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甜甜媽媽 幸福雙翼學員
坐標 | 河南濮陽
01 被冤枉後沉默的女兒
疫情就像個照妖鏡,我和10歲的女兒之間,關係非常緊張。
疫情好不容易基本結束後,我又因為孩子開學後遲遲進入不了狀態而著急,一著急,我就忍不住說她。
而這個10歲的小姑娘,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我倆經常因為她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發生衝突和不快。
以前兩個女兒的零食、玩具等,都是約定好定期買,文具和衣服都是有需要再買。
可是,女兒到四年級下學期之後,對自己喜歡的零食、玩具、衣服等,非常執著的要買。
不管需要不需要,也不管是不是剛買過,她都會提出要買,不買就會發生衝突。
10歲的姐姐,跟5歲的妹妹,也是經常上演「兩虎相爭」的劇情。
誰先看電視、誰要那個看起來更紅一點的蘋果、出去吃飯的時候誰跟媽媽坐一排等,都是她們爭奪的對象。
最常見的就是電視,昨天是誰先看的,明天該誰先看了,你前天多看了五分鐘,我今天也要多看五分鐘。
我為此,焦慮得頭疼。
雖然我知道不能經常指責、批評孩子,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10歲的姐姐,自然是挨批最多的那一個:「你是姐姐,怎麼總是跟妹妹搶東西呢?」「你看你哪有姐姐的樣子?」
這種姐妹倆之間,我明顯的護著妹妹,導致大女兒有時候受了委屈寧願自己憋著也不再跟我說,並且有意識地疏遠我。
有一次,她跟表弟表妹在姥姥家玩,表弟調皮玩壞了姥爺的眼鏡,把一片鏡片玩丟了。
因為怕被責備,表弟就告訴姥爺是我女兒弄丟的。
當時,她在看電視,表弟在玩眼鏡,姥爺一聽是她弄壞的就直接批評了她,她生氣得再也沒有跟表弟一塊玩。
回到家,我看她情緒不好問她怎麼了,她也不說。
後來,小姨在表弟口袋裡找到了那片鏡片,給我打了電話,我才知道事情的真實情況。
一個孩子在外面被冤枉、受了委屈,哪怕我主動問發生了什麼,她也選擇沉默,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再不改變,真的就晚了。
不敢或不願向父母求助的孩子,是內心對父母失望的孩子,連最親的父母都沒辦法信任,孩子的自信底氣,又從何談起呢?
在最無所適從的時候,我偶爾看到《焦慮媽媽訓練營》的課程(點此查看詳情),果斷報名學習。
02 情緒流動了,問題自然順
經過14天的集中式學習,我的觸動非常大。
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家庭教育是需要系統學習;第一次明白,沒有系統的教育和引領,培養不出自信陽光、正向又幸福的孩子。
14天學習之後,我又加入《培養孩子自信心》實戰營,繼續深入踐行。
這不,暑假來臨,我又多了很多踐行的機會。
平常兩個女兒是一起睡的,假期裡,因為表妹要在家裡住兩天。
表妹跟大女兒年齡相近,兩個人更能玩到一塊,所以她們兩個商量好了要一起睡,讓小女兒跟我睡,但小女兒不同意,非要跟著兩個姐姐。
兩個人互不相讓,小女兒哭了起來,大女兒也很生氣。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很不耐煩地對小女兒說:「哭什麼,跟媽媽睡不行嗎?你就喜歡跟著姐姐瘋。」
然後,也不忘對大女兒一頓批評:「你是姐姐,就不知道照顧下妹妹的感受嗎?怎麼能直接拒絕她呢?」
現在,我知道,情緒當下,最重要的是看見和接納,先讓情緒流動起來,問題才能順利解決。
我過去之後,讓她們兩個都坐在我的腿上,先抱了她們一會,像每天晚上臨睡前一樣。
看她們情緒稍微好一點了以後,我才開口。
我平靜地對他們做了肯定和引導:
「穎穎到咱們家,你們兩個都想跟她一起睡,說明你們都很熱情好客,把穎穎照顧得很好。
現在你們都想跟穎穎一起睡,讓誰去另外一個房間你們都會不開心。
可是,這張床睡三個人的話有點擠,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她們三個嘰嘰喳喳半天,最後大女兒提出解決方案:「要不然我們三個橫著睡吧,這樣更寬一些,我們三個也可以睡得開。」
情緒平靜之後,小姑娘們的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被激發了。
她們三個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決定了每個人睡的位置。
一開始看似一鍋粥的狀況,就這樣被孩子們解決了。
而我,只是做了一個看見情緒、肯定情緒和啟發式提問的旁觀者。
5歲的妹妹,精靈又搞怪,比較難搞。
剛上幼兒園中班的她,每天早上喜歡賴床,起來以後不願意穿衣、吃飯,每次快到點要送她出門的時候再吵著要吃東西。
以前的時候,真是越催越慢,催得多了她就開始哭。
以往每次看到她哭,我就開始煩躁,忍不住說她,結果她的哭聲就更止不住了。
學習了家學以後,我認識到孩子越催促越慢,越批評越退步,只有多表揚多肯定,才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我把以往給她訂的標準全部去掉,而是重點關注她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給到肯定和反饋。
早上自己起床時間縮短了;
自己主動穿衣服了;
吃飯吃得比較快了;
到校門口自己主動跑去找老師了......
我都抓住機會,正向肯定。
在她有情緒的時候,我也先抱著她讓她哭一會,肯定接納她的情緒,然後再肯定她的想法以及比以前做得好的地方,引導她一點一點地改變。
現在,小姑娘越來越好溝通和說話啦!
原來,改變一個「難搞」的孩子,只需要一份看見和肯定就夠了。
而整個的學習和踐行過程中,給我最大觸動和感動的,是10歲的大女兒。
03 「我再也不用羨慕別人的媽媽了」
自信心實戰營期間,看課、踐行、輔導、分享,無論哪一個環節,都讓我感覺收穫滿滿。
尤其是視頻課,每聽一遍都有不同的發現,引發不同的思考,我如饑似渴地接收著新知識、並且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現在的我,跟大女兒之間雖然還是會有衝突,雖然還是會有焦慮不安,但我能夠及時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和情緒,讓自己暫停,提醒自己親情第一,任何時候不能忽略跟孩子的親情聯結。
更重要的是,冷靜下來之後,我會及時進行復盤梳理,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同時也能夠運用341肯定法,打開孩子的心門,進而引導孩子提升、改變。
這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能發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及時真誠地對她們進行肯定,她們臉上燦爛的笑容越來越多,整個狀態越來越放鬆。
日常生活中,我也注重運用心靈成長階梯圖對孩子加以引導。
看到姐姐帶妹妹上輔導班、給妹妹洗澡,我會肯定她是一個細心、貼心、愛護妹妹的好姐姐。
看到她自己主動打掃房間、收拾床鋪,我會肯定她是一個愛乾淨、愛整潔並且勤勞的人,
看到她自己解決了跟妹妹之間的衝突,我肯定她是一個愛動腦筋、頭腦靈活的人。
當我放下標準,放下指責,每天給孩子們正向的感覺時, 孩子明顯比以前放鬆,做事也不再畏首畏尾,不再擔心做不好。
昨天一起散步的時候她問我:「媽媽你現在的變化真的好大呀,兩個月前你說要學習,我都不敢相信你能變成現在這樣,你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告訴她:
「因為媽媽找到了科學的方法,在生活中持續實踐,所以能夠很快地提升、成長呀!」
她接著問:「我現在越來越喜歡跟你說話,越說越覺得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不管是開心不開心的都變成了大事,都想跟你分享,這種狀態正常嗎?」
我笑著說:
「有些事雖然看起來是小事,但它只要能觸動你的情緒,讓你開心或者不開心,讓你想要跟我分享,對我來說就不是小事,我都願意聽。
不管任何時候,不管你走到哪裡,媽媽都願意做你最忠實的聽眾,共享你的喜怒哀樂!」
女兒開心地笑了:
「我以前總羨慕班裡的小語,她有一個能跟她談心的媽媽,她們之間不管什麼話都可以說,特別開明。
現在,我覺得我的媽媽比她媽媽還好,以後再也不用羨慕她了!」
聽了孩子的話,我感動得淚水都出來了:以前,我想走近孩子,卻把她越推越遠;如今,我做好肯定和看見,我們的心越來越近。
兩個月的時間,從焦慮不安到篤定自信,我發現,改變最多的不是孩子,而是我自己。
當我更有方向和力量,就能在孩子和家人提出挑戰時,穩定自己;
當我更加穩定,就不容易被問題淹沒,而是用所學思考溝通的方法、解決的方向;
很多時候,淹沒我們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面對問題時,內在沒有信心和力量的失控感。
我越來越穩定有力量,孩子越來越自信有勇氣,整個家庭氛圍越來越和諧溫馨。
人生得此,夫復何求?
關於我們
幸福雙翼專注專業系統家庭教育知識傳播,致力於陪伴和支持千萬中國家庭邁向幸福。
圖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啟發和收穫是什麼?
趕緊在留言處
跟幸福君說說唄