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歷史更迭,但總會有一些人,一些話流傳下來,他們是被稱為聖賢,那些話也就成了至理名言,人民一直在按照他的方式來執行。幾千年下來,我們已經積累了太多的這種至理名言,我們很難去說它的對與錯,只能是能做到的那便最好,做不到的,就是也不氣餒,因為只有聖人才能做到,我們也不必強迫自己。
有那麼一句話,叫「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很多人聽說過,但也有很多人沒聽說過,即便聽說過可能也不了解它的意思到底是什麼。這句話最初是由孟子說的,如今聽來會感到很奇怪,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聖人的身死與大盜又有什麼關係?
要理解這句話,我們就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聖人。在我們眼中,聖人就是孔子、孟子、老子那些人。或者是耶穌,馬克思那些人。他們的思想都是影響的幾代人。被傳了幾千年。可以說影響深遠。聖人是不分種族的。你可以不相信他的學說。但你不得不尊重他。因此。聖人就是通常人們把它當做一個道德的標準。後世的人們都努力去爭取做到她的這個標準。一旦違背了這個規則,就是不符合標準,也就是成了壞人。那麼聖人真的是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嗎?我們可以通過歷史上的具體時代來看一下。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是最混亂的一個事情,也是聖人輩出的一個事情。那個時代各種思想競相鬥豔,百家爭鳴,可以說是中國思想最繁榮的一個時代。
但是它的效果呢?各種學說的代表都去一個個的國家遊說,希望君主能踐行自己的思想。但是事實證明。這些聖人的學說往往是理想化的,不切實際的,在真正的戰爭中很難得到好的效果。而在國外宗教方面的有十字遠徵軍類似的戰爭同樣證明了聖人的思想,沒有起到阻止戰爭的作用。
那麼聖人的學說思想又有什麼用呢?難道只是在和平時期去譴責那些行為不軌的人嗎?所以漸漸的,聖人的學說就不是那麼受到尊重了。因為無論和平也好,戰爭也罷,受苦的終究是百姓。很多時候,他們所關心的並不是國家的安全與否,或者是百姓過得如何,而是他們的學術思想能否被國家應用,他們的名字是否被史書被記載下來?當然這也並不是說所有的聖人都這樣,也包括真聖人和偽聖人。
所以也就是說,那些自詡為聖人的人的學說全部消失後,百姓才能真正的安靜下來,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壞人強盜之說。人們會用自己的判斷來判別好與壞,而不是在他的框架下分別是是非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