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本報記者 王樹天 實習生 楊 穎
農民種地領工資了,每月3000多元,單位還給免費入醫保,並幫著繳納一部分社保費用,農民都住進了80多平方米的樓房。近日,在
呼和浩特市和林縣舍必崖鄉,這個名叫小甲
賴村的小村莊告別了傳統的小農經濟,向規模化種植、養殖邁進。
8月17日,小甲賴村村民韓金蘭起了個大早,穿上公司發的制服,和村民們一起走進大棚裡,採摘小西紅柿(學名聖女果)。這幾天正是小西紅柿上市的時候。村民們把小西紅柿摘好、打包,放到車裡,再直接運輸到呼和浩特市區,市民們吃到了新鮮的蔬菜,農民們也得到了實惠。
韓金蘭所在的公司是內蒙古正緣農牧業有限公司,公司的創始人叫範仁義是土生土長的小甲賴村人,幾十年前,他走出這個小山村,現在又選擇了回歸,賣掉了路橋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回到了家鄉投身新農村建設,創建了內蒙古正緣農牧業示範園區。範仁義的夢想是,建設一個包括設施農業、現代畜牧業、休閒觀光農業、清潔能源利用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示範園,讓每一個農民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勞作。
記者了解到,小甲賴村共有626戶、1024人,正緣公司租種了全村的土地,在按人口支付了每年3000元的土地租金之後,該公司還承諾,村裡有勞動能力的人,只要願意回來,公司統一安排工作,使他們成為真正的農業產業工人。聽到好消息,村裡開始有年輕人回來了,燕新春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說:「聽說村裡建起了企業,我就回來幹了,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掙得多還踏實。」
今年8月9日,小甲賴村村民燕七毛和老伴搬進了正緣公司建起的農民住宅樓,60歲的燕七毛,一輩子住在土坯房裡,從來沒想過有朝一日能住上樓房。農民住宅樓的周圍,還配套建設了閱覽室、活動中心、超市、醫務室等,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生活區。目前,村裡共建起5棟樓,水、電、暖、排水等配套工程均已完工,而剩餘的2萬平方米住宅建設工程也將在今年完工。燕七毛的老伴吳群元告訴記者:「我們一家人都在正緣公司打工,月收入過萬,有錢花、有飯吃、有房住,生活再好不過了。」
8月17日下午,呼和浩特市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現場會在和林縣召開,呼和浩特市市長秦義等領導參觀了小達賴村的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區、育苗中心、新農村住宅小區、養雞場、養豬場及生態治理等項目。秦義表示,未來,呼和浩特市將繼續推動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