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狂,在外慫"?"窩裡橫"的娃,是缺乏從內到外的"契機"

2020-10-15 小鹿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現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年輕男女的生活壓力正在逐年增大。受此影響,國家雖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但很多年輕夫婦還是在巨大的經濟壓力面前望而卻步,根本不敢考慮二胎。


如此一來,很多家庭就出現了夫妻共同看護一個孩子,甚至是兩代人一起照看一個孩子成長的情況。

更為細緻全面的照顧,的確讓現在的孩子得到更好的保護,但過於安逸舒適的環境也讓孩子養成了各式各樣的壞習慣、壞脾氣。

珍珍爸對此就深有體會。

作為家中唯一的孩子,珍珍自從出生起就得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細緻照顧,每天最熱鬧的時候,就是一家人都在搶著抱孩子,誰也不捨得撒手。

在這樣一個溫室當中成長,珍珍自然是受盡了寵愛。然而,這份關愛似乎過於沉重,以至於珍珍的性格開始被"壓迫"得有些變形。


根據珍珍爸所說,小時候大人們抱珍珍的時候,珍珍有時會抬手打人。但長輩們都沒有責備她,反倒是笑著容忍了她的這個舉動。

現如今,珍珍變得特別不尊重長輩,性格也比較暴躁,經常出現頂撞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的舉動。

後來,珍珍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一家人決定將其送到一所住宿學校,希望宿舍生活能夠讓孩子更早學會獨立,改掉這些壞毛病。

令家人沒想到的是,珍珍住校沒多久,班主任便打來電話,誇獎珍珍在學校表現良好,經常主動協助老師幹活,有時候被同學欺負了,也沒有還手,比其他孩子表現好很多。

老師的這番評價讓珍珍一家都陷入困惑,為什麼孩子在家這麼蠻橫,到了學校反而規矩了許多呢?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在家狂,在外慫"的行為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受到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

"窩裡橫"的誘因

1、父母過度寵溺

現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比以前提升了許多,很多父母有餘力承擔孩子的開銷,因此經常會無意間作出無條件滿足孩子需求的行為,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過渡寵溺。

這種寵溺行為會讓孩子形成父母對自己百依百順的錯誤認知,所以會作出"唯我獨尊"的舉動。

而當孩子進入一個陌生的生活環境時,他們將意識到身邊的人並不像家人那樣無條件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他們會收斂自己的肆意舉動,以一種平和的方式與對方相處。


2、教育觀念不統一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採用"一方唱紅臉,一方唱白臉"的方式。例如由爸爸負責訓斥孩子,由媽媽負責安慰孩子。

這種分工式教育容易導致孩子無法明確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也不知道到底該聽父母哪一方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嚴厲的人面前展現乖巧的一面,而在溫柔的人面前就會顯露出任性的一面。

3、家庭關係不和睦

有些父母發生爭吵時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指責甚至是謾罵對方。而在外人面前,父母又會表現得特別有禮貌。


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情將在無形之中受到影響,出現"在家狂,在外慫"的狀況。

那麼,父母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呢?

更正"窩裡橫"的方法

1、強調原則底線

父母寵愛孩子,這是一種無可厚非的行為。但寵愛並非溺愛,為了避免孩子繼續作出在家肆意妄為的舉動,父母應該明確原則底線,不能毫無節制地滿足要孩子的要求。

2、統一教育觀念

大多數家庭推崇的唱紅臉白臉的教育模式存在自我矛盾的問題,因此要儘可能規避這種自我拆臺式的教育方法,夫妻雙方統一教育觀念,這樣才能讓孩子擺脫"窩裡橫"的問題。


3、增加交際頻次

一般來說,出現"窩裡橫"狀況的孩子都不太喜歡與外人交際,因為外人並不會包容他們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的社交能力將得不到提升,甚至出現社交恐懼等問題。

為了規避這些不利影響,父母應該多讓孩子跟同齡人玩耍、交流,增加社交頻次。

總結

"窩裡橫"是一種不良的行為舉動,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子女存在類似的問題,應該第一時間採取恰當方式予以糾正,以免對孩子今後的成長發展造成更加深遠的負面影響。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窩裡橫,窩外慫」的孩子,多半是性格缺陷,爸媽需要做好這2步
    差點沒氣死我,這孩子典型的窩裡橫,窩外慫」。其實孩子的這種子性格缺陷,也是有原因的,了解原因後,父母只需做好這2步,就能解決這個頭疼的問題了。,窩外慫」?這樣的孩子一般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家裡人對孩子的溺愛造成的,在家裡即使犯錯了也必會受到懲罰,但是在外面卻被「教訓」了,所以在家裡覺得怎樣鬧都沒事,但在外邊可是害怕,還有一種原因是想吸引家長的注意,現在父母生活節奏快,壓力又大,平時休息的時候,也只想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忽略了孩子,那麼孩子就要想辦法讓家長陪他們,結果就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
  • 「窩裡橫,窩外慫」的孩子,多半都有這樣的父母,現在還來得及改
    只敢在家裡為非作歹,把小林媽媽氣得夠嗆,但自己也拿他沒有辦法。易把孩子養成''窩裡橫他們在家裡時也往往會出現蠻橫的現象,不準家人對他進行說教;但真正到了外面,這種蠻橫卻變成了膽小。在父母的寵溺之下,孩子不僅缺乏了基本的自理能力,還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 父母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這2個特點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如今,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兩副面孔,在家裡對親近的人大吼大叫,但是出門在外,連話都不敢大聲說出口,而且對外人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這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讓父母很是頭疼。
  • 窩裡橫,出門慫,寶寶「兩面派」怎麼治?
    也有說:是不是平時總是宅在家裡,和小朋友接觸少?還有的表示:家有同款娃!一樣犯愁……相信,在生活中,很多媽媽也遇到了同樣的煩惱:娃在家、在外完全兩個樣!在外從不敢爭搶,被欺負了也不敢吱聲,妥妥一枚「受氣包」,可在家卻「雄霸一方」。
  • 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
    導讀: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每個家庭都有一個特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3個家庭真相
    我說,這不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出門慫」嗎?朋友點頭:「是啊,你說這兩面派的孩子可怎麼辦?」其實,娃「窩裡橫,出門慫」,並不能全怪孩子,背後暴露的真相更值得我們反思。「窩裡橫」,多源於無規則的愛有一次,我帶女兒到朋友家玩。
  • 孩子「外面慫,窩裡橫」,多半是有這3種爸爸,希望不是你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家稱王稱霸,在外乖巧如兔,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孩子總喜歡「窩裡橫,外面慫」。這類孩子在家總喜歡和爸爸媽媽大喊大叫,但在外面面對勝任的時候態度卻很慫,甚至會躲在爸爸媽媽背後不敢說話。其實深入了解之後就能發現,在這樣的娃背後,也大概有一個類似性格的爸爸。
  •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爸爸的教誨很重要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脾氣暴躁像個「小霸王」,一出家門就變成了任人欺負不敢還手的「小慫包」?曾有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多半和自己爸爸的教誨脫不了干係!>1、爸爸媽媽的溺愛現在的父母對孩子都很溺愛,因為很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的,爸爸媽媽會對孩子格外照顧,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傷害,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一味的溺愛,導致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誰都不怕,孩子之所以會在家裡橫就是這個原因。
  • 在家橫著走,出門見人慫?「窩裡橫」的寶寶得這麼「治」
    肯定有不少的寶媽都同樣的困擾,那就是自己家每天在家上躥下跳、唯我獨尊的「小霸王」,只要一出門就變成了一個「小慫包」,見了人不敢打招呼,也不敢跟別的小朋友玩。這明明在家就是一個自動抬槓的「活體ETC」,為啥出了門就跟斷電一樣在死活「抬」不動了呢?為啥寶寶這兩種狀態就不能均勻分配一下呢?寶媽們的夢想是啥?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怎樣的父母?
    他的媽媽告訴我,他在幼兒園裡,從不和別的小朋友打鬧,即使別的孩子從他手中搶走玩具,他也只是站在一旁乾巴巴地看著,不敢要回來。因為不敢跟老師互動,連上廁所都不敢跟老師匯報,寧願自己憋著。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窩裡橫」。窩裡橫、出門慫,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通病。
  • 你的孩子也是窩裡橫,外邊慫嗎?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只在家裡生氣,發脾氣,一但外面就慫了, 變得很乖呢?這是為什麼?孩子只會「窩裡橫」,為什麼在家裡跟在外邊的差異這麼大呢? 我覺得我們做父母的,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自己是不是也是「窩裡橫」,是不是也是家裡兇,外面慫我自己檢討,我自己就是「窩裡橫」的,同事朋友甚至下屬對我的評價都是好說話,沒脾氣,有時候也嘗試兇一點,還復盤過懟人攻略,準備找機會懟回去,結果見到了就是秒慫。再就是平時太過於縱容孩子、寵愛孩子,對待孩子的要求一律滿足、妥協!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4個家庭真相
    常常聽到好多家長訓斥自己的孩子:你也就在家裡橫,你能你倒是到外面去橫啊?就是在窩裡橫出門慫的傢伙!雖然家長經常這樣訓斥孩子,其實還真是很多孩子在家裡飛揚跋扈的,蠻橫霸道,稍有不順心就要發脾氣,和父母頂嘴,甚至是和父母吵架,一到外面就老實了,乖的像一隻小白兔,即使有時候遭到別人的打罵和搶東西也不敢出聲,不敢反抗。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家長應該這樣教育
    本文改編自優家教育 一位媽媽在社交軟體上發帖,吐槽自己的孩子「窩裡橫」:「我兒子在家裡蠻橫無理,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甚至直接動手。一出門就慫,見到陌生人連招呼都不敢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敢說話,回家後和我發脾氣。這孩子咋就養成窩裡橫、外邊慫的性格了呢?
  • 孩子的性格有"窩裡橫"、"外面慫"的特點,家長要反思兩個原因
    像這種在家裡窩裡橫,去了外面膽子小的小朋友不在少數。孩子「窩裡橫,窩外慫」?那是因為父母犯了這兩個錯誤1、在家裡過於溺愛第一點就是父母在家裡過於的溺愛孩子,讓孩子養成驕縱的個性,所以變成了家裡的小霸王。21世紀,很多家庭認為養育一個孩子成本過於的高,所以通常一個家庭就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集家裡所有長輩的愛,很多孩子都被寵壞了,目中無人。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怎麼辦?
    當他們在家時,他們被稱為小霸王,任何事情都要說了算,別人違背他的意願就鬧脾氣,但是一旦出門,他們會立即變成小白兔,根本不會表現自己。在別人提出想法和意見時,他們只會默默地同意,只會迎合從而自己變得沒有自我。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窩裡橫,外面慫」。
  • 這四種家庭,最容易養出「窩裡橫、外面慫」的娃,中了的要趕緊改
    導讀:這四種家庭,最容易養出「窩裡橫、外面慫」的娃,中了的要趕緊改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四種家庭,最容易養出「窩裡橫、外面慫」的娃,中了的要趕緊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
    導讀: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窩裡橫,窩外慫」是性格缺陷沒得治?不,爸媽僅需2步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原因多半出在家長身上,現在改還不晚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變得「窩裡橫,外面慫」。在家裡稱王稱霸一幅很厲害的樣子,但是一旦到了外面孩子就變得特別膽小,甚至在外連最基本的招呼都不敢打,遇到熟人還要躲在家長身後。相信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都很生氣,因為從了另一方面看也代表孩子窩囊。
  • 在家稱霸王在外像綿羊,「窩裡橫」的孩子,跟4種教育方式有關
    在外面見了一個孩子感覺文文靜靜的,但不代表他在家裡也是如此。在外面乖巧的像個綿羊回到家裡可能就變成了「小霸王」。到底哪一面才是孩子真實的樣子家也很糊塗,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窩裡橫」。總是討好別人,回到家裡卻變成「窩裡橫」的孩子卻有些極端。
  • 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 外面慫」,心理專家:爸爸是主要原因
    有沒有發現一個這樣的現象,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時乖得不像話,甚至有點慫;但是到了家裡,那簡直是一個小霸王的存在。有些父母就覺得這樣沒有什麼問題,家裡就這一個寶貝,不疼他疼誰啊!孩子說怎樣怎樣。這就是老人那一代常說的「窩裡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