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9月通過「臺北法案」後,聯邦眾議院也加碼跟進,眾院外委會亞太小組成員、共和黨籍眾議員匡希恆等眾議員18日推出眾院版本,時隔10天,該法案已被眾院外交委員會排入30日的議程中。與此同時傳出,美方多次遊說臺灣加購愛國者三型跟魚叉飛彈補足防禦需求,顯然美方祭出「一手友臺、一手嚇臺」策略,要臺灣繳保護費。
媒體報導,眾院版「臺北法案」是由共和黨籍眾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於18日領銜提出,並由眾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眾院「國會臺灣聯機」共和黨籍主席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與民主黨籍主席席瑞斯(Albio Sires),以及民主黨籍眾議員龔薩雷茲(Vicente Gonzalez)擔任共同提案人。是一項跨黨派提案。
法案提出才10天,就被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排入議程,委員會預計30日上午審議「臺北法案」。
依據眾院版「臺北法案」,「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認為,美國行政部門在適當情況並符合美國利益之下,對於採取嚴重或重大行動對臺灣造成傷害的國家,應該考慮「降低與該國的經濟、安全及外交接觸」。法案除了要求美國行政部門支持臺灣地區國際參與,也呼籲美方以籤訂經濟上互惠,並能保護美國勞工、有利美國出口商的自由貿易協議(FTA)為目標,與臺灣展開貿易協商。
眾院版「臺北法案」內容,與參議院外委會9月25日一致通過的版本大致相同。依據美國立法程序,法案在兩院負責委員會通過後,還須參眾全院院會通過,並協調出一致版本,才能交由美國總統籤署、生效。
美方行政與立法兩大部門的友臺舉措,看在蔡當局的眼裡想必心中是喜孜孜的,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老大哥要向臺灣收保護費了。
臺灣媒體披露,在兩岸關係緊張未見緩和,美方透過軍方與廠商,不斷向臺灣遊說多採購武器裝備與彈藥因應,據指出,雖然臺灣採購的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數量可滿足9個「愛三連」,但美方不斷透過各項管道遊說,這些愛三防空飛彈無力支應第一波後的攔截作戰,換言之,就是庫存不足,要加碼採購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
報導說,據指出,臺灣軍方耗資新臺幣1791億3973萬餘元,從2007年到2021年,以15年時間,引進6套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並將原有3套愛國者二型提升至三型水平。
蔡英文先前在視導臺「中科院」系制中心時就已指示,要加速臺產天弓三防空飛彈及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量產進度,弓三飛彈量產計劃原規劃是要在2014年度完成,估計在投入更多資源及人力、經費的狀況下,軍方自估可在2022年全數達標,這兩型防空飛彈可符合現階段防衛作戰上的需求。
在反艦飛彈部分,美方也積極遊說臺灣多採購具有實戰經驗的魚叉反艦飛彈。據指出,因「中科院」研製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與魚叉飛彈性能相當,已部署在成功級、康定級與錦江級軍艦上外,還有雄三超音速反艦的部署,以及陸基型機動發射車的量產,對於美方的遊說,臺灣防務部門對外表示,臺灣生產的天弓及雄風系列等飛彈,可以補足現階段的防禦需求,美國的遊說僅視為參考,並未有實際的評估作業。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屢屢要求日韓盟邦增加分擔軍費的比例,雖然臺灣未與美國籤署任何軍事合作條約,但從一些蛛絲馬跡還是可以看出美方施壓臺灣對美軍購的次數與金額。川普算盤打得精,提醒小英記得要繳保護費了。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