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莊子的道家哲學,我們就必須說孔孟的儒家哲學。莊子好像很看不上孔子的儒家哲學,處處和孔子的儒家哲學反著來。
儒家哲學的代表人物孔子是最崇尚聖人的,在孔子的影響下,中國文化形成了聖人的最高的人格理想。儒家認為,做人就是要做聖人,即使你是做不到,也要心嚮往之。在孔子心中,聖人有兩條標準,第一要有極高的道德修養,注意,是極高的而不是一般的,像你平時做個好人好事扶老太太過馬路這樣的事,這不是極高,這是做人的道德底線一般要求。第二是要有極為偉大的事業和功績,要安天下。這樣的話聖人就不多了。孔子很謙虛地認為自己做不到聖人,因為只有堯舜、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才能做到。孔子就崇拜這樣的人。
莊子就不一樣,莊子嚴厲批評了孔子的這種聖人崇拜。莊子甚至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那些聖人的理論和影響要是一直存在的話,那麼像盜蹠那樣的大盜就一定會產生會存在。看莊子的意思,好像聖人和盜蹠是一夥的。這莊子也太不像話了。其實不是這樣。倒不是說莊子就是個天生的刺頭,天生和儒家的孔子反著來。
莊子的這種看法,來源於他的齊物的思想。什麼是齊物?齊物就是取消事物的差別,從終極目標上來看,生與死是一樣的,富貴與貧窮是一樣的,孝順與不孝順是一樣的,聰明和愚笨是一樣的,所以聖人和盜蹠也是一樣的。莊子認為,世界是自然而然的,它本來就是那個樣子,沒有什麼道德價值之說,儒家的仁義禮智就是人自己造出來的。是人的判斷造成價值的對立。而這種對立是相互依存的。你認為有聖人,那麼聖人的反面就是盜蹠,你認為有真善美,那麼必定會存在假醜惡。要是取消了這些道德判斷,大家就做一個無欲無求的自然人,這樣也就沒有了聖人,所以也就沒有了盜蹠。
所以,莊子說聖人不死,倒不是說詛咒聖人都要死掉,也不是說希望盜蹠一直存在,只是希望按照他的無為和齊物的思想,取消一切差異,讓世界按照他原來的樣子運行,這個原來的樣子,就是自然而然,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