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同事給我打電話,說她的一個客戶被公司加費了,原因頸動脈超聲異常,心臟超聲異常。 異常的結果是頸動脈內膜厚,一般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心梗的概率比健康的人大大增加。 同事問我怎麼和客戶解釋。我說,你應該恭喜客戶啊,加費承保說明保險公司還願意保咱,還沒有到直接拒保的地步。她還依然可以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而不是自己和家人來承擔這個風險。
保險真的是想買就能買的到的嗎?我們買保險的時候一般會遇到那些情況呢?
第一,正常承保,說明被保險人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第二,除外承保,由於某些已知的身體原因,保險公司不保,其它還是正常承保,比如現在較多的甲狀腺結節,一般都會除責甲狀腺癌重大疾病承保。
第三,加費承保,由於被保險人風險比健康的人要大,處於公平起見,肯定不能和健康的人享受一樣的費率,所所以會加一部分費用後承保。
第四,延期投保,被保險人由於身體原因,不能確定具體情況,保險公司無法評估風險,所以一般會做出延後半年或是一年再嘗試投保的決定。
第五,拒保,這是保險公司,投保人,被保險人,代理人都不想看到的一種核保結論。由於被保險人風險過高,或者身體健康狀況不好,保險公司不願意承保。(還有一種限額承保,曾經有個朋友,由於工作的原因,在化工廠工作,意外險最高只能買到20萬。)除外承保是不需要多交錢,但是保障範圍窄了。加費承保是多交一部分錢,但是保障範圍和正常承保的一樣,不變。所以我說要恭喜客戶,花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
頸動脈內膜增厚,一般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動脈粥樣硬化可能導致的心梗的概率會大大加大,再加上家長輔導作業心梗的新聞頻頻出現,如果保險公司肯讓我多出一點錢,把本身風險就高的疾病承保是不是更安心呢?開始的時候客戶確實很難接受自己加費,和同事抱怨說:我感覺我老公比我嚴重多了,他才加1200,我感覺我的不嚴重啊,怎麼要加兩千多,而且我問了好幾個朋友,都不建議她購保險了,因為經濟壓力太大了,經過幾次溝通,過沒一會,客戶籤字了,保單順利承保。客戶後來跟同事說,自己想了很久覺得買保險是自己家的事,解決的是自己的問題,籤完字的那一刻,心裡踏實了很多。
就像客戶最後說的,買保險是自己的事,是自己家庭的事。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用到這份保單,但是它能給你的踏實感,是別的東西無法給予的。現在還有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買保險嘛,只要有錢什麼時候買都行,著什麼急?其實買保險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有錢。也就是支付能力,社保是國家福利,商保有多少是自己能力。二,有健康的身體,否則就會出現上述的後四種情況,如果出現第五種拒保的情況,就算你有再多的錢,保險公司恐怕也不會保你了,那樣就只剩下遺憾了。
經常有朋友問:什麼時候買保險最合適?其實就是當下。最後祝各位都能順利投保,利用好保險這個風險管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