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對國人的兩大預言,一語成讖!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2021-02-08 毛妹日記

不管是從膾炙人口的莊周夢蝶還是到齊物論,再到鼓舞人心的《逍遙遊》。

在中國,沒有人敢說自己把沒有讀過莊子的文章,

很多人喜愛莊子,更是將他道法自然的觀點奉為圭臬。

只是,讀懂莊子的人卻是非常的少!

莊子一生的智慧全部都熔鑄成《莊子》一書,中國千古奇書之一。

它的文章,恣意汪洋,意蘊深厚,擅長用寓言闡明道理,發人深省。

尤其是在書裡面,莊子曾經對國人設下了兩大預言,目光甚至瞄準了千年之後,更可怕的是,他的預言還成真了。

其一: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這句話,出自《莊子》的《庚桑楚》篇。他說,千世之後,必然會出現人吃人的慘狀。

另外在《徐無鬼》篇中,莊子說「夫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為天下笑。後世其人與人相食與!」,他有額外重複的說了一遍。

莊子為什麼要反覆說「千年之後人相食」呢?

因為他早就知曉,推行仁義道德是一種禍患:「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未存乎千世之後。」

仁義道德,就是造就天下大亂的根源,而且影響極其深遠,甚至到了一千年之後也是無法消除。

很多人一看這句話就覺得莊子實在危言聳聽。

其實並不是。

魯迅在《狂人日記》的一句話,驚人的暗合了莊子的這一預言,他說:「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莊子跟魯迅為什麼會這麼批判仁義道德呢?為什麼會覺得它「吃人」呢?

莊子是這樣說的:仁義這個東西,其實就是一時的東西,只有愚蠢跟目光短淺的人,才會將仁義道德當做是包治百病的良藥,這樣只會給後世留下禍患而已。

只是一時的應急之藥,服之如同飲鴆止渴。但是卻被愚蠢而又目光短淺的人,當作良方拿去全天下推廣,渾不顧會留下千世的禍患。天地為何不仁?因為仁不足以治天下。

大家想想,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了爭奪一個聖賢的名聲,來相互殘殺,而人們為了追求私利,更是滿嘴的仁義道德,卻做著傷天害理的事情。

人用禮教束縛與道德綁架,只是殘害別人的手段。正所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其二:夫尊古而悲今,學者之流也。

莊子說,在學者之中,一定會多出應聲蟲、巨嬰、盜墓者,厚古薄今成為傳統。

應聲蟲指得是只知道應和別人,而沒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

巨指指得那種只知道飯來張口,等待投食而思維簡單的人。

而盜墓者指的是一種只知道繼承前人,發掘先人遺產而沒有創造、創新能力的人。

而這三種人的共同特徵,便是「厚古薄今」。

為什麼叫做是「厚古薄今」?

因為像學者,它們是沒有創新能力的,只知道一股腦的照抄前人,忽視現在人的經驗。

這種現象的存在就是來自於一種對對「師」的服從,對於權威的崇拜,他們總認為,先人的經驗就是比現在的人好,其實在代代相承中,往往最不容易掌握的精髓,只會在傳承的過程中逐漸流失而已。

真正的學習方式是什麼呢?是拒絕照搬照抄,領會其意,這樣才是有意義的學習方法。

莊子——齊萬物、齊是非、齊生死、齊物我、齊人我

莊子既沒有皇族背景、權利背景,也無弟子和家族背景的「草根」,憑一己之力,通過融會貫通很多發生在身邊的簡單故事,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循循善誘的筆法,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他的這一思想體系可以說是強大的「思想病毒」具有強大的生長力、植入性和擴展性不依賴權貴、歷史、學生、組織體系、社團,在沒有強大的網際網路媒介的古代社會,能夠傳播開來,延續下來,並對世世代代的國人產生影響,足以見其強大的生命力。

其實,我們的閒暇時間碎片化的時間完全讀一讀《莊子》,自己在尋找智慧的同時,還可以讓孩子一起品讀,受益一生。

很多人想讀莊子卻因為文章內容是文言文覺得特別枯燥,意思都理解不通。

因此,我特意為大家找到了這本全譯全注的圖解版本的《莊子全書》。

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原著,它對原文進行了非常精準的原文,註解等等,一應俱全。並且還結合了現實對文中的重點句子、段落進行深入的解析。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書裡面的精髓,為了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還精心設計了600多副的插畫,也是非常適合陪著孩子一起閱讀的書籍?

《莊子全書》收集了莊子學派著述總集以及道家的重要典籍與一體,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

它裡面的每一個小故事,都具有很深的啟發性。而我收穫最大的就是明白了什麼才是智慧,什麼叫聰明。

家長在尋找大智慧的同時,孩子也能一起感受國學文化的薰陶,對身心的發展皆有好處。

為了能保存的更長久,精心的用鎖線硬殼來裝幀的,不容易掉頁。

一本僅需要39塊錢,一頓飯錢,就能買到莊子的大智慧,何樂而不為呢?

不管是買給自己還是孩子,只要靜下心來看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莊子的負能量?還是莊子的大智慧?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是莊子思想體系裡,比較有爭議的一句話。
  • 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三層意思,你真的讀懂了嗎?
    01這個觀點是在《莊子·胠篋》中提出的,這一篇是《莊子》一書的第十篇,「胠篋」這兩字個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拼音是qū qiè,就是撬開箱子,打開箱子,也就是「盜竊」的意思。「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很多人認為,這句話並非是莊子本人的意思,看似非常消極,也跟之前莊子在很多地方推崇「聖人」的說法並不相符。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真正意思,你懂嗎?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名言,很多人就拿這句名言說中國不需要聖人,真的是這樣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來源於莊子,原話就在《莊子·胠篋》中:「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莊子出生於戰國中期,他是老子之後道家又一代表人物,世人經常將他們並稱為「老莊」。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道家出乎常人意料的6句話,句句直指人性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是道家莊子的思想。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倘若聖人不在世間絕跡,和聖人相對應的大盜,就會一直出現。按照我們一般人的邏輯而言,大盜在世間為非作歹,聖人才會現世,拯救苦難的世人。只有大盜徹底消失了,聖人才會歸隱。莊子何以得出相反的邏輯?原來莊子認為,世人一直崇尚的孝悌仁義、忠信貞廉,其實都是人道毀棄,人為標榜出來的。若是天下井然有序,人人皆循道而行,又何須聖人,何來大盜。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什麼意思?
    說到莊子的道家哲學,我們就必須說孔孟的儒家哲學。莊子好像很看不上孔子的儒家哲學,處處和孔子的儒家哲學反著來。儒家哲學的代表人物孔子是最崇尚聖人的,在孔子的影響下,中國文化形成了聖人的最高的人格理想。儒家認為,做人就是要做聖人,即使你是做不到,也要心嚮往之。在孔子心中,聖人有兩條標準,第一要有極高的道德修養,注意,是極高的而不是一般的,像你平時做個好人好事扶老太太過馬路這樣的事,這不是極高,這是做人的道德底線一般要求。第二是要有極為偉大的事業和功績,要安天下。這樣的話聖人就不多了。孔子很謙虛地認為自己做不到聖人,因為只有堯舜、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才能做到。孔子就崇拜這樣的人。
  • 莊子說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古往今來,歷史更迭,但總會有一些人,一些話流傳下來,他們是被稱為聖賢,那些話也就成了至理名言,人民一直在按照他的方式來執行。幾千年下來,我們已經積累了太多的這種至理名言,我們很難去說它的對與錯,只能是能做到的那便最好,做不到的,就是也不氣餒,因為只有聖人才能做到,我們也不必強迫自己。有那麼一句話,叫「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很多人聽說過,但也有很多人沒聽說過,即便聽說過可能也不了解它的意思到底是什麼。這句話最初是由孟子說的,如今聽來會感到很奇怪,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三首童謠預言三個王朝的覆滅,是一語成讖,還是有人故意傳播?
    一語成讖,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聽過,讖是指古代那些巫師和方士的預言。但是古代的封建統治者們卻對讖非常的避諱,但是讖最好的傳播方式其實就是童謠或者歌謠。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預言了三個王朝滅亡的三首童謠。
  • 「一語成讖」就是烏鴉嘴的意思,不要用錯了.
    一語成讖 yīyŭ-chéngchèn 2021年2月25日《天津日報》第12版刊登文章《上等兵》。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她笑了,額頭皺紋犁出一臉慈航,看看我,又看看年畫上的戰士,怔然,然後驚呼:『上等兵,我家的上等兵喲!』我兒時的綽號,由此而來。奶奶一語成讖,註定了我今生必然一輩子扛長槍,吃皇糧。」這段文字中的「一語成讖」使用有誤。「一語成讖」的意思是說的話像古代巫師、方士說的預測吉兇的讖語一樣在以後得到了應驗。
  • 周永康的「厚積薄發」一語成讖 偶然與必然
    報導稱,如今校園風物依舊,而同學們則為這位曾令學校引以為傲的「傑出校友」惋惜、唏噓;周永康在校內的題詞「厚積薄發」似乎也一語成讖,題詞人和被題中的徐才厚、薄熙來竟先後落馬。(8月2日新華社電)  去年10月周永康曾現身中國石油大學的校慶,很多同學稱其為和藹親切的老頭。當時他還應邀為母校題寫了「厚積薄發,開物成務」的校訓。校方隨後還特意將周永康題寫的校訓刻在大柱上。
  • 莊子臨死對弟子說了一句話,參悟天道的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些詞:白駒過隙、井底之蛙、沉魚落雁、盜亦有道、害群之馬、哀莫大於心死,但是你知道它們究竟是出自誰的著作嗎?這些洞察人心,窺探天地奧秘的語錄,均是出自莊子。世界皆知孔子是聖人,但是有所不知的是,莊子應該被稱作是「神人」。
  • 成語故事之「一語成讖」:張局長都不讓進?
    他一下車,就來了一句「張局長都不讓進?明年不要來找我籤合同了」。這是什麼情況呀?對著一個現場執勤的交警人員說什麼籤合同?官架子也不是這麼耍的呀,是喝大了,還是被氣糊塗了呀?應該這麼說:「張局長都不認識?找你領導過來!」不好意思,這個執勤交警還真的就不認識他張局長哈。因為他是臨時調過來執勤的,真的氣死這個張局長了。
  • 有多少成語典故出自《莊子》,及莊子本人?
    唇亡齒寒——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人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獨來獨往——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善始善終——善夭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又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莫逆之交——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 莊子名言名句
    ——莊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莊子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莊子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莊子夫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雖盜蹠與伯夷,是同為淫僻也。——莊子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 若不系之舟,虛而敖遊者也!
  • 《吐槽大會》好看不是因為梗,而是神預言,張韶涵的吐槽一語成讖
    不客氣地講,《吐槽大會》越來越不好看了,作為《吐槽大會》策劃人的李誕在節目中越來越敷衍,準備的吐槽文本質量越來越低,全靠他的臨場發揮在撐著,被戲稱為高仿版李誕的呼蘭,準備的吐槽文本倒是質量很高,但表現力很差,氣息、節奏、表演功力都差得很,還經常講幾句就大喘氣,讓人懷疑他隨時可能背過氣去
  • 權志龍入伍前曾給勝利忠告,如今卻一語成讖,變成了神預言
    不得不說,這樣的事情,這樣的風波,還是蠻大的。風波過後,對勝利來說,也有了一些響應的措施,比如,從3月10日起,勝利北禁止出國。為何呢?「據悉是因其以受調查者身份轉變成嫌疑人身份立案而採取的措施。」這樣的勝利,這樣的風波,還是蠻大的了。不過,勝利也是成年人了,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需要自己付出相應的代價了。這樣的現實,是法律的殘酷,也是法律的公平。
  • 莊子臨死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沒想到進入靈堂一看,莊子坐在棺材旁邊,兩條腿是呈八字張開的,雙手拍著瓦盆唱歌,看見惠施前來弔唁,也不打招呼,惠施見到這種情景,很是疑惑,十分生氣地對莊子說: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是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 《食神》的背後:周星馳一語成讖,兩大港式喜劇流派上演市場對決
    但其實,早在80年代初,「無釐頭喜劇」就已經在港片大銀幕上出現。1981年,姜大衛帶著弟弟爾冬陞,惡搞了《蝙蝠傳奇》、《星球大戰》兩部作品,創作出了喜劇電影《貓頭鷹》。在這部作品中,姜大衛、爾冬陞將「現代人的思維方式」與「武俠片的呈現效果」混搭在了一起。
  • 一語成讖很常見
    一、薛濤年幼時的一語成讖。一語成讖的意思就是,你張口就來的一句話,多年以後,說不定就成為現實了。唐朝有個大才女薛濤,小時候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薛濤號稱是唐朝四大才女之一,她老爹薛鄖本來也是朝廷命官,他們家世代讀書。因此薛濤的文化功底很深厚。
  • 1867年的詭異預言,此人對曾國藩說大清50年必亡,果然一語成讖
    然而,趙烈文卻說出一個令曾國藩怎麼也想不到的答案,而這一番答案,已成為中華五千年中最精準的預言之一,趙烈文的原話是這樣的。「: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分剖離析。然而主德隸重,風氣未開,若無抽心一爛, 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計,異日之禍,必先顛僕,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 這部電影一語成讖
    男主角則表示,他不知道,不過他很喜灣歡這個故事,接著男主角更問道「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如今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讓不少網友直呼「神預言」、「一語成讖」、「好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