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無疑是民國時期一支精銳之師,在抗擊日本侵略時發揮了積極作用,曾讓日本人陷入苦戰,卻最終消耗殆盡,隕落疆場,部隊大部分在南京殉國,南京保衛戰以後這支部隊被撤銷了番號,餘部和其他部隊整編。
教導總隊的名號顧名思義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最新的裝備、軍裝、戰術、訓練課程都會優先由教導總隊來進行實踐。同時在軍校的培養下部隊中的軍官和士兵也更加優秀,是當時不可多得的精銳部隊,這些老照片就是抗戰時期教導總隊舊照,如今已經具備了文物的價值。
教導總隊初期建立的時間是1930年5月,由兩個旅、六個團的教導師,所以的新銳武器全部編入了這支部隊,兵種齊全,炮兵、工兵、輜重兵、學兵營、戰車隊、騎兵、步兵樣樣俱全,可謂是精銳盡出。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教導總隊初試啼聲,成為了中國公認最強的部隊,但讓人遺憾的是這支精銳力量在一年以後的抗戰中遭受重創,其餘部最終在中原內地消耗殆盡,全軍覆沒。
時任教導總隊總隊長的桂永清,當「七七事變」爆發後,他正在英國出訪,得知後第一時間回到了國內,親自率領教導總隊參加了淞滬戰役和南京保衛戰,此時的教導總隊擁有超過一個正規軍的編制,本來這支部隊打算被調入四川擴編參加後續作戰,但桂永清和下屬拒絕了這個提議,因為全國的部隊都在向上海地區集結,而最精銳的部隊卻要被調走,因此他委婉的拒絕了,而是率領部隊進入到前線和日本人作戰。
這是當時教導總隊的坦克部隊,雖說這樣的裝備並不多,在戰爭中也無法取到關鍵性的作用,但依舊是那個時代中國武裝的寶貝疙瘩,在抗擊日本人的侵略者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當日本人開始進攻南京時,教導總隊奉命保衛紫金山、天堡城、光華門一帶,南京淪陷後,教導總隊所剩無幾,餘部在徐州、開封參戰。1938年1月餘部和46師合編,成為了46師的一部分,教導總隊的番號不復存在。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可以說是抗戰時期中國最精銳的部隊,也正因此,無論是淞滬戰役還是南京保衛戰都有教導總隊的身影在,並因此犧牲巨大,主力被打光,餘部也編入到其他部隊,其作為整建制的作戰主體已經不復存在。從1936年西安事變初試啼聲,公認為中國當時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到1937年這支部隊基本上已經全軍覆沒、不復存在,讓人遺憾。
雖然這支部隊在抗擊日本侵略的初期就已經消耗殆盡,但其不畏強暴、保家衛國的英勇表現值得後世銘記。圖中為教導總隊炮兵,雖然這樣的炮口徑並不大,但當時的中國貧困交加,這種小口徑的炮也不是每支部隊都能裝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