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孕路,除去到院產檢的時間
孕媽們絕大多數時候都只能自我監護
那麼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健康?
胎動是寶寶獨特的肢體語言
也最能直接地反映胎兒在媽媽肚子的情況
學會「讀懂」寶寶發出的信號
可以及時發現一些妊娠期的異常哦!
什麼是胎動?
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長大,在子宮腔裡活動衝擊到子宮壁,孕媽媽能感受到這種衝擊力,而這種感覺就是我們所說的胎動了。胎動能表明胎兒在宮內的健康狀況,通過它來判斷胎兒是否安全,是寶寶安危的一個重要指標。
何時開始數並記錄胎動?
大多媽媽懷孕滿4個月後可感到胎兒的活動,有些敏感型的媽媽,一般可在4個月也就是16周就可以感覺到胎動。初產的媽媽感覺胎動要稍晚些,一般20周左右,這個時候寶寶小,羊水多,胎動幅度不是很大,強度也弱,剛開始對胎動的感覺不明顯,就像撓痒痒一樣有幅度很小的振動感。
孕28周之後,寶寶長大了,胳膊、腿有力量了,這時候的胎動就很明顯,幅度強度也明顯增加,便開始拳打腳踢,孕媽媽就能明顯感到寶寶在踢肚皮,或者屁股從左邊轉到右邊,還有特別好動的,可以在子宮裡掉頭轉向。
胎動的規律性有哪些?
數胎動的方法有哪些?
孕媽媽姿勢一般以左側臥位為好,可以是30度、45度、60度角,選擇一個舒服的體位就好,如果覺得左側躺不舒服,右側躺也是可以的,或者半臥位都可以。
準爸爸或準媽媽本人,將兩手放在腹壁上,胎動的測量標準,以胎兒開始動到停止為1次,有時胎動幾秒就過去了,也可動幾十秒, 或者動了一分鐘,中間沒有停止就算一次。
往往胎兒有一個醒睡周期,玩累了也會睡覺,一般為20- 40分鐘,醒時每20分鐘會有3~5次胎動,數的時候應該數 1個小時。
每天早、中、晚休息時各測1小時,晚上以8時至10時之間為好,然後將3次測的胎動相加再乘以4,即得出12小時的胎動總數。
正常明顯胎動1小時應不少於3~5次,12 小時數為30~40次。胎動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妊娠月份、測定時間、用藥、吸菸、孕婦情緒等。總之,只要胎動規律、變化不大,就算正常。
如果覺得寶寶有幾個小時沒胎動了,不要急著擔心,寶寶多半是睡著了,吃點甜的東西,然後過一會再試,聽聽音樂說不定寶寶就醒來了。
由於每個胎兒的活動量不同,有的好動,有的好靜,不同的孕媽媽胎動數會有所不同,不要因為別人的寶寶一天動七八次, 我的寶寶才三四次就感到憂慮。
自己與自己比較,胎動如果突然減少了一半或覺得寶寶燥動不安,動個不停,胎動增加了一倍,這時我們就需要警惕,當胎動過頻、無間歇地躁動,常是胎兒早期缺氧掙扎而發出的信號,這是給孕媽的一個預警,如不及時改善,胎兒生命將受到威脅。
當12小時胎動少於10次或每小時少於3次或逐日下降超過50%,則表示胎兒宮內缺氧,胎兒處於高危狀況。孕媽媽一旦發現胎動異常應及時去醫院讓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幫助判斷是否有胎兒宮內缺氧的情況。
孕育一個小生命並非易事,如果在孕期不注意保健,忽視不適、疼痛等危險信號,給媽媽和寶寶的健康都會帶來風險。所以為了迎接我們小生命的到來,孕媽媽一定要學會自己數胎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