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十大文學家,其中一個一直被認為是謀士

2020-12-19 文博天下

漢代,作為中國古代最富強的朝代之一,除了強大的武力,其文學在中國古代史上也佔據著重要作用。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漢代最著名的十大文學家。

1、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一部《史記》傲視群雄。

2賈誼(英年早逝的代表人物):(前200—前168),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 。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過秦論》在高中是要求背誦的,你還會背嗎?

3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裡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4、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薰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徵,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後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5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

揚雄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遊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為揚雄。

揚雄曾撰《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6、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畫家、書法家、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 (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張衡可謂中國歷史百年難遇的全才。《兩京賦》是漢大賦經典著作,《歸田賦》開啟了抒情小賦先河。

7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 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被後人稱為「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徵召之命,後被徵辟為司徒掾屬,任河平長、郎中議郎等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後因罪被流放朔方,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三日之內,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等職,封高陽鄉侯,世稱「蔡中郎」。董卓被誅殺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除通經史、善辭賦之外,又精於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他生平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全後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

8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漢辭賦家。漢族,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古籍《漢書》記載為淮陽(今河南淮陽)人。原為吳王劉濞郎中。 枚乘因在七國之亂前後兩次上諫吳王而顯名,後拜在梁孝王帳下,漢景帝下召升枚乘為弘農都尉。

枚乘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

代表作《七發》是漢大賦正式形成的標誌。

9、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漢族,潁川(今河南禹縣)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御史大夫

晁錯發展了「重農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在抵禦匈奴侵邊問題上,提出「移民實邊」的戰略思想,建議募民充實邊塞,積極備御匈奴攻掠;政治上,進言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損害了諸侯利益,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景帝聽從袁盎之計,腰斬晁錯於東市。

晁錯的政論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魯迅稱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賢良對策》等。

10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本姓張,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徵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當時的皇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以重用。

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有《諫起上林苑疏》、《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的名篇。亦有後人假託其名作文。明人張溥匯為《東方太中集》。由於受《大漢天子》等影視劇影響,很多人把他當成謀士,還會測字、算命等!

相關焦點

  • 漢代文人以茶結緣,司馬相如引領漢代飲茶新時尚
    兩晉南北朝時茶才以文化的面貌出現,但要論起茶文化的緣起還要追溯到漢代。茶成為文化是從茶被當成飲料,發現茶有著對人腦益神、清思的特殊作用而開始的。中國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說紛紜,春秋、秦朝、漢代均有說法。目前大多數人認為,飲茶自漢代開始比較可考,因為有正式的文獻記載。
  • 《三國演義》中:一流武將身高九尺,文人謀士有八尺
    吾觀《三國演義》,總體感覺是衝鋒陷陣的武將平均身高,基本上都在文人謀士之上。一流的武將,身高大多數是在九尺及開外,比如關羽、華雄、王雙、魏延、鄂煥、郝昭等猛將。其中,兀突骨,烏戈國國主,身長丈二;如此高的深度,讓今人都驚嘆不已。
  •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榜,司馬懿僅排前五,蜀漢五人上榜!
    魯肅魯子敬的實力不容小覷,一直對待東吳,對待周瑜忠心耿耿,周瑜把他視為兄弟,周瑜臨終之前,託付身邊的人,將他的位置傳給魯肅取而代之。如果魯肅是泛泛之輩,周瑜也不會委此大任,魯肅宅心仁厚是諸葛亮的良師益友,魯肅頗具戰略眼光,他勸孫權兼併黃祖,進伐劉表,以長江天險據守,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讓孫權極為佩服。
  • 盤點三位歷史上著名的謀士,因不懂得飛鳥盡,良弓藏,而身首異處
    自古帝王打江山,不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還需要一群無所畏懼的將士和一幫神機妙算的謀士,無論缺少哪一個,都無法功成名就。其中,幫助皇帝一步步計劃的謀士雖不能上前線殺敵,只能退居幕後,但他們所做出的貢獻一點都不比上陣殺敵的將士們少,有些謀士甚至是某場戰役的關鍵性人物。
  • 明代十大文學家,你不認識誰
    明代,國力強盛,文化繁榮,下面我們盤點一下明代十大文學家。明代十大文學家你最欣賞的誰?請在評論區留言!晚明文學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 茶藝鑑賞的行家,崇老莊之道,喜清雅幽靜。不事科舉,不求仕進,著述終老。精小品文,工詩詞。是公認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家之一,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語言清新活潑,形象生動,廣覽簡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入選了初中語文課本)是他的代表作。
  • 三國時這個地方出現了許多謀士,其中這兩位智謀和諸葛亮不相上下
    三國時候謀士相當的多,魏蜀吳都有很多比較出名的。她們都在各為其主貢獻自己的智能。但是這些謀士當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潁川,相當於現在河南省禹州市。其中比較出名的謀士有:郭嘉,荀彧,荀攸,徐庶,陳群等。大部分都是在曹操帳下謀職,那是什麼原因這個地方出現這麼多的謀士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哲學家認為好,文學家認為不好
    關於對錢的看法,古希臘人分為兩派,一批持正面態度,這些人以哲學家為主;另一批持否定態度,這些人以文學家為主。持正面態度大部分哲學家都對金錢沒有特殊看法,他們冷靜思考金錢的功能性,於是得出了一些積極的結論。
  • 三國最聰明的十大謀士:徐庶第九,諸葛亮僅排第五!他是第一?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都說時勢造英雄,所謂英雄,並不僅僅就是指上馬打仗的名將,還有智計百出的謀士,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三國時期排在前十的謀士。第十:陳宮但因為曹操殺兗州名士,其中有陳宮的好友,於是他背叛曹操投靠呂布。只可惜呂布在與曹操對敵時,不聽他的建議,戰敗被殺,曹操不計前嫌請他回來,但他選擇死亡。第九:徐庶
  • 這些是劉備手下著名的謀士,最後一個是劉備最看重的,不是諸葛亮
    這些是劉備手下著名的謀士,最後一個是劉備最看重的,不是諸葛亮三國時期處於亂世的時候劉備等人揭竿而起,其中劉備、曹操、孫權在最終建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其中在建立政權中少不了謀士的出謀劃策,並且對於這些領導人來說更加看重謀士,因為當時的時代腦子是非常重要的。
  • 何為謀士?
    這裡具體說一下什麼是謀士,謀士所能提供的不僅僅是計謀上的支援,更代表了一個時代中最頂級的智力和學識。
  • 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在東漢末年這段混亂的歷史上,生靈塗炭也是人才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就像曹操就是當時崛起的一代英雄,曹操志在天下,招賢納士為己用,使得其帳下猛將如雲、謀士無雙。其中謀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那麼為什麼曹操在眾多謀士當中對鬼才郭嘉最為器重?
  • 戰國一謀士:你馬上就會死 大臣:我不信 謀士:那咱們等著瞧
    戰國時期,很多有權有勢的人為了自己的未來著想,都會在各地找一些謀士,為自己接下來的吉兇禍福稍微預測一下,以此來保全自身。可是,還是有這麼多的人死於非命,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那些臣子自己作的,他們大概是覺得自己已經達到了難以逾越的高度,所以就開始放肆起來了,連身邊謀士的計策都一點都聽不進去了。戰國的時候就有這麼一位大臣,沒有聽從謀士的意見,結果死於非命了。這個傲慢自大的人是誰呢?
  •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一)武則天 (唐) 中國女皇(624~705)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後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當空」。武則天,是一個頗具歷史魅力的名字,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名人。她是唐王朝開國功勳武士鑊之次女,千古名帝唐太宗之嬪妾,高宗李治之皇后。她在輔助朝政30年後,親臨帝位。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漢代文學
    下面,我們走進漢代文學。一、知識介紹漢代的文學,從文體上看,主要分為賦、散文、詩歌三大部分。1.漢代辭賦漢賦是在漢代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分騷賦、大賦和小賦。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
  • 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揭曉!其中一個寶貝來自十堰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淵藪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謀士TOP10
    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可謂是人才輩出,項羽,呂布這樣的絕世武將自不必多說,諸葛亮,劉伯溫這樣的謀士也是在各自的朝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絲毫不遜色於關羽,項羽,呂布這樣的武將,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謀士都是誰?其實這些人名天天出現在網絡上和生活中,一般都是認識的,一起來看看吧。
  • 謀士三國時期的「最強大腦」,諸葛亮排第五,第一曹操都要聽他的
    謀士三國時期的「最強大腦」,諸葛亮排第五,第一曹操都要聽他的縣各上其縣中豪傑若謀士、居大夫重厚,口數多少——《墨子·號令》謀士這個詞在古代的時候專指一類人,中國古代將民分為四種:士、農、工、商,讀書人一直是排在最前面的,讀書人一般都想考取一個功名,這樣就能輔佐君王成就一番事業。
  • 如果你是三國時的君主,謀士和武將,你會選擇誰呢?
    三國時期,謀士和武將,司空見慣,那麼如果你是三國的君主,你會選擇誰輔助你呢,他們對你都有哪些幫助呢?我們來一起聊一聊!荀彧,字文若。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
  • 這些人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誰更厲害?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168,閱讀約3分鐘三國時期有很多謀士。關於誰是第一顧問和他們的級別有一場辯論。比如"郭嘉未死,臥龍未出",大家都知道"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那郭嘉是誰?
  • 三國殺:盤點三國最強謀士武將,SP徐庶第一,陳宮墊底!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最強謀士武將,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武將呢?第一位:SP徐庶作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人物,徐庶在《三國殺》中也擁有著不少的人氣。除了是唯一一位擁有著魏勢力邊框的蜀漢武將,SP徐庶的【無言】與【舉薦】兩個技能更是廣受玩家們的好評,這樣一流的戰力,不愧是頂級的三國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