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媽:從發糕會獨坐開始,這事兒我會格外盯緊些

2020-08-08 年糕媽媽


為了讓娃長高高,變挺拔,家長們都做過什麼奇葩事?

給新生兒綁腿;

擔心彎腰駝背,把娃綁在棍子上……

……

上面這些做法,其實都沒啥用。

真的想讓娃的腿長又直,身姿挺拔,從小就要注意娃的姿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娃的身姿也是在一天天的行為習慣中慢慢養出來的。

那今天,就跟糕媽一起來看看,娃從小到大要注意的姿勢。


學坐期,讓娃學會V字坐

一般寶寶在 4 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擁有足夠的力量來撐住頭部、抬起上半身啦。

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練習靠坐,練習一段時間後,寶寶就能學會通過身體前傾、兩手撐地來幫助平衡上半身


不過,很多寶寶從會趴到會坐後,稍不注意就很容易養成不良坐姿,比如W坐和跪坐

這兩種姿勢可萬萬要不得,W坐和跪坐都是完美腿型的殺手:

������ W坐姿不僅會讓肌肉變得更加緊張,還可能會增加髖關節脫位風險;

������ 跪坐會加劇小腿彎曲度,日積月累,O 型腿和 X 型腿就「坐出來」了。


正確的坐姿,是讓娃的腿在身體前面或側面。盤腿坐、腳掌相對坐、雙腿打開 V 字坐姿、側坐,都是不錯的選擇。


用背帶/腰凳時,讓娃保持M坐

對爸爸媽媽來說,背帶/腰凳絕對是解放雙手的神器。對小寶寶來說,被爸媽背在身上,感受著大人的體溫和心跳,安全感也會「蹭蹭蹭」上升。

前陣子我們帶發發去看大熊貓,就用上了這個帶娃神器。不過,用背帶/腰凳帶娃,一定要注意讓娃的雙腿保持分開,呈「M」姿勢


這是因為,當娃的雙腿完全打直(甚至被強行併攏)時,受力點在胯部,很容易造成寶寶髖關節脫位或髖關節發育不良,而且也很不舒服。

而當娃雙腿伸展,自然分開呈 M 型時,股骨頭位於髖關節中間的正中,可以促進髖關節自然發育,髖關節受到的壓力也是最小的。


所以,下面幾種錯誤姿勢要注意,對娃的髖關節和脊椎發育都有害,千萬別犯啦。



學齡前,讓娃學會L坐

到了學齡前,不少寶寶開始有作業要完成了,長期趴在桌子上寫作業、畫畫、看動畫片,慢慢就開始彎腰駝背、脖子前傾


時間長了,不僅影響形體氣質,也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用眼習慣,增加近視發生的風險。

嚴重的姿勢不正,還可能發展成脊柱側彎,病情嚴重的,需要開刀做手術,打十幾顆釘子進去,背上還會留下長長的疤,泳衣、露背的裙子,都沒法再穿了。


所以,最好從一開始,在學齡前就讓寶寶養成正確的坐姿。

第一步就是學會 L 坐,即讓身體坐在盆骨的正上方,身體和大腿形成 L 形。同時,小腿也自然下垂,大腿和小腿也成一個倒的 L 型。


盆骨固定後,後背直接靠在椅背上,就會很自然的坐直啦。


不過最好給寶寶弄一個可以平視的書架或者帶斜角的學習桌,這樣寶寶就不用低頭看書,也不會脖子前傾了


總之,寶寶從小到大的姿勢動作,和腿、骨盆、脊柱三個重要部分密不可分,還有骨盆和大腿之間的髖關節,都是一體的,誰也不能少了誰。

長時間不好的坐姿會讓這些部位「受傷」——帶來腰椎、頸椎疾病,什麼腰酸背痛、頭暈手麻,很多都跟它們有關。

想讓寶寶身姿挺拔,老母親操的心可真不能少,從學坐的 V 字形,到外出背帶的 M 字形,再到寫作業時的 L 型,每個時間段都要好好督促寶寶,讓他養成正確坐姿

相關焦點

  • 糕媽給發糕做了個計劃表
    前段時間,接種點剛剛恢復開診,糕媽就帶著發糕弟弟去打了五聯疫苗第二針。有的媽媽可能擔心,疫情還沒完全結束,寶寶現在就出門打疫苗會不會不安全?想要給寶寶更全面的保護,這張表裡的疫苗糕媽建議都儘量給孩子打上:免疫規劃疫苗(免費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自費疫苗)之間的劃分依據主要是疾病特徵和國家的經濟負擔能力,並且會不斷調整和變化。近些年,有些地區(比如上海)已經把水痘疫苗納入免費疫苗的範疇了。
  • 糕媽:不好意思,給發糕吃冷凍輔食,我一點也不內疚
    ▲媽媽把這件事發到了網上,引起了很多討論這事兒後來被一家電視臺拿去做街頭採訪,也因此問出來好多路人的真實感受。一個同樣是媽媽全職帶娃的家庭,丈夫特別自然地對鏡頭說:「別說是冷凍水餃了,給家人吃炸雞這種'垃圾食品',也是偷懶嘛!」妻子在一邊尷尬地笑,一邊輕聲斥責說「前天晚上我才做過炸雞!」
  • 糕媽:第二次坐月子,這些冤枉錢我一分沒花
    小發糕出來後,每天奶娃奶到黑眼圈的我,依然熱愛工作......每天一邊奶娃,一邊在微博上直播坐月子,媽媽們會留言很多問題:「糕媽,束腹帶要買嗎?」「糕媽,吸奶器用哪個牌子?」「糕媽,小發糕每天穿的是什麼衣服?」…………所以,待產包到底該怎麼買?哪些東西買了是花冤枉錢?
  • 糕媽不阻止孩子吃零食,但有一類卻禁止
    怎麼安排好孩子的零食和正餐,糕媽一直有 3 個原則,分享給大家:01定時定量吃,飯前2小時不給零食所以飯前 2 小時,糕媽是不會給 2 個孩子吃零食的。吃零食的時候,每次也是約半根香蕉+一杯酸奶的量(你可以根據自己家寶寶的胃口大小定)。這樣一般就不會影響吃飯了。比如寶寶午睡醒了之後,來一杯加了水果粒的酸奶,補鈣補維生素。
  • 糕媽:二胎一年,我發現自己只能做一個孩子的好媽媽
    、會行為倒退。還有手足情這事兒一開始會吃弟弟飛醋的年糕,成了個出門會想弟弟想到哭的暖男哥哥。早上出門前他要去弟弟的房間親親他再走。可能還不得不誇誇我自己和糕爸。在我第一次養孩子時因為緊張、莽撞錯失的風景,在這一次裡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和意義。孩子們是如此的不同,年糕的內斂、發糕的愛探索;年糕的嚴謹、發糕的不拘小節。
  • 糕媽:二胎後入手的好物,這些一點都不後悔
    總感覺糕媽你剛生啊」。離地一米多,穿越山谷的時候還有些石頭,背在身後看不到,所以戴上的。自從有了這個兒童座椅,小發糕也加入了「糕氏戶外俱樂部」。糕爸實現了帶倆娃一起騎車的願望,也賺足了回頭率。普通推車的遮陽蓬這輛拓樂也有,只不過用的是衝鋒衣面料。5 點式固定的安全帶,還有避震,糕爸又一次安全認證。
  • 糕媽:二胎入手好物大盤點(不含任何商業推廣)
    總感覺糕媽你剛生啊」。還真是,發發都一歲多啦!然而我的二胎好物好像只發過「月子系列」一次......足以見得二胎媽媽是多麼心大,只關心買自己的衣服耳釘包包鞋子。作為母嬰博主,這些年見過了很多好東西,給老二買東西也更挑了。
  • 糕媽:年糕會遊泳啦!我請來了世界冠軍,來解答小孩學遊泳的問題
    但是他那會沒做好準備(發糕還在我肚子裡,他危機意識還不夠),後來那個班就讓糕爸重新去學了自由式。到了今年我們再把這事兒拿出來說,他終於接受了!總之,每年夏天咱們後臺那些「糕媽,娃多大了開始學遊泳好?」「報班要怎麼選擇?」的問題,我可以拿出點自己家的經驗來分享了!
  • 糕媽:幼兒園老師超喜歡這類孩子!他們爸媽都有一個共同點
    年糕剛剛上小學的時候,有件事兒讓我內心有些小得意。有次在(沒有老師的)家長群裡說到足球社團的事兒,有家長就懵逼了「怎麼我們家就沒提過這事兒啊?」後來才知道,老師直接在班裡問小朋友有什麼興趣愛好,讓孩子自主報名學校的社團活動。舞蹈班、西洋棋……都是這麼搞的。
  • 濃鬱的黑糖味,交織著濃香的芝麻味,黑糖糕向你走來!
    當時,在澎湖有很多琉球和日本的糕點店湧入臺灣,在那時陳拱元和他的兒子在日本的糕點店裡做學徒,糕點店裡有琉球師傅,所以他們倆結識了很多製作糕點的琉球師傅,這些糕點師傅就把製作琉球糕的方法交給了這父子倆,他們也很快掌握了這門技術,琉球糕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黑糖糕。之前黑糖糕的形狀,是碗的形狀,因為他們當時是用小瓷碗給黑糖糕定型。到後來,臺灣恢復了以後,圓形的黑糖糕才出現。
  • 蒸大米發糕,這個步驟別忽略,發糕鬆軟細膩不粗糙,涼了也好吃
    前幾天孩子同學媽媽微信找我,說自己在家做大米發糕不好吃,口感很粗糙,問題是發糕明明做得很成功,完全按照配方來的,一點兒都不敢馬虎,發酵得很好,蒸出來也是很鬆軟,但就是口感不是太好,跟外面賣的差太多,家裡人都不怎麼喜歡吃,這是什麼問題?
  • 黑芝麻千層糕,比蛋糕還要好吃的發糕!
    黑芝麻千層糕By 承燦媽咪CCM寶寶們,你們要的詳細製作方法來啦!黑芝麻發糕是娃兒最喜歡的麵食之一,蒸的時候,黑芝麻的香味從樓道裡就能聞到,太香啦!蒸好的發糕切成薄片,乘熱食用,暄軟好吃。和面對很多小夥伴來說可能比較麻煩,我用的是米博多功能料理機,關於中式麵團的攪拌,設置2分鐘就可以成團了,取出和好的麵團,在案板上能輕鬆整形,所以做麵食有了它,真的是解放雙手。這一次我做了兩個黑芝麻千層發糕,3天的早餐完美解決啦。。。。原料:中筋麵粉、黑芝麻餡、水、黑芝麻、酵母粉。
  • 糕媽:拼音到底要不要提前報班學?我現在終於有底氣說了
    在前幾期《我愛問糕媽》裡,我們和大家聊了幼小銜接、數學啟蒙等事兒,希望大家不要太焦慮,後臺收到了這麼個話題:這位媽媽的問題,可能代表了大家對待拼音最普遍的焦慮
  • 糕媽:不好意思,給年糕吃方便麵,我一點不內疚
    (媽媽隨後把這件事發布到了網絡上,被電視臺看到,引起了很多討論)這事兒後來被一家電視臺拿去做街頭採訪,也因此問出來好多路人的真實感受。一個同樣是媽媽全職帶娃的家庭,丈夫特別自然地對鏡頭說:「別說是冷凍水餃了,給家人吃炸雞這種'垃圾食品',也是偷懶嘛!」
  • 1塊南瓜1碗面,記住這個比例,發糕鬆軟不粘牙,學會可去擺地攤
    我是一枚愛娃、愛美食的寶媽,會經常分享一些簡單易做的美食,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那就勞駕動動您的發財手,點擊 「關注」我吧,會有更多美味文章分享給您!發糕是一種鬆軟香甜又簡單的麵食,整個做發糕的過程中可以做到手不沾面,筷子攪一攪就完事,不用揉面更不用做造型。
  • 家裡有綠豆的可以試試做這款綠豆糕,清涼解暑,比蛋糕還好吃
    想吃綠豆糕不用買,擺攤阿姨教你在家做,筷子一攪,一次就能成功。哈嘍,大家好,這裡是妍妍媽媽的美食屋。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響應國家的政策,我們小區樓下越來越多人擺地攤了。現在擺的地攤叫做有序佔道經營,瞬間使這個城市都熱鬧了起來。
  • 這個大米麵發糕,讓我想起媽媽的味道
    現在的超市裡各種各樣的糕都有,雖然說味道也不錯,但是缺少了媽媽的味道! 如果在大家在家吃饅頭吃大米吃的比較膩了也可以自己在家做發糕!既鬆軟可口又健康!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一種大米麵兒發糕的做法吧!要做大米麵發糕,首先要把需要用到的原料準備好。準備二百克左右的大米麵、二百克左右的麵粉、適量的葡萄乾(如果喜歡吃的話多放一點也沒關係!)
  • 白糖米發糕的製作,1碗牛奶,1碗粉,一攪一蒸,小孩早餐有了
    從米的種類分,米糕又分為大米糕、糯米糕、小米糕、黑米糕等,在盛產大米的南方,最傳統的米糕便是大米糕和糯米糕。傳統米糕的做法是,是先將米浸泡,瀝乾後,用機器打成溼米粉,再作蒸製。記得小時候,每逢節氣,媽媽會提前一天浸泡米,第二天將米瀝乾,再帶去碾米廠將米碾成米粉,剛碾回來是半乾溼的米粉,手抓就能成團,將半溼粉拌上糖蒸製,一層一層的撒上粉並鋪平,中間還鋪上一層糖花生餡,蒸熟後切塊,就成了雪白甜糯的松糕了,松糕的口感粉糯,吃下去口感比較幹。還有一種米糕的做法是加水和發酵粉調拌再蒸成的,口感軟糯有韌性。我們叫它「糕仔」,就是現在叫的大米發糕。
  • 糕媽優選,是怎樣影響到寶寶以及寶媽的
    「JOJOhey」家2歲的「叮噹」,穿的是糕媽定製的植物染色爬爬服,這款商品支撐她走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此外,他用的毯子、玩具也是年糕媽媽上買的。許多媽媽從寶寶出生開始每天都看年糕媽媽的文章。年糕媽媽致力於科學育兒,是年輕女性「為人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導師。
  • 家常發糕最正宗做法,這種做法簡單又好學,蒸出來的發糕蓬鬆軟嫩
    最近女兒每天吵著說要吃發糕,我在市場上找了好幾家,都是油炸的發糕,但是小孩子不能吃過於油膩的早餐,沒有辦法,我就自己做發糕,而在我的家鄉,很多人都會做發糕,但是做傳統的發糕,還是比較少的,今天胡師傅就教大家做一款傳統的發糕,桂花發糕,發糕中帶著桂花的清香,女兒非常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