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到底是何編制,為何被稱作國軍精銳

2021-01-07 燃燒的狼煙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顧名思義就是隸屬於中央軍校的教導部隊,教導部隊在國軍軍隊中有一種示範性質。最新的裝備、訓練課程與部隊編裝往往先由軍校實驗。中原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於1931年1月令中央軍校開始著手以德國顧問的規劃編組教導總隊,最初編制兩個步兵營及炮兵連、工兵連、騎兵連、迫炮連、特務連及通信連。部隊由原教二師特務營、炮兵團、工兵團、騎兵團各一部、軍校衛兵隊抽出考編。這個團級部隊主要用於德式步兵團編裝之試驗以及新武器的研究。兩個步兵營規模不大,而且缺乏實戰經驗,主要用於編裝實驗;炮兵連操作德造博福斯山炮;工兵連以新配器械演練架橋、築城、爆破(鐵材、木材及混凝土之各種類型);騎兵連逐漸操作機踏車輛;通信連以有線電之布設為主。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全部德械裝備

教導總隊後來擴為三團制,並列為一九三五年德械師第一期整訓部隊,所有德式武器均優先裝備,軍隊整訓均由清一色德國教官擔任,接受的是最新式的德國陸軍戰術訓練。因此其作戰能力非一般部隊可比,堪稱當時中國軍隊精銳中的精銳。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作戰期間,教導總隊奉軍政部命令擴為三旅六團制甲種師。教導總隊此時已有的三個團完全是德械裝備與編裝,步兵團有三個步兵營以及第十連(編有IG18-75輕步兵炮,三排六門,射程5400m),第11連戰防炮連裝備47奧造平射炮,第12連通信連,第13連輸送連。步兵營轄步兵三連、重機槍連、82炮排及通信排。總隊原本即儲藏大量裝備,所以擴編的六個團有三個團在後方整訓,僅有三個團參戰。

淞滬會戰中教導總隊重機槍陣地

抗戰爆發後,教導總隊由副總隊長周振強率領參加淞滬會戰。總隊長桂永清當時正在英國參加英王加冕,聞訊後急忙回國。九月回國後卻接到命令要求桂永清調教導總隊入四川擴編成為第二期準備軍,用來固守長江上遊。桂永清返回總隊之後立刻召集營長以上軍官開會並慷慨陳詞:「擺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到後方擴軍,大家升官,我升集團軍總司令,你們營長升團長,團長升師長,旅長升軍長。另一條是到前方作戰犧牲。長期以來,其它部隊拿國難薪,只有我們拿全薪,論裝備我們是全新德式。現在全國部隊紛紛請纓參戰,我們卻要到後方擴編,雖屬命令,捫心自問,能無愧疚?別人一定說我們怕死畏戰。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現在請各位表決……」。結果全體軍官一致要求上前線抗日。桂總隊長馬上報告蔣委員長及何應欽部長,於是蔣介石將總隊擴編的三個團調到湖南擴建,總隊主力得以調入淞滬戰場。

教導總隊士兵在堅守陣地

十一月六日桂永清率領教導總隊主力到達上海,直接投入蘇州河畔八字橋陣地接替第一軍陣地,桂永清與參謀長邱清泉均在第一線巡視,教導總隊死守陣地不退,日軍乘坐橡皮艇進行強攻,又被殺的血流成河。直到十一日金山衛被突破消息傳來,總隊才奉命撤退。接著又投入到南京保衛戰當中。十二月七日,日軍攻抵南京光華門前,教導總隊奮起抵抗。第二天教導總隊第二團吳幼元營長因日軍空襲受到重傷,第二團團長謝承瑞親臨督戰。並要求第二團官兵效法嶽家軍精神,奮力抗擊日寇。

南京保衛戰中的教導總隊士兵

在教導總隊的主戰場紫金山,五名守軍營長先後陣亡,教導總隊士兵傷亡殆盡。第五團鄧文僖團長下令退出紫金山之後率部堅守最後陣地天堡城,桂永清總隊長親到天堡城督戰,宣稱與陣地共存亡。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六時,唐生智召集守軍各部隊長官並下令撤退。桂永清離開陣地赴會,會議結束之後桂永清派人通知各團長撤退,自己就先前往下關渡江。這就是大家爭議很久的桂氏臨陣脫逃的說法。其實桂永清總隊長也堅持到了最後一天,部隊由團長帶領撤退亦在情理之中,只是他沒有料到撤退會如此慘烈。此戰過後教導總隊大部精銳損失殆盡。

教導總隊士兵在南京奮力抗擊日軍

教導總隊作為中國軍隊精銳,全體官兵們做到了以血肉之軀抗擊敵寇,保家衛國的軍人職責,在抗日戰場上留下了光榮的一頁。

相關焦點

  •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西安事變初試啼聲,公認中國最強,卻全軍覆沒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無疑是民國時期一支精銳之師,在抗擊日本侵略時發揮了積極作用,曾讓日本人陷入苦戰,卻最終消耗殆盡,隕落疆場,部隊大部分在南京殉國,南京保衛戰以後這支部隊被撤銷了番號,餘部和其他部隊整編。教導總隊的名號顧名思義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最新的裝備、軍裝、戰術、訓練課程都會優先由教導總隊來進行實踐。同時在軍校的培養下部隊中的軍官和士兵也更加優秀,是當時不可多得的精銳部隊,這些老照片就是抗戰時期教導總隊舊照,如今已經具備了文物的價值。
  • 國軍中最精銳的教導總隊,蔣介石的鐵衛龍,是如何誕生與消亡的?
    其中有一隻隊伍——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號稱規模可以與日軍相抗衡的隊伍,卻沒有讓我們世人所銘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隻隊伍誕生於南京,也就是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大本營地帶,有精銳的人員配備,有精良的先進武器,也有保家衛國,打倒日本的豪情。
  • 南京保衛戰的裝備差距:最精銳的教導總隊,武器配備也已殘破不堪
    黃埔一期桂永清任總隊長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在投入淞滬會戰時,只是個下轄三個團的旅級編制。退到南京後奉軍政部命令擴編為三旅九團的甲種師建制,不過南京保衛戰打響時,教導總隊每旅有一個團去江西和湖南接收新兵未歸,所以實際參戰的只有六個團不足20000人,而不是傳說中的30000餘人。
  • 淞滬會戰中日本兵的樣子,這些人讓國軍傷亡30萬,使上海殘破不堪
    【淞滬會戰】這場戰役的爆發,意味著中日從盧溝橋事變的局部衝突到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開始,這場戰爭爆發後全國各省各地群起響應,紛紛支持國家抗戰。各地軍閥也放棄了往日的成見,紛紛請纓抗戰。在淞滬會戰以及之後的南京保衛戰中會看到來自全國各派系軍隊的身影,如粵軍、桂軍、滇軍、川軍、西北軍、東北軍、中央軍等。
  • 淞滬會戰,全國精銳和日軍血拼,30萬中國軍人的鮮血染紅黃浦江
    1937年8月13日開始,國民黨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將軍,指揮87師,88師等國軍精銳部隊開始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試圖將這些日軍趕下海。
  • 國軍內部流傳著: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三流的統帥是什麼意思
    在經歷了北伐時期,中原大戰,八年抗戰洗禮的國軍,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年解放戰爭中敗得一塌糊塗。有人說國軍內部腐敗,統帥指揮無能,內部派系眾多,都是導致國軍失敗的原因。但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國軍的軍隊還是很牛叉的,不然在國軍內部也不會一直流傳著;一流的軍隊,二流的將領,三流的統帥這段話。
  •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國軍將領中的三個學霸,抗戰時期都很厲害,內戰則一個比一個慘 戰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構成,並非是單純的軍隊之間的較量,它永遠都是作為政治和經濟的外延,包括軍事鬥爭、政治博弈、經濟基礎等多方面的因素。
  • 【黃埔軍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舊影釋證
    年國民黨建校時期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名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改制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 搜尋爺爺檔案:抗戰英雄毛哲將軍血灑紫金山
    四川檔案館記載有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的資料,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是參加過上海、南京抗日的。但是時間上又對不上,成都過來的檔案是1933年的,離上海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還有4年的時間。祖母說祖父參加過南京保衛戰,但沒有說部隊番號。到底祖父有沒有參加上海,南京的抗日戰爭呢?我需要查到更多的直接資料才能回答。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為何在抗戰時期都能夠擔任,戰區司令長官
    蔣介石的五虎將,13太保,八大金剛,都是他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而且這些人都是位居國軍高官。尤其是大麾下五虎上將,都是黃埔軍校的戰術教官,而且,也是蔣介石的心腹將領。在抗戰一爆發他就擔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其實也就是正職,因為蔣介石根本沒有在第三戰區安排司令長官。所有大事小事都是他一人說了算,而且顧祝同在抗戰時期一直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直到解放戰爭爆發後才調任陸軍總司令,總參謀長職位。可見蔣介石對他的器重程度,非同一般。
  • 抗戰時的日軍有多厲害,為何幾十人的小隊就能對付中國一個連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日軍,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野蠻、兇悍、戰鬥力強,抗戰時的中國軍隊讓日軍打的狼狽不堪。在抗戰中,日本一個幾十人的小隊能輕鬆對付中國一個上百人的步兵連。如果是日本的加強步兵小隊對付中國一個營都有希望。
  • 南京保衛戰中,教導總隊為何全軍覆沒?一位旅長的日記道出了實情
    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一支實力強悍的軍隊浴血奮戰,上演了最壯烈的殺敵一幕,這支軍隊就是教導總隊。那麼,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衛戰中打得有多慘烈?為何實力強悍的教導總隊會全軍覆沒呢?一位旅長的日記為我們道出了實情,說明了原因。
  • 血戰紫金山:教導總隊死守國土至最後一人
    教導總隊第1團官兵曾在此抗擊日寇。可以說,至全國抗戰爆發,紫金山地區已經修築了比較完備的防禦陣地工事。南京保衛戰開始後,防守此地的教導總隊官兵依託這些工事同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唐生智將防守紫金山的重任交給了國軍中的精銳部隊教導總隊。教導總隊是國軍在全面抗戰爆發前改裝的德械師之一,其一、三、五團完全效仿德國步兵團編制,每團有16個連,即每個團轄3個步兵營,每營3個步兵連,1個重機槍連、1一個迫擊炮排,團還配屬有1個榴彈炮連,1個戰防炮連,1個通信連,1個輸送連。此外,教導總隊還有直屬隊,即炮兵、騎兵、工兵、通信、軍士、特務、輸送等7個營。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都經歷了哪些敗仗,以及傷亡人數又是多少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八年時期的浴血抗戰,最終以中國軍民取得這場偉大的勝利,但同時也付出了慘痛代價。畢竟整整打了八年,在這八年時間內,中國軍民沒有假期,沒有節日,沒有休息,每天都要與侵略者進行戰鬥。人數傷亡方面可想而知,加上當時日軍有飛機大炮,而蔣介石領導的國軍在武器裝備上就落一大截,根本無法與敵人相比。要知道,熱兵器時代,武器裝備是戰勝對方重要法寶之一。裝備太差根本無法進行對抗。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日軍在抗戰初期投入的師團並不算多,當時,日軍常備的甲等師團只有17個,剩下的就是,乙等支援師團,丙等預備隊,丁等維持師團。這些師團相比於甲等師團來說,戰鬥力稍顯不足,針對不同的戰鬥區域,日軍會派出不同等級的師團進行應對。四等師團制這種日軍獨特的編制,導致日軍戰鬥力大增,我軍深受其困。
  • 為何日軍一個師敢打幾十個師?從國軍的奇葩編制中,就能看出端倪
    而回顧日軍之所以能以少打多,除了其部隊本身的裝備、戰術素養要高於國軍之外,還在於其部隊的編制上要比國軍先進。沿襲北宋的路軍編制編制亂是國軍的軍制的一種常態,國軍編制亂到什麼程度了呢?在抗戰中居然在戰略單位中出現集團軍、路軍和軍團三種不同形態的編制。集團軍可以理解,那麼路軍和軍團到底是啥奇葩的編制?
  • 張治中與黃埔軍校
    1925年1月,張治中被蔣介石任命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 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總隊附,兼 任第二營營長,正式到黃埔軍校工作。總隊長王懋功出任師長後, 張治中接任入伍生總隊代理總隊長。北伐軍佔領武漢後, 任武漢方面總司令部學兵團團 長,期間兼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武漢分校訓練部主任、學員總隊 總隊長,後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教育長。汪精衛到達武 漢後,設立武漢國民政府並與南 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禮,並將該校 更名為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張治中仍任教育長,負責軍校日常工作。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陝軍陸軍混成旅軍士養成所肄業,中央訓練團將官班、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二期畢業。曾任陝軍第一師騎兵團見習官。1924年春由于右任保薦報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到廣州,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學習。後升任第七兵團副司令官 ,中將軍銜。何文鼎因1945年12月在67軍軍長任上堅守包頭有功獲青天白日勳章。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國民黨在抗戰時期有陸海空軍武功狀之設,為對部隊團體之最高褒揚,該軍即獨得四軸。第74軍在1940年以最新裝備進行整編,改為所謂的攻擊軍,直屬軍事委員會,作為各大戰場的緊急預備隊。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 鏈水之戰重創解放軍王牌部隊6縱王必成部。
  • 全面抗戰時期,徐向前被任命為副師長,真的是大材小用嗎?
    而且在紅軍時期徐向前更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也是當時最年輕的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原本是教師,後來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和陳賡等都是同學,在學校中由於徐向前長相普通,又是一口濃重的家鄉話,蔣校長都不待見,可是蔣校長不知道後來他看不起的這一位學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