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期:中國貴州FAST單碟射電望遠鏡即將完成...

2020-12-11 前瞻網

我國極軌氣象衛星的開拓者之一孟執中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同志,於2019年12月14日因突發疾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4歲。

中國火星天團亮相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擇機實施

今年10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曾在微博上首次公開我國火星探測器實物圖。據科學家葉培建表示,我國火星探測準備工作已就緒,計劃將於明年發射。12月11日,「中國探測火星飛控團隊」首次亮相,他們努力拼搏,刻苦鑽研,將去火星這一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一步一個腳印的現實。

中國貴州FAST單碟射電望遠鏡即將完成測試階段

早在2016年9月,位於中國貴州省的這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就已經開始運行測試任務,在歷經三年之後,中國用於尋找外星人的巨大射電望遠鏡正準備完成測試和調試階段。

中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十四屆大會

8日,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十四屆大會在印度班加羅爾開幕,會期6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率中國代表團50餘人出席大會並作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更新報告。

北鬥核心星座2019年底部署完成 明年全面建成

9日,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十四屆大會舉辦期間,中方在會上宣布,今年底北鬥三號將完成所有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任務,北鬥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2020年北鬥全球系統全面建成。

北鬥將深入服務數字長三角建設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通過協同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共同推動重點領域智慧應用等措施,共同打造數字長三角。《綱要》中特別提及,加強長三角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實現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互聯互通;支持北鬥導航系統率先應用,建設南京位置服務數據中心等。

高分七號衛星首批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發布

10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高分七號首批22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包括北京大興機場、廣東陽春市、山東菏澤等多個地區的正射影像圖、立體核線影像、數字表面模型產品等。首批影像成果圖綜合考慮地域分布、地物類型、目標關注度和主要用戶部門測試需求等因素,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立體感強,體現了高分七號衛星特有的立體測繪性能。

航天科技集團啟動一體化質量監督工作

1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一體化質量監督工作啟動會,全面部署和實施集團公司一體化質量監督工作,確保該項工作科學有序、高效深入開展,開創集團公司質量監督工作新局面。

航天科技八院811所獲批創新發展專項資金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11所獲批上海市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專項資金。後續,811所將依託現有生產製造、檢驗檢測能力和資源,吸收數位化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服務能力,開展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電源產業製造業「雙創」建設,為該所產業集團發展貢獻新模式、新思路。

航天科技神舟設計院助力建設我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科技公司神舟設計院北京分公司中標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潔淨除溼空調系統設計項目,該實驗室建成後將成為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

航天科技七院天盛公司中標中物院「智慧磐石」工程項目

日前,航天科技集團七院天盛公司中標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智慧磐石」工程項目及其他監控工程項目,中標總金額1890萬元。為加強航天外部市場拓展,今年以來,該公司智能化工程業務繼續堅持「依託內部,拓展外部,廣泛合作,進入行業」市場策略,積極尋找行業客戶,截至目前,已入圍「中核集團」「中物院」「成飛公司」「四川武警」合格工程商平臺。

航天科技一院519廠獲建設資金補助

近日,519廠培訓中心被確定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獲中央財政一次性500萬元建設資金補助;李曉波技能大師工作室被確定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樊文淵技能大師工作室被確定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分別獲20萬元和10萬元建設資金補助。

航天科技集團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4個項目獲國家優質投資項目獎

日前,2018~2019年度國家優質投資項目表彰大會在河南洛陽舉行,航天科技集團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的4個項目獲中國投資協會2018~2019年度國家優質投資項目獎。本次評選共有19個股權投資類項目獲表彰,其中投資控股公司佔了4個項目。

航天科技五院航天東方紅攜手香港大學共同研製天基紅外望遠鏡衛星系統

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公司與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籤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研製「港大天基紅外望遠鏡衛星系統」,共同建立「先進太空望遠鏡聯合實驗室」。在「港大天基紅外望遠鏡衛星系統」建設方面,雙方將分別發揮在太空科學研究方面和空間技術上的優勢,共同開展更大口徑天基紅外巡天望遠鏡研製項目。

NASA將在明年送兩個人體模型「繞月」

據外媒報導,NASA將於明年6月將兩個假人送入太空,使其繞月球運行。兩具假人外部由38片類似人體組織的特殊塑料製成,這些塑料經過模擬可以複製成年女性軀幹中不同密度的組織、骨骼和器官。它們將配備5600個傳感器,以測量太空人在未來任務中將面對的輻射量。

NASA首個SLS火箭核心段亮相

在12月9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展示了第一個太空發射系統(SLS, Space Launch System)火箭的核心段。目前,該火箭核心段即將出發到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航天中心進行測試,布裡登斯汀表示:「可以把這看作是NASA送給美國的聖誕禮物。」

NASA公布火星水冰地圖:最淺層距地表僅2.5釐米

根據周二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美國宇航局NASA繪製了一份火星「藏寶圖」,顯示了這顆紅色星球上,已被探測到的存在的水冰層的位置。此外據悉,獲取這些水冰資源非常容易,太空人只需要一個鏟子,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將這些冰挖出來。

歐洲航天局宣布收集太空垃圾的新計劃

在一項名為「ClearSpace-1」的任務中,歐洲航天局將發射一個四臂實驗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會抓住一顆報廢的衛星,然後將其拖入地球大氣層,這隨後這兩個裝置都會被摧毀。雖然將一顆報廢的衛星從軌道上移除有點像從湖裡舀出一勺水,但任務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希望這個項目可以為我們大氣層迫切需要的太空碎片清理新體制鋪平道路。

美國登月模式:公私合作模式

由於美國商業公司的深空探測能力仍然有限,美國政府選擇通過公私合作,扶持商業深空探測發展。目前,美國航天商業公司自籌經費、全權負責探測器研製工作,而NASA可以免費提供技術、設施設備等支持,雙方共享技術成果。

此外,商業公司自主開發成熟產品和技術,NASA經過嚴格認證後,採購商業公司的產品和服務。NASA在商業公司既有技術成果的基礎上,投入資金、技術、基礎設施等資源,與商業力量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加快研製進度、共享創新成果。近年來,NASA與商業企業開展了一系列合作,為實現商業月球探測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美國航天綜合實力TOP1

作為世界經濟總量排名第一的超級大國,美國航天能力水平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度契合,目前美國仍然穩居世界航天第一梯隊領頭羊的位置,不存在明顯的航天能力短板,總體競爭優勢仍然顯著。但其航天能力的發展出現「天花板」現象而趨於穩定,因而相對其他國家的優勢有所縮小。2017年據世界知名雜誌《國際太空》(英文名space international)的綜合評估,美國航天能力評估總分94.22分,位列全球第一,並且在政府支持、技術能力、保障能力、產業發展、創新發展等多個維度均具備優勢。

從航天發射次數來看,2013-2018年,美國航天發射數量呈波動上升的趨勢。至2018年,美國航天共計發射31次,同比上年增長6.90%。

橫向對比來看,2018年,全球航天發射共計114次,其中,美國航天發射次數佔總發射次數的29.82%。

衛星軌道

運載火箭把各種太空飛行器送到目標軌道,隨後,太空飛行器將沿各自軌道飛行。太空飛行器軌道大致有以下幾種:

低地球軌道(LEO):又稱近地軌道,距地面約200-1200公裡的圓軌道

中地球軌道(MEO): 距地面約1200 - 36000 公裡的圓軌道

地球同步軌道 (GEO) :又稱高地球軌道, 距地面約36000公裡的圓軌道

地球靜止軌道 (GSO): 傾角為0度的地球同步軌道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距地面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36000公裡的橢圓軌道

太陽同步軌道(SSO):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太陽始終保持相對固定的取向,軌道傾角(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接近90度,衛星飛行時經過兩極附近,距地面約800公裡的圓軌道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今啟用
    今天上午,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平塘縣正式啟用,將為我國天文學躋身世界一流創造條件。FAST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是中國自主創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落戶貴州平塘
    它現在擁有一張全球矚目的名片: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落戶地。  被科學「驚擾」的縣城  8時20分,平塘縣城開始新的一天。玉水河蒙著薄薄的霧氣繞城而過,遠處晨曦照耀著山巒。倘若河畔邊上沒有巨幅紅色標語,此刻的縣城簡直就是一幅疏淡的山水畫。
  • 美國射電望遠鏡坍塌!中國「天眼」成全球唯一,各國或需競爭申請
    來源:金十數據射電望遠鏡是一種特殊的天線和無線電接收器,有點像那些用於跟蹤與衛星和空間探測器通信的設備。對於未知的宇宙,射電望遠鏡仿佛是一把打開探索之門的鑰匙,肩負著人類探測外太空的使命。不過,不幸的是,12月1日,建於1963年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生坍塌,直接導致地球失去了一隻「眼睛」。隨著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始退出太空探索領域,中國天眼開始受到外媒關注,並被寄予了全球探測外太空的重要希望。日前,外媒報導,中國天眼將從明年向世界開放。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也想要月壤?NASA找來4家私企,最低僅...
    山東海陽成我國第5處火箭發射地12月2日,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儀式在山東省海陽市舉行。海陽市將成為我國繼酒泉、太原、西昌、文昌之後的第5處火箭發射地,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與海陽市將共建「東方航天港」。
  • 中國天眼望遠鏡FAST在哪裡?位置地址落戶貴州原因揭秘
    3日上午,在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窪地,隨著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的一聲令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緩緩起吊,在完成了二次空中轉接並用纜索吊下滑到指定位置後,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這標誌著FAST的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 進展解讀---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
    23日,我國建設的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重要設備——反射面單元面板第一批1000個單元「就位」,開始在貴州省黔南進行現場拼裝。  這隻被譽為中國「天眼」的超級望遠鏡單口徑500米,接收面積相當於近30個足球場。中國「天眼」為何選址黔南?長啥樣?有哪些「本領」?它能找到「外星人」麼?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一超級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
  • 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正式「上崗」 數據量同樣達「天文級」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這個被稱為「中國天眼」的射電望遠鏡提升了中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也推動了產業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 巨型射電望遠鏡坍塌,中國天眼成世界唯一
    工程師已經對這座望遠鏡的損壞情況進行評估,望遠鏡的支撐鋼纜已經完全斷裂,3個支撐塔也全部斷裂,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直接從上空墜落,這對美國來說不僅是一座望遠鏡坍塌那麼簡單,美國在天文探索領域領先世界半個世紀的優勢一夜崩塌,衰落或許已經成為定局。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若失去功能,那麼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將只能依靠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這個射電望遠鏡於1963年建造,主反射面是球面,原來的天線是金屬網,最短只能工作在50釐米波段。1972~1974年改建,由38778塊金屬板拼接而成,使工作波段達到5釐米。
  • 美國射電望遠鏡坍塌,想不被中國超越,月球背面是重建最好的位置
    1994年,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構想,在歷時22年後,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天眼FAST正式在中國貴州落成啟用。這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FAST望遠鏡:中國天眼全球矚目
    財新網/旁觀中國 記者 卿瀅 | 文  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FAST射電望遠鏡在9月25日正式啟用。這架天文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 而它的英文縮寫「FAST」跟快慢並沒有關係,而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
  • 世界規模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 主體結構建設接近尾聲
    世界規模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 主體結構建設接近尾聲 原標題: 位於貴州平塘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隨著FAST主體結構的完工,饋源艙近日也完成了初步性能調試。FAST位於黔南的群山環抱之中,建成後,它不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同時,它接收來自宇宙的電波的能力也將是最出色的,而實現這個目標不僅依靠巨大的反射面,FAST望遠鏡還有一個靈敏的核心部件,就是饋源艙。在FAST望遠鏡工程現場,記者看到,在望遠鏡的底部,工作人員正在對饋源艙內部的設備進行精心調試。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6期: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揭曉
    其中,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工程、新一代大推力陸基機動固體運載火箭研製2個項目獲得「航天重大項目獎」。「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的獲獎者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型號總設計師範瑞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中國空氣動力發展與研究中心唐志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鄧雲凱,中國電科第十八研究所集團首席專家羅萍等。
  • 【人民網】FAST望遠鏡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它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擬採用我國科學家獨創的設計和我國貴州南部的喀斯特窪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設一個約30個足球場大的高靈敏度的巨型射電望遠鏡。
  • 現在全球只有一隻天眼,3年後太空只有一座天宮
    12月1日,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對於中國和美國而言,均發生了一件大事。首先,是在北京時間12月1日晚上八點左右,赫赫有名、對美國宇宙探測立了大功的、位于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轟然倒塌。
  • 從FAST到SKA 科學家揭秘下一代超級射電天文望遠鏡
    在29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全體院士學術報告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向公眾描繪了天文觀測的前沿方向。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備受矚目。在兩年多的調試期內,先後發現50多顆脈衝星候選者、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並得到國際認證。
  • 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天文科普紀錄片製作腳本評審...
    9月16日,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天文科普紀錄片製作腳本評審會在貴陽召開。此次評審會議邀請到國家天文臺原黨委書記劉曉群、貴州省科技廳原副廳長苟渝新,省委宣傳部外宣處、貴州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央視駐貴州記者站、科技日報駐貴州記者站、貴州大眾科學雜誌等相關負責人參加評審。省科技廳副廳長雷文蓉出席會議,省科技廳辦公室、外國專家處(科技人才處)、對外合作處及貴州射電天文臺、五洲傳媒出版社等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中國天眼FAST向全球開放,將耗資2300萬美元建立數據處理中心
    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又稱「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口徑、填充口徑(即全口徑均有反射面的)射電望遠鏡。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在1994年起,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
  •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今啟用 國人苦等22年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今啟用 國人苦等22年 原標題:   據新華社電 今天,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在貴州平塘縣克度鎮的喀斯特窪坑中落成啟用,吸引著世界目光。
  • 中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今竣工:面積近30個足球場大
    2016年7月3日訊,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持,正在貴州平塘建設的500米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主體工程即將完工,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今天將完成吊裝。FAST通過接收宇宙天體的射電信號完成科學任務觀測,反射面單元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一個30個足球場大小的「觀天巨眼」經歷二十餘年的設計、施工,最終揭開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