅;通過富途認購的客戶數佔阿里公開認購客戶數的13%,客戶認購額佔市場總公開發行金額的5%。此外,在年前的九毛九IPO中,通過富途證券認購總金額就超過了111億,同樣領先於其它眾多券商。

首份年報多項指標大超預期,但股價大跌21%?李華:已遠好於同行和大盤

2019年3月8日,富途正式在美上市。2020年3月18日,富途發布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

財報顯示多項指標大超市場預期,富途2019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30.9%至10.6億港元,自上市以來營收連續四個季度呈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期末有資產客戶數同比增長49.4%至超過19.8萬,客戶資產同比增長71.1%至871億港元。

亮眼的數據背後,富途股價在財報公布的當日跌去21%,反映出市場對於富途基本面的理解差異較大。

李華表示,這與恐慌情緒和大盤表現不無關係,在美股大盤持續大幅下行之際,富途股價的表現要遠好於同行和優於大盤。「今年以來美股跌幅一度超過30%,而富途股價僅下跌3.7%左右。在疫情引起的恐慌大跌面前,多數行業和上市公司出現股價大幅波動無法避免,我們也共同經歷了連巴菲特都認為『活久見』的歷史性大跌。」

李華表示,他自己對富途的首份年報總體滿意;富途將繼續保持穩健經營,繼續面向長期來構建核心競爭力,以中長期優異的公司基本面來應對短期的下跌壓力。

此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近年來,富途客戶數和客戶資產流入持續走高。最新年報顯示,2019年富途證券開戶客戶數達71.8萬,同比增長42.9%;客戶資產攀升至871億港元,同比增長71.1%。

談到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李華表示,除了公司自身的努力之外,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大環境的改變:從2017年,港股市場的一個焦點是科技型企業在香港上市,到2018年、2019年,港股市場的一個焦點是在港二次上市。總的來說,過去兩三年,一大批優質公司在香港上市,疊加越來越多的大陸投資者對於海外投資的需求,形成了一個大趨勢。

疫情對券商行業衝擊幾何?

疫情無疑對不少行業都造成了深刻的影響,而證券交易的活躍令券商成為為數不多的受影響有限、甚至還可能是利好的行業。

李華表示,富途是全線上的網際網路券商,因此受疫情影響不大。而涉及到線下業務的行業可能會因疫情宅家、不能出門等原因,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不過總體來看這個影響是暫時的,國家防疫成效已經顯現,復工情況已大幅好轉。

李華還談到,相信此次疫情後,很多傳統企業都會尋求新的轉變,增加線上場景,必將帶來經營模式的新思考。目前來看,整個中國的企業在面對本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時,大都反應很快,具備很強的應變能力,這也映射出我國經濟將中長期向好發展的潛力。

附註:

該文為騰訊財經原創欄目《對話》第七期,往期文章如下:

對話 | 攜程梁建章:裁員和降薪不是第一選擇 五一或是行業第一個復甦點

對話 | 東方證券邵宇:新冠疫情=黑天鵝+灰犀牛 降準降息等政策可期

對話 | 社科院張明:美股調整不會很快結束,全球經濟恐將陷入技術衰退

對話|劉煜輝:可考慮「直升機撒錢」支持製造業民企、中小微和困難家庭

對話|興業銀行首席魯政委:本輪金融動蕩根源不是流動性,而是風險平價基金

對話經濟學家|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全球經濟大概率進入衰退

《對話》欄目旨在探討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趨勢,與本文作者交流:chloexyguo@tencent.com。

相關焦點

  • 美股連續閃崩中概股萬馬齊喑 富途證券股價已跌21%
    輿情要點一季度數據調整,真實淨利潤未受影響在社區一眾投資人聲討中,有聲音直指富途「隱瞞」擴大公司股本,並認為是股價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富途證券將股本擴增了10%,新增股本1400萬,總股本從之前的1.11億股變成了現在的1.25億股。《觀點財經網》表示,在總收益不變的情況下,每股的收益就變少了,由此計算出來的PE估值就被動變高了,造成了股價暴跌,主要是在每股價值變小的情況下公司估值回歸。
  • 一萬多億美元的中概股有機會回港上市,我們梳理了最關鍵的20個問題
    有多少中概股有資格回港二次上市? 港交所對中概股在港二次上市有幾大核心要求:需為創新型公司;市值高於 400 億港元,或市值高於 100 億港元且年營收高於 10 億港元;必須有兩財年在紐交所、納斯達克或倫交所上市歷史。目前已經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有三家,包括阿里、京東、網易,三家公司為港交所帶來了5500億美元的市值。
  • 富途研究:一文遍覽2020中概風雲 谷底與新高間,誰領風騷
    隨著富途、RobinHood等新興網際網路券商的崛起,正在讓更豐富、更多元的交易者參與到美股的交易當中,及中概股的定價當中,中概股正在逐漸形成更公允、全面的估值體系。由於自建物流的優勢,京東在年初疫情期間的履約能力有保障,能夠承接居家隔離期間的大量訂單,自建物流的優勢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被放大了,市場認可度較高,中期受回港二次上市,後期受京東健康分拆等利好的刺激,全年股價都是較為穩健;拼多多依舊以用戶增長為最核心的驅動因素,在年底社區團購興起之後,由於市場對於拼多多拼團基因的認可,股價大幅上漲,成為電商賽道中表現最好的公司;阿里巴巴由於規模較大,增速相對偏慢,同時年內最重要的螞蟻分拆受挫影響了年底的市場走勢
  • 富途研究:一文遍覽2020中概風雲 谷底與新高間,誰領風騷?
    2)漲幅:新能源汽車與電商一馬當先,富途漲幅居TOP3行業維度來看,按照GICS(全球行業劃分標準)劃分,中概股主要分布在可選消費、信息技術和金融這三大行業,佔全部中概股數量的68%。由於自建物流的優勢,京東在年初疫情期間的履約能力有保障,能夠承接居家隔離期間的大量訂單,自建物流的優勢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被放大了,市場認可度較高,中期受回港二次上市,後期受京東健康分拆等利好的刺激,全年股價都是較為穩健;拼多多依舊以用戶增長為最核心的驅動因素,在年底社區團購興起之後,由於市場對於拼多多拼團基因的認可,股價大幅上漲,成為電商賽道中表現最好的公司;阿里巴巴由於規模較大,增速相對偏慢,同時年內最重要的螞蟻分拆受挫影響了年底的市場走勢
  • 京東回港上市有何好處?網際網路企業會否引領中概股回歸潮?
    京東確認回港二次上市,百度攜程正在推進2014年5月,京東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當時中國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雖然後來被阿里巴巴的IPO金額超越,但迄今,京東仍是在美上市的第二大電商中概股。截至美股28日收盤,京東股價報43.58美元,跌4.39%,最新總市值640億美元。
  • 富途證券業績下修股價暴跌,跨境網際網路券商合規問題仍待解
    來源:《財經》新媒體富途證券業績下修股價暴跌,跨境網際網路券商合規問題仍待解《財經》新媒體 塗偉/文 王小貝/編輯美股熔斷期間宕機、修改季報致業績下調、股價暴跌,一系列事件的接連發生,不僅讓富途證券陷入輿論漩渦,也讓跨境網際網路券商的業務合規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 專訪富途證券創始人李華:融資失敗,自掏數千萬all in,因為我抓住了...
    從今天開始,你可以從造就陸續推出的視頻中看到: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談創業最大的失敗和痛苦,以及對於資源整合的深刻認知;知乎創始人周源,聊他對於知識社群的認知,何為「知識付費」;富途證券創始人李華,騰訊18號員工,跟你聊如何死磕產品,什麼是產品意識;每日生鮮創始人徐正,跟你聊如何在大城市做「小而短」的敏捷供應鏈;
  • 冷眼旁觀中概股
    拼多多、好未來、百度也時不時跟回港上市的消息扯上關係。 日趨複雜的國際關係肯定促成了一部分公司的回歸。但拋開這層因素,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待著不香麼?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群體?借著這一波中概股返港二次上市潮,正好捋一捋中概股在美股的情況。
  • 富途登陸納斯達克,中國網際網路券商出海上市第一股誕生
    右一為富途創始人李華北京時間3月9日凌晨,網際網路券商富途證券母公司富途控股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中國網際網路券商赴海外上市第一股由此誕生。富途發行價為12美元,為發行價區間10-12美元的上限,開盤價為14.76美元,較12美元的IPO發行價大漲23%。
  • 京東股價腰斬阿里也扛不住了!股價跌到52周最低中概股風光不再?
    科技股還能點石成金嗎? 一直被追捧的中概股,註定也要跌落神壇。10月10日,在美上市的中國科技股收盤遭遇暴跌。其中,阿里巴巴下跌5.89%,這已是該股連續第五日下跌。百度、京東、拼多多集體水逆BATJ幾巨頭中,百度10日收跌3.28%,收盤價194.26美元,當日最低價192.20美元。數據顯示,百度股票52周最低價即為192.20美元。從近幾個月來看,百度股價表現也令人失望。
  • 富途牛牛:一年迭代52次 細節鑄就最好用的炒股軟體
    香港保險、境外股票、海外置業等網際網路平臺,都在這一波浪潮中迅速崛起。在港美股這個細分領域,作為國內港股美股網際網路券商領導者的富途證券,其單月交易額已突破300億。這兩年,市面上炒股app紛繁眾多,但真正使用的投資者會從不同的產品中體驗出背後研發公司實力的差異。富途證券的飛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把用戶體驗作為產品的最高準則,把交易做到了極致。
  • 「流量大戶」入局,低佣金競爭加劇 富途證券的「優等生」還好當嗎?
    富途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及技術委員會主席李華在牛牛圈中與用戶互動、跟進用戶反饋問題  根據富途產品總監介紹,富途在APP中專門提供了用戶反饋功能入口,產品經理例行每日處理;產品團隊與一線客服團隊建立機制
  • 中概股回流,香港能否成為亞洲版納斯達克?
    這樣一來,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需求激增。中概股回歸港股市場、紅籌回歸A股市場、科創板與創業板進一步深化註冊制改革、主要股票指數優化調整等趨勢成為資本市場熱點。二、中概股回歸潮起,為何首選香港?前不久,在瑞幸事件發酵後,有人對回港上市提到一個頗為有意思的說法,「為什麼要回香港上市?
  • 2020年,富途to B業務與牛市的化學反應
    對港股來說,美股的不確定性帶來一批中國內地新經濟企業選擇在港股上市,一部分美股已經上市的明星中概股在港股二次上市。而運氣極佳的是,2018年4月港交所修改交易規則,允許具有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同股不同權特徵企業等赴港上市以及海外上市企業二次上市。這對於股權狀況比較特殊的新經濟企業迅速產生了吸引力。2019年下半年,這一政策隨著阿里巴巴在港股的二次上市,迅速開花結果。
  • 富途證券IPO前瞻:全球化投資帶來機遇,但當前仍存三大挑戰
    據招股書,富途控股第一大股東為其創始人兼董事長李華,持股51.7%。目前騰訊是富途最大的機構股東,持股38.2%。此外,經緯中國持股6.1%,紅杉資本持股4%。招股書同時提到,富途控股實控人為李華。
  • 金山雲逆勢IPO,京東網易百度等中概股「敦刻爾克大撤退」
    與此同時,一場中概股逃離美國、回歸港交所二次上市的「浪潮」正在醞釀當中。5月5日,據彭博社報導,網易(Nasdaq:NTES)已秘密提交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申請,已經與顧問進行了溝通,最快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二次上市。另據IFR報導,網易可能考慮通過在港上市最多籌資20億美元。
  • 中概股的至暗時刻
    說到,瑞幸的造假可能會給中概股蒙上一層陰影,往後可能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遭到質疑。 並且在這次的疫情下,中美矛盾加大,能夠打擊一家熱門中概股,不說為美國做貢獻,至少可以激起更多美國市場對於中概股的不信任。而在市場信任度繼續下行的情況下,做空機構更容易渾水摸魚。
  • 中概股回歸潮下港交所將成大贏家 中企赴美IPO或進入低潮期
    在目前250家左右的中概股中,除了確定回港上市的網易、京東,以及前述傳出消息的公司外,中金報告還稱中通快遞、百勝中國、唯品會、58同城、陌陌、前程無憂、歡聚時代、泰邦生物等十多家中概股也符合在港二次上市的條件。在中概股回歸潮加持下,港交所將迎盛宴,今年的募資規模仍值得期待。
  • 中概股回A有三大懸疑
    那麼,在深化IPO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概股回A的意願、回A的方式、回A的影響等方面又產生了哪些新的變化?問題一:是否願意回A業內人士指出,優秀的中國企業遠走海外掛牌上市,一直是A股的「痛」。但是,一位法律界人士張巖(化名)對記者表示,「頭部企業不缺資金,回A 的動力不足,但是在國外不受待見的中概股企業很可能會選擇回A。」在張巖看來,對於已經在境外上市的巨頭企業而言,回歸A股上市或者發行CDR,會導致面臨多一重的監管,不利於企業進一步提高決策效率。不過,如果不是BATJ這類「頭部」中概股,A股會降低標準對中小規模中概股放行嗎?
  • 美國新法案直指中概股 但實際影響不大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是否會受到衝擊?從美股近幾個月的趨勢來看,中概股似乎並未受到明顯的大面積影響,有漲有跌。《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了多家中概股企業及第三方專家,大多數持樂觀態度,認為實際影響不大。隨著國內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準入門檻降低,美國納斯達克不再是中國企業謀求上市、打開募資通道優先考慮的「香餑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