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瑜:資深地產人跨界兒童劇市場,華麗轉身打開新格局

2020-12-20 TOM資訊

小豬佩奇是什麼?坦白說,兩年前的我一點都不知道,如果不是我的同事告訴我他的兩個孩子完全沉溺於其中無法自拔,或許當時我也不會選擇對一隻粉紅小豬『下手』,誰又能想到如今我的生活已經和它密不可分了!」

作為從業20多年的資深「地產人」,陳東瑜在親子領域看到了更大的潛能,於是毅然在2016年轉型,先後拿下小豬佩奇商業美陳展與大陸地區舞臺劇版權的全權代理,這個「門外漢」好像有點厲害!那麼,作為「門外漢」的他,是怎麼擊敗眾多業內高手拿下著名IP的?未來,又會帶領這隻粉紅小豬如何在中國續寫新故事?

「門外漢」闖進兒童劇市場,一波三折奪版權

對於兒童劇市場,用陳東瑜的話來講就是:「門外漢」闖進來了!作為樂童(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執行長,他最近正在忙著籌備一場「大戲」,辦公室也已成了一片粉紅色的海洋。

從「讓中國人住得更好」奔向「讓中國兒童更快樂地成長」,既然玩起了時下最時興的「跨界風」,那麼就要「玩」得出彩!於是他錨準了一個兒童世界中著名IP——小豬佩奇。

這隻來自英國的粉紅小豬,腦袋長得有點像吹風筒,還有一對像兔子一樣的耳朵。動畫片自從2015年被引入國內後,便迅速竄紅,常年盤踞各大視頻網站少兒節目排行第一寶座。

豆瓣評分9.2分;國內年播放量100億次;2016年全球收入70億;甚至在2020年全球預計收入高達120億,這些數據足以說明小豬佩奇超強的生命力與背後巨大的市場。在進行了一些列研究與分析後,陳東瑜決定要做一件大事——把小豬佩奇搬到中國的舞臺上來!

不過,要拿到英國當紅IP小豬佩奇的版權對於業內前輩本就不易,更別提「半路出家」的陳東瑜了。

談及坎坷的「版權爭奪戰」,陳東瑜團隊所經歷的艱難險阻與峰迴路轉皆化作他的一聲長嘆:太不容易了!

無論是英國版權方的嚴苛,還是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對樂童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與考驗。

「英國版權方的授權非常細緻、嚴格。通過反覆交涉與不斷努力,我們先後拿到了商業美陳展的版權與舞臺劇的版權。」

陳東瑜簡短的話語後是整個樂童的聚力而起、傾力而為。

雖然2016年,樂童就已經拿到了商業美陳展的版權,但在爭取小豬佩奇舞臺劇版權的道路上卻是「步步為營」。在與英方的交流對接以及審核考察中,樂童這一年的每分每秒都在與時間賽跑,與強者競爭,生怕時間倉促來不及準備,又怕突然被告知版權已「花落別家」。直到2017年10月樂童力排萬難,拿下舞臺劇版權的那一刻,才算真正贏了「自己」。

一路走來,靠的就是「動之以真情,示之以實力」。

首先,這要得益於商業美陳展的完美鋪墊。在2016年獲得授權後,去年3場美陳展的完美落幕無疑為樂童的執行力以及現場的還原度方面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其次,打動品牌方的還有樂童的專業度。

「我們的演出團隊集結了兩岸三地一流的舞臺劇演員。演員們套著三十多斤的人偶服,一天連演三場90分鐘的舞臺劇,這背後的付出是大家難以想像的;此外,嚴格把關的燈光舞美;精心挑選的一線劇場;投資巨大的推廣,每一步都體現出了我們對小豬佩奇舞臺劇的傾情投入,這也讓英國品牌方看到了我們的實力與誠意。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演出質量與效果來說話,而不是依靠品牌優勢來贏得市場。」

如今回看起來,正是這層層推進、有條不紊的「奪權大計」才讓樂童突出重圍,獲得最終的勝利,在兒童舞臺劇的天地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路走來,這個「門外漢」也在「摸爬滾打」中越發地自得其樂,言談舉止間多了一份難得的童趣與赤誠。

「新入行的我們,對於這個新領域是抱有敬畏之心。起初,我對於如何選劇院、如何報批簡直一無所知。若不是同行前輩們的幫助與指教恐怕也沒有樂童的今天,將小豬佩奇舞臺劇帶給中國的小朋友或許也只能停留在一個單純的想法上而已。樂童只有在不斷積累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穩步邁向我們的目標——全國領先的兒童劇的演出商。」

「小豬大戲」開演,力爭中國兒童舞臺劇市場C位

之所以瞄準中國兒童劇市場,不僅僅是因為這個產業市場本身的價值,而是它對於中國整個大背景下所具有的文化價值。這使得陳東瑜在「活躍而混亂」的兒童劇市場中看到了極大的可能性。

「作為一個70後,我孩提時代幾乎沒怎麼看過兒童舞臺劇。即便有,大多也都是少年宮自編自導的木偶劇。可以說,早些年中國的表演類兒童劇市場是缺失的。近十年來,隨著迪士尼IP的不斷引入,日益豐富的兒童劇表演形式才伴隨著『灰姑娘』、『白雪公主』等進入中國。」

當85後、90後成為新一代家長,加之如今二胎政策的開放,中國兒童劇市場可謂空前地大。每年演出的場次、人流量正以20~30%的速度迅速遞增。不過,在這種日漸增大的訴求下,家長們對兒童娛樂產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縱觀這5年中國兒童舞臺劇的發展,除了「巧虎」、「海底小縱隊」、「哆啦A夢」等這些海外引入的IP劇,國內自製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與大電影系列也相對比較成功。雖然這些IP劇的火爆帶動了中國整個行業大踏步地前進,但既非單純的娛樂,也非教條式地講道理,能夠稱得上「寓教於樂」的兒童劇目前依然屈指可數。

「雖然現在孩子們的生活比我們當年豐富,但可看的好劇還是很少。『海底小縱隊』一年演出三百場,已經連演了多年,『巧虎』也演了四年,迪士尼的舞臺劇翻來覆去也就這幾樣,小朋友已經很久沒有看到新鮮且高質量的舞臺劇了!」

選擇小豬佩奇,陳東瑜坦言他的初衷僅僅是因為小豬佩奇在兒童市場裡夠火爆而已,但萬萬沒想到「兒童豬」會秒變「社會豬」,甚至引發全民小豬熱。

「2年前的小豬佩奇雖然已經很紅了,但當我申請引入小豬佩奇的IP時,周圍真正聽說過它的同事不過兩人而已,但藉助著短視頻社交平臺的火爆,小豬佩奇突破了親子圈的受眾,迅速爆紅成為『社會豬』是我們都沒有想到的。用最時髦的話來說,就是『電話打爆』的概念啊!」

■圖片來源:新浪看點



不過,在陳東瑜看來,無論小豬佩奇如今被如何地被瘋狂營銷、過度消費,樂童的初衷只在於為中國兒童提供更好的兒童舞臺劇,幫助父母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快樂、健康的成長環境。

據陳東瑜介紹,樂童籌備已久的「大戲」是今年全球第一部小豬佩奇劇院版舞臺劇。這部名叫「小豬佩奇歡樂派對」的兒童音樂舞臺劇整場演出總共包含21首歌曲、多次的」小豬互動」以及前5季動畫片裡的「神還原」。讓孩子們能夠身臨其境地在佩奇的世界「放飛自我」,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今年135場的小豬佩奇舞臺劇演出將是陳東瑜「入門」後的第一次重大檢驗。前期的種種鋪墊都將由這個春天開始推向高潮。

如今,北京站的演出已經順利地報批下來,定於4月22日正式開票,6月16日的全國首秀也由此即將歡樂啟幕。每一步,陳東瑜都走得越發穩當與自信。當小豬佩奇的歡樂派對一路從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漢、成都開到全國20個城市,陳東瑜也將為自己的轉型之路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不過,一切都還只是一個開始。除了小豬佩奇,明年還有2部當紅IP兒童劇正在籌劃中。通過這隻當紅「領頭豬」,樂童是否能夠如預期達到明年400場的演出目標,我們將拭目以待。不過,陳東瑜對於中國兒童舞臺劇第一梯隊的定位早已勝券在握。

此外,陳東瑜還透露了一個「小秘密」:樂童將會在適當的時候推出自己的IP劇與IP形象,除了給孩子們一個大驚喜之外,還會與扶貧板塊相連,給予更多的孩子一個貨真價實的童年。至於是否有計劃將自創的IP反推向海外市場,陳東瑜笑言:順勢而為吧!

圖片:除註明外,其他源自樂童(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 3858NCY-BD

相關焦點

  • 《小馬過河》攪動省會兒童劇演出市場
    能夠容納1000多人的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內座無虛席,孩子們和家長們一起與這匹舊貌換新顏的「小馬」體味著人生的滋味。    「這部劇在省會兒童劇市場掀起的熱浪不亞於現在的氣溫。」河南藝術中心主任王仕俊興奮地說,「它不僅以全新藝術形式填補了國內演出市場的空白,也將對省會兒童劇市場的培育、發展帶來有益的探索和借鑑。」
  • 兒童劇也能走市場
    在我國,兒童劇因其受眾對象的特殊性,一直以公益為主,多是學校包場,走市場似乎行不通。但在剛剛落幕的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上,國內一些兒童劇院團領導、院線劇場負責人卻從自身的工作中感受到,兒童劇亦可走市場,關鍵在於加強拓展與營銷,把市場搞活經營好。
  • 鄧亞萍華麗轉身閃了誰的腰?
    譬如,在新聞戰線上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一些資深人士,嚮往這一職位或者說是名分已經很有時日了,各方麵條件都合適,卻讓空降兵給曬一邊了。鄧亞萍華麗轉身閃了專業人士以及無辜看客的腰,於公於私則均被視為是一種尋釁,不能完全服眾。    在一些人的眼中,置身官場為人民服務,實際上則成為了一種享受待遇的狀況。鄧亞萍升職記,不乏反對的聲音便是最顯著的例證。
  • 2020年中國兒童劇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兒童劇市場持續火熱...
    兒童劇市場持續火熱,2019年票房將超10億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擇陪孩子一起去劇場看兒童劇,兒童劇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9年中國兒童劇市場持續火熱,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兒童劇演出總票房高達9.17億元,並預計2019年全年中國兒童劇演出總票房將超過10億元,增速將達到9.05%。
  • 業界思辨中國房地產行業新格局:去槓桿,回歸居住本質
    當「三道紅線」成為金融監管新規,「房住不炒」被明確寫入「十四五」規劃,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到了深刻變革與新轉型階段,過去以高槓桿擴張的模式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市場運行邏輯將出現根本性改變。房地產行業大變革序幕由此被拉開。
  • EcoFlow儲能電源,打開戶外移動電源市場新格局
    EcoFlow儲能電源,打開戶外移動電源市場新格局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戶外移動電源需求也隨之提升,EcoFlow作為一家儲能行業的領軍品牌,一直專注於儲能產品的研發
  • 疫情衝擊房地產市場「見底」 地產藍籌轉身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原標題:地產藍籌轉身作者:張哲廣州市於3月3日發布的《廣州市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若干措施的通知》第三十一條中,有關房地產市場發展方面寫入了「商服類項目未完成規劃報建手續的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單元
  • 讓兒童劇市場茁壯成長 真善美是精神內核
    新年第一期,我們就從歲末年初最熱門的演出市場起航。  歲末年初,兒童劇演出市場風景正好。在某票務網站上,僅北京就有40餘部兒童劇上演。  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快速成長起來的兒童劇市場,欣欣向榮。  在兒童劇市場,有能力有想法的兒童劇經營者、創作者紛紛投入到這個擁有廣闊未來的金色地帶,各種形式的演藝團體也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湧向市場,給孩子們帶來了多彩的童年。  播下一顆種子  走進劇場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 臺商故事:吳文興的華麗不轉身(圖)
    臺商故事:吳文興的華麗不轉身(圖) >   從買家變成賣家,從甲方變成乙方,如果成功了,很多人會用「華麗的轉身」來形容這樣的轉型。
  • 兒童劇市場崛起 要用好作品說話
    近年來,兒童劇劇本層出不窮、兒童劇表演形式新穎等,使得兒童劇作品在舞臺表現上接地氣、攢人氣,一大批優秀兒童劇作品豐富小朋友們生活。統計數據顯示,兒童劇市場迎來擴容潮,2015年我國兒童劇票房收入3.61億元,同比增長10.8%;演出場次達11459場,較2014年增長10.4%。兒童劇消費正成為人們文化娛樂消費中重要組成部分。
  • 兒童劇《風箏》:在夢幻中打開心扉,收穫真實的跨國友情
    兒童劇《風箏》:在夢幻中打開心扉,收穫真實的跨國友情 2020-04-08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產水果跨界啟程,果味LIFE讓申活更精彩
    地產水果跨界啟程,果味LIFE讓申活更精彩 2020-12-1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童劇去粕存精亟待市場發力
    兒童劇去粕存精亟待市場發力 發表時間:2017-02-04   來源:黃山文明網但如今一些粗製濫造的小劇目悄然鑽入市場渾水摸魚,不僅舞臺布景簡單、服裝道具粗陋、演員表演低級,還存在隨意改編、過分互動、劇情摻水以及成人化、劇情化、套路化等一系列問題,不但沒有起到兒童劇應有的教育引導作用,反而對兒童產生誤導甚至做出錯誤示範,直接影響到行業口碑,拉低了兒童劇在家長和兒童心中的印象分,對整體行業的發展百害無一益。讓兒童劇去粕存精已經勢在必行。
  • 普洛斯「大象」轉身 物流地產競爭越發激烈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普洛斯「大象」轉身  自2018年完成私有化後,這頭叱吒物流地產領域的千億「巨象」持續拓展產業生態,謀求轉身。近些年來,普洛斯一直在豐富其「物流地產巨頭」以外的標籤。自2018年完成私有化後,這頭叱吒物流地產領域的千億「巨象」持續拓展產業生態,謀求轉身。最顯著的動作莫過於兩個重要平臺的運作——通過科技運營平臺際鏈科技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平臺隱山資本,布局物流科技領域,試圖打造整個物流智慧生態。
  • 向現代商業華麗轉身
    在南京聲譽卓著的玉橋市場開始華麗轉身,從大市場模式向商業廣場轉型。這種轉型,不僅是玉橋順應消費者對購物場所提檔升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引領城北商圈向現代商業轉型。據了解,玉橋商業廣場三期(將)於2011年7月19日正式招商,大批品牌企業將在此安營紮寨,使這裡成為城北的時尚高地。
  • 兒童劇年度票房破5億 親子劇成演出市場藍海
    兒童劇年度票房破5億 親子劇成演出市場藍海吳丹[一部劇的引進費用、道具運輸費、技術裝臺、國際差旅費加起來,通常在幾萬至十幾萬元不等。通常微劇場觀眾數量在80~200人,就算門票售罄,若按280元票價來計算,也只能略有盈利。僅做親子劇,其營業額與利潤空間始終受限。
  • 北京通州的華麗轉身
    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北京通州的華麗轉身】通州是首都北京的東大門,是京杭大運河北起點。通州運河文化源遠流長,湧現出劉白羽、劉紹棠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當代藝術家韓美林、黃永玉等在此居住創作。從1994年方力鈞、嶽敏君等第一批畫家入住宋莊鎮小堡村開始,宋莊已集聚藝術家達7000餘人。
  • 福州烏山即將華麗轉身!
    福州烏山即將華麗轉身!熟悉烏山的福州人,對這處福州地標,最深的感受就是登山路上,可以看到上百處唐宋至今的摩崖石刻。其實在烏山上,還有不少摩崖石刻位於山坡、懸崖,難以企及,遊客無法感受它們的獨特魅力。本月開始,烏山歷史風貌區保護修復提升項目全面啟動,北麓多個上山路口,已有施工隊伍進場。
  • 100個「白雪公主」扎堆,中國兒童劇市場呼喚原創精品
    兒童節將至,帶孩子去劇場過節、接受藝術薰陶成為不少家長的選擇,但面對看似繁榮卻充滿隱憂的市場,到了該冷靜反思的時候:中國兒童劇如何回歸理性,用原創精品寓教於樂、攀上藝術「高峰」?  相互模仿甚至抄襲 「寫劇本」變成「攢劇本」  中國兒童劇市場近年來發展迅猛,年演出量突破萬場,增速在各演出門類中處於領先。
  • 一個華僑農場的華麗轉身
    原標題:一個華僑農場的華麗轉身  離開廣西南寧市武鳴華僑農場後,華叔的笑容一直在記者腦海中揮之不去。  華叔叫張明華。1960年,10歲的張明華隨家人從印尼歸國。長大後,他在農場的茶園工作。如今,他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