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變局下中國發展範式轉變的雙重使命

2020-12-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既為自己,也為世界 百年大變局下中國發展範式轉變的雙重使命

2020年03月02日 13:00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張蘊嶺

字號

內容摘要:百年大變局,從字面上理解,百年,是指一個長時期的跨度,不是幾年或幾十年;大變局,是說發生重要的、影響巨大的變化,不是小規模、局部的改變。既然是變局,也意味著變化涉及大的格局、秩序、體系。因此,對於百年大變局,要有歷史的眼光,有大視野,有謀略。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張蘊嶺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百年大變局,從字面上理解,百年,是指一個長時期的跨度,不是幾年或幾十年;大變局,是說發生重要的、影響巨大的變化,不是小規模、局部的改變。既然是變局,也意味著變化涉及大的格局、秩序、體系。因此,對於百年大變局,要有歷史的眼光,有大視野,有謀略。「百年大變局」的關鍵字是「變」,要研究變什麼、怎麼變、變到哪裡去,對「變」也要分層次、分視角。從範疇方面說,可分為全球之變與中國之變;從內涵方面說,可分為權勢之變與秩序之變;從領域方面說,可分為政治之變、經濟之變與社會之變。

  從視角定位來觀察,具有大視野的方法是圍繞新千年的上下一百年,即上個百年(從1900年至2000年)和這個百年(從2000年到2100年)來觀察中國與世界。從中國的角度來說,這個時間定位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個時期發生的變化和將要發生的變化不僅深刻,而且深遠。中國的近代衰落和現代復興都與世界大變局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中國與世界的變局是同步交織與相互作用的。

  如果把中國的發展放在世界發展的大視野下來認識,對於中國的百年大變局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因為,一則中國的發展需要外部的環境支持,二則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從中國的角度分析,具有廣域的內容和綜合的含義。

  中國經濟的發展還處在由低向高的轉變過程,這個轉變的難度是很大的

  中國對百年大變局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總量、綜合實力的上升、走出所謂「中等收入陷阱」上,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以新理念創建發展範式上。中國沿襲傳統發展範式實現了經濟總量的快速提升,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如空氣汙染、水質汙染、土地汙染等。同時,鑑於中國規模大,與世界緊密連接,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巨大。因此,轉變發展方式,不僅是中國自身最為緊迫的任務,也是世界發展所需。

  由此,中國的發展範式轉變肩負著雙重使命,既為自己,也為世界。新發展範式需要體現:綠色可持續;新能源結構,突破傳統方式的資源、能源制約;能夠體現效率與公平的基本均衡。也許這個世紀難以完全實現這樣的目標,形成新的發展範式,但至少要有大的轉變,並且能夠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向新範式的轉變是一場大變局,既是充滿希望的,也是非常艱難的,並且發展方式的轉變是與政治、社會、文化價值相聯繫的,需要有與此相向而行的政治變革、社會轉變與文化創新。

  總體而言,中國經濟的發展還處在由低向高的轉變過程,這個轉變的難度是很大的。為此,中國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跳出傳統經濟範式的轉型定式,實現創新型「跨越式轉型」。同時,向新發展範式的轉變不是中國一國的事,而是全世界的事,需要各國的協調與合作,一方面需要創建國際合作機制,另一方面需要各國政府、社會、企業、個人作為共同的利益攸關方承擔責任,並為此制定相應的法規。

  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其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作為一個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的大國,其轉變的深刻含義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也體現在政治方面。從這方面來說,不僅體現在非西方大國經濟崛起,也體現在非西方大國政治崛起。西方國家堅持西方特色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和以此為基礎的政治體制,而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以此為基礎的政治體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有的人斷言西方價值觀和政治體制將主導世界,由此得出了「歷史終結論」。事實證明,這個論斷並不正確,如今,中國走出了一條不同的道路,發展了現代化政治構建的理論和實踐,並力求把中國長期積累的政治和文化傳統與現代化建設進程結合起來。

  在中國特色政治構建的過程中,將會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如何把握經濟社會轉變與政治轉變的均衡,如何建立開放包容的現代政治,把現代、傳統與未來有機結合起來,如何創建多樣性世界的政治共識與協調合作關係等,這些既是對中國本身發展的探索,也是對世界發展的探索,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政治變革要比經濟變革更為複雜,難度更大,因為政治變革是有深刻含義的探索與創新,需要付出巨大的和艱苦的努力。

  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的影響突出地體現在自身發展對世界的作用上。比如,在經濟上,由於規模大,無論是總量的增減,還是單量的增減,都會對世界產生重要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發展的成功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在政治上,中國走不同於西方的特色道路,對於多樣性世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成功為世界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不同的選擇,每個國家都可以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模式。

  其實,中國的政治建設是開放的,是會在進程中不斷進行改革的,「中國模式」並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不過,出於對中國影響的考慮,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對中國的崛起還是有著很強的政治警覺和牴觸的,並為此採取諸多制約甚至對抗性的措施。同時,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必然會推動現行國際關係與秩序的變革,包括經濟關係與秩序、政治關係與秩序的調整和變革。但是,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與利益攸關方,自然不會去另起爐灶或者把它推翻,其影響與作用更多地體現在通過新的倡議或者行動做出新的貢獻,發揮重要的或者引領性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學部委員,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相關焦點

  • 五中全會,習近平如何書寫大變局下的「中國故事」
    作者 鍾三屏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26日起在北京召開,關涉中國未來發展航向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將是會議研議的重要內容。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及其治國團隊如何書寫大變局下的「中國故事」,如何為動蕩的世界注入確定性?海內外高度關注。
  • 浙大校長吳朝暉:在大變局中踐行新時代浙大學子的使命擔當 | 在...
    我相信,中國自信、浙江自信與浙大自信的疊加,必將更好地指引你們築夢新徵程、奮進新時代!當前,21世紀第三個10年已經揭開序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將連續演進,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與教育革命將持續交融,時代發展的不確定性與不對稱性將繼續顯現,人類的思考方式、學習範式和工作模式將發生全新變化。
  • 大變局下的冷思考——魏江談商學院的使命與責任
    這四樣沒有一項是來自中國的0-1創新發明,最多只是模式創新。當我們回顧世界三千年歷史,我們發現沒有哪個國家是靠內循環而變成偉大的國家。回顧中國改革開放四十二年的發展,它的崛起依靠兩大 法寶:改革、開放,現在更強調第三大 法寶:創新。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的國際法法理」學術研討會在福州舉行
    12月27日,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的國際法法理」學術研討會暨「法理研究行動計劃」第十六次例會在福州大學舉行。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羅東川,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福州大學黨委書記張天明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中國教育發展機遇
    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處於「兩個一百年」的關鍵時期,越來越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心。目前來看,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處於交鋒階段,新舊工業革命處於交替階段,新舊治理體系處於交換階段,新興經濟體興起與老牌發達國家衰落處於交匯階段……當今及未來,世界將處於一個不確定時期。面對著未來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一切皆有可能。
  • 趙 磊: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中國實現現代化強國的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國內大局與國際大局相互交織、相互影響。首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題中應有之義,甚至是關鍵變量。其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壓力、戰略動力與戰略機遇。壓力越大,動力也就越大,關鍵是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準確認識和把握髮展規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戰略機遇,在大變局中實現從大到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法關係的再定位
    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認識中法關係的新框架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國對當今國際形勢的總體認知和判斷。自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正式提出這一論斷以來,它成為中國對國際形勢的基本認知和對外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 「黑天鵝」滿天飛,「灰犀牛」遍地跑……百年大變局,來了!
    面臨這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應當如何應對,中國未來又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文 | 新華社副社長、《百年大變局》主編 嚴文斌本文轉載自《參考消息》2019年8月22日第11版,標題為《 解構百年大變局之「變」與「局」》。今天是8月15日。
  •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關於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述評
    2020年 1月,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  不難看出,在闡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重大論斷時,習近平始終立足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坐標。
  • 學習讀書會聚焦:百年大變局與新時代中國外交
    步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身處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國外交正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應當如何應對當下的外交形勢?如何與各國攜手、共創未來?第58期學習讀書會邀請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王健,圍繞「百年大變局與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關鍵問題,分析國際環境、把握中國外交的發展趨勢。&nbsp>■王健做客學習讀書會為什麼說中國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 應重塑經濟金融含義與全球價值鏈
    本報記者 徐蔚冰在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舉辦的2020世界經濟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變,世界經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雷達作題為「百年變局與國際經濟秩序演變」的主旨報告時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國最高決策層對當今全球經濟發展態勢所作出的重要判斷,在今年得到了進一步印證。百年變局不只是大國實力的變化,不只是國別間總量的變化和地位的轉換,而是世界經濟體系、制度、特徵的變化。
  • 讀懂中國|時代大變局中的廣東抉擇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又一次來到廣東廣州。當此之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冠肺炎疫情如幽靈般在全球徘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歧路多多,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呼聲漸高,貿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
  • ...靳諾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主題講授形勢與政策專題研討示範課
    靳諾強調,任何個體都不能忽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大變局深刻地影響著國家和個人的前途命運,同學們要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和「極不平凡的一年」這個角度切入理解今天的主題,深入思考支撐當今形勢背後的「五個根本」,以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有怎樣的作為。
  •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機遇與挑戰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機遇與挑戰 2019年12月17日 08: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書香有線丨談人類命運共同體——讀《百年大變局》有感
    在讀《百年大變局》之前,看過一部優秀的法語紀錄片《地球之鹽》。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經歷了百年戰亂,其中的種種,我們只能從課本或影視上窺探一二,但真實的歷史絕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簡單。從1949年到現在,世界格局和中國地位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百年大變局」意味著什麼?現在我們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人類瘟疫,這次瘟疫傳播速度、影響範圍、危害程度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
  • 張維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當代大學生應如何理解世界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中國為代表的一批新興國家在經濟領域迅速崛起,世界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為此,中國教育大講堂與學習強國面向全國高校師生,聯合推出「開學第一講: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系列講座,解讀歷史、剖析時事,助力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下的北京冬奧
    舉辦一場高水平的北京冬奧會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舉措。當今世界,逆全球化的思潮正在影響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舉辦冬奧會,我們將繼續釋放「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號。二是舉辦一場高水平的冬奧會為應對疫情提供了巨大精神能量。這次疫情表明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世界是不可分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解讀:百年大變局下新時代...
    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發展時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步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身處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國外交正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時代,中國應當如何應對當下的外交形勢?如何與各國攜手、共創未來?
  • 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新變數
    、上萬名黨員幹部進行了主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新變數》的精彩授課。「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是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新的現代化模式得到承認、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出現……在如此百年變局中,中美大國關係尤為重要。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新總統拜登宣誓就職。新總統拜登在美國大選中脫穎而出,完勝川普。
  • 第三屆復旦中外人文交流論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外人文交流...
    2019年11月23日,第三屆復旦中外人文交流論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外人文交流」在復旦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復旦大學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