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現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年輕男女的生活壓力正在逐年增大。受此影響,國家雖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但很多年輕夫婦還是在巨大的經濟壓力面前望而卻步,根本不敢考慮二胎。
如此一來,很多家庭就出現了夫妻共同看護一個孩子,甚至是兩代人一起照看一個孩子成長的情況。
更為細緻全面的照顧,的確讓現在的孩子得到更好的保護,但過於安逸舒適的環境也讓孩子養成了各式各樣的壞習慣、壞脾氣。
珍珍爸對此就深有體會。
作為家中唯一的孩子,珍珍自從出生起就得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細緻照顧,每天最熱鬧的時候,就是一家人都在搶著抱孩子,誰也不捨得撒手。
在這樣一個溫室當中成長,珍珍自然是受盡了寵愛。然而,這份關愛似乎過於沉重,以至於珍珍的性格開始被"壓迫"得有些變形。
根據珍珍爸所說,小時候大人們抱珍珍的時候,珍珍有時會抬手打人。但長輩們都沒有責備她,反倒是笑著容忍了她的這個舉動。
現如今,珍珍變得特別不尊重長輩,性格也比較暴躁,經常出現頂撞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的舉動。
後來,珍珍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一家人決定將其送到一所住宿學校,希望宿舍生活能夠讓孩子更早學會獨立,改掉這些壞毛病。
令家人沒想到的是,珍珍住校沒多久,班主任便打來電話,誇獎珍珍在學校表現良好,經常主動協助老師幹活,有時候被同學欺負了,也沒有還手,比其他孩子表現好很多。
老師的這番評價讓珍珍一家都陷入困惑,為什麼孩子在家這麼蠻橫,到了學校反而規矩了許多呢?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在家狂,在外慫"的行為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受到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
1、父母過度寵溺
現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比以前提升了許多,很多父母有餘力承擔孩子的開銷,因此經常會無意間作出無條件滿足孩子需求的行為,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過渡寵溺。
這種寵溺行為會讓孩子形成父母對自己百依百順的錯誤認知,所以會作出"唯我獨尊"的舉動。
而當孩子進入一個陌生的生活環境時,他們將意識到身邊的人並不像家人那樣無條件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他們會收斂自己的肆意舉動,以一種平和的方式與對方相處。
2、教育觀念不統一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採用"一方唱紅臉,一方唱白臉"的方式。例如由爸爸負責訓斥孩子,由媽媽負責安慰孩子。
這種分工式教育容易導致孩子無法明確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也不知道到底該聽父母哪一方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嚴厲的人面前展現乖巧的一面,而在溫柔的人面前就會顯露出任性的一面。
3、家庭關係不和睦
有些父母發生爭吵時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指責甚至是謾罵對方。而在外人面前,父母又會表現得特別有禮貌。
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情將在無形之中受到影響,出現"在家狂,在外慫"的狀況。
那麼,父母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呢?
1、強調原則底線
父母寵愛孩子,這是一種無可厚非的行為。但寵愛並非溺愛,為了避免孩子繼續作出在家肆意妄為的舉動,父母應該明確原則底線,不能毫無節制地滿足要孩子的要求。
2、統一教育觀念
大多數家庭推崇的唱紅臉白臉的教育模式存在自我矛盾的問題,因此要儘可能規避這種自我拆臺式的教育方法,夫妻雙方統一教育觀念,這樣才能讓孩子擺脫"窩裡橫"的問題。
3、增加交際頻次
一般來說,出現"窩裡橫"狀況的孩子都不太喜歡與外人交際,因為外人並不會包容他們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的社交能力將得不到提升,甚至出現社交恐懼等問題。
為了規避這些不利影響,父母應該多讓孩子跟同齡人玩耍、交流,增加社交頻次。
"窩裡橫"是一種不良的行為舉動,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子女存在類似的問題,應該第一時間採取恰當方式予以糾正,以免對孩子今後的成長發展造成更加深遠的負面影響。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